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險家(續)1(1 / 3)

遊走動物王國

赫斯是位著名動物學家,一生與動物為伍,幾十年來,他走南闖北,足跡遍布世界各地,曆盡艱辛,揭示了一個又一個動物王國的奧秘。

南亞地區,是赫斯久已向往的地方,那兒生活著無數珍禽異獸,深深吸引了這位動物學家。赫斯此行的第一個目標是印度尼西亞的一個荒島,因為在本世紀初,有人在那兒發現了一種叫科摩多龍的怪獸,模樣古怪奇特,他渴望把這種怪獸的一切情況真實地記錄下來。

赫斯請了名當地向導,乘上破舊的海船,經過幾天幾夜的風浪顛簸,遭遇到可怕的風浪,有幾次,滔天巨浪幾乎把小船吞沒。但向導的駕駛技術高超,使小船終於平安地停靠到荒島邊。

荒島很小,隻有極少數土著居民生活,依靠摘食野果和捕魚為生。在向導帶領下,赫斯深入到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中,經過一整天的長途跋涉,來到一片草地附近。那兒有個小湖,據說科摩多龍經常前來喝水。赫斯決定原地等待,並在樹上掛一塊鮮血淋淋的牛肉充當誘餌,而且還放出一隻凶猛的發瘋公羊。一切準備就緒後,赫斯爬上大樹,緊握攝影機,靜候怪獸現身。難熬的時光一分鍾一分鍾地過去,草地上除了那頭瘋羊外毫無動靜。赫斯焦急萬分,正在這時,林中傳來了枯葉被踏動的聲音。隨著聲音越來越響,一隻龐然大物出現在草地上。怪獸出現了!它身長3米多,後麵拖著粗壯的尾巴,四肢上的尖爪非常鋒利,好像4隻巨大的釘鈀,嘴裏還吐出蛇信子一般的鮮紅長舌,真有點像古代傳說中的“龍”。其實,它是一種稀有的爬行動物,真正的科學名稱叫巨蜥。

巨蜥緩緩向誘餌爬去。赫斯急忙打開攝影機,拍下了這難得一見的巨蜥。突然,叢林中又奔出4隻半米長的小巨蜥,它們靈活地撲到牛肉誘餌前,大口撕嚼起來。正當巨蜥搶食牛肉時,向導悄悄鬆開牽住瘋羊,毫不畏懼地朝巨蜥衝去,發瘋的公羊和巨蜥之間,眼看要爆發一場殊死搏鬥。雙方相距隻有幾米遠,各自擺開一副決鬥架勢,而躲在樹上的赫斯,則懷著興奮的心情期待這場千載難逢的決鬥開始。

瘋羊首先發動進攻,它猛地一彈後蹄,對準巨蜥腦門撞去,但沒有撞到目標。巨蜥乘瘋羊豎起後蹄的一刹那,用長尾猛掃對手前腿。但瘋羊也相當靈活,兩次成功地避開了巨蜥的閃電般進攻。

雙方你來我往,幾個回合後,羊終究不是巨蜥對手,被第三次橫掃而來的尾巴擊中,喪失了抵抗和逃跑能力,最後在巨蜥的血盆大口中喪命。

赫斯拍到了這段珍貴的場麵,他離開荒島抓緊時間奔赴印度熱帶森林進行考察。

在印度,最好的交通工具是大象。赫斯租了一頭大象,全副武裝地跟著向導朝原始森林進發。這一天黃昏,森林中的樹木越來越密,路也越來越難走,附近就不時有毒蛇的蹤影。

一夜平安無事。第二天早晨,赫斯一行趕往馬普拉河穀中一片荒無人煙的沼澤地帶,那兒是陸地巨獸——印度獨角犀的出沒處,這種動物太稀少、太珍貴了,頭上的犀牛角要比黃金還貴3倍。大象在沼澤地一腳高、一腳低地艱難行走,行走時猛烈顛簸起伏,使他們好像巨浪中的小舟搖搖晃晃。

他們來到沼澤地邊的一片灌木叢,周圍的風景好美,好迷人,五光十色的禽鳥在附近嬉戲尋食,時而還傳來一陣陣猿啼鹿鳴。突然,大象搖動雙耳,翹起長鼻,預示著某種危險將要降臨。

隨著一陣“嘩嘩”的水花聲,一頭巨大的獨角犀穿過淺水塘,緩緩走來,沉重的大腦袋頂著一根小山似的巨角。它越走越近,隻有50米了,向導首先往後退卻,但勇敢的赫斯卻認為這是個好機會,他鎮定地舉起攝影機,麵對獨角巨獸,拍下了一組極有價值的鏡頭。可就在這時,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從右後方的灌木叢中又竄出一隻獨角犀,對準赫斯猛衝而來。正在這萬分危急時刻,向導大吼一聲“閃開”,赫斯急忙往邊上躲閃,逃脫了一場可怕的災難。幸虧這隻犀牛的進攻目標不是人類,而是針對另一隻獨角犀。因為犀牛雖然喜歡群居,但都有各自的專門地盤,隻要有其他犀牛入侵自己的“領地”,就會遭到猛烈攻擊。

