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除失眠的煩惱(1 / 3)

消除失眠的煩惱

認識失眠

真假失眠

失眠的經驗或許大家都有過,但失眠的定義卻不容易界定,因為每個人的睡眠需求變異很大,有人一天隻睡三、四個小時便覺得足夠而精神飽滿,也有人一天睡八、九個小時甚至更長還覺得睡得不好。一般年紀愈大,睡眠的需求愈少。有不少人認為任何一個沒有睡滿七到八小時的人就是一個失眠者。客觀地來說,夜間睡眠不安穩,導致白天覺得不舒服或睡眠時間少於六小時就可算是失眠。

失眠是醫師最常聽到病人抱怨的問題,但也是最輕微的一種。所以經常有醫生動不動就隨便打發那些有疲倦毛病的病人。許多人抱怨自己總是睡不好,而他們的意思其實就是他們沒有達到八小時的睡眠。有許多人說自己總是失眠,睡不著覺。其實,很多時候他們並不是真的睡不著覺。之所以那麼說,是因為人們會很容易混淆失眠與失眠感。失眠感是非常主觀的意念,指沒有睡好,三更半夜能睜開眼睛,而腦子處於混沌狀況中,還心煩意亂的想著自己能否得到充分的睡眠。這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失眠。有約80%的自稱失眠者其實隻是有失眠感而已,而真正的,即客觀上的失眠與主觀上的失眠是有很大的差別的。限製睡眠時間隻會加重失眠。

但是,疲勞、睡眠不足並不等於失眠。因為我們已經討論過,睡眠會隨時變化,不是固定不變的。睡眠時間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發生變化,也會由於性格的不同而不同,還會受到環境的影響。而且人們經常會發現就算有時候睡的時間很短,卻照樣能夠正常工作。睡眠專家指出,這其實是很自然的事。比如有的人對自己的工作很感興趣,因此做起來得心應手,各方麵都比較遊刃有餘,所以就算睡眠時間必然地會減少一些,也並不感到疲憊。而相對的,那些從事一些自己不喜歡的工作的人,心情必然不好,要求睡眠時間自然會增加,而且看上去還是無精打采的。

所以說,睡眠時間每天都會變化,人們不應當有意地人為地限定睡眠時間必須為某一個時間。睡眠本來就是一種自然現象,若把它看成一種義務,自然就睡不好覺。不過在日常生活中我們似乎會經常碰到這樣的人,他們把睡眠時間限為八小時,而且始終抱著非睡八小時不可的想法。拘泥於“一定要獲得充足的睡眠”想法的人往往在醒來之後還有像失眠一樣的感覺,身體疲憊,情緒煩亂。此外,雖然在前麵我們談到過睡眠的合適時間,但也不能因此而過分拘泥於每天的睡眠時間。比方說,假如前一天通宵工作,第二天不一定要睡足十六小時,一般情況下,睡上十小時就可以了。我們要讓睡眠前後均勻,綜合計算,也照樣能得到良好的睡眠。唐納·史維尼醫生在《克服失眠》中提到:“我通常根據一個人白天的清醒程度計算一個人所需的睡眠量。我的公式很簡單,如果你在白天很有活力、很有精神,那就表示你已得到充分的睡眠。”

實際上,失眠等於睡眠過度。失眠指的是,在該睡覺的時間段,想睡卻無法入睡。這樣造成的結果,在該起床工作的時間裏,卻困倦嗜睡哈欠連天,以致白天打起瞌睡,又造成“過眠”。也就是說,失眠和過眠是一對孿生兄弟,得了失眠症的人也即得了過眠症。“最近工作中常打瞌睡,白天總覺得困得不行。”像這樣經常有困倦感的過眠症患者,同時也是失眠症患者。現在國際通行的學術用語中已不使用“失眠症”這一說法。“失眠”和“過眠”被統稱為“睡眠異常”。

所以,關於失眠需要澄清的以下兩個問題:

睡得少就是失眠:許多人可以比睡眠“一般標準”(即八小時)少一些。其實,隻要白天不覺得昏昏欲睡,就可以稱得上是健康的睡眠。有很多人,特別是名人,每晚睡眠時數都不超過六小時,這些人就是所謂“短眠型”的人。1995年,美國抗癌協會做了一項實驗,他們挑選出七十九萬兩千六百名四十七歲到七十歲的健康男女,在以後的六年裏,不間斷的檢查他們的健康狀況。調查結果表明,在這六年內,其中的死亡人數約為兩萬人,而在五十到五十九歲的死亡者中,許多人是因為睡眠過多而引起的。因為睡眠過多,身體得不到鍛煉,而累積許多脂肪誘發動脈硬化等疾病,因而導致死亡。因此專家建議,當身體非常需要睡眠時,多睡一會兒並沒有關係的;但千萬不要睡地過多。睡眠太多並不是總是一種福氣。

