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送禮法
送禮法就是在辦事求人時,選擇時機,有藝術、有技巧地送給他人一定的禮物,從而辦成所求之事的一種方法。常言道:“受人之財,替人消災”,送禮就是讓別人接受自己所送的財物從而解決自己的難事。送禮不僅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而且在情感上更覺親近。“禮輕情義重”,送禮不在多,而在於投人所好。根據不同的人的愛好特點送給不同的禮物,才能打動他人,最終讓他人接受自己的請求,辦成所求之事。
辦事重“禮”節
常言說:“有理走遍天下,無禮寸步難行”,此話雖然誇張了些,但對禮的作用則可窺見一斑,特別是在請人辦事的時候,如果送一點禮品,則任何話都好說,如果空手求人,隻得被別人婉拒。求人要送禮,“禮”多人不怪,這是古老的中國格言,它在今天仍有十分實用的效果。
有人經過調查研究指出,日本產品之所以能成功地打入美國市場,其中最秘密的武器就是日本人的小禮物。換句話說,日本人是用小禮物打開美國市場的,小禮物在商務交際中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當然,這句話也許有點言過其實。但是日本人做生意,確實是想得最周到的。特別是在商務交際中,小禮品是必備的,而且根據不同人的喜好,設計得非常精巧,可謂人見人愛,很容易讓人愛禮及人。
小禮物起到了非同小可的作用,而精明的日本人此舉之所以成功,在於他們聰明精明,摸透了外國商人的心理,又運用了自己的策略。一是他們了解了外國人的喜好而投其所好,以博得別人的好感;二是他們采取了令人可以接受的禮品,因為他們深知歐美商業法規嚴格。送大禮物反而容易惹火燒身,而小禮物絕沒有受賄行賄之嫌;第三,他們又很執著於本國的文化和禮節。
可見,禮品雖小,人家功夫到了家,你不能不佩服。
如今商業社會,“利”和“禮”是連在一起的,往往是“利”“禮”相關,先“禮”後“利”,有禮才有利,這已經成了商務交際的一般規則。在這方麵,道理不難懂,難就難在操作上,你送禮的功夫是否像日本人一樣到家,不顯山露水,卻能夠打動人心。
送禮其實已成了一種藝術和技巧,從時間、地點一直到選擇禮品,都是一件很費人心思的事情。很多大公司在電腦裏有專門的儲存,對一些主要公司、主要關係人物的身份、地位以及愛好、生日日期都有記錄,逢年過節,或者什麼合適的日子,總有例行或專門的送禮行為,鞏固和發展自己的關係網,確立和提高自己的商業地位。
人們都講禮尚往來,人之常情,在求人辦事時也不例外。如果不借送禮之機大搞歪門邪道,搞權錢交易,拉攏腐蝕國家幹部,那麼,這種人情往來則屬正常。
送禮是表達心意的一種形式。禮不在多,達意則靈;禮不在重,傳情則行。雙方都不要著重禮物本身的物質價值,而應視收到的是一份濃濃的情、厚厚的意。禮物是一種友情的表示,中國早就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的習俗。朋友之間或出遠門旅遊捎回一點當地特產,或年節佳辰,個人喜慶,贈送一點敬賀禮品,表現彼此間的一番情誼則有必要的,這是一種誠摯的感情交流,是發自內心的贈予,是感情的物化。
