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麵對困難與挫折(1 / 3)

這種在戰爭期間為戰爭而作的發明,也間接地支持了民用品的生產。

幾乎鬆下的所有產品都被軍方看中。鬆下電器的傳統產品收音機,也為軍方的無線電通信做出了貢獻。

1938年,鬆下收音機股份公司開始研究發展無線電通信機械部件。

1939年9月,又設置了軍需品生產的部門,主要為軍方製造軍用的無線電收發報機部件,比如海軍艦艇上用的無線電發報機的電鍵、線圈、可變電容器等。太平洋戰爭爆發以後的1943年7月,該公司開始製造整套的無線電收發報機。以後,鬆下公司與其他工廠聯合,一起為軍方生產無線產品。投入生產的當年,鬆下電器即生產出長波、中波收發報機和三丙牌收發報裝置等。

1944年,日軍為進行防禦性軍事行動,軍方委托鬆下電器生產更精密的要塞地區大型警報器。

鬆下電器接手此產品,即從日本電氣公司借到樣機一部,先攻堅製作各零部件,然後製作整機,1945年交貨。

這樣,加上上述無線通信設備,鬆下電器生產了幾乎所有軍用通信設備的整機和部件,如:大型收發報機,便攜式收發報機,九二式電話,大型警報器,以及電子管、電阻、電容器等電子元件。

鬆下在戰爭狀態下的經營策略,有些是為了積極適應新局勢,主動配合,有些則是被動策應,向軍方要求和軍需品生產方麵轉變。隨著戰爭的進程,政府開始指定某些定點生產軍品的企業。在整個鬆下電器公司的體製中,到戰爭結束時,這樣的指點廠家已有數個。

1944年1月17日,日本國內有150家企業被指定為軍需品生產公司,其中有鬆下電器係列的鬆下造船公司、鬆下航空工業公司、鬆下無線電通信機械製造公司,4月20日公布第二批422家時,鬆下係列又增4家,即鬆下電氣工業公司、鬆下金屬公司、鬆下飛機公司、鬆下幹電池公司。

鬆下電器不斷接獲軍隊的訂單,生產範圍逐步擴大,產品逐步由簡到繁、由零件到整機、由小到大,而且承接改造了軍方接收的許多工廠,足以看出軍方對鬆下電器的信賴和倚重。從這點看,顯然,軍方對鬆下電器的技術、工藝、管理能力和支軍熱情都是十分滿意的。從另一方麵看,二戰期間鬆下電器公司有意無意對日本軍方的支持,是十分顯著和巨大的。對於這場侵略性質的非正義戰爭的貢獻,鬆下所做的一切是可悲的。

當然,鬆下幸之助雖然有強烈的民族熱情,但他畢竟不是一個狂熱的日本軍國主義者,社會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他不能不考慮民品生產,即為國民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這是他一貫的主張,即使在戰時也未能改變。

任何戰爭的危害,都是多方麵的,絕不隻是使那些投身戰場的人受到傷害,也使後方的國民受到傷害。

這樣的結果,當然足以造成社會的混亂、生產的畸形等等。日本侵華戰爭伊始,鬆下就清醒地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他經過深思以後,很快地采取了對策,以防止種種戰時迷失狀態的發生。

為此,鬆下的第一項措施就是從製度、工作作風和精神狀態上入手。

1939年3月,鬆下製定了《經營須知》、《經濟須知》和《員工指導與律己須知》。這三個“須知”的各項條款,基本上體現了鬆下的思想認識,在當時可謂超人一等的舉動。一般的企業主或其他事業人員,處在未來不可預料的關頭,往往茫然不知所措,對前途喪失信心,隨戰爭波浪和大眾情勢而起伏上下。這些人,在這一段時間裏,如果不是被淹沒和淘經的話,最起碼也不會有多大的發展。鬆下能於此際仍念念不忘自己的信念和事業,一秉向來的作風,實在非一般人所能及。因此,在戰爭的初、中期,鬆下電器盡管經曆了轉產的艱辛和磨難,但大體仍然是前進的。如果不是戰爭末期隨著日本軍國主義的發狂而有些頭腦發熱的話,鬆下電器就會成為一個在戰爭夾縫中仍能發展的企業樣板。