睡眠過多,反而適得其反:許多學者醫生認為,其實人們並不需要睡我們所以為的那麼多。英國人麥格羅·白醫生創立了英國第一家睡眠診所,他宣稱如果隻是為了存活,大多數人每晚隻需睡五至六小時就夠了,而且還會活得充滿朝氣。他認為要是睡得超過了這個時數,隻能說是種浪費行為。而英國醫生詹姆斯·霍恩的觀點無疑與其不謀而合了。詹姆斯·霍恩在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寫了一本名為《我們為什麼要睡覺》的書,他在其中說:“盡管經過了五十年的研究,但對於人為什麼要睡覺這一問題仍沒有定論。我們所知道的是借助睡眠可以滿足困倦想睡的欲望。在剝奪睡眠的試驗中惟一可靠的發現也隻是,減少睡眠會使我們疲累犯困——僅此而已。”他相信大部分人都可以每晚少睡兩小時而不會有不良影響,而一個人每天晚上必須睡七至八小時才夠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失眠的類型

造成失眠的原因很多,幾乎所有影響健康的因素都可造成失眠。常見的原因有情緒方麵如焦慮、憂鬱,甚至興奮,環境因素如噪音、床的舒適性,還有身體疾病方麵的疼痛、發燒、咳嗽、呼吸困難等等。正因為原因如此繁多,要解決失眠的問題,應該找出根本的原因,加以解決才行。一味使用安眠藥,使症狀被掩蓋,造成惡性循環,不可不慎。

習慣性失眠

睡不著的原因很多,但失眠作為一個經常使用的術語,指的是這樣一種狀況:人們習慣性地難以熟睡以及在就寢時難於入眠。在電視機前,人們睡得又快又舒適,但一旦關機,他們又醒來了。

這顯示出這類失眠有兩個主要的原因。其中之一是高度焦慮。當忙亂的一天結束的時候,心煩意亂和不愉快的思緒就開始入侵。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一組已經養成的、與就寢有關的反應,其中的一個反應是對難以入睡的預感,因而十分不舒坦。帶著這種預感就寢,必須會產生一些焦慮的思想負擔,比如有人自問:“我能使自已睡著嗎?”這對於放鬆情緒沒有任何幫助。許多治療失眠的方案基於這樣的假設:已經養成的與寢室、就寢時間和就寢過程等方麵有關的聯想,是失眠的原因之一。例如,據說許多失眠的人在旅館的房間裏、在客房裏或在起居室的沙發上很容易入睡。

雖然對於上述兩個“養成的”失眠原因,還存在爭論,但它們似乎不無道理,而且是許多被推薦用於糾正失眠的行為療法的基礎。例如,一個普遍推薦的方法是寢室和床應隻和成功的睡眠相關聯,如果失眠者經過一段時間仍不能入睡,與其躺在床上被興奮和煩惱所累,不如幹脆起床,走到另一個地方進行放鬆活動,直到有了睡意才回到床上睡覺。這種慣用的方法,隻要有必要就應重複進行,直到樹立起躺到床上就能立即入睡的信心。這種行為療法稱為刺激控製療法,它可能有助於訓練失眠者隻在寢室裏睡覺,而且一到就寢時間就入睡。然而,對於長期的失眠者這種方法可能不大成功。

病因性失眠

一些能治療的疾病有時表現的主要症狀是失眠,一旦根本的病因消除,失眠問題也就迎刃而解。例如,抑鬱症經常導致睡眠障礙,最明顯的障礙是早晨醒得過早,通過心理治療和抗抑鬱劑能夠恢複正常的睡眠。另外,絕經期反應也會幹擾睡眠,可用雌激素替代療法能夠減輕症狀,靜心睡眠。由疾病導致的失眠還有如下兩種常見的類型:

1.過敏導致的失眠

氣候突變不但對患有多種疾病的人產生不利影響,而且一些平素很健康的人也會出現某些不適。現代醫療氣象學把氣候變化誘發的人體一係列不適,稱之為“氣候變化過敏”。這是一種相當常見卻未受到人們注意的過敏。

