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曆史

一、義和團大戰平原縣

光緒二十四年(公元一八九八年)冬天,在山東和直隸交界處的一些州縣的墳鎮裏,到處可以見到設壇習拳練功比武的人群。有的獨個打拳踢腳,有的幾個人對打。被叫做大師兄的壯年人仔細觀看他們的每一個動作,發現破綻,就馬上出來糾正,有時候還自己做幾個示範動作,讓大夥兒跟著練。練過一會兒,大師兄走到圈子中間,向師弟們傳授戒律。他用嚴肅的聲音領頭,青年們跟著念:

“不貪財,不好色,不許為自己而講私情,不準因公事而報私仇,不能以強欺弱,顛倒是非。立誌殺洋人,滅贓官,為民除害。”

這些設壇習拳的組織名叫“義和拳”,是早就活動在山東、直隸一帶的秘密團體。這個團體以練習武藝、耍拳使棒著稱,同時又講迷信,畫符念咒,說隻要請神附到自己身上,就能刀槍不入,等等。

隨著帝國主義侵略的擴大,一大批傳教士來到中國。他們蓋了很多教堂,利用傳教來麻醉中國人民和進行間諜活動,還霸占老百姓的田地房屋,欺壓當地群眾。一旦衝突起來,清朝官府總是站在洋人一頭,不分青紅皂白地處罰百姓。老百姓有冤無處伸,就去找義和拳幫助。義和拳也總是挺矛揮刀,為受害的窮人報仇雪恨。這樣一來,在反洋教的鬥爭中,義和拳日益活躍起來,成為一支強大的反帝力量。清朝政府得到報告,立即下令鎮壓,並派毓賢〔毓yù〕為山東巡撫,對付義和拳。

毓賢接連出了八次禁絕義和拳的告示,可是毫無用處。他想派兵前去鎮壓,又怕義和拳人多心齊,武藝高強,打不贏還要賠老本。正在毓賢左右為難的時候,慈禧太後命令各省自辦團練,毓賢就順水推舟,出告示承認義和拳是民間團練,改名叫義和團。從此義和團就成為公開的組織,更加活躍了。

光緒二十五年(公元一八九九年),外國傳教士在山東平原縣強占民房民地,建起許多教堂。這年秋天,教徒李金榜無故欺淩侮辱崗子李莊的李長水等群眾,還向縣衙門誣告李長水等搶了他們的東西。知縣蔣楷命令縣裏的捕役全部出動,到崗子李莊去抓了幾個義和團的人。李長水聽說後十分氣憤,可又感到自己力量不足,就到在平縣〔茌chí〕去請義和團首領朱紅燈前來幫助。

朱紅燈是山東泗水縣人,以賣藥行醫為生。他曾經領導長清縣(現在的齊河縣)義和團開展反洋教鬥爭,燒了徐家樓的教堂,沒收了幾家大地主和反動教徒的家產。那場鬥爭被清朝政府鎮壓下去以後,他就帶領一部分隊伍輾轉來到茌平,和當地義和團聯合起來開展鬥爭,在群眾中威信極高,成為高唐、茌平和平原一帶義和團的領導人。

得到李長水求救的消息以後,九月初(公曆十月),朱紅燈帶領高唐、茌平、長清等地的一部分義和團骨幹來到崗子李莊,並且通知平原縣的義和團員前來會合。幾天之內,就有一千多名義和團員帶著武器和幹糧,來到崗子李莊。莊裏住不下,他們就在村莊周圍搭棚居住。

蔣楷得到這一消息,立即糾集平原縣和鄰近的恩縣(現在的恩城縣)的所有清兵和捕役,向崗子李莊撲來。義和團早有準備,等敵人走到崗子李莊東北角的時候,一聲呐喊,兩名青年戰士突然衝了上來,一刀一個,把兩個打旗的清兵殺死了。清兵見軍旗己倒,立刻大亂。隻見大隊義和團戰士排成四個人一小圈的隊形,象旋風似的輪流往前衝,紮著紅纓子的長矛揮舞不停,係著紅布的大刀寒光逼人。清兵和捕役知道自己不是對手,掉頭就跑。哪知腿腳又不聽使喚,怎麼也跑不快。義和團戰士直殺得他們人仰馬翻,鬼哭狼嚎。

