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根聲求仙萬裏程,老祖巧語點道明。(1 / 2)

普天之下無論男女老幼,誰人不知在北雁蕩山有卷仙俠冊,這仙俠冊裏記錄著當代已抉定的仙俠者。

民間流傳出當下仙俠冊裏記錄,世間既將會出現,四位道仙,四位凡俠,他們分別是王根聲、朱少白、饒水柔、劉由性、木心、海歌、門先笛、黃世官。

而王根聲便是第一個。王根聲他天生一表人才,骨質非凡,相貌魁梧,有五行秀氣環繞。但他生養在一乞丐家中,社會地位十分低賤,但是他心中卻一片澈明,機智,可以識破天地之中的任何玄機。自打他很小的時候開始,就吟詩作對,異常有文采。因他對生活水平沒有享受的要求,便不喜歡做凡俗瑣事,而是一心隻想追求修仙大道。

他認為天地之間一切事物,包括自己的人生都是虛幻的,富貴和功名,都是迷惑心神的毒藥,即使當上了皇帝,擁有天下,也不可能一直擁有著它們,它們都是身外的浮雲,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人的一生應當有崇高的追求,又何必被人世間的俗事所牽絆,耽誤了自己的大好年華?於是王根聲從小立誌修仙,追求真理大道。

他離別了親朋好友,尋找到一處環境清幽的草地,在地上開建了一個草房,把草片樹枝累積在門口當做草門,收集茅草鋪在地上用來睡覺,他的內心一片明淨,沒有雜念,廢寢忘食地修煉,吸收天地靈氣淬煉身體,數年來一直堅持著,但是並沒有多大的成效,於是他就意識到,修仙靠自己摸索,閉門造車,是修煉不好的。

這時他想到了,在一位放牛人那聽說過的修仙祖,居住在北雁蕩山,法力高強,人們敬稱他為仙俠老袓,為何不去向他拜師,習得仙法,來實現我畢生的願望呢?於是他收拾了行李,向著北雁蕩山出發,不辭路途遙遠和艱辛,風餐露宿,一心隻為修仙有成,匡扶大道。

他一路前行了好幾日,周身勞頓,當走過一個鎮子,去到一家燒餅店狼吞虎咽的吃了五個燒餅,喝了二壺淡茶水,又帶了二十個好在路上食用,吃飽喝足後,興趣所致,當場便用地上撿到的白灰,在店牆上寫下了一首詩道“

能把世間大清淘?

淘盡善惡出明條;

願生辨得壞與好,

事非此刻眼前了。”寫完詩,他毅然堅決的又上路了

經過幾十天的辛苦趕路,王根聲終於趕到了北雁蕩山腳下,他看著山間雲霧繚繞,參天的古銀杏樹高大聳立,無數的飛鳥在雲霧間隱現,鳴聲清脆悅耳,山岩旁有三口碧泉,泉水清幽,景色美不勝收,心感真是仙地仙山。於是王根聲高興地吟詩道:“一泉深淵靜,

二花香間鳴;

三雲天邊碰,

四木來人輕。”

說完王根聲看到天色已晚,便打算在山下借宿一夜,晚上和宿家農伯吃飯交談仙俠老祖的事,得知有緣之人老袓才會召見,決定明天早起去山上試試,看自己可否能見到仙俠老祖,拜師學藝。

這天,仙俠老袓正和連侶與其他弟子在北雁蕩山論道,忽然吹來了一陣清風,一片初生不久的小綠葉落入老袓手中,仙俠老袓便對連侶道:“你知道這是什麼葉嗎?”連侶笑了笑回答說:“好像是有客人要來了。”老袓點了點頭說道:“我看了仙俠冊,冊裏顯示王棍聲將來會得道成仙,今天來的,想必是這位小道友了。”於是仙俠老袓,讓三弟子去山下等候,將他帶來。三弟子剛到山下的涼亭,忽然見到一人身穿麻布簡衣,仙風奇骨,快步而來。三人走近去問他:“請問你是王先生嗎?”王根聲驚訝道:“正是在下,不知道兩位是誰?”

兩人回答說道:“我們是奉家師之命,到這裏來迎接先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