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相貌透視男人(1 / 3)

看相貌透視男人

人的精神狀態,主要集中在兩隻眼睛裏。人的骨骼豐俊,主要集中在一張麵孔上。窺視“天相”,主要看他們的精神狀態和骨骼豐俊與否。精神和骨骼就像兩扇大門,打開兩扇大門,就可發現裏麵的寶藏。所以,觀人精神和骨骼,便是觀人的第一要訣。

透過神骨識天相

1.“神”與“骨”的內涵

俗語說:“稻穀去掉了外殼,去掉的部分就是沒有多大用途的穀糠,但留下的是稻穀的精華——大米,它不會因外殼的去掉而丟失。”這就是指事物的神的意思,說到神就是指人的內在的精神。山峰表麵的泥土雖然經常脫落流失,但卻不會倒塌破碎,正是因為堅硬如鋼鐵的岩石在那裏支撐著,使它得以保持穩固。這就相當於人的骨骼。

這裏的“神”並非日常所言的“精神”一詞,它有比“精神”內涵廣闊得多的內容,它是由人的意誌、學識、個性、修養、氣質、體能、才幹、地位、社會閱曆等多種因素構成的綜合物,是人的內在精神狀態。俗話說,人逢喜事精神爽,而這裏所論的“神”,不會因人一時的喜怒哀樂而發生大的變化,貌有美醜,膚色有黑白,但這些都不會影響“神”的外觀,換句話說,“神”有一種穿透力,能越過人貌的幹擾而表現出來。比如人們常說“某某有藝術家的氣質”,這種氣質,不會因他的發型、衣著等外貌的改變而完全消失。氣質,是“神”的構成之一。從這裏也可看出,“神”與日常所言的“精神”並不一樣。

“神”並不能脫離具體的物質東西而空空地存在,它肯定有所依附,這就是說“神”為“形”之表,“形”為“神”之依,“神”是蘊含在“形”之中的。

神之有餘者,眼光清瑩,顧盼不斜,眉秀而長,精神聳動,容色澄澈,舉止汪洋。儼然遠視,若秋日之照而步深山;處眾迢遙,似丹鳳而翔雪路。其坐也,如磐石不動;其臥也,如棲鴉不搖;其行也,洋洋然如平水之流;其立也,昂昂然如孤峰之聳。言不妄發,性不妄躁,喜怒不動其心,榮辱不動其操。萬態紛錯於前,而心常一則;可謂神有餘也。神有餘者,處世嚴謹公正清廉,故皆為上貴之人,凶災難入其身,天祿永其終矣。

神不足者,似醉非醉,常如病酒;不愁似愁,常憂如戚;不睡似睡,才睡便覺;不哭似哭,忽如驚悸。不嗔似嗔,不喜似喜,不驚似驚,不癡似癡,不畏似畏。容止昏亂,色濁似染。癲狂神色,淒愴常如大失,恍惚張皇,常如恐怖。言論瑟縮,似羞隱藏,體見抵拒,如遭淩辱。色初鮮而後暗,語初快而後訥。此皆謂之神不足也。神不足者,多心胸狹隘,私心重重,故多招牢獄枉厄,官職失位矣。

形之有餘者,頭頂圓厚,腰背豐隆,額闊四方,唇紅齒白,耳圓成輪,鼻直如膽,眼分黑白,眉秀疏長,肩膊臍厚,胸前平廣,腹圓垂下,行坐端正,五嶽朝歸,三停相稱,肉膩骨細,手長足方。望之巍巍然而來,視之怡怡然而去,此皆謂之形有餘也。形有餘者,心寬體健,豁達大方,故令人長壽無病,富貴之形矣。

形不足者,皆頭頂尖薄,肩膊狹斜,腰肋疏細,肘節短促,掌薄指疏,唇蹇額撻,鼻仰耳反,腰低胸陷。一眉曲,一眉直;一眼仰,一眼低;一睛大,一睛小;一顴高,一顴低;一手有紋,一手無紋;睡中眼開;男作女聲;齒黃口露;鼻準尖薄;禿頂無絲發;眼深不見睛;行狀欹側,顏色猥瑣;頭小而身大,上短而下長;此之謂形不足也。形不足者,陰鬱壓抑,先天不足,故多病而短命,福薄而賤也。

這裏所說的“骨”,並不是現代人體解剖學意義上的骨骼,而是專指與“神”相配,能夠傳“神”的那些頭麵上數量不多的幾塊骨。“骨”與“神”的關係也可以從“形”與“神”的關係上來理解,但“骨”與“神”之間,帶有讓人難以捉摸、難以領會的神秘色彩,一般讀者往往難於把握,隻有在實踐中自己去多加體會。對此古代醫書中記述道:骨節像金石,欲峻不欲橫,欲圓不欲粗。瘦者不欲露骨,肥者不欲露肉,骨與肉相稱,氣與血相應。骨寒而縮者,不貧則夭。日角之左,月角之右,有骨直起,為金城骨,誌向高遠。印堂有骨,上至天庭,名天柱骨;從天庭貫頂,名伏犀骨,毅力頑強。麵上有骨卓起,名顴骨,主威嚴。顴骨相連入耳,名玉梁骨,主壽考。自臂至肘為龍骨,欲長與大;自肘至腕名虎骨,欲短而細。骨欲峻而舒,圓而堅,直而應節,緊而不粗,皆堅實炎相也。顴骨入鬢,名驛馬骨,左目上曰日角骨,右目上曰月角骨,骨齊耳為將軍骨,磽日圓謂龍角骨,兩溝外曰巨鼇骨,額中正兩邊為龍骨。骨不聳兮且不露,又要圓清兼秀氣。骨為陽肉為陰,陰不多兮陽不附。若得陰陽骨肉均,少年不貴終身富。骨聳者夭,骨露者無,立骨軟弱者壽而不樂,骨橫者凶,骨輕者貧賤,骨露者愚俗,骨寒者窮薄,骨圓者有福,骨孤者無親。又雲:木骨瘦而表黑色,兩頭粗大,主多窮厄;水骨兩頭尖,富不可言;火骨兩頭粗,無德賤如奴;土骨大而皮粗厚,定主多福;金骨堅硬,有壽無樂。或有旋生頭角骨者,則享晚年福祿,或旋生頤額者,則晚年至富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