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發的愛情火花
關關睢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緣分,但緣起緣滅,誰是你真正的另一半,在你沒有找到以前,很難定論。每個人都會為自己的“夢中情人”定一個標準,比如女孩子,有人喜歡溫文爾雅富有詩人氣質的男子,有人卻喜歡肌肉強壯、四肢發達的運動健將;有人喜歡年輕俊美的情人,有人卻不拘年齡限製,隻要荷包充實就好——戀愛是十分“自成主張”的,一個在別人眼中十全十美的男人,在另一個人眼裏也許卻並非如此,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每個人對愛情大不相同的目標定位。
愛情真是一個具有魔力的謎,對人的一生影響重大,因而需要人去認真策劃它,策劃好了會使人獲得終生幸福,而策劃不好則會使人痛苦不堪。
那末,怎樣進行愛情策劃呢?我們必需先對自己的愛情目標進行定位。首先,做好深入的前期調研工作,了解自己的周圍哪些女人是小姑獨處,哪些男子是單身貴族,通過多方打探先做一些大致的了解,如收入如何,作風正派與否,生活態度是否積極進取等。
其次,是對自己的“品牌”進行定位,對自己的相貌、學曆、氣質,先打打分,以防把目標定得過高或過低,定位好自己的“品牌”後,再把目光投向你所調查的人群中,看哪些對你適合,列出名單來,並把對方的“品牌”也列出來,仔細對照,精挑細撿,選出幾位稱心如意的人,做一下群體定位。
再次,做類型定位。自己喜歡什麼類型的愛侶?是事業型、家庭型、權力型,還是富有型等,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你策劃愛情的目的能不能實現,關鍵就在於此。
現代社會的人似乎都很現實,現實到令人心驚的地步,“一麵之緣,便芳心暗許”的愛情謊言再也不能在這物欲橫流的社會立住腳了。
“我不要求對方長相如何,年齡多大,但得有住房及豐厚的收入……”
“她爸是××局局長,有此嶽父大人,以後可平步青雲了……”
“老外怎麼了,他能讓我出國,你能嗎?”
“她是獨生女兒,她爸的億萬家財,到時還不就是我的……”
多麼現實,但這絕不是謊言,這是發自內心的最真實的語言,而且也不僅僅是個別人的心語,它也許是未來21世紀愛情的主流——愛情將不再浪漫……
一、愛情,你準備好了嗎
“哪個青年男子不善鍾情,哪個妙齡女郎不善懷春?”愛情,是青春的親密伴侶,青春,需要愛情去豐富。盡管愛情不是青年的專利。但是,人類對於愛情的最初萌動和熱烈追求則始於青春期。古往今來,在人類的愛河中,曾激蕩出多少琦麗燦爛的浪花,鳴奏出多少曲平緩、熱烈、清新、哀婉的旋律。無論是白娘子與許仙的雨中邂逅,還是七仙女和董永的槐樹做媒;無論是唐伯虎與秋香的三笑姻緣,還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纏綿淒美,無不為我們後人留下了動人的千古佳話。
愛情是我們人生中的瑰寶,需要我們倍加珍愛。用全身心去關注,任何對愛情的不恭都將受到愛的冷遇。因而,既不能盲目地追求愛情的浪漫意境,又不能對愛情存在著玩一玩的思想,而要做精心的準備,正確的定位。
那麼,在開始一場真正的愛情之前,我們要做哪些心理準備呢?
