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麼是身體素質
所謂身體素質,通常指的是人體肌肉活動的基本能力,是人體各器官係統的機能在肌肉工作中的綜合反映。身體素質一般包括力量、速度、耐力、靈敏、柔韌等。
身體素質經常潛在地表現在人們的生活、學習和勞動中,自然也表現在體育鍛煉方麵。每值春暖花開的季節來臨,同學們都要到郊外春遊。有的同學走不了多遠就感到很累、很乏,再登香山鬼見愁更是氣喘籲籲,大有力不從心之感,但有的人則精力始終旺盛,走起路來輕快敏捷,好像有使不完的勁。又如在搬運桌椅的勞動中,同一班的同學,有的能輕鬆地搬起桌椅,可有的就感到費勁。我們還會發現在追拍躲閃遊戲中,有的同學反應很快,方向變幻莫測,非常伶俐。相反,有的反應遲緩,動作速度慢,總是先敗下陣來。平時看上去有的同學比較瘦長,實際上卻有很強的承受力;可有的人體高塊大,實際上卻外強中幹。所有這些雖然都與身體強弱、堅持鍛煉與否有關。但從實質上分析,它反映出了人體素質的好壞。
一個人身體素質的好壞與遺傳有關,但與後天的營養和體育鍛煉的關係更為密切。從運動生理學角度來看,一個人身體素質的發展水平,不僅取決於肌肉本身的結構和機能特點,而且與肌肉工作時的能量供應和神經調節過程的特點有關。特別是在被稱為第二次快速發育的中學時期,不僅是身心發育旺盛,而且也是體力明顯增強,全麵發展身體素質的重要階段。機不可失,時不再來,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家裏都要抓住、抓緊,進行形式多樣的各種體育鍛煉。成為一個身心健康,形態優美,體魄強壯,素質全麵發展的一代新人。
2.怎樣發展身體素質
(1)力量素質
力量素質是指肌肉緊張或收縮時所表現出來的一種能力。“力舉千斤”常常是用來形容人非常有勁。世界上沒有力的相互作用,就沒有物體的運動,宇宙飛船騰雲而起,飛向太空,沒有火箭作為強大的動力是上不了天的,人想搬起重物必須要有力量。人在從事各項體育活動中力量是身體素質的基礎。
在田徑運動中要想跑得快,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充分利用後蹬的力量去克服重力和空氣阻力,才能使身體迅速向前移動。跳高時,起跳腿要承受幾百公斤的力量。再如支撐跳躍,當運動員踏跳騰起手掌撐馬的一瞬間,手腕受力可達300公斤左右。所以我們常常可以看到體操運動員的健美身軀上,一塊塊豐滿發達的肌肉,這是力的象征。由此可見力量素質若差,在體育運動中是寸步難行的,甚至要發生傷害事故。
從生物學角度來看,發展力量的途徑一般有兩種。第1種是增加參與活動的肌纖維數量,即肌纖維的內協調。例如:平時你端一臉盆水比較輕鬆,主要是部分肌纖維參加工作,肌肉緊張程度較低的緣故;但當你比較吃力的提起一桶水時,幾乎使上全身的勁才完成這項工作,這是你動員了更多的肌肉和肌纖維工作,肌肉緊張程度較高的結果。這種現象是平時大家經常遇到的。第2種是使肌纖維加粗、肌肉體積增大來發展力量。如當你提一大桶水時,再怎麼使勁,也提不起來,這說明盡管你動員了更多的肌肉、肌纖維參加工作,但終因重量大大超過了肌肉的力量,即使興奮性再高也完成不了。這就需要先增強肌肉力量,使肌肉逐漸變得粗壯,發達有力,以後再提就容易了。
人體約有600多塊肌肉,一般人全身肌肉的重量隻占自身體重的? 40%左右,而經常運動的人,肌肉發達,可占自身重量的50%左右。但少年兒童在12~13歲時,主要靠第1種途徑增加力量。第2種發展力量的途徑開始在青春初期采用很有作用,因為性激素、腎上腺素等內分泌在性成熟時特別活躍,經常參加力量素質鍛煉,能促進肌蛋白的積存,不僅使肌纖維增粗,收縮力量加大,而且也改善了肌肉的能量供應。