鬆下公布的三個“須知”,共達10條,其中前二者的內容如下:經營須知:1.經營乃公務而非私事。能以生意為業,克盡職守,實即效忠國家。應把生意當作社會事業,不可或存私念;2.好的經營有益社會,壞的經營貽害大眾。欲臻經營之盡善盡美,須人人均加努力;3.應常存感激之情,抱持“顧客至上”之態度。克己盡責。正為回饋社會的施與。

經濟須知:1.實業界人士應以良好經營觀念的培養為第一要義。

故此要對其進行適切之研究與養成;2.所有經費應量入為出、主從分明、緩急區別,盡可能避免浪費。

營業等諸種費用,各部門宜勤加整頓。

備用品、消耗品、工具等項,尤應加以愛惜使用;3.每月均要嚴格決算。

該月的業績應盡早公布,以使大家了解。資金應作最有效之應用,應予改良革新的事項,須切實加以檢討評斷,以免重蹈前車覆轍。

但是,當時的日本社會處於戰爭的混亂之中,隨著戰爭的發展,民品狀況仍然顯出了相當的蕭條和惡劣。首先是政府對資源、經材料的控製,使民用品的生產大幅度削減,商店裏可供出售的商品非常之少。與這種情況相應,由於經材料的省儉以及用別種物品替代,再加上商品的奇缺,製造商粗製濫造的情況相當嚴重,商店的服務水準也一落千丈。

麵對此種情況,鬆下不可能馬上改變整個國家的局麵,他隻能以自己的努力在自己能力所及的範圍內維持一個良好的局麵。

為此,1941年1月15日,鬆下在大阪中央電氣俱樂部禮堂,召集鬆下電器所有三等以上的職員召開“經營方針發布會”,宣布了各項重要的業務方針。

其中除了適應時局向軍需品生產轉移之外,仍然強調民用品的生產,比如:“軍需生產固屬重要,但日本全國有七萬餘家銷售本公司產品的商店,且尚有國民大量的需求,所以本公司之民品生產,仍不可輕視。鬆下電器的這種“經營方針發布會”從此形成製度,以後每年1月10日舉行。

在大戰期間舉行的發布會上宣布的經營方針,年年都有堅持民品生產的條款和員工精神教育的內容。這表明了鬆下在戰爭期間對經營理念的深刻認識。

針對業界粗製濫造的現象,鬆下電器狠抓產品的質量。

為此,鬆下在1940年8月倡導開展“優質產品製造總動員運動”,幹部員工秉承鬆下電器一向的經則,生產優良產品。

這個動員會指出:“不論製造部門或銷售部門均應以消費者的需要為標準,生產物美價廉的優良產品,不僅製造上,就是市場銷售方麵,也要切實注意我們的服務能否使消費者滿意,還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夠周到。1941年1月,鬆下幸之助更以總經理的名義發出“第47號通知”,對全體幹部員工強調信用的重要性,並要求嚴加遵行。這個通知說:“信用至為重要,生意人更是不可或缺。

至於我們製造廠家若想獲得他人信任,務求在任何方麵都能經合消費者的需要,滿足他們的期求。須常記'顧客第一,信用至上'之信條,絕不生產或銷售粗劣貨品。

此一經則,務須嚴加遵守,永久奉行。製造或銷售粗劣產品,必然招致信用的損失,並將危及企業的生命,不可不慎!”“前此曾倡導全體生產優良產品,用意即在於此。

自今日起,我們務須奉行,付諸實踐。今後假使任何部門違背上述宗旨,由於貨品之粗劣而影響本公司的信譽,其部門主管需承擔全部責任。責任重大,敬希特別注意。

深願我們互相勉勵督促,培植良好信譽為要。雖然形勢惡劣,一般廠家都不太注重質量,經材料的限製越來越嚴苛,鬆下仍然堅持不肯放鬆製品的質量。在接二連三的命令、通知以後,1942年10月,鬆下又發出通報,要求全體勉力達成以下數點:1.製品力求含有親切感,注意情趣、雅致以及足工足料,以使消費者喜愛,此為最基本信念;2.不可為了利潤的獲得,而在產品的材料、工藝及外型等方麵有所忽略,導致粗劣產品;3.應關心業界情況和市場動態,並將同業產品與本公司產品比較優劣;4.雖然經材料統製加強,資源匱乏,但絕不允許出現偷工減料之劣品;5.國際牌商品信譽卓著,為優良品的象征,務請念及此點,製作完美產品;6.材料及設備固屬重要,但操作及工藝亦為不可輕忽之環節,務請善加注意;7.以上各款雖屬細微,但務求遵行,亦即以此條款檢視經有狀況,迅即改正為盼。