氣候過敏症除有失眠易醒外,還常伴有情緒抑鬱、乏力身困、頭昏、易激動、焦慮等症狀,這些症狀主要是神經係統功能失調引起的。當氣候變化時,如“健康”人出現失眠等症狀,又查不出其他原因時,就應想到“氣候過敏”。若每當天氣變化時,都出現上述類似的症狀,那麼,“氣候變化過敏”即可確診。國外研究發現,在人群中,約有1/3的人對天氣變化敏感,且這種敏感性隨年齡的增長而增加。對天氣變化,一般女性比男性更敏感。當天氣變化時,氣壓會出現波動,從而影響大氣中的重力波。重力波的變化作用人體後,可使人出現失眠易醒等功能性症狀;而天氣變化時,兩個氣團的摩擦會產生大量的正離子,人體也可因正離子的作用而產生失眠等不適的症狀。

2.哮喘

哮喘在夜間發作或加重是很常見的。有專家對7729例哮喘患者觀察後發現,其中有64%的患者,每周有兩次夜間發作,每周一次以上夜間發作者竟達74%。這是什麼原因呢?

一般認為,夜間呼吸道反應性及迷走神經興奮性的增高,睡眠狀態及仰臥體位對呼吸功能的影響,而晝夜生理節律的改變和體內激素水平的波動,小支氣管廣泛的粘液阻塞,夜間咳嗽反射的降低以及冷空氣的刺激等都是誘發因素;而最近有人發現,胃液返流是引起夜間發作的另一重大誘因。

研究者發現,哮喘患者多數合並有胃液返流,而胃液頻繁地返流到食道,導致了返流性食道炎,其發生率在45%-65%,明顯高於一般的人群。食管內酸度連續監測顯示,哮喘病人中有異常胃液返流者甚至高達82%。睡眠時仰臥、夜間食管蠕動功能減弱、熟睡時會厭反射的抑製等,都有助於胃液返流的發生,並使胃液容易被誤吸入氣管內。顯然,返流胃酸對食道的刺激就是誘發哮喘發作的因素,也正因為如此,有的學者將胃液返流引起的哮喘稱為“胃性哮喘”,而“胃性哮喘”患者又常常是嚴重或頑固性哮喘病患者。因此,當哮喘夜間反複發作,影響到睡眠,且久治不愈者還應想到有“胃性哮喘”的可能。

季節性失眠

人類的睡眠也呈現節律性的變化,它與大自然晝夜變化相一致,即白天覺醒工作,夜晚休息睡眠,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周而複始地形成了“覺醒—一睡眠”的周期性節律變化。人類在長期的自然進化過程中,這種生物節律的協調與和諧,是生物和人類生存發展的基礎。當人體特定的生物節律被破壞,或者不協調時,首先表現出來的就是睡眠障礙——失眠。

失眠對身體的影響

失眠可以使很多病加重,主要影響瘙癢性皮膚病及與神經功能障礙有關的皮膚病。

單純皰疹和帶狀皰疹:單純皰疹俗稱“火瘡”,帶狀皰疹俗稱“纏腰龍”,二者都是由於病毒感染而致。長期失眠的病人,機體調節機製失衡,使免疫係統功能受損,抵抗力下降,導致本病發生。

神經性皮炎:本病病因雖不十分清楚,但與神經精神因素有明顯的關係,多表現為頸部、肘部及骶尾部的苔蘚樣斑片。根據臨床觀察,多數病人有頭暈、失眠、煩躁易怒、焦慮不安等神經衰弱症狀。故而長期失眠可以誘發和加重神經性皮炎。如神經衰弱的症狀得到改善,神經性皮炎的症狀也可好轉。

斑禿:俗稱“鬼剃頭”,為一種突然發生的頭部局限性斑狀脫發,局部皮膚正常,無自覺症狀。本病病因與遺傳和免疫有關,而精神因素常可誘發及促進病情加重。據臨床觀察,很多斑禿病人是由於家事煩擾、抑鬱、失眠為誘因發生的。如果這些情況不改善,脫發還可加速發展,在幾天到幾月內頭發全部脫光而成全禿;少數嚴重患者,還會累及眉毛、胡須、腋毛、陰毛等,甚至全身毳毛都可以脫光而成普禿。

痤瘡:多發於青年人,本病病因複雜,與內分泌、皮脂分泌及細菌感染等因素有關。據臨床觀察,在青年人中,從事夜班工作或倒班工作者,本病發病率要比從事白天工作者高。其原因可能是,這種工作時間與生物節律不相符合,人體調節機製失衡,導致內分泌係統失調。失眠亦可影響內分泌調節,從而誘發和加重本病的發生。失眠加重,痤瘡亦加重;失眠症狀改善,痤瘡就會減輕。

