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到底是不是一種文化
體育是不是一種文化——在理論上這是不成問題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卻總有一些人認為:隻有和書本、腦力勞動結合在一起的事物才是文化,而體育是體力活動,職能完全算是文化。這種認識是狹隘的文化觀念造成的。顧名思義,體育是體能與身體技巧結合的教育。沒有一種教育不屬於文化範疇。體育的英文詞彙常使用的有三個:physicaltrain意為身體鍛煉,game意為遊戲或比賽,而更正規使用的physicalculture的直接意思確是身體文化。從字麵上即可看到,長期以來,多數人把體育當作文化看待。
什麼是文化與什麼是人類是密切相關的一對問題,按照一種傳統的說法,人類是使用工具的動物。而當代的科學家們卻發現,有些高級動物也使用過簡陋的工具,不能以工具作為與動物的區別。他們提出:人是使用符號係統(語言係統是符號係統的一種)的動物。實際上,工具也罷,語言及其他符號係統(比如數學)也罷,都是文化現象。因此可以說:人類是一種文化動物。
自然界是一個殘酷的生存競爭的大戰場。各種動物憑借自己的特殊天賦去躲避襲擊、獲取食物,虎豹的利爪、馬羊的快腿、鷹牟的銳目、龜鱉的天然盔甲——它們均憑本能去抗衡外界,求得生存。惟獨人類不是這樣。在人類的早期階段,無論是與動物還是各部落間的抗爭都離不開身體的格鬥,但人類的身體中沒有天然的武器——尖爪利齒。於是從一開始他就拿起了石頭、木棍。而這一舉動是以學習製作和學習使用的過程為基礎的,它絕不是突然的隨機應變。以後在發展中石頭變成了弓箭,木棍變成了棍術,格鬥的招式發展成種種武術套路。所謂南拳北腿、少林武當,以至太極、氣功——都是在漫長的過程中發展出的一套套的體育文化。人類之所以在身體的角鬥中早就淩駕於動物之上,就在於他發展出這些武術——早期的體育。這些招法、套路、器械積累了多少代人的智慧。將人類多少代智慧集中於一招一式,由此可見,體育是人類智慧的結晶,文化的積累。
體育是文化。幾乎在每個民族、每個曆史階段中,都可以發現存在著某種形式的體育活動。而在那些總體文化相對更發達的民族中,體育更使其煥發奇異的光彩。東方的兩本文明古國:中國和印度,各自產生了神秘的健身術。中國的氣功、印度的瑜珈功的奇異效果令當代自然科學家大惑不解,卻又不容置疑,解開這些古典健身術之謎將是自然科學的劃時代突破。能說體育不是文化,人類健身術中的最高成就與這些民族發達的古代文明無關嗎?由於西方人在近代走在了世界前麵,他們的活動方式也占據了支配地位。當代的奧林匹克運動會雖產生於西方國家,但這一名稱和傳統卻恰恰是源於古希臘。希臘的文化、科學、哲學在漫長的古代曆史中獨步一時,而她絢麗的體育之花恰與其他成果相匹配。擲鐵餅者的雕塑不僅給人以極大的藝術享受,也令我們想象到奧林匹克山下當年的體育盛況。在當代世界上也是如此,體育總是繁榮於文化發達的地帶,特別是那些當代人發明的非傳統項目——賽艇、衝浪、滑雪。經濟貧困、文化停滯的地帶,體育也往往落在後麵。在曆史上是這樣,在一個國家中也是這樣。體育作為文化的功能總隨著總體文化的發展而變化著,在古代它是自衛手段,甚至在今天體育競賽項目中,仍然可以看到曆史的影子——射箭、擊劍、拳擊、摔交。而隨著人類征服自然界手段的提高,體育的功能發生了極大的變化,它成了健全和美化自身的一種文化手段。人類多數的文化手段是向自然界開戰的,而體育卻指向人類自己。當人類美化了周圍的環境——建立了一座座高樓、立交橋,鋪蓋了一塊塊草坪,栽種了一排排林蔭樹後,再也做有什麼比美化自己的體魄更受到當代人的青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