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首富引起的轟動
2004年4月5日,瑞典的《商業周刊》發布了一條轟動世界的新聞:瑞典宜家家居創始人,現年78歲的英格瓦·坎普拉德個人資產已達4000億瑞典克朗(合530億美元),超越了比爾·蓋茨的470億美元,成為世界新首富。消息傳出,世界上千家的電視台、平麵媒體、財經雜誌以及互聯網對此競相報道、轉載。似乎在一夜之間,這位此前還不為人所熟悉的瑞典老人便成為了世界各個角落所談論的焦點。
對於世界所有人來說,占據福布斯財富排行榜首位十年之久的比爾·蓋茨創造了一個財富神話,坎普拉德的超越就意味著他將成為這個財富神話的主角。
可是誰也不會料到,當人們還對坎普拉德財富數字津津樂道的時候,第二天的媒體卻抖出了更轟動的新聞,主角仍然是坎普拉德。宜家公司出麵辟謠,否認坎普拉德成為世界新首富。因為從1982年開始,坎普拉德就不再擁有宜家公司的所有權,他將宜家集團的相當一部分股權捐贈給了荷蘭的斯地廷英格卡基金會(StichingIngkaFoundation),所以將宜家集團的所有資產來計算坎普拉德個人財富是完全不正確的。社會輿論再次沸騰了,到底是真是假,人們無從去追究。
無論是世界首富也好,不是世界首富也好,總之在這兩次轟動之後,人們清楚地認識了坎普拉德這個人:5歲做成功了一筆火柴生意,17歲用父親送給的生日禮物創立宜家,20世紀50年代開始做家居生意,70年代率領宜家走向國際,1998年宜家進入中國,1999年送給員工千禧年的禮物,開老爺車,下午最便宜的時間去市場買菜……坎普拉德的一生是曲折而輝煌的。人們不再揪著世界首富這個話題不放,而是開始慨歎坎普拉德和他的宜家所敘寫的真實的傳奇故事……
瑞典冰原——故事開始的地方
埃耳姆哈耳特,瑞典南部的一個小村莊,這裏是一片貧瘠的土地。1926年,一個名叫英格瓦·坎普拉德的男嬰在這裏出生了,他就是本書的主人公。坎普拉德的出生注定了這個小村莊在未來的近八十年內將不再平靜,這個5歲就顯示出商業天分的小男孩在78年的生命中為世人演繹了一個商業神話。而這塊曾經承載他生命之舟的貧瘠土地,記載了坎普拉德一生的榮耀。直到今天,坎普拉德和他的宜家所敘寫的傳奇故事把全世界的目光聚焦在這裏。今天的艾姆赫特廣場依然一片寧靜,廣場中央矗立著瑞典生物學家卡爾·馮·林奈的雕像,這個人曾經為地球上的各種植物命名。雕像背朝市政大廳,雙眼凝望著坐落在鐵軌另一邊的一家超級商場。商場的奠基人為他所經營的各種家具命名,並讓它們從這裏走向整個世界。
斯馬蘭,中文譯為“小地方”,是一個土地貧瘠、生活貧困的地方。在這裏,冰磧支配著一切,荒地上石楠叢生,遍布沙灘和礫石。雜枝低垂的樺木林後,荒涼和沉寂籠罩著一片牧草萋萋的農場。那裏的村舍都很小,能夠在貧瘠的土地上生存已非易事,但那裏的居民卻以勤勉著稱,他們善於使極為有限的資源得到充分的利用。冰原上惡劣的自然環境教給了坎普拉德正確的生活態度:隻有工作才能滿足需要,隻有事業才能裝點生命,所以他堅韌敏銳而富於創造性。如果夢想不再飛翔,那人類就不能承受這裏的一切。
就是在這個偏遠的農場上,一個患有閱讀困難症的小男孩拿起了筆,開始為宜家勾勒最初的藍圖。其實那時坎普拉德最大的夢想就是要有一個溫暖的家,一個舒適的家,來抵禦外麵的風寒,來舒緩一天工作的勞累。
媒體曾經大肆地渲染“坎普拉德創造了又一個徒手打天下的神話”。他從一無所有開始建立起自己的王國。但什麼是“兩手空空”?到底怎樣才算“一無所有”呢?兩手空空才能抓住更多的東西,一無所有才能毫無顧慮,勇往直前。仁愛的信念、充沛的精力、征服的欲望、無窮的想像,擁有了這些,還能說是兩手空空、一無所有嗎?
