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人應該是美的
高爾基說過:“照天性來說,人都是藝術家,他無論在什麼地方,總是希望把美帶到他的生活中去。”“人生除了吃飯穿衣外,不可以沒有美的生活,這一點幾乎可以決定人之所以為人。”
1.美是文明的果實
人類生活在美的大千世界裏,宇宙萬物瞬息萬變,春夏秋冬,潮汐漲落,彩虹飛架,高山流水……。在這個美的世界裏,存在著多姿多彩的美,有自然風景的美,有社會生活的美,還有文學藝術的美……,大自然無處沒有美,無事不是美。然而,這一切美的產生和發展,最終還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在人類社會之前,大自然早已存在,但無所謂美與不美,人類步入社會,隨著文明的發展,才有了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
同是色彩鮮豔的花朵,今天我們把它作為美的象征,在工作之餘進行觀賞,然而,在原始狩獵時期,人們生活在鮮花盛開的土地上,卻無暇欣賞花卉之美,也不以花卉為美,而以動物的皮、爪、毛當裝飾品。隨著社會生產的發展,人類文明的進步,人們能用自己的力量控製自然、利用自然、改變自然與人的關係,使人成為自然的主宰,自然才可能成為美的對象。
在“江河橫溢,人或為魚鱉”的遠古時代,山川河流當然無美可言。隻有今天,通過我們的雙手,使整個自然成為“為人”的自然,我們才能欣賞洶湧澎湃的江河海川。今天我們把太陽看作生命的象征,河川看作大地的血脈,山岩看作大地的骨骼,潮汐漲落看作大地的呼吸。我們從潺潺流水中聽出歡快的生命節奏,從藍天明月中享受著靜謐的安寧,從驚濤駭浪中體會出雄渾的力量……這一切美的享受都來自人類的進步,來自對大自然的控製和對它所產生的新的感受。
自然美是人類文明發展的結果,進入文明社會之後產生的社會美、藝術美等更是離不開人這個主體。
2.人之美美的核心
美包括自然美、社會美、藝術美三種形態。自然美存在於自然中,日月星辰,山川河流,花鳥草木等都是自然美。社會美即社會中事物之美。社會事物主要指人,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家庭、社會、國家、民族、人的行為及其所構成的各種社會事件。藝術美是自然美和社會美的反映。
社會美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和體現人類道德標準的品格要求,比自然美更深刻、更動人。而人是社會的最基本的構成因素,社會中的一切活動,一切事件和一切製度都離不開人。人既然是社會的主體,那麼,人之美就是社會美的主題,是一切美的核心。
莎士比亞在其名著《哈姆雷特》中借劇中人之口讚美說:“人類是多麼了不起的傑作!多麼高貴的理性,多麼偉大的力量!多麼文雅的舉動,多麼優美的儀表!在行為上,多麼象一個天使,在智慧上多麼象一個天神!宇宙的精華!萬物的靈長!”
人之美既體現為人體美,更表現在心靈美方麵。人體美,指人的外形美,也稱外美,它既屬於社會美又包含了自然美的因素。人體美是人類生物體千百年進化的產物,是大自然“最精美的造物”,更是在勞動的巨大作用下形成和發展的。人來自大自然,是大自然的一部分,科學證明,人類是地球上生物進化的高級產物。從猿到人,從原始人到現代人的進化發展過程中,人的身體結構特征發生了顯著變化,在長期的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中,人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同時也改造了自身,使自己能行走,手也變得靈活起來了,能製造工具,這一切使人類成為自然界中最精密、最複雜、最具完整性與適應性的生物構造體。巧妙均衡的內部結構,對稱協調的外部形體,神奇的眼睛,靈巧的雙手,使人脫離了動物,成為“萬物之靈”的人,在漫長的實踐過程中又發展了人的各種能力,使人從原始人變為現代人,所以,人體美既是自然美的最高表現形態,又具有一定的社會美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