1.愛情不可盲目:目標需要定位
真正的愛情,就激情來說,是生命的一次震顫;就溫柔來說,是彼此的嗬護與關愛;就時間來說,是焦慮的等待,熱切的期盼;就空間來說,有時大得可以容納整個世界,有時卻小得容不下半點猜忌。
因此,愛情是一種至高無上的生活情趣,是一種全身心的強烈投入。它需要人們進行正確的目標定位,而不是毫無目的的追求。由於心理的不成熟,許多人因控製不住青春的躁動,對自己、對他人都沒有一個明確清晰的認識,便盲目地“一見鍾情”,趟入了愛情之河,然而卻迅速地被卷進了漩渦。經過了一段短暫、難忘、迷狂的愛情體驗之後,他們大都變得憂鬱起來,有的甚至不敢再言愛情。他們的愛情就像一閃即滅的火花一樣,永遠不能照亮今後漫長的一生。
小麗就是這樣的一個女孩,她上中學時,就被稱為“校花”,身邊就有一大批的追逐者,使她感到無所適從,高中畢業後很快進入了社會,許多青年都圍在她的身邊,由於她身心的不成熟,盲目地選擇了一個男子為伴,不想這男子身上的惡習很多,雖然生活上很富有,但其內心卻極度的空虛,不久就跳樓自殺了。這就是沒有對目標進行明確定位的後果。
雖然在青年時期,很容易產生一種潛在的不能自已的欲望,它燃燒著,並不時激起內心的悸動和渴望。在這個時期,許多青年都會情不自禁地愛上某個人而無法冷靜下來,有的甚至是明星、歌手為偶像。並常使自己變得毫無理智。
在現實生活中,每個人都應有自己的審美標準和對愛情目標的定位,即使愛情的殿堂是聖潔的,任何人都有緣跨入,也不能因為愛情的至潔至純,而不顧一切,甚至拋棄一切。對於愛,我們既要珍惜,又要保持冷靜;既要用心去選擇,又要用心去策劃。因為通向愛的殿堂的路是崎嶇的,稍不留意就會進入“愛的誤區”。我們隻有時刻把握住愛的正確方向,才能順利地到達愛的神聖殿堂。
2.佳偶可遇也可求
許多年輕人在沒有找到自己的戀人時,都給他(她)在腦海中做了種種想象,或眉清目秀,溫柔可人,或英俊瀟灑,溫文爾雅,於是,在開始戀愛時,便按照自己的想象與眼前的人做比較,便發現眼前的人往往不盡如意,心裏便有一種“佳偶可遇不可求”的遺憾,便不能全身心投入,這樣的戀愛如何能夠成功?
但是,許多事實證明,“佳偶”是既可遇又可求的。如果不信,可以看一下自己朋友圈內的人,是不是有許多外表並不出眾的人,由於其勇不可擋的衝勁,百折不回的精神而終使佳人棄械投降,乖乖地做了愛情的俘虜?因此,愛情目標不僅“可遇”,而且也是“可求”的。
愛,牽動千千萬萬個純情少男少女的心,也令千千萬萬個成熟的男女向往。想到她,他會感到一陣陣甜蜜;想到他,她會莫名其妙的臉紅。愛情真是一種奇妙的東西!而愛情目標定位,卻是很實在的,它是聰明與理智的化身,是贏得一場愛情的最初基礎,是愛情舞曲的前奏。
當你遇到一位自己喜歡的男孩,在什麼都沒有開始時,你要是以為“他那麼優秀,不一定會喜歡我”,而停步不前,望而卻步,那麼你可能真的沒有機會得到他,你不僅失去了選擇而且也失去了被選擇的機會。如果你換一種心態去麵對他,充分顯示出自己的青春活力,說不定“佳偶可遇也可求”的事例便會發生。因此,何不去努力爭取呢?