這是一場侵略與反侵略的戰爭。兩頭巨獸對峙了片刻之後,開始正式交戰。它們互相用角頂擊對方的頭部,同時還發出震耳欲聾的鼻息聲。不一會兒,雙方的臉上、脖子上流出了一滴滴鮮血,終於,先前那頭越境而入的獨角犀敗陣而逃。

周圍又恢複寧靜,考察者也結束了這次南亞之行。赫斯準備經過一段整休後,開始更為艱巨的北極考察。

北極之行的主要目標是考察冰原霸主——北極熊。在萬裏冰封的赫德森海灣西岸,常常能見到數百頭北極熊散布在冰麵上,但一到夏天,上升的氣溫漸漸將冰塊融化,北極熊隻好回到岸上。幸好現在還僅僅是春末夏初,冰層還很厚,赫斯再一次乘上狗爬犁奔向目的地。

下了爬犁,赫斯在雪地上發現一長串清晰的熊腳印,他立即跟蹤足跡向前。沒過多久,他在一片粉妝玉砌的雪坡處,看到4個黑黝黝的熊窟,每一個相隔25米。赫斯狀著膽子向前走去,當距離1個熊窟約200米時,洞裏露出一個毛茸茸的大腦袋,這是一隻大母熊,此刻它正眨動著雙眼,好奇地注視著眼前的不速之客。

赫斯端著攝影機繼續逼近,同來的助手則平舉獵槍隨後警戒保衛。50米、40米……寂靜的雪野中,甚至能聽見攝影機轉動的“斯斯”聲。突然,熊窟中又鑽出2個小腦袋,那是2隻天真可愛的小白熊,正在爭先恐後地朝外麵張望。這是難得一見的好鏡頭,為了把畫麵拍得更清楚,赫斯又走近了許多,雙方隻相距10米了!大白熊首先沉不住氣,猛地竄出洞窟,揮動前爪,發起示威性的進攻。赫斯嚇了一大跳,但仍不後退,堅持將膠卷拍完為止。

北極熊通常是不傷人的。赫斯為了表示友好,從衣兜裏取出一塊肉幹,扔向大母熊,雙方的敵意大大減弱,動物學家不斷扔出食物,並且不斷走近,大口咀嚼牛肉幹的北極熊,不時露出黃黃的牙齒和紫色的口腔,兩隻小熊也在一邊爭搶食物。赫斯見時機已到,伸出手想摸一下小熊的腦袋,想不到這個舉動激怒了母熊,它發出一陣“吱吱”的尖叫聲表示警告,使赫斯再也不敢做這方麵嚐試了。

赫斯離開熊窟,翻過雪坡,來到一片平坦堅實的冰原上,又發現一頭北極熊,於是立即停下腳步,想觀察北極熊是怎樣捕食獵物的。

北極熊趴下身,因為它看到100多米遠的冰麵上,有3隻海豹正懶懶的躺著曬太陽,它們不時東張西望,以提防意外的襲擊,可惜的是,它們居然沒發現隱蔽在遠處的那隻北極熊。別看北極熊笨頭笨腦,但捕獵時卻顯得身手敏捷。隻見它利用一切可以隱蔽的地形,匍匐身軀悄悄逼近,然後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猛撲過去。海豹發出一聲尖叫,飛快地鑽進狹小的冰洞,用屁股堵住洞口,以為這樣就能萬事大吉了。其實,這就像鴕鳥把頭埋進沙堆裏來逃避敵害一樣,愚蠢萬分,它們的尾巴已被北極熊咬住。這位“冰原霸主”真是力大無窮,把海豹活生生從冰洞中拽出,轉眼之間便成了腹中之食。

北極冰原上的白熊沒有天敵,它們生活得很快樂。赫斯通過這次艱苦的考察,了解到北極熊家族中許多人所不知的行為奧秘。北極之行結束了,接下來的目標是美洲,也許在那裏將會發現更奇異有趣的動物新聞呢。

去北極進行動物考察,根本沒有現成的路,赫斯隻能乘小飛機進入北極圈的凍土帶。北極的一年四季十分獨特,在整個夏季,天頂上的太陽始終不落下,沒有白天和黑夜之分。這個季節是北極最溫暖的時候,在這短短的幾個月中,土壤表麵化凍,很快就鋪上了一層開滿鮮花的地表植物,顯現出一派生機勃勃景象。植物的快速生長,也引來了各種動物,到南方去越冬的大量鳥獸,紛紛返回故鄉,北極之夏充滿了生命的朝氣。