坎普拉德是在一個節儉而絕非貧窮的家庭裏長大的,享受著眾人的關懷和疼愛。他的故事不是要擺脫貧窮而是要滿足自己的想像,尋求生活的樂趣,得到眾人的認可。他投身到開創“宜家——大家之家”的宏圖偉業中,得到世界的認可和讚揚,這是他一生的快樂幸福所在。
埃耳姆哈耳特,斯馬蘭,瑞典,整個世界,這是坎普拉德的足跡,更是宜家的生命線,宜家的精神家園,宜家的文化源頭。
故事的序幕
故事從1896年開始,一對德國夫婦通過郵購獲得了斯馬蘭的一片陌生的森林,那就是坎普拉德的祖父母。這對德國夫婦經曆了一路蜿蜒,一路崎嶇,一路荊棘來到這片冰原土地。一路上,靜謐的池塘深處泛出點點幽光,令他們陶醉,但他們似乎感覺到這片土地具有某種神秘的壓力,就連那陣陣鬆濤也包含著些許肅穆嚴峻的味道。他們一句瑞典話也不會說,而這片土地的主人們很快就開始猜忌這對“入侵者”。他們為這對陌生的德國夫婦準備了不友好的謊言和欺騙。無疑,坎普拉德家族從一開始就喜歡叩響命運之門。
三間房屋和礫石鋪就的小路環繞著中央的一方苗圃,這是他們夢想開始的地方,坎普拉德家族在這裏停下了腳步。坎普拉德的祖父阿契姆初來乍到便完全進入了“新主人”的角色。阿契姆在德國一個小城堡裏長大,但是他在那裏卻未能經營好那片賴以生存的森林,經常光顧城裏的酒店,沉浸在酒吧暖洋洋的氛圍裏,使他漸漸地墮落沉淪。在他的內心深處,或許已經放棄了自我,或許早就認定自己精力充沛的妻子可以承擔起一切。阿契姆的沉淪終於付出了無可挽回的代價,1897年春天,阿根納瑞得儲蓄銀行拒絕了阿契姆·坎普拉德的貸款,這對他們來說是一筆生死攸關的貸款。絕望中,他回到家裏開槍打死了心愛的獵犬,而後飲彈自盡。就這樣,坎普拉德的祖母——一位年輕的寡婦獨自在異鄉拉扯著兩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開始清理丈夫留在身後的一團亂麻。靠著旺盛的精力和與生俱來的管理才能,她終於走出困境,成了一位受人尊敬,甚至令人敬畏的雇主。
隨著時間的進展,坎普拉德的父母逐漸成為了農場的骨幹,他們在埃耳姆哈耳特不停忙碌,做各種生意,希望生活過得更好。但是後來父親的生意狀況卻是一團糟,然而母親找到了一個賺錢的生意,開始經營客房業,並且賺了一筆錢。這筆錢解決了他們生活的基本問題。坎普拉德堅韌的品格就是受到了祖母和母親很大影響,不到最後時刻決不輕言放棄。許多年後,坎普拉德建立了以他母親的名字來命名的癌症研究基金會,每到聖誕節的時候,埃耳姆哈耳特的員工們都會向基金捐款。
靠著堅韌不屈的性格和兢兢業業的勞作,這個移民家族在冰原上漸漸過上了富足的生活,使坎普拉德深深體會到了一個早已形成的生活信條:決不在逆境中沉淪,隨時準備戰勝困難。瑞典的冰原就是他夢開始的地方。
幼年的坎普拉德
坎普拉德是家裏的第一個孩子,出生在埃耳姆哈耳特邊上普加特瑞德教區的紅十字助產室裏。
1933年坎普拉德全家搬到了愛爾姆特瑞德,坎普拉德的父親早在1918年就正式接管了那裏。那時他才25歲,根本不想成為一個農場主,但奶奶的話就是法律,而父親隻能是順從奶奶的工具。
坎普拉德的農場上有一個叫圖瑞·安德森的馬夫。坎普拉德和他兒子凱勒非常要好。坎普拉德最大的快樂就是獲準同他和他的兄弟姐妹們整晚待在一起。坎普拉德和兄弟姐妹們全都睡在一張巨大的絨布沙發上,兩個人朝著一邊,其他三個衝著另一邊。每次想方設法留下來過夜後,坎普拉德就爬過去,頭挨著別人的腳,這樣的感覺棒極了。坎普拉德是一個典型的群居動物,隻有和別人在一起時才能感覺良好。或許坎普拉德算不上一個好農夫,但坎普拉德會用手擠牛奶,也會用長柄鐮刀割草,坎普拉德一直為此而自豪。有個夏天坎普拉德曾經和朋友一起負責管理農場裏的牛棚。這位朋友的名字叫奧托·烏爾曼,是一個德國猶太難民的孩子。他在戰爭時來到這裏,成了坎普拉德最要好的朋友之一,而且一度還是坎普拉德的同事。