根據少年兒童尚未完成骨化過程,骨骼彈性較好而堅固性差的特點,不宜搞長時間的靜止用力練習和大負荷的練習,以防骨骼彎曲。一般來說,多安排些活動性力量練習(快速力量)和中、小力量負荷練習為好。若做較大負荷練習一定要小心謹慎,不可蠻幹,盡一切可能防止、減少運動損傷。具體發展肌肉力量的內容和方法,請看形體美的鍛煉部分。
(2)速度素質
高速公路上奔馳的汽車,超音速的飛機,工廠的高速切削機等,這些都呈現了一種速度。人在運動中同樣也存在一個速度問題,速度的快、慢反映了速度素質的好壞。速度素質是指人體進行快速運動的能力,其表現形式有反應速度、動作速度和周期性運動中的位移速度。
反應速度一般是指人體遇到突然的情況變化或刺激發生反應的快慢,如兩人步行在馬路上,邊走邊說,突然發現腳前麵有水坑,反應快的腳沒踩在水裏,反應慢的就踩在水裏。又如短跑的起跑,足球守門員撲救來球等,都體現著反應速度問題。
動作速度是指人體完成單個動作或成套動作所用時間的長短。如:跳高運動員的起跳速度,花樣滑冰運動員的旋轉速度,投擲鉛球時的出手速度,完成成套的拳術、棍術速度,連續前滾翻的速度等等。動作速度常用頻率的高低來表示完成動作速度的快慢。
位移速度是人體在單位時間內移動的距離,如競走、跑、遊泳等項目。
速度耐力是指人體保持較長時間內快速運動的能力。如一個人跑100米時,第1次用13秒完成,接著再跑3~5個100米,每次都接近13秒完成,這說明他具有一定的速度耐力。相反,若越跑越慢,則說明速度耐力較差。
速度在許多項目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有些項目速度的快慢直接關係到成績的好壞、比賽的成敗。例如:跑、遊泳、自行車等比賽。還有的項目速度雖然不能直接決定勝負,但對成績的影響較大,如足球的運球突破,排球的短平快,籃球的快攻、跑投籃等。所以世界上許多優秀的足、籃球運動員100米的速度常在11秒左右,在自由體操的比賽中規定一套動作完成的時間,超過或不足都要扣分。因此隻有具備了很好的速度素質,才可能在一些項目上取得優勝。要想取得很好的速度,必須發展、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肌肉的緊張與放鬆的協調性,良好的柔韌性和速度耐力。
如何發展速度素質呢?方法很多,但是要根據速度素質年齡變化的特點。在兒童時期,由於大腦皮層興奮性和神經過程的靈活性較高,反應快,是發展速度素質的良好時期,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十二三歲以前,可多參加一些要求動作頻率和反應速度快的運動項目。如對抗性較強的體育活動,球類、遊泳、短跑、擊劍、追逐遊戲等。從十三四歲左右可適當增加長跑、定時跑等練習,發展速度耐力。
要想提高自己的反應能力,需多參加對抗性的體育活動。如球類、擊劍、追跑遊戲等練習。
要想改善自己的速度,練習各種形式的短跑是最有效的手段。如起跑後的疾跑、加速跑、變速跑20~50米的重複跑、跟隨強手跑,以及小步跑、高抬腿跑等跑的專門性練習。還可借助外力的練習,跑台階,下坡跑,順風跑等。
