曆史知識篇(中國)(1 / 3)

曆史知識篇(中國)

上古至西周

一、女媧煉石補天

在盤古氏開天辟地的神話裏,隻講了天地起源的故事。當時隻有盤古氏一個人,後來世界上怎麼會有許許多多的人呢?另一個神話回答了這個問題。

據說盤古氏去世以後,天地間一直是空空蕩蕩的,一個人也沒有。後來不知道經過了多少多少年,才出現了一個人類的始祖,名叫女媧氏〔媧Wā〕。這女媧氏是個女的,她一個人孤獨地生活在天地之間,感到太寂寞了,就想造出一批人來,跟她一塊兒生活。

有一天,女媧氏用水和〔hUó〕好了一大堆黃泥,用黃泥捏起泥人來。她一會兒捏個男的,一會兒捏個女的。說也奇怪,女媧氏捏好一個,向泥人吹一口氣,往地上一放,這泥人就變成了一個會跑會跳會說會笑的活人。捏一個,活一個;捏兩個,活一雙。她捏多少,就活多少。他們成群結隊地圍在女媧氏周圍,吵嚷跳躍。

女媧氏捏呀捏呀,連續不斷地捏了半大,她感到實在太疲倦了,想歇一歇。可是,和好的黃泥還剩下很多很多。女媧氏有點不高興了,她隨手從地上撿起一根粗繩子,對準和好的黃泥搶了起來。哪裏知道她一掄繩子,象用手去捏一樣,那些濺起來的大團小粒的黃泥,也都變成了一個一個大大小小的活人。這些被女媧氏造出來的人,大人們在一塊兒勞動,一塊兒生活,繁殖著子孫後代;小孩們先是嘻嘻哈哈地打鬧玩耍,後來都慢慢地長大成人,也做了父母,繁殖著子孫後代。

可是事情非常不妙,正在人類不斷地生息繁殖的時候,天地卻損壞了。古時候,人們認為天是圓的,地是方的;天所以能覆蓋在地的上麵,是因為地的四角有四根柱子支撐著它。由於日久天長,風吹日曬雨淋,這四根天柱都糟朽了,天搖搖晃晃,好象要塌下來似的。大地上出現了許多裂縫,裂縫裏不斷地冒出烈火和臭水來;藍天上出現了不少漏洞,雨水不斷地從這些漏洞裏傾瀉下來。

災難突然降臨到人世間,大地上有的地方燃起熊熊大火,有的地方則是一片汪洋。凶猛的野獸乘機出來傷害人們,凶暴的鷙鳥〔鷙zhì〕也乘機從天空俯衝下來,用鋒利的鉤爪抓走跑不動的老弱婦孺。人類的處境實在是太艱苦太危險了。

就在這人類沒法安安穩穩地生活下去的時候,人類的始祖女媧氏出來拯救她的子孫了。她點燃了一堆一堆的蘆柴火,來燒煉紅、黃、藍、白、黑五種顏色的石塊,用這些石塊來修補藍天的漏洞。她又從大海裏捉來一隻極大極大的烏龜,斬下大烏龜的四條腿,用來替換已經糟朽了的天柱。天上漏下來的雨水過多,這是黑龍造的孽〔niè〕。女媧氏就把黑龍殺死了。地麵冒出來的臭水太多,女媧氏就用蘆柴灰堵塞住冒水的裂縫。經過女媧氏的這一番努力,藍天終於補好了,支撐天的四根柱子也鞏固了,威脅人類生存的黑龍、猛獸、鷙鳥也都被消滅了。大地上重新長出了樹木和花草,人們又能夠安安穩穩地生活了。偉大的女媧氏不但造了人,並且還從嚴重的自然災害中拯救了人類。

女媧氏造人和補天的神話十分荒誕,但是反映了上古時候人類社會的生活狀況。今天,科學家做了不少研究工作,知道人類曆史上確實有過一個母係氏族公社時期。在母係氏族公社裏,由一個老祖母擔任氏族公社的首領,婦女在生產和生活中起重要作用。采集食物、燒製陶器、養老撫幼等工作,主要由婦女來擔任。男子主要是外出打獵,生活遊移不定。那時候,還沒有出現象今天這樣的家庭,和一夫一妻的婚姻關係,子女隻認得自己的母親,不認得自己的父親。神話故事把一個女人女媧氏說成是人類的祖先,她還是人類的保護人,不正是母係氏族公社的反映嗎?