還有的女孩剛開始就想:“如果被拒絕了,那該怎麼辦?”或者,“他態度很冷淡,我如何是好?”其實大可不必存在這些顧慮。如果每個人都這麼想,那麼,人與人不會靠近,相愛的心不會合攏,人世間也就找不到真愛。很明顯,問題的關鍵並不在於會不會被拒絕,而在於會不會勇敢地愛一次,在於能不能克服自卑的想法及自愧不如的心理,在於明不明白“佳偶可遇也可求”的道理。
假如你很想與自己喜歡的男友約會,如果你隻會在電話機旁呆坐半天,拿起電話想撥號卻又放下,就這樣反反複複,猶豫不定,那麼,你一輩子也別想成功。而事實上,隻要你勇敢地撥一次電話,事情就會完全解決,你也就從此掙脫了那種焦急如焚的心境。即使遭到拒絕,也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隻要你保持輕鬆、寬容的心情,頭上的星空就會依然燦爛。
在現實生活中,機會可能來自身邊的任何一個人,而往往這一點小小的機會,就能使你變得快樂無比。即便遇到一些障礙和挫折也沒有什麼可怕的。如果你最終能找到一個合適的佳偶,那麼,遇到一點阻力又算得了什麼呢?
快要進入戀愛狀態的女孩男孩們,不要再守株待兔、坐失良機了,快往前衝吧,佳偶是可遇又可求的。敞開你閉塞而狹小的內心世界,讓它容納生命中更多美好的東西,這樣它才可以給你一次最完美的愛情。
當你預感到愛已悄悄地爬上你的心頭的時候,請你一定注意:不要再猶豫,不要再焦慮,勇敢地衝上去,摘取那最豔麗的愛情之花!要相信“佳偶可遇也可求”的愛情真言。要永遠記住:愛情的目標不僅需要定位,而且也是可以定位的。
3.擇偶不可求全:諸葛亮擇親的啟示
優秀的人非常多,我們選擇戀人時,常常既要看人品、相貌等個人條件,又看職業、家庭等綜合條件,事實上完全符合自己條件要求的人是很難找到的,即使有這種條件的人,往往是自己的條件又不符合對方的要求。就是說,雙方條件的要求很難達到統一。並且要求的條件越多,達到統一的可能性越小。因此,選擇對象的條件必須有所取舍,抓住主要條件,放棄次要條件,才能真正達到優化選擇的目的。現在要研究的是:選擇怎樣的條件才能達到最好定位呢?
大家所熟知的諸葛亮擇親的故事,可供青年朋友們思考。
諸葛亮才貌雙全,滿腹經綸,眾親友認為,以其出色的才貌,他必定要選一個人才出眾的絕色女子。然而諸葛亮卻娶了黃承彥的女兒阿醜為妻。阿醜個子矮小,膚色又黑,一頭黃發,其容貌之醜,遠近聞名,諸葛亮也早已聞知。然而當他讀過阿醜的詩文之後,心想,雖然她是醜了一點,但她的才識實在難得啊!請看他訂婚時的態度:
阿醜父親黃承彥對諸葛亮說:“聞君擇婦,家有醜女,黃頭黑臉,而才堪相配,足下以為如何?”諸葛亮一聽,真是喜出望外,上前躬身一禮,斬釘截鐵地說:“拜謝泰山!一言為定!”諸葛亮的親事就這樣定了,隨即用車子把阿醜姑娘接了來。
事實證明,諸葛亮的做法是對的,他得到阿醜這一賢內助,不僅對他的學業,而且對他後來的事業都起了相當的作用。自然,對諸葛亮選擇配偶的條件倘是才貌雙全,那當然更為理想,如果不具備,那麼還是看主要條件,他(她)是否適合你?