速度素質的提高,不像力量素質提高的那麼快,尤其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後,還會出現停頓狀態。這是正常的,不能性急,不能間斷,要有耐心地堅持下去,最好是在情緒高漲時練習,易取得良好效果。由於高速練習,精神高度集中,肌肉快速收縮,練習強度大些,很容易疲勞,中小學生正處在生長發育時期,不要安排太多,時間不宜太長,並且男、女同學之間要有區別。
(3)耐力素質
談到耐力,很自然使我們聯想到距離之長,運動量之大的馬拉鬆賽跑的最先跑到終點的佼佼者。一場精彩的排球比賽,郎平長時間多次跳起大力扣球動作。長距離的遊泳和劃船,這都反映一個人的耐力素質。耐力素質是指人體長時間進行肌肉活動的能力,它包括一般耐力和專項耐力。
一般耐力是人體長時間進行中等強度肌肉活動的能力,一般耐力是基礎,專項耐力是在一般耐力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專項耐力是指堅持完成各項運動的活動能力。專項耐力的表現各不相同,通常可分為速度耐力、靜力耐力、靈敏耐力等。
發展耐力素質的基本途徑有兩個,一個是增強肌肉力量,提高肌肉耐力的訓練;另一個是改善神經係統的調節和提高心肺的功能。因此發展耐力不但與肌肉的力量、耐力有關,而且與人的心肺功能關係密切,在發展肌肉耐力的同時,要重視心肺功能的鍛煉。除平時應以輕重量,多重複的練習方法,增強肌肉力量,發展肌肉耐力外,還應在室外進行長時間地走、跑、跳繩、爬山、遊泳、滑冰及各種球類活動,待適應後,逐漸增加活動時間和強度,延長距離。
專項耐力要結合專項的特點,如一場足球比賽,運動員要跑很長距離,須具有很高的有氧代謝的功能和長時間的奔跑能力。在做體操練習時,長時間的屈臂懸垂、支撐和倒立,需要良好的靜力性耐力,因此平時練習要增加動作的重複次數和延長靜力練習的時間。
但是在少年兒童身體素質自然發展過程中,耐力素質是較薄弱的環節,尤其城鎮學生,住樓房的增多,離學校較近,活動場地又少又小,耐力跑素質的發展問題就更為突出,應當引起足夠重視。在平時要利用馬路和學校附近的環境條件,適當安排一些跑的耐力練習,沒條件時可用長時間的跳繩代替。青春期進行耐力練習,能為你到成年時發揮出較高的耐力水平打下良好的基礎,但要注意,必須循序漸進,逐漸增加運動距離,安排負荷與休息要合理,加強自我監督。
(4)靈敏素質
我們知道被稱為水上體操的跳水,從10米高的跳台跳下時,能做優美多周的翻騰動作,從電視中,我們看到歐洲、美洲、大洋洲沿海國家現在盛行的一種驚險的水上運動項目——衝浪運動,運動員們在水上像海鷗一樣忽高忽低、時隱時現的靈活敏捷動作,常常給大家留下難忘的印象。
靈敏素質是人體表現出來的快速隨機應變的能力,是一種較複雜的素質,它既與神經的靈敏性反應有關,又與力量、速度、協調性等素質有密切關係,因此也可以說它是一項綜合性素質。
在對抗性運動中,靈敏素質是非常重要的,如足球運動員帶球晃過對方射門,籃球比賽中的切入、急停、空中投籃,連續通過各種障礙跑,擊劍、摔跤、武術等,都要求人們迅速地判斷,不斷地改變和控製身體姿勢,維持平衡,隨機應變。同時動作的多次重複,可以使運動技術達到得心應手運用自如的嫻熟程度。
怎樣發展靈敏素質呢?一般先發展各種基本運動技能(基本技術、基本功);然後在千變萬化的環境中進行練習,借以提高分析機能,判斷和運用反應的靈敏程度。提高人體靈敏素質的方法,一般可采用躲閃或追逐遊戲;根據不同信號變換動作的遊戲;以及變速跑、障礙跑、穿梭跑、體操、摔跤、武術和各種球類活動等。
在少年兒童時期,靈敏素質發展得比較早,可多增加發展靈敏素質的練習,易取得較大效果,可達到很高水平。像我國的優秀體操運動員多數都是從少年開始訓練。如果堅持長期係統練習,已發展起來的靈敏素質在成年後還能保持很久,甚至還略有發展。