送禮作為一種文化現象,自有其特定的規律,不能盲目去做、隨心所欲。它反映出送禮者的文化修養、交際水平、藝術氣質以及對受禮人的了解程度和關係遠近。在一定意義上講,是一門特殊的交際藝術。
未雨綢繆禮為先
有人認為,與人相交往,本著現交現用的原則,何必花那麼多的冤枉心思去搞馬拉鬆式的感情投資?這是十足的目光短淺,真正會做人的都有長遠的戰略眼光,早作準備,未雨綢繆,這樣在急時就會得到意想不到的幫助。
款待或送禮物給那些對你來說有直接利害關係的人,怎麼款待,怎麼個送禮,什麼時候款待,什麼時候送禮,這裏麵很有學問。在別人給你幫過忙之後,再將禮物送過去,對方一定認為你這樣做是理所當然的。如果從未拜托人家幫忙,並將禮物,煞有介事地送去,受禮者的想法就會大不一樣。送禮給才上任的總經理與送禮給即將調至其他公司的總經理,所取得的效果也將有顯著的差異。送禮給原為自己上司,但即將調到其他部門擔任其他職務的人,將使對方非常感動。
有一位朋友,曾擔任某公司總經理,每年年底的禮物,賀卡就象雪片一般飛來。可是一當他退職離休之後,所收的禮物隻有一兩件,賀年卡一張也沒有收到。以往訪客往來不絕,而這年卻寥寥無幾,正在這心情寂寞的時候,以前的一位下屬帶著禮物來看他,在他任職期間,並不很重視這位職員,可是來拜訪的竟是這人,不覺使他感動得熱淚盈眶。過了二、三年後,這位朋友又被原來公司聘為顧問,當然很自然地就重用提拔這位職員。因為他能在沒有利益關係的情況下,登門拜訪,因此,在他心中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同時更讓他產生了“有朝一日,一旦有了機會,我一定得好好回報他”的想法。老實說,送禮的人既使存在著反饋心理,但隻要在送禮的當時,彼此不存在任何利害關係,他所懷的目的,就不會被對方發現。
不論如何,要贈送他人禮物時,最好先考慮別人的情形,千篇一律或是委托別人贈送的方式,最顯得沒有誠意,既然要送,就該送對方喜愛的禮物才是。凡是謹慎的話,成效自然會高。在求人辦事時送禮也應早作打算,學會送禮的技巧和方法,這樣,求人就會成功。
送禮的藝術
求人辦事往往總要送些禮品,在日常生活中有的禮送得恰到好處,而有的卻適得其反,這其中是很講究藝術的。在告別拜會將要結束時,主人往往會送給客人很厚重的禮物,這種好意反而會令人不知所措呢!在大百貨公司內,各地名產皆有出售,實不必費此心思。講究藝術的送禮則不然,同樣的禮品,不同的送法,則接受者反而會欣然接受,且看下麵的例子:
大阪瓦斯社長安田博曾邀請朋友們一起與日商會長永野重雄到東京玩,臨走前,安田先生送給大家當地的名貴布料,還好是一塊布料,一折疊就可以放在旅行袋中。對女性嘉賓,安田先生就送她們女性的布料,真是恰當不過了,永野先生說:“我的太太一定很高興,我們都是女權至上者。”
一次,田口先生因為日商會頭永野先生的邀請到箱根市去玩。這是回報當年夏天田口先生招待永野先生到長川去釣魚的事。箱根的一場高爾夫球賽是永野先生特決為大家主辦的,田口先生從崎阜來,還有些朋友從東京開車去。比賽完畢後,永野先生送大家很多當地的土產,司機把它們一一收起放在汽車後箱中,這會讓朋友的太太和小孩非常高興。這樣的送禮,因為時間、地點都很講究藝術,從而使人接受起來十分坦然和感激。一旦求他們辦事,豈有不應允之理?!