蔣楷本來坐著大轎跟在清兵後麵。一見清兵旗倒兵潰,嚇得渾身象篩糠,用顫聲問隨從的人:“騎馬快,還是坐轎快?”隨從人員說:“馬快。”蔣楷說:“那就把馬拉過來!”隨從人員把蔣楷從轎子裏拉出來扶上馬背,蔣楷撿回了一條命,一溜煙兒向北逃跑了。清兵和捕役一見,都無心戀戰,稀裏嘩啦敗退下來,義和團獲得全勝。

蔣楷逃回縣城,立即向巡撫毓賢報告。毓賢聞報大驚,馬上派濟南知府盧昌詒〔yí〕叫和統領袁世敦帶兵趕到平原縣。盧昌詒和袁世敦先派人到崗子李莊去張貼招撫告示,想對義和團進行分化瓦解。派去的人提心吊膽地走到崗子李莊,剛要刷漿糊張貼告示,就讓義和團團員發現,立即被轟了回去。

朱紅燈料到清軍還會前來挑釁,決定以攻為守,帶領團員去攻打恩縣城西的劉王莊教堂和龐莊教堂,並在途中選擇有利地形,痛擊來犯的清軍。第二天,清國在袁世敦的帶領下來到崗子李莊,卻不見義和團的蹤影。有的人就高興地說:“義和團害怕呢,自己躲走了。”袁世敦查看了義和團的住處,皺著眉頭說:“情況不好!看來義和團不是散了,很可能是去攻打縣城,咱們得趕快回去。”他們急急忙忙趕回縣城,見城裏沒有發生什麼事,才喘了口氣。可龐莊馬上有人來報告說:“聽說義和團正準備攻打龐莊教堂,請大人趕快派兵救援。”盧昌詒和袁世敦連忙派了一批清兵去龐莊。這批清兵剛走,恩縣那邊也有人來告急,他們隻得再派一批人去。不一會兒,又有人報告說:“義和團駐紮在離縣城不遠的森羅殿,得趕緊想辦法。”盧昌詒、袁世敦和蔣楷想了一夜,決定由他們三人分別帶兵,分三路去進攻駐紮在森羅殿的義和團。

義和團早已作好準備,當袁世敦的先頭部隊撲來的時候,朱紅燈身披大紅鬥篷,騎著大紅馬,帶領戰士們向敵人衝去。青年李金貴眼尖手快,一把奪過敵人的軍旗,用力左右揮動旗杆,接連打傷幾個清兵。其他義和團戰士也揮舞長矛大刀,一齊殺向敵人。也有的戰士使用土炮轟擊清軍。清軍雖然配備有新式洋槍,但是人人怕死,個個退縮,在義和團的猛烈反擊麵前亂成一團,遭到了重大傷亡,敗下陣來。袁世敦見勢不妙,拔出寶劍拚命高喊:“誰後退就斬誰!”可兵敗如山倒,他哪裏能阻止得住?連自己也隨著大流,後退了好幾裏。退到小馬莊,才發現盧昌詒和蔣楷正躲在這裏。

盧、蔣二人本來隻是懼怕上司的命令,才硬著頭皮帶兵來打仗,所以行動很遲緩。他們帶兵出城走了十來裏,忽然看見潰退下來的敗兵和傷兵,知道情況不妙,就躲在小馬莊不敢前進了。袁世敦見了他們直埋怨他們沒有配合作戰,跺著腳說:“今天恐怕我們都活不成啦!”後來,派往恩縣的清軍騎兵掉過頭來救援平原,他們才在騎兵的保護下,灰溜溜地回到平原縣城。

森羅殿大捷鼓舞了義和團的鬥誌。他們乘勢擴大了隊伍,在茌平、禹城、恩縣、東昌等地打教堂,懲辦作惡的教民,為受害的群眾出氣伸冤。

到了光緒二十六年(公元一九○○年)春天以後,義和團的勢力已經發展到北京和天津一帶了。他們到處張貼告示說:“洋人上欺中華君臣,下壓中華黎民。我們練習義和神拳,為的是驅逐洋寇,保護中國。”當地群眾紛紛起來響應他們,組織義和團,設壇練拳,和外國侵略者展開鬥爭。當時有一首流傳很廣的歌謠,反映了義和團和人民群眾火熱的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