二、大禹治水

傳說堯在位的時候,我們祖國的大地上發生了特大的洪水災害。洪水衝塌了房屋,淹沒了田地,還淹死了許多人。為了解除群眾的疾苦,堯號召人們推舉賢能的人去治理洪水。人們推舉鯀去幹這件事。鯀治水九年,采用的是築堤擋水的方法,擋來擋去,這邊擋住了,那邊的堤又衝垮了,結果是勞民傷財,弄得一事無成。堯叫舜去檢查鯀的工作。舜看鯀對洪水束手無策,耽誤了大事,就把鯀處死了,命令鯀的兒子禹繼續治理洪水。

禹姓姒,生活在離現在大約四千多年之前,是一個非常能幹的人。因為他是夏朝的第一個君主。為治水立下了偉大的功勳,所以曆史上稱他為夏禹或大禹。夏禹為人聰明勤勞,待人和藹可親,很守信用,一舉一動都能作為廣大群眾的好榜樣。

夏禹接受了治水的任務,找出了他父親治水失敗的教訓,決定先進行實地考察。他率領著益、後稷和大批助手,踏遍了當時我國九個州鬧水災的地區,跋山涉水,測量地勢高低,分別樹立木樁作為標記,然後根據調查得來的資料,製訂治水的計劃。夏禹和助手們帶著石斧、石刀、石鏟、骨鏟、木耒等等簡陋的工具,來到冀州地區,從那裏開始治水的工作。

為了消除洪水災害,夏禹和助手們在外辛勤奔走了十三年。在這期間,他們吃的是粗糙的食物,穿的是補了破、破了又補的舊衣爛衫,夜晚經常露宿野外,鋪點樹葉作為床鋪。治水的人們夏天冒著大雨勞動,冬天頂著寒風幹活,流血流汗,作出了重大的犧牲。有人在山上摔死了,就在山上刨個坑埋掉;有人在水邊淹死了,就在河裏水葬。活著的人為死者舉行了表示悼念的簡單儀式以後,立刻又投入了緊張的勞動。

夏禹是治水工程的首領,他為群眾做出了很好的榜樣。他手上長滿了老繭,腳底長滿了腳墊,臉顧不得洗,插在頭發上的簪掉了也顧不得撿起來,經常蓬頭垢麵地辛勤工作。由於長年累月地泡在水裏,他的腳指甲都脫落了,小腿上的汗毛也掉光了。他的手下人看了個個都感動得流淚。

夏禹在治水的十三年中,曾經三次路過自己的家門口,都沒有進去看一看。第一次經過家門口,他聽到自己新生的兒子正在呱呱啼哭,妻子由於生產的痛苦正在呻吟。他的助手們都勸他進去看看,他害怕耽誤工作,沒有進去。第二次經過家門口的時候,抱在妻子懷裏的兒子已經能夠叫爸爸,使勁地揮動著小手向他打招呼。夏禹滿懷深情地向妻兒揮了揮手,表示自己已看到他們了,還是沒有走進家門。夏禹第三次經過家門口的時候,已經長到十多歲的兒子跑過來叫爸爸,使勁地把他往家裏拉。夏禹愛撫地摸了摸兒子的頭頂,叫兒子告訴媽媽——治水的工作很忙,沒有空回家,又匆忙地離開了。