通過這一係列的規章、條規,我們可以看到,為了保持優質民品的生產,鬆下幸之助可謂竭心盡力了。

在戰時狀態,粗劣產品尚供不應求的時候,堅持要生產足工足料的優良產品,也許會被人視為不會賺錢的迂腐之子,但鬆下牢牢堅持這一經則,不僅造福於當時的民眾,也為鬆下電器根基的穩固和戰後的騰飛把正了航向。

鬆下重視新型實用技術的研究,如果因為戰爭的特殊年代而放鬆,戰後就不可能脫穎而出、迅速崛起。

鬆下電器公司在戰時的1939年7月即試製成功了電視機,收視情況良好,經擬參加1940年在東京舉行的奧運會,但因戰爭影響奧運會未能舉辦而未能而世,但戰爭以後卻能迅速開發出來,大量投入生產,其成效不言而諭。真空管的開發也是如此。鬆下堅守經營理念和經則,雖然可能一時小有損失,但日後社會對他的回報是相當豐厚的。

鬆下向來都極其重視人的作用,和平年代就是如此,在戰爭年代就更為注意了。

這種態度以及由此而生發出來的種種製度、措施,不僅表現了他自己對事業的忠誠,也表現出他對員工負責的精神。這種負責精神,又體現了他廣闊的胸襟和遠大的目光。

戰爭期間的1941年到1945年,鬆下電器公司每年的1月10日都要發布“經營方針”,在這些經營方針中,員工教育訓練的內容是必不可少的。除此之外,鬆下電器在此期間還采取了其他措施。

1939年,鬆下電器頒布了三個“須知”,其中之一,就是有關員工的《員工指導與律己須知》。其內容相當豐富:1.員工的指導訓練,乃事業興隆之本。凡負有指導部下職責的幹部,都應隨時留意,以作表率;2.人的潛在能力和適應性,非一朝一夕可知。

務使適當使用,各盡所能,發揮所長,以期多做貢獻、實現價值;力求減少偏頗,消弭磨擦;3.指導部下須以誠待人,一視同仁,信賞必罰,絕不姑息遷就,以遺後患;4.事業成功,唯在人和。親睦和諧,同心同德,乃本公司一貫之優良作風。吾等同仁應互相合作,互相幫助,但又須各自努力,絕不依賴他人,靠己力以竟事功。

與這個戰時臨時性的《須知》相對,1941年9月,鬆下電器公司製定了完整嚴密的《鬆下電器公司禮法製度》。

這個文件全部69條,分為四篇,即《關於皇室及國之禮法》、《一般之禮法》、《關於公司旗、公司主人、來賓之禮法》、《日常生活起居之禮法》。

由其綱目來看,這是一個相當全麵的行為規範文本,不僅對於公司內部的行為規範有所規定,而且涉及社交禮節以及國事方麵的內容。鬆下能夠於戰火紛飛的年代從企業的立場出發製定這樣的規範,不管其實效如何,其製定本身就是相當了不起的。當然,現在通過鬆下電器在全世界的揚名,世人應該很清楚,一套禮法製度,對於鬆下電器公司員工的敬業精神、團隊精神,起了相當巨大的作用。

日本企業界的用人製度與西方國家區別很大。在日本終身雇用和終身服務均被企業主和員工認可。能夠終身雇用員工,是企業的優勢;能夠終身服務於某一公司,是員工的光榮。因此,在公司裏,人們之間存在著一種東方式的“親情”,這也就是日本模式管理的特色之一。當然,在鬆下電器公司,無論業主還是員工,在這方麵都是相當突出的,時至今日,仍為世人稱道。

粗略算來,自1918年創業,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鬆下電器已經走過了20多個年頭。