送禮的技巧
求人辦事送禮應當講究一定的技巧,才能起到應有的作用;否則,即使把禮送出去,也得不到應有的效果。在現實生活中,送禮的技巧一般有:
(1)打土特產牌
送禮的一大特色就是家鄉的土特產品,可以說回老家一趟,順便捎了點土特產品,讓對方嚐個新鮮。對於這些東西,無論是親朋好友,還是上級、同事,一般都不會拒收,因為拒收反而顯得他們小家子氣了。
(2)踏雪無痕
如果想送給朋友煙酒一類的東西,可以用不露痕跡的方式送過去。跟他打聲招呼:“今晚上你那兒聚一聚,你準備菜,我帶酒。”到時帶上酒和煙,喝一瓶留一瓶,順手把煙也給留下,禮也送了,感情也深了,踏雪無痕,是高超的技巧。
(3)巧借東風
有時想給人送禮,但又跟受禮者不熟,不好唐突地登門拜訪。可以找到受禮者的熟人,讓他引見一下,如選擇受禮者的喜慶之日,跟著他的熟人一塊去賀禮,有熟人引見,受禮者一般不會拒禮,有了第一次見麵後,下次你就可以自己去和他聯係感情了。
(4)投其所好
一位下級平時受上司照顧頗多,心存感激,隻是苦於沒有機會報答。一天,他偶然發現上級喜歡養金魚,就到處尋覓,總算弄到了幾條稀有品種,放到了上級的魚缸裏,令上級喜笑顏開,下級回報的願望也終於實現了。
(5)人情也是禮
送禮有時不一定要買實物,給人實惠,與人方便也是一種禮品,如利用你的關係幫助朋友買到低於市價的東西,幫朋友的孩子升學、轉學等,你可能未花分文,隻是幫他找找人,托托關係,對方已經將你這份“人情”當禮物收下來,記在心中了。這樣,你收到的效果與送禮一般無二了。因此,你可以充分調動手中的關係網,把你的禮品用人情的方式送出去,既安全又實惠。
(6)醉翁之意
有時給家庭困難的人物送禮,要充分尊重他們的自尊心,以免讓人感到你是在居高臨下地施舍。如果是用實物,可以說,這東西擱在家裏也是閑著,讓他拿去先用,等以後自己要用了,再找他要回來。送錢的話,可以說先拿去花,以後有錢了再還。這樣,既達到送禮的目的,又照顧到了對方的自尊心。
送禮的準則
送禮須懂得規矩,不是什麼禮都能送出去的。所以,辦事求人送禮應遵循一定的準則,這樣才起到應得的作用,達到自己的目的。在生活中,送禮的準則主要有:
(1)輕重得當準則
一般而言,禮物的輕重選擇以對方能夠愉快地接受為原則,力爭做到少花錢多辦事,或多花錢辦好事。
除非在對方有困難時,你送禮是雪中送炭。否則,禮物太輕了意義不大,親朋好友有可能誤認為你小氣或瞧不起他。求人辦事時給對方送禮,禮物太輕,對方不會把你的事放在心上,從而影響辦事效果。
但是,禮物也忌太貴重,除非對方是愛占便宜的人,一般人可能會婉言謝絕,因為這樣重的人情收禮人日後不好還禮,還輕了,怕你不高興,照著你送的價值還,有可能會加大他的支出負擔。本來你的禮物是為了促進雙方的感情交流,反而給對方增添了不少煩惱。如果你是求人辦事,太貴重的禮物會給對方扣上“受賄”的帽子,他要是拒收,你心裏會七上八下,一方麵擔心這事辦不成了,另一方麵,你錢已花出,留著用處也不大,何苦呢?
禮物輕重得當也是一種藝術。
(2)間隔適宜準則
送禮的時間間隔也很有講究,過於頻繁或間隔過長都不合適,長時間不給對方送禮,即使是親朋好友,也難免會覺得你人情淡漠。另一方麵,如果你頻頻登門送禮,或許是因為你重情義,或許是因為你辦事心切,殊不知,這樣會適得其反,對方可能會懷疑你懷有某種目的而對你心存疑慮,使你欲速不達。另外,禮尚往來,人家要還禮的話,過於頻繁會加重他的經濟負擔。
因此,掌握好合適的時間間隔送上你的禮品,既可培養感情,又能達到辦事的目的。
(3)風俗禁忌準則
送禮前要對受禮人的身份、愛好、禁忌等有所了解,以免禮不得當,使雙方感到尷尬。例如,對方結婚,忌讀送“鍾”,因為“鍾”與“終”諧音,“送終”總歸是不吉利的。此外,要尊重對方的民族習慣,如牛是印度教的聖物,你要送對方牛肉幹會讓他憤怒不已。
因此,送禮時,請考慮周全,以免節外生枝。
(4)注重意義準則
就禮物本身而言,其價值不是以金錢的多少來衡量的,而在於它所體現的意義,任何禮物都體現著送禮者的特有心意,或酬謝、或敬賀、或尊重、或愛戀等等。所以,根據你想表達的心意選擇你的禮品,會讓對方充分體會到你的情義,倍感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