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核反應堆

1972年9月25日,法國原子能協會前主席弗朗西·比蘭博士向法國科學院報告:一家法國工廠驚奇地發現,從非洲加蓬共和國奧克洛鈾礦進口的鈾,早已被人用過。一般鈾礦中的鈾(235)含量都在0.7%以上,而這批礦石的含鈾量還不到0.3%。

這當然不是在自然狀態下裂變後的“殘渣”。美國原子能委員會前主席、諾貝爾獎獲得者格蘭·T·西伯格指出:隻有在極精確的條件下,裂變中的鈾235才能“燒掉”,必須有極純淨的水,而這種極純淨的水,地球的任何地方都找不到。

一批專家到礦區進行了考察,不久,奧克洛礦又爆出了一條震驚世界的新聞:科學家在這裏發現了一個不可思議的史前遺跡:一個古老的“核反應堆”。

這個“核反應堆”相當完整,由6個區域組成,大約使用了500噸鈾礦石,但輸出功率很低,估計為100千瓦。

據地質學家考證:奧克洛鈾礦的成礦年代大約是20億年前,成礦後不久,“核反應堆”就開始運轉,運轉時間長達50萬年。是誰,在20億年之前,就設計出了如此傑出的高科技產物,並能用於實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