塞萬提斯
生平及創作道路
米蓋爾·德·塞萬提斯·薩阿維德拉(1547~1616年),是文藝複興時期西班牙著名的現實主義作家。馬克思認為“塞萬提斯和巴爾紮克是超群的小說家”,並把塞萬提斯的《堂吉訶德》看作“衰落的騎士製度的史詩”。思格斯也稱讚塞萬提斯是“有強烈傾向的詩人”。
塞萬提斯生活的時代是十六世紀中葉到十七世紀初。
十五世紀末、十六世紀初,西班牙打敗了摩爾人的侵略之後,國家逐漸趨於統一。十六世紀初,西班牙基本上還是一個農業國。哥倫布發現美洲以後,西班牙對新大陸進行了殘酷的殖民活動,掠奪了大量黃金。接著,西班牙又征服了墨西哥、秘魯、智利、玻利維亞等國。殖民活動刺激了西班牙工商業經濟的高漲,國內曾一度出現了經濟繁榮的景象。一些城市手工業,已經出現了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萌芽。由於對殖民地的掠奪,海外貿易的興隆,西班牙有一千艘商船航行於世界各地,成為稱霸歐、亞、非、美四大洲的強大帝國。但從本質上看,西班牙還是一個沒有中央集權化的、渙散的封建國家。
西班牙的強盛時期極為短暫,十六世紀下半葉,就開始衰落下去,資本主義生產關係沒有得到充分的發展。十六世紀末,腓力普二世時期,對外進行了多次戰爭:1571年對土耳其作戰,1580年占領葡萄牙,1588年“無敵艦隊”遠征英國等。特別是遠征英國那場招致慘敗的戰爭,耗費了國家大量資財。“無敵艦隊”的覆沒,使西班牙喪失了海上霸權的地位,從此急遽衰落下去。國內,由於戰爭頻繁,又屢遭慘敗,物價飛漲,苛捐雜稅繁多,以致城市工商業凋零,農村極端貧困,階級矛盾日益加深。
腓力普二世時期的專製統治,對資產階級的發展、壯大並沒有起進步作用,相反,封建貴族和僧侶階級還保持著相當的特權地位。
西班牙的專製王權和天主教會相勾結,利用宗教裁判所,血腥鎮壓人民的反抗鬥爭,壓製工商業者的不滿情緒,鎮壓一切進步思想。廣大人民在專製君主、封建貴族和僧侶階級的壓迫和剝削下,過著喪失自由的非人生活。正如馬克思所說,“西班牙的自由在刀劍的鏗鏘聲中,在黃會的急流中,在宗教裁判所火刑的凶焰中消失了”。
但是,十六世紀西班牙的文化卻進入繁榮時期,經曆了“自己的古典文學時代”。十六世紀前半期,由於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的出現,工商業經濟的一度繁榮,產生了一些人文主義者,但人文主義思想遭到反動的獨裁統治和天主教會的摧殘,而封建貴族階級所提倡的騎士文學又風靡一時,人文主義沒有得到發展。十六世紀後半葉,當西歐一些國家文藝複興運動將要結束時,西班牙的人文主義才進入“黃金時代”,它屬於曆史上文藝複興的後期。後期人文主義的主要曆史任務仍然是反封建,但更為深刻,更為複雜了。這個時期,西班牙湧現出許多優秀作家,創作出許多不朽的作品,以小說和戲劇的成就為最大。西班牙戲劇在文藝複興時期相當繁榮,代表作家有洛卜·德·維伽,他是西班牙民族戲劇的奠基者,其代表作品是《羊泉村》;在小說方麵;最有成就的是塞萬提斯,其代表作品是《堂吉訶德》。