治水的工作不但十分辛苦,也很危險。有一次,夏禹帶著大批助手來到現在山東省的一條河邊上,剛要測量河水的深淺,突然上遊山洪暴發,幾丈高的水咆哮著滾將下來,一下子就卷走了十幾個人。夏禹的助手們驚駭萬狀,紛紛往高處走避,這才沒有犧牲更多的人。因為古時候首領的助手叫做徒眾,這條河是夏禹的徒眾受過驚駭的地方,所以後來就把這條河命名為徒駭河。

跟鯀的錯誤做法相反,夏禹治水采用了一套正確的方法:鑿山開渠,疏通壅塞,把洪水引入大江大河,然後歸入大海。那時候,在今天的山西河津與陝西韓城之間是一溜高山,正好擋住了黃河的去路。奔騰的河水到了這裏找不到出路,就溢出河床,四處奔流,兩岸的廣大地區經常是一片汪洋。夏禹認為這裏是個治水的關鍵,決定鑿開一個缺口,替黃河找一條出路。經過異常艱苦的勞動,山終於被鑿開了,奔騰咆哮的黃河水有了出路,就能通過缺口,歡快地向下遊流去。後來人們為了紀念夏禹的功勞,就把這座山叫做龍門山,把這個缺口叫做禹門口。

夏禹不光是辛勤地治理洪水,還指導人們如何利用水土發展農業生產。他叫益把稻種發給低窪地區的群眾,教他們在那裏種植水稻;又叫後稷把一些植物的種籽分發給水災地區的群眾,教他們栽培作物,收獲糧食和果實,避免饑荒。夏禹還叫人互通有無,調劑各地之間的物產。威脅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洪水災害消除了,農業生產也大大地向前發展了一步。

關於夏禹治水的故事,我們今天看到的隻是後人的追述,沒有當時流傳下來的文字記載,因此也隻能說是一種傳說。這個傳說中歌頌的夏禹,為了給廣大群眾消除災害,在治水過程中三過家門而不入,全力以赴地辛勤工作,這種自我犧牲的精神永遠值得後人學習。夏禹治水的傳說告訴我們:水災是曆史上嚴重的自然災害。在生產力還很低下的上古時代,人們為了戰勝水災,曾經做出了巨大的犧牲。人們希望有一個象夏禹那樣關心群眾疾苦而又很能幹的領袖,來領導大家同水災作鬥爭。這個傳說也告訴我們:在上古時代,人們就能夠認識水的特性,了解洪水泛濫的規律,並且用原始的工具戰勝了它,變水害為水利,為發展農業生產服務。這就叫作人定勝天。

三、少康複國

夏啟破壞了禪讓製度,開創了父死子繼的世襲製度。他沒有想到當他年老的時候,他的幾個兒子都想繼承王位,在家庭內部爭奪了起來。夏啟看到小兒子武觀鬧得最凶,就把武觀放逐到黃河西岸(現在陝西一帶)去。武觀在黃河西岸反叛,夏啟派大將彭伯壽出兵討伐,才把這次動亂平定了下去。

夏啟做了王,改變了當年簡樸的做法,生活上開始腐敗起來。他整天在王宮裏喝酒,欣賞歌舞,或者帶著一幫人外出打獵。腐敗的生活使他縮短了壽命,他很快死去了,他的大兒子太康繼承了王位。太康從小就跟著他父親學喝酒、學打獵,生活比夏啟更腐敗。他做了王,丟開國家大事不管,帶著家裏人和親信到洛水北岸去打獵,一去就是幾個月,快樂得忘了回家。

這時候,東邊的東夷族強大起來了。東夷族的首領叫後羿〔yì〕,是個百發百中的射箭能手,後羿看到太康長期出外打獵,丟下國家大事不管,引起老百姓的怨恨,就乘機奪取了夏朝的首都安邑(在現在山西省安邑縣境內),不讓太康回來,把太康的弟弟仲康立為傀儡王,由他自己掌握國家大權。