黃褐斑:也稱“肝斑”、“妊娠斑”,主要見於中青年女性,表現為顏麵部淡褐色或淡黑色斑。中醫學認為,本病多由心肝不寧,情誌抑鬱;或氣鬱化火,耗傷肝腎之陰,而致水色上泛。臨床觀察,本病與精神情緒關係尤為密切,故失眠、心煩、情緒不穩,可誘發和加重本病的發生。

其他:失眠還可以加重銀屑病、紅斑狼瘡、皮膚瘙癢症、結節性癢症、紫癜等病情。

有失眠症的患者,由於睡眠時間不充足,不能很好地恢複體力、精力和心理健康,以致使人的體質下降、精力不充沛,這樣極易削弱人體的免疫力。免疫力是機體對入侵的病原體的防禦和抵抗的能力,且免疫力是保護人體健康的基礎屏障。長期失眠時,體內的免疫力下降,因而易患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到來之時也常常不能幸免。

偶爾的失眠引起一過性高血壓,一般隨著失眠的改善,血壓可恢複正常;但長期失眠而造成的高血壓,則不易恢複,應引起失眠患者的重視。失眠症多是因為長期外界的環境和內在的不良刺激而形成的,而在神經因素的參與下,造成了大腦皮層功能的失調。大腦神經調節功能失常,不能正常執行皮質下中樞的控製與調節作用,使血管收縮的神經衝動占優勢,腎上腺素能活動增加,使節後交感神經釋放去甲腎上腺素增多,引起全身的細小動脈痙攣和外周阻力的增加,使心髒功能加強來適應機體內這一變化,故而導致血壓的升高。

治療失眠全攻略

飲食治療方案

失眠指以經常不得入眠為特征的一種病證。究其原因,有因思慮過度所致者,有因其它病引起者。比如心悸失眠。心悸包括驚悸和怔忡,均為中醫病名。是指病人自覺心中悸動、驚惕不安,甚則不能自主的一種病症。臨床常呈陣發性,每因情誌波動或勞累過度而發作。且常伴有失眠、眩暈、耳鳴等症;現代醫學的神經官能症,各種心髒病所引起的心律失常等屬此範疇。

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具有清熱、養血、除煩等功效。可治血虛失眠。食法:取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後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

葵花籽催眠:葵花籽富含蛋白質、糖類、多種維生素和多種氨基酸及不飽和脂肪酸等,具有平肝、養血、降低血壓和膽固醇等功效。每晚嗑一把葵花籽,有很好的安眠功效。

蓮子催眠:蓮子清香可,具有補心益脾、養血安神等功效。近年來,生物學家經過試驗證實,蓮子中含有的蓮子堿、芳香甙等成分有鎮靜作用;食用後可促進胰腺分泌胰島素,進而可增加5羥色胺的供給量,故能使人入睡。每晚睡前服用糖水煮蓮子會有良好的助眠作用。

大棗催眠:大棗味甘,含糖類、蛋白質、維生素c、有機酸、粘液質、鈣、磷、鐵等,有補脾、安神的功效。每晚用大棗30—60g,加水適量煮食,有助於入眠。

促眠飲料:取洋蔥lOOg切片,浸泡在600ml燒酒中,1星期後取出。以洋蔥酒10ml,牛奶約90ml,雞蛋1個,蘋果半個榨汁。調和後,於睡前3n分鍾飲用。

萵筍催眠:萵筍中有一種乳白色漿液,具有安神鎮靜作用,且沒有毒性,最適宜神經衰弱失眠者。使用時,把萵筍帶皮切片煮熟喝湯,特別是睡前服用,更具有助眠功效。

藥酒對於防治失眠及助眠都有一定的作用,但有的患者不能飲酒,還有的藥酒酒精含量較高,故心腦血管及潰瘍病人不宜飲用。作為助眠用的藥酒主要有以下幾種:

丹參酒

組成:丹參30g,白酒500g。

功效:通九竅,補五髒,益氣養血,寧心安神,活血祛瘀,有令人不病之功。

主治:用於血瘀引起的失眠。

製法:丹參洗淨切片,放入紗布袋內,紮緊袋,將白酒、紗布袋同放入酒瓶內,蓋上蓋,封,浸泡15天即可。

用法:隨量飲之。

徐國公仙酒

組成:龍眼(去殼)1—1.5kg。

功效:補心血,壯元陽,悅顏色,助精神。

主治:怔忡驚悸之失眠。

製法:頭釀好燒酒1壇,龍眼肉入內浸之,日久則顏色嬌紅,滋味香美。

用法:早晚各隨量飲數杯。

長生酒

組成:枸杞子、茯神、生地、熟地、山茱萸、牛膝、遠誌、五加皮、石菖蒲、地骨皮各18g。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強筋骨,安神。