關於塞萬提斯的生平,曆來爭論很多。鑒於曆史資料缺乏,很難確定哪個是正確的,哪個是錯誤的。比如說,塞萬提斯的墳地,就沒有人能夠確切地知道在什麼地方;有人說塞萬提斯1616年4月23日死於馬德裏,第二天就葬在“三德派”的一個教堂的墳園,在甘太那司街;有人說1633年改葬在由米拉特羅街了;又有人認為這改葬的一說是沒有根據的。總之,塞萬提斯的墳究竟在哪裏,沒有一個準確的地點。
這裏介紹的是根據諸家公認的事實,或是大家認為比較靠得住的說法,特別要說明塞萬提斯的一生是貧困的一生,戰鬥的一生,忠於人民的一生。
塞萬提斯,1547年生於西班牙中部阿爾加拉·得·恩納勒斯鎮(現屬馬德裏省),確切的生日不得而知,隻知道他是10月9日受洗禮的。
他的祖父叫胡安·德·塞萬提斯,是個破落貴族,做過律師。他的父親叫羅得裏戈,是一個鄉下的遊方外科醫生。他們兄弟姊妹一共有七個,他是老四。由於生活困苦,羅得裏戈不能把自己的診所固定下來,隻好帶著七個孩子和妻子到處流浪奔波。
羅得裏戈在1554年住在瓦雅多利德;1561年住在馬德裏;1564~1565年住在塞維爾,據說羅得裏戈因為債務關係,在這裏被控告。在塞維爾時,塞萬提斯常常看到西班牙戲劇奠基人之一——洛貝·台·魯厄尼達(1500~1565年)的短劇的演出,這對於他後來對戲劇的偏愛以及對其他文學藝術的愛好,有一定影響。1566年以後,羅得裏戈全家又回到了馬德裏。塞萬提斯在少年時代就是這樣跟著父親東奔西跑的。
據說,1568年塞萬提斯在馬德裏進了中學,並在當時有名的拉丁文學者胡安·洛彼斯·台·奧約斯的指導下學習。塞萬提斯隻受過中學教育,但他勤奮好學,自學能力很強。他說自己很喜歡讀書,“哪怕是街上拋著的帶字的爛紙也要拿來讀”。
1569年下半年,塞萬提斯到了文藝複興的發源地——意大利。
在意大利期間,塞萬提斯當過紅衣主教胡利奧·阿括維瓦的“家臣”;有的說他是紅衣主教的西班牙文教師;有的說他隻是一名仆人。不管多少說法,塞萬提斯在紅衣主教那裏呆過,這一點可能是事實。他常住羅馬,到過佛羅倫薩、米蘭、巴勒爾摩、威尼斯等許多意大利城市。在紅衣主教那裏,還有機會接觸了當時許多文人學士,同時也充分利用主人豐富的藏書,讀到許多拉丁文的經典著作和意大利的優秀作品。
這時,信奉伊斯蘭教的土耳其人正集結海軍,準備大舉侵犯這一地區信奉基督教的國家。西班牙、羅馬教廷和威尼斯共和國隨即組成了聯合艦隊,在聯軍統帥堂胡安(西班牙卡洛一世的私生子,腓力普二世的異母弟兄)的率領下,準備與土耳其人決一死故。年輕的塞萬提斯以滿腔的愛國熱忱,響應祖國衛國參軍的號召,大約在1570年參加了西班牙駐意大利的軍隊。他的弟弟羅得裏戈(他繼用父名,1550年生),早就進了軍隊。1571年,塞萬提斯以誌願兵的資格在有名的米蓋爾·達·蒙卡太聯隊中服務。9月16日,他上了戰艦“侯爵夫人號”,當一名士兵。10月7日,在曆史上著名的勒班多戰役中,“侯爵夫人號”深入了陣地。戰爭開始的時候,塞萬提斯正患著熱病,發著高燒,但他不顧有病,請求出戰。艦長和戰友們勸他休息,他卻說:“我寧願為王上作戰而死,也不願躲在船艙裏偷生。艦長先生,請您把我放在最危險的崗位上,我一定在那裏堅守到底,流盡我最後一滴血。”塞萬提斯帶病參加了戰鬥,奮戰在甲板上。在戰鬥中,他負了三處嚴重的槍傷,兩處在胸部,一處在左手。於10月30日他被送往墨西納的醫院去治療,結果被截去左手,成了殘廢。不過,他很自豪地說:“傷口看來也許可怕,我卻認為很美,因為我是在空前絕後的最值得紀念、最偉大的時刻受的傷,……”