小飛機停在北極的一個無名小島上,島上隻有少量愛斯基摩人,也就是當地的土著人,愛斯基摩的文字意思是“吃生肉的人”,那是指過去他們習慣吃生肉,而且四處漂遊為生。現在情況已大大不同,愛斯基摩人以吃熟肉為主,也住進了固定的木板房,但生活來源仍依然靠打獵捕魚,而且沒有晝夜時間觀念,餓了就吃,困了就睡。赫斯在島上受到了愛斯基摩人的熱情接待,與他們同吃同住,並詢問了不少當地動物的活動情況。

赫斯決定進一步深入北極腹地。麵對著茫茫的冰原,最好的交通工具是狗爬犁。赫斯帶著助手坐上爬犁,在幾十隻狗的牽拉下向前飛駛,誰知2小時後天氣突然變化,冰珠劈頭蓋腦地打下來,更糟糕的是,爬犁又遇上了泥濘的陸地,行走十分困難。沒過多久,前方出現了可怕的流冰,擋住了前進之路。在不得已情況下,赫斯一行隻能安營紮寨,在冰原上整整困了5天。食品吃光了,隻好依靠海豹肉充饑,沒有油鹽醬醋的海豹肉極難入口,但為了活命,赫斯隻好強迫自己多吃一點。

第6天,風向改變,擋道的浮冰終於被吹走了。赫斯立即返回原地,補充了大量食品後再次北上。幾天之後,氣溫下降,周圍一片冰天雪地,這一天,正當大家疲憊不堪想鑽入睡袋休息時,遠處突然傳來一陣奇怪的聲音。一開始,聲音時隱時現,但很快就像洪水決堤一般轟鳴起來。大家立即奔出營帳,隻見遠方黑壓壓的一大片,如同一層緊貼地麵的褐色煙霧,不斷向前滾動,聲音越來越響,仿佛還聽見蹄子的“噠噠”聲和深沉的嘶叫聲。

這是怎麼回事?赫斯立即意識到,他們遇到了一大群北美馴鹿。這是一支遷徒大軍,正浩浩蕩蕩向前挺進,無數高聳分叉的鹿角,在天空的襯托下好像一片密密的叢林,它們飛奔著朝營地滾滾而來。

眼看營帳、器材甚至人的生命,就要被這股可怕的洪流吞沒,想轉移避開已根本不可能,情況真是萬分緊急。赫斯在此時十分冷靜,當機立斷,下令開槍來阻止這支馴鹿大軍。“砰!砰!”子彈的射擊沒起到很大效果。於是,赫斯立即撕下帳篷,上麵澆上大量汽油,燃起熊熊的大火,終於使馴鹿的前頭部隊繞道而行。一場災難得到了避免,但鹿蹄敲擊大地的轟鳴聲使人無法忍受。

赫斯繼續朝北前進。路途中他發現,有一群馴鹿正在附近啃食地表的植物。他立即停下,準備認真觀察。這時,伴隨著一陣“嗡嗡”聲,遠處天空出現了一大片顫動的“蚊子黑雲”。充當向導的愛斯基摩人立即發出警告:“墳子風暴要來臨了。”北極夏天的蚊子極為猖獗,它們成群成片活動,現在正飛向吃食的馴鹿。馴鹿知道蚊子的厲害,紛紛撒開四蹄飛奔而逃,但有幾隻受傷的馴鹿無法行走,隻能發出淒慘的悲鳴聲。很快,“蚊子黑雲”降落到它們身上,凡是馴鹿的裸露部位,如身體、嘴巴、耳朵、鼻子等,都密密麻麻地叮滿了吮吸血液的蚊子。望著幾隻血液枯竭而死的馴鹿,望著飛往遠方的“蚊子黑雲”,赫斯默默無言地站立了很久很久。

赫斯的考察,收集到許多有關野生動物生活的珍貴資料,也了解到了不少以前未被人所知的動物學奧秘。不久以後,他又將踏上新的探險考察之路。

逃離棕熊魔爪

1984年9月中旬,陣陣秋風從廣袤的南阿拉斯加大地上吹過,使這片灌木叢生、沼澤密布的荒原顯得更加蒼涼。達雷爾·羅辛和羅林·布雷登一家就住在這片人煙稀少的荒原上,距北麵最近的索爾多特納鎮也有80千米。