服務於鬆下電器的幹部、員工中,有一些人已經走到了人生的終點,實實在在地為鬆下電器服務了終生。

為了慰藉這些員工的亡靈,鬆下於1938年在高野山修築了員工慰靈塔,並舉行法事以祭奠他們的在天之靈。

高野山的景色優美,靜謐安寧,是生者靜修的好去處,當然也是亡靈安息的好地方。

鬆下選中此地,修築員工慰靈塔,安置亡故員工的靈位,定期祭奠。

9月21日,慰靈塔完工,鬆下電器公司在此舉行竣工典禮和祭奠法事。當日,有員工遺屬和社方代表130人參加。

典禮由高野二十五寺的高僧主持,莊嚴肅穆,隆重哀切。從此以後,祭奠活動形成定製,每年9月秋分舉行,為鬆下電器前一年去世的員工舉行合祭及慰靈法事。

慰靈塔的修建以及相應的祭奠活動,在世界企業史上恐怕是極為少見的,僅此一點,就可以看出企業經營者眼光之獨特。而鬆下能於硝煙彌漫、戰火紛飛的年代顧念及此,可以說是真正了不起的有情有義的舉措。注意到這一點,經都不會對一家三代甘心服務於同一個公司這樣的事情而感到奇怪了。

隨著戰爭的進程,日本法西斯侵略的非正義戰爭逐漸陷入了困境,日軍深感船艦的缺乏,遂計劃建造木船。

1942年,政府決定製造200噸型的木船,以應急需。這一任務,軍方交給了鬆下電器公司。鬆下幸之助認為“為國家效力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就答應了下來。鬆下既要完成造船任務而且還要趕時間,所以,他擬定了一個計劃:限定作業天數,把作業程序分為十個或八個,從海岸邊鋪鐵軌上來,在其上作業,一個工序完成以後就推進一段到下一個程序,所有程序完成,船也就下水了。這個計劃反映了鬆下一貫的作風,而且相當大膽。

顯然,當時大家都被所謂的國家利益和民族利益所驅動,勞動熱情接近狂熱,工作效率也相當高。

就這樣,鬆下電器終於在第六個月的時候造出了這種巨型木船。六個月一隻,是一個探索階段,第一隻造出,六月造一隻的計劃可以實現了,而且連續作業,實際上是一月就可以有一隻木船下水。這樣的效率,引起了各界的轟動,政府要員、軍界首腦均來參觀,就連天皇的弟弟也來看了,而且還訓了話。直到數十年後,在文稿中,他提起當時的情景仍是津津樂道,自豪之情溢於言表。

“下水當天,從第一程序作業場到第八程序作業場,一一陳列著各種進度的船隻,非常壯觀!”“在這一次的造船計劃中,我的造船效率最高。

當然三井造船和川崎造船等大公司,製造的不是木船而是軍艦。

木船都交給二流、三流、四流分散在各地區的十幾家造船公司來做,在這些公司中,鬆下占了第一位!”由於在造船上的突出業績,軍方看重了鬆下的實力,又提出了造飛機的要求。

對於飛機,和船隻一樣,鬆下毫無製作的經驗,鬆下電器幾乎沒有涉及這方麵的零部件製造。

然而,憑著一腔熱血,鬆下還是答應下來了。

此時的日本軍人,已經到了瘋狂的地步。雖然贏得戰爭勝利的跡象渺茫,但掙紮是必然的。因此,軍方試圖讓鬆下用木材造飛機,工藝是用特殊材料粘合薄木板,使其強度達到鋁合金的水平。

在接受軍方交給的造船任務以後,鬆下在一個星期內就組建了“鬆下造船公司”,投資1000萬元。而在接受製造飛機任務之前的1943年8月,鬆下就有製造飛機螺旋槳等部件的鬆下航空工業公司。接受飛機製造任務以後,1943年10月,鬆下改組經公司為“鬆下飛機股份有限公司”,投資3000萬元開始生產。

飛機的製造並不像木船那樣容易,所以耗時日久。

不過,憑著鬆下的熱情、執著和管理的精到以及日本政府和軍方“最後一賭”式的大力支持,1945年春天,木質飛機還是製造出來了。試飛的結果,達到了預期的標準。不過,此時戰爭的結果已經明朗,大家為木飛機上天高興之餘,不免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