勒班多戰役,基督教聯軍打了勝仗。這場戰爭,對西班牙來說,無疑是一場有關民族存亡的衛國戰爭。塞萬提斯所說的“為王上”而戰,實質上就是為祖國而戰。在戰鬥中,他表現出強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豪邁的英雄氣概。
塞萬提斯殘廢以後,本來應該退伍,但當時除了當兵,便沒有其他生活出路,他不得不於1572年4月又轉入另一聯隊,參加了同年10月7日的拉瓦列諾海戰和1573年10月10日攻占突尼斯的戰役。1573年,他隨聯隊駐防在那不勒斯,在軍隊中又服役了三年。直到1575年6月,基督教軍隊統帥、奧地利的堂胡安到了那不勒斯,這才準許塞萬提斯解職回西班牙。堂胡安給了他麵呈腓力普二世的“推薦書”,西西裏的總督珊沙公爵也給了他同樣的保薦信。塞萬提斯帶著這兩封信,於1575年9月26日,同弟弟羅得裏戈從那不勒斯乘“太陽號”兵船啟程回國。
啟航的第二天,當“太陽號”兵船經過馬賽附近的裏昂海灣時,遇到三艘土耳其海盜船,經過一場激烈的戰鬥,兵船被俘了,塞萬提斯和其他船員們都被俘到阿爾及利亞。
在囚居阿爾及利亞期間,因為塞萬提斯帶著兩封大人物的信,他也就被當作了重要人物,要出巨款才能贖身,並被嚴加看守,做了五年的奴隸。
他先被賣給一個殘暴的希臘人達利·瑪米當奴隸,過著痛苦的生活。但熱愛自由、熱愛祖國的塞萬提斯,不甘心忍受這種異族的奴役、非人的生活,曾千方百計地組織逃跑。他被俘後的第二年,就想同幾個被俘的基督徒逃到奧倫;不料逃到半路上,有人背叛了他,他依舊落在瑪米手中。此後,瑪米對塞萬提斯就更加嚴密看守了。1577年春,有兩個教士受塞萬提斯的父親的囑托,帶了三百個克朗到阿爾及爾,要贖回塞萬提斯。可是瑪米認為,塞萬提斯的身價遠遠不止值三百個克朗,因此,隻放了他的弟弟羅得裏戈。這一年秋天,塞萬提斯第二次逃走,同樣失敗了。但是,瑪米卻有點伯他了,趕緊以五百克朗轉賣給阿爾及爾的總督哈桑·把帥。塞萬提斯做了哈桑的奴隸之後,偷偷地用詩的形式,給西班牙首相寫了一封信,希望攻取阿爾及爾,以解救受難的同胞,但沒有被采納。1578年,他又偷偷寫了一封信給奧倫市長請求救助。這一次卻被哈桑知道了,判決打他二千棍,不過並沒執行。這時,塞萬提斯的父母也在到處奔走,設法營救他;他們請求西班牙國王幫助,甚至珊沙公爵也替他們說了好話。於是在1579年夏,塞萬提斯的父母籌借了二百五十特卡忒,又托了兩個教士去贖自己的兒子。就在這一年的秋冬之交,塞萬提斯在兩位瓦棱西亞商人的資助下買了一條小船,準備和夥伴同逃,也是由於被參加這次密謀的耶穌會教士的出賣,又失敗了。瓦棱西亞商人勸他一個人逃走,他謝絕了。他說:如果其他約好同逃的同胞不和他一起離開的話,他決不一個人獨自逃走。塞萬提斯以樂觀主義的精神,笑迎這非人的俘囚生活,以偉大的胸懷,承受著苦難,想的卻是解救自己的同胞,以百倍的勇氣,頑強的毅力,同悲慘的厄運作鬥爭。他在《阿爾及利亞俘囚生活》中寫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