那時起,坎普拉德迷上了銷售這個行當。他不太容易弄清除了賺錢以外,對一個小男孩來說還有什麼更強的動力。記得坎普拉德10歲的時候,有一次和父親走在一片草地上。他們來到某個地方,父親說:“我本想在這個地方修一條運木材的路,但花錢實在太多了。”過後不久他們又去過另一個地方,這次又是因為缺錢未能實現父親的計劃。在潛意識裏,幫助父親或許是坎普拉德幼小心靈的原始驅動力。
坎普拉德天生具備了做生意的血統。坎普拉德的母親來自埃耳姆哈耳特頂尖的商業家族。坎普拉德的外公C.B.尼爾森二世,經營著鄉村最大的商場和五金商店。母親的弟弟瓦爾特接管了這家商場,但瓦爾特不是一個優秀的商人,而是一名獵手、“扶輪國際”成員、商會的委員和社會活動家,在舅舅手下坎普拉德做過一段時間的小聽差。
如果外公在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什麼“最愛”的話,那一定就是坎普拉德。他是坎普拉德最要好的玩伴,那會兒坎普拉德用大寫字母C表示外公。那幾年,坎普拉德有兩個非常聰明的印度朋友——卡姆菲特和紹恩。不管何時何地,無論坎普拉德在做什麼,他們總是忠心耿耿地守護著坎普拉德。他們四個人一起造宮殿,講故事。吃飯的時候,外公不顧他那龐大臃腫的身軀,和卡姆菲特、紹恩都爬到桌子下麵,然後三個人搶著鑽出來去開車。外公深諳遊戲的藝術,總是縱容坎普拉德的異想天開,仿佛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不幸的是,外公在生意上也像在他們的遊戲天地裏一樣仁慈善良,其結果就是難以收回貨款。
這就是幼年時期的坎普拉德,除了展露了與一般孩子不同的商業天賦之外,他也有著幸福、無憂無慮的童年。
坎普拉德和奶奶
坎普拉德的奶奶弗西蘭斯卡,或者像大家一樣叫她芬尼,不僅影響了坎普拉德,也深深地影響了他們整個家族。
她是一個聰明的女人,出身低微。而坎普拉德的爺爺的家族則屬於較高的階層,所以他們的婚姻曾經遭到各自家庭極力的反對,他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家鄉德國來到瑞典開始自由的生活。但是爺爺過早地離開人世,這使得坎普拉德的奶奶深刻地懷念德國。雖然坎普拉德是大日耳曼帝國計劃的崇拜者,但是他從未表現出專橫和獨裁。和奶奶的生活中,坎普拉德依然記得這樣的小插曲。坎普拉德的母親養了一群小雞,它們經常在院子裏閑逛,有一次坎普拉德抓住一隻可憐的小雞並且掐住它的脖子,從不揍他的父親怒氣衝天,追著他滿院子跑,這時,坎普拉德的奶奶站在廚房的台階上,一邊拍著腿一邊大喊:“快跑,快跑,坎普拉德快跑!”父親還差幾米遠的時候,奶奶就一把抱住坎普拉德,衝著父親揮動著拳頭說:“看你敢動小坎普拉德!”
所以坎普拉德一直很愛自己的奶奶。奶奶不僅保護坎普拉德免受外界的傷害,還是坎普拉德早期的忠實顧客。坎普拉德5歲開始賣東西的時候,奶奶不管是否需要,總會或多或少地買一些。奶奶的行為是對坎普拉德的最大的肯定,也使得坎普拉德逐漸向鄰居們兜售。奶奶去世時,兒孫們發現了一整箱鋼筆之類的小商品,很顯然,那全都是從坎普拉德那裏買的。
隨著一戰的變故,奶奶不能回德國了,她總是不斷地講述著捷克人是怎樣虐待蘇台德區的德國人,而偉大的希特勒叔叔則為奶奶的親戚們做了很多的好事,尤其是對那些兒童和年輕人……
坎普拉德同奶奶的密切接觸幾乎改變了他的命運,現在和以後都可以這樣說。因為他實際上形成了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給坎普拉德帶來了難以預料的後果。兒童和少年時期,他們那些關於納粹和法西斯的想像使坎普拉德在政治上迷亂了方向,後來的幾十年裏坎普拉德終於從年輕人的單純無知中覺醒過來,但是在坎普拉德的餘生,仍然為這種德國化的影響付出了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