主治:腰膝無力,心悸健忘、須發早白、夜寐不安。

製法:上藥研碎,裝入細紗布袋內、放入酒壇,加米酒2L,密封,浸泡15天即成。

用法:每日晨起服10~20nl,不可過飲。

禁忌:忌蘿卜。

養神酒

組成:大熟地90g,甘枸杞、白茯苓、建蓮肉、山藥、當歸身各60g,大茴香、木香各15g,薏苡仁、酸棗仁、續斷、麥冬各30g,丁香6g,桂圓肉240g。

功效:安神定誌,益腎通陽。

主治:腎陰陽兩虛所致的失眠多夢、健忘。

製法:將上述茯苓、山藥、薏苡仁、建蓮肉製成細末,餘藥切成片,一起裝入絹袋內,以白酒10kg,浸於罐內封固,隔水煮至藥浸透,取出靜置數日後即成。

用法:隨量飲之。

陽春酒

組成:熟地15g,人參、白術、當歸、天冬、枸杞子各9g,柏子仁、遠誌各7g。

功效:健脾和胃,補氣養血,安神定誌。

主治:頭暈心悸、睡眠不安,或各種腫瘍後期,瘡不能收斂。

製法:上藥研碎,裝入絹袋內,放入瓷罐裏,加酒2.5L,浸10天左右。

用法:日2次,早晚溫飲20ml。

杞棗酒

組成:枸杞子45g,酸棗仁30g,五味子25g,香櫞20g,何首烏18g,大棗15g。

功效:補腎滋陰、安神清心。

主治:失眠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者,對肝腎陰虛、入睡遲者效佳。

製法:上方藥物,加白酒1000ml,共浸酒1周後濾出備用。

用法:每晚睡前服20—30ml。

驗方和偏方

治療失眠常用的有效的驗方、偏方主要如下:

[方一]

麵粉、雞蛋各500克,棗泥30克,蓮肉100克,白糖650克,菜油20克。將幹蓮肉去心,放入鍋內,加清水煮熟至粘軟,再以潔白布包蓮肉,揉爛成泥;將雞蛋打入盆內,用撣蛋器撣成稀糊時,加入白糖,撣約35分鍾,待蛋漿由淡黃轉變為白色時,將麵粉、蓮肉泥撤入,調和均勻待用。將蒸籠墊上幹淨紗布,放入木製方形框,抹上菜油後,倒入蛋漿的二分之一,用鐵瓢舀入方形框內擀平,再倒入餘下的蛋漿擀水,入籠蒸熟,用小刀切成長條方塊即成,作早點食之。

本方健脾補心,養血安神,適用於心脾血虧所致的失眠。

[方二]

黃連10克,生白芍20克,鮮雞蛋(去蛋清)2枚,阿膠50克。先將黃連、生白芍加水,煮取濃汁的150毫升,然後去渣。再將阿膠加水50毫升,隔水蒸化,把藥汁倒人以慢火煎膏,將成時放入蛋黃拌勻即可。每服適量,每晚睡前服1次。

本方交通心腎,適用於心腎不變之不寐。

[方三]

酸棗仁75克,乳香30克,蜜60毫升,牛黃0.5克,糯米50克,朱砂15克。將藥為極細末和勻,用酒5毫升,和蜜等一處,慢火煎如稀餅。不計時候,以溫酒下15克許。

本方實膽安神,適用於膽虛不眠。

[方四]

半夏15克,秫米50克。用河中長流水、澄清,取清液煮秫米、半夏為粥樣,但吃時去渣,隻吃其汁一小杯。1日3次,連服3天,以見效為止。

本方祛痰降逆,和胃,調陰陽,適用於因痰滯胃致陰陽失調的失眠。

[方五]

黨參12克,黃芪15克,白術、茯神各9克,炒棗仁10克,桂圓肉12克,木香8克,甘草6克,當歸9克,遠誌6克,生薑3片,大棗5枚。水煎服,1日1劑,早晚服。

本方補益心脾,養血安神,適用於心脾血虛所致的失眠。

[方六]