(5)柔韌素質
在著名芭蕾舞天鵝湖中,大家很喜歡欣賞4位小天鵝輕快、優美、節奏感非常強的表演,舞蹈演員的倒踢紫金冠,藝術體操節奏明快連續的大分腿跳和胸波浪動作,雜技演員的叼花造型等都表現出高水平的柔韌性。
柔韌是大幅度完成動作的能力。它取決於有關肌肉、韌帶的彈性和關節活動範圍的大小,也取決於神經支配、工作肌肉的緊張與放鬆的協調能力。
柔韌是許多運動項目必備的身體素質,良好的柔韌性可使人體動作靈活和不易受傷。例如體操、武術、技巧、藝術體操、跨欄、跳水等,柔韌性好可以表現出動作舒展,瀟灑大方,姿勢優美,使動作剛柔並濟。
影響柔韌素質的因素有3個方麵:一個是骨骼、關節、韌帶、肌肉的構造和物理特性;二是關節周圍組織的體積大小;三是胯關節的韌帶,肌肉和皮膚的伸展性。第3個因素對提高柔韌性關係最大。雖然柔韌素質受先天的一些影響,但後天的係統練習,對促進柔韌素質的發展是有重要作用的。發展柔韌性和肌肉彈性,常采用擺腿,正踢腿,側踢腿,十字踢腿以及正、側壓腿,甩腰,豎叉,橫叉等。
柔韌素質同年齡的關係非常密切,少年兒童骨骼的彈性好,可塑性大,關節韌帶的伸展性好,所以發展柔韌素質的練習從幼年開始更為有利。到青年時期,再開始從事柔韌性練習,動作幅度就很難顯著發展了。另外,在發展柔韌素質的過程中,開始練習時有時比較疼,要有堅強的毅力,注意堅持。這項素質消退較快,不能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這樣是不易取得效果的。在練習時還要做好準備活動,使肌肉關節發暖,再練習拉韌帶,不可急於求成。用力過猛,以防受傷。同時還要注意循序漸進,動作的幅度、速度、力量要逐漸增加,肌肉、韌帶緊張與放鬆交錯進行,效果會更好。
綜上所述,各種身體素質之間是相互促進,相互影響的,如完成一個動作需要力量;做動作就有一定的速度要求;完成動作要有一定的量,就需要耐力;動作要做得準確、協調就缺不了靈敏;動作做得舒展大方就要有一定的幅度,離不開柔韌性。所以要注意素質的全麵發展,不同時期有所側重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努力提高活動技能
一個人不論年齡大小,不論是日常生活、學習與鍛煉,還是勞動與工作,無時無刻不在運用著他的各種人體基本活動能力,如走、跑、跳、投、負重、搬運、攀登、爬越等等。但是,人不能始終依靠本能去應付各種生活和勞動,因為本能並不是才能,隻有用先進的科學的方法,不斷改造和提高本能,使之變為經濟、準確、協調、高效率的活動技能或技巧,才稱得上才能。一個人具備了這種較高水平的實用活動技能,才能改善學習與生活,提高勞動與工作效率,才能更好地為四化建設服務,當然,這也是提高運動技術水平的途徑。
下麵介紹跑、跳、投3部分6個項目的科學鍛煉方法,項目雖然不多,但它們是各項體育運動的基礎,鍛煉價值大,實用性強,易於開展。
1.跑
(1)快速跑
這是一種以最快的速度跑完一定的短距離的跑,強度大,時間短,技術水平要求高,屬無氧代謝項目。
快速跑的全程跑技術是一個完整的統一體,為便於練習和提高跑的技能與運動成績,把它分為起跑和疾跑、途中跑、終點衝刺和撞線3個部分。
起跑和疾跑:
①起跑有站立式和蹲踞式兩種:
站立式起跑
各就位:兩腳自然開立,有力腳在前緊靠起跑線,全腳掌落地,後腳腳跟提起,重心落在前腳上,動作自然放鬆。
預備:兩膝彎曲,上體前傾,重心下降並前移,有力腿異側臂前伸,集中注意力聽起跑的信號,如圖 19。
槍聲或“跑”:兩腳用力後蹬,後腿迅速前擺,兩臂積極用力擺,身體前傾,迅速向前衝出。
