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章(1 / 2)

追溯遠古,天地未開之前,一片混沌,而在這混沌之中,卻有一團先天元氣。

天地初開之後,元氣化衍,後生大道。大道獨具靈識,出三千大千世界,應勢而生衍萬物,因之,萬物生而亦自有靈。

而三千大千世界,又稱三千世界。三千世界又分小千世界,中千世界,大千世界。

其意義便是每一千世界組成小千世界,每一千小千世界彙成中千世界,每一千中千世界則成大千世界。是以,其數衍自是龐大恢弘無比,惟大道方可掌控。

而在這無數世界之中,猶以開元世界最為古老悠久。

其中自成一塊大陸,被稱之為蒼蕪大陸。她幅員遼闊,浩瀚無垠,幾乎是涵蓋了整個開元世界十之五六。再經由理數演變,年歲更遷,萬物生靈自得開竅。

人類,便是這萬物之中一靈,且為萬靈之長,概因其得天獨厚,靈能智高,故自成一體,先起興部落,後立國成教。

然而在這漫長歲月之中,人類得自滿足,畏死貪生。為求得長生不老,尋靈偏方,最終極目光於承脈先傳,始信世間存有仙靈一說。

仙靈可得長生不老,無病無痛,不僅力大無窮且法力無邊,自在逍遙於天地之間。是故,便有了修真一說。

何為修真?即,學道而修行,求得真我,從而成仙。

在經過長久以來的先輩琢磨,其法門數之不盡,相關典籍亦是汗牛充棟,雖然各有執見,但是卻萬變不離其宗,最終所為,自然是得道成仙,獲得長生不老。是以,為了修道成仙之人如過江之卿。

其中,以三家最為古老,且被大眾而認可。

所謂的三家便是後人稱之的道,釋,儒。這三家若論根本卻並無過大區別,其來源皆是傳承於道家一脈。而釋儒兩家,乃是個中分支,不過是各有各自說法。其說法是,道家講究修心而煉性,釋家則言明心而見性,儒家是為存心而養性。正因為這三者區別,便有了門戶之見。再者,道家分支數之不勝,皆為己道,自然也就紛爭不休了。

這且就不提,存在了各自修道之法,便有了所謂的境界劃分。其體係分隔明確,且十分嚴謹。

若一人欲修真,必須具備三味道根。所謂道根,便是修真必須具備的基礎要件,即靈根,慧根,命運根。靈根其意義則是自身感應並能接受天地靈氣的能力。慧根,則是對於道的理解,若無慧根,即便擁有靈根,在這修真逆天的路途上,亦是無法走遠。命運根,則需拆開看,命與運其實則是兩個概念。命即所謂的先天存在,視為定數,而運,卻不同,它視為後天存在,乃變數。是故,兩者相合,便是人常言的運氣,或者亦可稱之為運勢。若運勢不好,踏入逆天修真的道路,極具可能早早夭折,死於非命。

因之,這三味道根缺一不可。如此一來,即便是曆史悠遠,鍾林毓秀,人傑地靈的蒼蕪大陸,可修道者也並非是多如牛毛一般了。

在具備這三味道根之後,修道者必須淬煉肉身,打通全身所有經脈,才算事半功倍。

之後則是自古以來修真者劃分出的九大境界。即:

築基、心動、金丹、元嬰、出竅、分神、合體、大乘、渡劫。

正是這九大境界的出現,人們對於修真的渴求則更為熾熱,且是極具期望性的修煉。然而,看似這不過區區九大境界,曆覽古今,能達到渡劫境界成功飛升仙界的又有幾人?其難度可想而知,且又枯燥非常。

麵對這如同登天般的困痛,修道者之中又有人心生歹念,以另辟蹊徑的辦法,不再是修煉心性,而是利用境界所得到的非同一般的力量謀取私利。意外的,與一味苦修所帶來的枯燥簡直無法相比,仿似如魚得水,那是種萬分暢快的感覺。但是一旦沾染,便是如同深陷泥潭,從此再也無法自拔。

至此,便有了所謂的正邪兩道之說。

正邪難以兩立,各為己道,多少年來,從無休止。也正因如此,兩者互相攀升,各有不服,在這不知覺中,那看似難以攀爬的境界,竟然有種欲扶搖直上般的感覺。也就在這般戰亂之際,卻又有妖獸精怪出沒,鬼魂邪物隱現,塗炭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