黃連12克,朱砂15克,生地黃、當歸各10克,炙甘草6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服。

本方清心、育陰、安神,適用於心腎不交所致的失眠。

[方七]

茯苓15克,茯神12克,遠誌、人參各10克,石菖蒲12克,龍齒6克。水煎服,1日1劑,早晚服。

本方益氣鎮驚,安神定誌,適用於心膽氣虛所致的失眠。

[方八]

茯神10克,山楂9克,伏苓12克,半夏9克,陳皮10克,連翹6克,萊菔子15克。水煎服,午晚飯後服。

本方健牌和胃,化滯消食,適用於胃氣不和所致的失眠。

[方九]

大棗5枚,粟米50克,茯神10克。先煎煮茯神,濾取汁液,以茯神液與大棗、粟米同煮為粥,每日2次,早晚服食。

本方健脾養心,安神益誌,凡心脾兩虛,驚悸怔忡,失眠健忘,精神不集中者皆適用。

[方十]

鮮百合30克,糯米80克,冰糖適量。將百合剝成瓣,洗淨,備用。糯米如常法煮粥,米將熟時加入百合煮至粥成,入冰糖調味。每日2次,早晚溫熱服食。

本方潤肺止咳,寧心安神,適合於心肺兩虛引起的咳嗽,虛煩、驚悸、失眠多夢者服用。

[方十一]

鮮藕1節,梨1隻。取鮮嫩白藕1節,洗淨,去藕節及外皮,切碎。梨去皮,核、切碎,分別用潔淨紗布絞取汁液,兩汁合並。

本方清熱化痰,除煩安神,經常飲用本品,可改善熱症失眠者的睡眠狀況,對上焦痰熱所致的心煩渴,咳嗽咯痰,夜不成寐者效果尤為顯著。

[方十二]

梨3枚,沙糖25克。將梨洗淨,去皮,切片,加水煎煮20分鍾,以沙糖調味,分2次服用,飲湯食梨。

本方清熱化痰,和中安神,適用於痰熱。擾心或熱病津傷,心失所養的失眠、煩悶之症。

[方十三]

幹百合50克,麵粉200克,水適量。

百合磨成粉,加水、麵粉,和而作餅,烙熟,經常食用。

本方健脾養心,清熱安神,凡心悸、心慌、失眠、健忘、食少、倦怠屬心脾兩虛,心神不寧者,宜用本品。百合性質平和常人久服,可起到保健延年的作用。

[方十四]

甘草10克,大棗5枚,小麥10克。甘草、小麥與大棗以冷水浸泡後,用小火煎煮,半小時為一煎。共煎煮2次,合並煎液,每日2次,早晚溫服,喝湯食棗。

本方養心安神,和中緩急,凡心氣不足陰虛血少,肝氣鬱滯所致的失眠盜汗,精神恍惚,煩躁不安,悲傷欲哭者皆可食用本品。

[方十五]

豬心1枚,蔥白適量,枸杞菜250克,豆豉適量。將豬心洗淨血汙,切成細丁狀,枸杞菜、蔥白切碎,豆豉放入鍋內,加清水、煮取豉汁。豬心、枸杞菜、蔥白放人豉汁中,加黃酒、食鹽、小火煮作羹食。佐餐食用。

本方補心安神,清熱除煩,適用於心血不足兼有熱象而導致的失眠者食用。

[方十六]

大棗20枚,蔥白10克。將大棗洗淨,劈開,與蔥白一起入鍋,加水煎煮,煮開15—20分鍾後取下,濾取湯液;每晚1次,溫熱飲服。

本方補中益氣,養血安神,適用於心脾兩虛,心慌無力,食少倦怠、煩悶不得眠者食用。

[方十七]

炒酸棗仁30克,粳米50克,白糖適量。酸棗仁搗碎,用紗布袋包好,與粳米同煮為粥,粥成時去掉酸棗仁袋,加白糖調味,或以酸棗仁煎液,煮末為粥。每日1次,晚飲或臨睡前服食。

本方養肝寧心,安神斂汗,凡心肝血虛,夜臥虛煩不得眠者均可食用。

[方十八]

柏子仁10—15克,粳米500—lOO克,蜂蜜適量。先將柏子仁去盡皮、殼、雜質,搗爛同粳米煮粥,待粥將熟時,兌入蜂蜜,稍煮1—2沸即可。每日2次,2—3日為1療程。

本方養心安神,潤腸通便;適用於心悸,失眠,健忘,長期便秘或老年性便秘。注意,大便泄瀉者不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