蹲踞式起跑
為了充分發揮兩腳後蹬力量和獲得初速度,大都使用起跑器。裝起跑器的方法,一般前起跑器距起跑線的一腳至一腳半,後起跑器距前起跑器前沿約一小腿長,兩個起跑器左右間隔約15厘米(按起跑器中線計算),前起跑器與地麵角度為45°,後起跑器約75°,如圖20。
各就位:站立起跑器前,屈體,兩手撐地,有力腳在前,兩腳依次踏於起跑器上,後膝跪地。然後兩臂伸直約與肩同寬,兩手拇指相對,其餘四指並攏,虎口向前,撐於起跑線後。頸部放鬆。
預備:後膝離地,臀部從容抬起,稍高於肩,重心前移,控出起跑線,兩腳壓緊起跑器,注意力集中聽槍聲或“跑”聲。
槍聲或“跑”:兩手迅速離地,兩臂用力前後擺動,兩腳用力蹬離起跑器,後腿以膝領先,積極向前擺出,前腿髖、膝、踝3關節充分蹬直跑出,身體有較大前傾,如圖21。
上述兩種起跑姿勢都應反複練習,力求做到反應迅速,起動猛捷,動作正確,充滿信心。
②疾跑:起跑後立即進入疾跑階段,約25~30米,主要目的是在最短的距離內,迅速發揮出最大的速度來,因此,也稱它為起跑後的加速跑階段。疾跑的特點是身體前傾較大,跑的頻率快,步子逐漸增長,腳的落點在重心射影線附近。因此跑時要求後蹬快速有力,擺動腿積極前擺,積極下壓,腳掌扒地,同時兩臂配合做快速有力地擺動。
疾跑練習方法:
①結合蹲踞式起跑反複練習30米加速跑。
②通過跑後檢查腳印是否逐漸增長步長改為疾跑。
③用計時法,不斷檢驗疾跑的成績。
途中跑:
途中跑是全程跑中距離最長、速度最快的一段,也是全程跑中的主要部分,要求體力充沛,意誌頑強,保持最快速度到達終點。
這段跑法,後蹬充分、快速、有力、方向正、跑成直線、蹬地角度小(約50°);後擺時大小腿自然折疊;前擺積極、屈膝、幅度大、速度快、方向正、帶動同側髖向前,緊接著大腿下壓,膝關節迅速伸展,小腿慣性前擺;落地時用前腳掌向下、向後扒地,並迅速屈踝,重心前移,上體稍前傾。兩臂以肩為軸,較放鬆而有力地前後擺。
途中跑練習方法:
①反複練習80~120米跑,改進途中跑的技術。
②100~120米放鬆大步跑,逐漸增加步長。
③反複練習高抬腿跑、後蹬跑、跨步跑、負重跑等。
④通過下坡跑、順風跑、追逐跑、快速跳繩等練習提高頻率。
終點衝刺和撞線:
終點衝刺跑是全程跑的最後一段距離,應全力以赴,保持最快速度,在距終點兩米處,軀幹迅速前傾,用胸部撞線,跑過終點後,逐漸降低跑速,進行緩衝。
練習方法:反複做30~40米加速跑,練習衝刺和撞線技術。
(2)耐久跑
耐久跑是一種長時間的周期性運動,既要求跑出一定速度,又要跑得持久。在中學裏,女同學的800米、男同學的1500米均列為耐久跑項目(成人則屬中距離跑)。
耐久跑的技術結構與快速跑基本相同,隻是起跑為站立式起跑,而且隻有“各就位”和“跑”兩個口令。
耐久跑的技術特點:
途中跑的特點:由於距離較長,跑步時上體前傾角度、擺臂擺動腿的動作幅度和後蹬的力量都比快速跑要小。後蹬角度較大,約為55°左右。途中跑要求動作輕快、步伐均勻而有節奏,注意克服極點,節省體力和合理分配體力。
腳著地方法有兩種:一種與快速跑相同,用前腳掌著地;另一種是用全腳掌著地,借屈膝緩衝迅速過渡到前腳掌。
呼吸的特點:正確的呼吸,對加強跑時機體工作能力,改善氣體交換和血液循環條件,起著重要作用。一般用半張的口和鼻同時呼吸,而以口呼吸為主。呼吸的節奏,要始終與跑的節奏相配合。前大半段跑采用按步伐節奏3步一吸、3步一呼,後一小段跑改用兩步一吸、兩步一呼,以適應終點加速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