這一天下午,經過一天狩獵的辛勞,32歲的達雷爾和29歲的羅林正走在回家的小徑上。達雷爾一邊在灌木叢中穿行,一邊為兩星期來的糟糕狩獵成績而惋惜。他們隻打了些駝鹿,連一隻棕熊的影子也沒發現。但羅林心裏很明白,每年這個時候,正是阿拉斯加棕熊為準備冬眠而到處覓食,頻繁出沒的時節,所以,為防不測,他從不一人單身外出。

盡管如此,羅林在此刻已有點沉不住氣了。寶貴的狩獵季節眼看就要過去,和同來的狩獵者相比,自己的獵獲物顯然少得可憐,以後拿什麼供自己的小貨棧出售呢?想到這兒,他心裏不禁著急起來。

兩人無言地在小徑上走著,再走500米就可回到各自的小木屋了。突然,羅林似乎聽見有動靜,他停下腳步,屏氣靜聽,路邊的樹林裏隱隱約約傳來動物的喘息聲。

一會兒,身後大約30米處的灌木叢裏又發出“沙沙”聲。

“嘿,”達雷爾輕聲地對羅林說:“這就是你要打的駝鹿。”

“我到後麵去看看。”羅林說著便提著槍輕輕地朝發出響聲的地方走去。

羅林一步一步地走進叢林,300米,400米,但仍沒有發現什麼。也不知為什麼,突然感到有些害怕,心想不管這是頭什麼動物,此刻一定正站在某個地方盯視著自己。

正在這時,他看見右邊不遠處的灌木漸漸地朝他這邊倒過來,“沙沙”聲也更響更近了。羅林緊張地抓緊手中的來福槍。猛然間,他看見10多米處,兩頭阿拉斯加棕熊正瘋狂地迎麵奔來。它們咆哮著,暗黑的臉上充滿了獰猙可怕的凶相。羅林估計這兩頭熊足有2米多高,180千克重。

還沒等羅林呼叫達雷爾,兩頭棕熊已朝他撲來。一瞬間,他看清了棕熊張開的大嘴和尖利的牙齒。羅林趕緊扣動扳機,但子彈打在樹上。

棕熊的利爪從空中劃過,已經沒有時間再裝填子彈了。羅林趕緊扔掉獵槍,本能地舉起雙手護在麵前。

隨著兩下重擊,羅林一頭栽倒在地,背上被一隻沉重的熊掌踩著。他擺動身軀和四肢竭力想掙脫,但無濟於事,隻聽見背上的熊“呼哧,呼哧”的端氣聲,腥臭難聞的氣味直衝鼻孔。突然,腦袋一側傳來一陣劇痛,使羅林幾乎喊出聲來。

“熊在咬我的耳朵。”疼痛和恐懼中,羅林意識到這一點,剛想進行最後的掙紮,但他馬上想起別人曾告訴過他,遭熊襲擊後,最好的防禦方法就是佯裝死去,那樣,熊就會感到自己的領地不再受到威脅,從而對人失去興趣。羅林強忍劇痛,一動不動地趴在地上。粘熱的鮮血順著臉頰流淌下來,耳朵裏甚至能聽見傷口處汩汩湧出的流血聲。

這時,熊又在羅林的背部和臂部撕咬起來。劇烈的疼痛使他狠命攥緊拳頭,手指深深地嵌進了泥裏。但他仍然不敢動彈,隻感到自己的身體在慢慢地癱軟,癱軟……

也許這是進入生命最後階段的固有現象,朦朧中,羅林跟前浮現出了7歲的兒子馬克斯機靈的眼睛,還有3歲女兒梅林達甜甜的微笑。就在兩個月前,羅林曾經帶他們來過這片樹林,在這兒嬉戲,采野酸果。但現在兩個孩子已跟著離了婚的媽媽遠在索爾多特納鎮,而這兒則成了阿拉斯加棕熊逞凶的地方。

又一陣劇痛打斷了羅林的遐想,他感到後腦勺被一頭熊狠狠地啃了一下,背上也有尖利的熊爪在抓扯。劇痛一陣陣襲來,撕心裂肺,他終於支持不住昏了過去。

也不知過了多少時間,當羅林從昏迷中醒來時,兩頭熊已不在身邊,但他仍然聽見,不遠處有熊在枯枝落葉上的走動聲和咀嚼發出的響聲。他知道這兩頭凶殘的棕熊剛才一定又捕殺了一頭駝鹿,所以才舍他而去。此刻,整個脊背和大腿的疼痛越來越難以忍受,似乎又要再次昏厥過去,可他心裏明白,如果現在昏過去,身上肌肉很可能抽搐和痙攣,那樣的話,隻要身體一動,馬上又會招來第二次致命的打擊。他咬緊牙關堅持著,終於,棕熊沉重的喘息聲漸漸輕了,但並沒有走開,它們捕殺了一頭駝鹿之後沒有馬上吃掉,而是用枯枝落葉掩埋起來,準備以後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