可是後羿自己也喜歡打獵,喜歡玩樂,不善於管理國家大事。他手下有四個很能幹而又正直的人,他不信任,卻信任一個慣會獻媚、挑撥是非的寒浞〔zhuó〕。寒浞找一幫人專門陪著後羿去打獵,自己躲在家裏搞陰謀。他用小恩小惠收買了後羿的家奴,唆使他們謀害後羿。有一天,後羿打獵回來,寒促和後羿的家奴用酒把他灌醉,殺死了他。寒促霸占了後羿的妻子和全部家產,掌了大權。寒浞生了兩個兒子,二個取名叫澆,長大後封在過這個地方(在現在山東省境內),所以又叫過澆。一個取名叫(yì),長大後封在戈這個地方(在現在河南省境內),所以又叫戈。

再說那個被後羿立為傀儡王的仲康,由於行動不自由,心情不痛快,很快就死了。他的兒子後相繼承了王位。後相不願意做傀儡,逃出去投靠同姓的斟灌氏和斟氏〔xún〕。寒浞怕後相的勢力壯大,回來複興夏朝,就派大兒子過澆帶兵去進攻斟灌氏和斟氏,殺死了後相。後相的妻子後緡〔mín〕這時候正懷孕,她躲開過澆的搜捕,從牆洞裏偷偷爬了出去,投靠自己的娘家有仍氏。有仍氏姓任,是一個小部落,地處現在山東省濟寧縣一帶。他們把九死一生逃回娘家來的後緡收留下來,讓她安安穩穩地生了個兒子,取名叫做少康。按輩份排起來,少康是夏禹的玄孫,夏啟的曾孫。

少康從小就很聰明,有心計。後緡覺得這個兒子很有希望,在他剛剛懂事的時候,就把他祖父一輩太康荒唐失國,仲康做傀儡憂憤而死,以及他父親後相被殺害等慘痛情形全都告訴了他,並且叮囑他長大以後一定要為祖父和父親報仇,把失去了的國家大權奪回來。

少康自幼受到這種報仇雪恥的教育,果然立誌發憤圖強,為複興夏朝做準備。他先在外祖父有仍氏那裏擔任管理畜牧業的官,一有機會就學習帶兵打仗的本領,並且時時刻刻對殺父仇人過澆保持著警惕。過澆果然打聽到了少康的下落,派一個叫做椒〔jiāo〕的大將,到有仍氏部落來搜捕少康。少康早有準備,趕快逃奔到虞舜的後代有虞氏那裏,躲過了椒的搜捕。有虞氏的首領虞思看到少康很有出息,叫他在部落裏擔任管理膳食的官,學習管理財物的本領。這樣,少康就變成了一個文武雙全的人。虞思看到少康為人可靠,就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他,並且把一塊叫綸的地方交給他管理。綸這個地方方圓十裏,有很好的田地,有五百名士兵。少康就有了恢複夏朝的根據地和武裝力量。

少康在給關心老百姓的疾苦,宣揚他的高祖夏禹的功德,爭取人們支持他複興故國。他把那些被後羿和寒浞搞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流浪在外的夏朝舊官吏召集來,叫他們跟著他打回老家去。他先派一個名叫女艾的大將去刺探過澆的虛實,又派自己的兒子季杼〔zhù〕去消滅戈,削弱過澆的力量。女艾和季杼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少康對於過澆那邊的情況已經了如指掌,並且由於消滅了戈,也使得過澆處於孤立無援的地位。

一切都準備好了,少康便從綸地起兵,曆數後羿、寒浞、過澆等人的罪行,殺奔夏朝的舊都城安邑。這時候寒浞已經死去,過澆雖然想頑抗,怎奈大勢已去,終於被少康消滅了。天下又回到了夏禹子孫的手裏。這件事,曆史上稱為“少康複國”或“少康中興”。據推算,從太康失國到少康複國,共約六七十年。這六七十年的前二三十年是後羿掌權,還沒有奪取王位;後四十年寒促掌權,奪取了夏朝的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