擇優,本身是一種正常的心理要求。人們上商店購買商品,尚且要挑挑揀揀,希望能買上滿意的東西;戀愛婚姻作為人生的“百年大事”,對未來的配偶進行一定的比較、選擇,更是理所當然的了。
但是,如果在某一方麵刻意地去追求,那麼往往會適得其反。報上刊登過西安一位女工談戀愛感受的文章,文中這樣說:
“我是一個電焊女工,身高一米六二,家庭條件也不錯。優越的條件本來是件好事,可由於自己因此而清高孤傲,特別是因為得意於自己的中上等身材,一把自製的‘尺子’,硬把自己逼到了難堪的地步。
“我是從20歲開始談戀愛的,到現在已談了許多人(別人在背後偷偷叫我‘戀愛冠軍’)。告吹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但80%還是對方不合乎我的理想尺碼。我清楚地記得在我28歲時,經人介紹結識了一個紗廠的鉗工,他身高一米七五,人也怪可愛。誰知當我在閑談中知道車間一位條件比我差的姑娘找了一個一米八○的對象,就毫不猶豫地同這個紗廠鉗工吹了。後來又有許多同我談戀愛的小夥子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
“隨著年齡一年年增大,我對一米八○的‘理想高度’不得不一次次下降。去年春節,我十分違心地同意同一個身高一米六五的鍛工談對象,可人家得知我比他大半歲,就告吹了。
“現在,我妹妹的孩子也已兩三歲了,可我這個當姐姐的還沒……我不怨別人,隻怨自己知識淺薄,怨自己定的那把尺度,是它把我最美好的青春年華給‘裁’掉了。”
永遠會有條件更好的人出現,但他(她)不見得就適合你,所以要全麵衡量挑一個最適合你,不見得是最優秀的那個人。
4.擇偶不可幻想:避免愚蠢的抉擇
我們常會發覺,愈是聰明世故的女人愈容易受到挫折,她的行為抉擇也愈發愚昧。部分是因為她們對男人保持著不正確的觀點,甚至她們認為自己在感情世界裏可以“擁有一切”。自認機靈的女性們始終向往神話般的戀情,她們仍在尋覓著一位十全十美的男人——一位夢寐以求的白馬王子。
許多聰明伶俐的女性一直就在找尋這位完美人選——這位超級王子!她們當然能夠思考分析,在意識裏,她們也清楚這位王子根本不可能存在。可是潛意識中,她們卻深信自己會有如願的一天。
有些女人堅稱自己會一直不停地尋找下去,直到找到一位夢中情人,牢牢拴住他的心為止。但是大多數女性都不願讓別人探知這份內心期許,而把它藏在各式各樣的“麵具”背後。
女人總喜歡將男人浪漫化,甚至神奇化。當然,男人也同樣會有這份憧憬,喜歡漂亮、性感的美女,但是幻想的模式卻有著很大的不同。男人多半偏向於性幻想,而女人卻憧憬著“感情關係”。為什麼會如此呢?
這或許是導因於兩性從小就受到不同的影響。男人從小就被灌輸一種積極主動、樂群自律的精神,而社會大眾卻在向女性揭示愛的重要,灌輸給她們一些浪漫傳奇的思想。承襲的觀念不同,思想意識自然也就有異。男人總是想象一些“他們可以造就的一切”,而女人卻隻能夢想那些“可能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一切”。幻想的範圍或許相當廣泛,但大多數總免不了涉及愛情。
她們幻想的內容相當廣泛,有各式各樣的纏綿誘惑、各種奇特的情節、還有頗具知名度的影視紅星、有些甚至是小說上的傳奇人物。幻想中有著異國浪漫的情調、別致的飯店、晨霧中的漫步、更有沙灘逐浪的奔放。對象通常是一位氣質出眾、魅力無窮的陌生男子,幾句攀談透著強烈的愛慕之意,四目交流著饑渴的需求。魁梧健碩的男人強有力地震懾了自己的魂魄,兩人緩緩地步入狂野的溶合。
就算是再高尚、再有教養的女性都免不了會產生類似的幻想。我們之所以提出這個問題,並不是心存責難,而是想說明一樣事實——一個人潛意識中所存有的欲望並不是自我意識所能改變的;往往這份差異使得人們鑄下謬誤的抉擇。
很多女人就是在兩性關係偏頗的詮釋下備受折磨,這份意向可能承襲於上一代,承襲於文學名著、電視和電影點點滴滴的認同,終於發展為牢不可破的信念。一切的一切都不斷地告訴女人、說服女人相信——迷人的王子終究會出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