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響樂之父——海頓
工匠的兒子
偉大的人物並非要出身高貴的門第,一切人的作為和成就在於頑強的奮鬥、獻身。
海頓是一位被世界人民公認的偉大的音樂家。他的名字飛越過不同的國度,寫在音樂史書上。但是,他是世代相傳的奧地利農民的後代。父親馬蒂亞斯·海頓是鄉村裏的一位巧手的馬車工匠,也是一位鄉間的農民“音樂家”。母親是當地貴族家中的女廚師。他們夫婦一共生了十二個子女,第二個男孩就是約瑟夫·海頓。在他們生活的小村裏或附近的地方,有許多哥羅狄亞人、匈亞利人、塞爾維亞人,斯拉夫人和茨岡人。這些民族的人民能歌善舞,他們用豐富多彩、婆娑多姿的歌舞和音樂表達他們的思想感情,表達他們內心的歡樂和憂愁,悲哀和幸福,失望和追求。音樂成了他們有感情色彩的語言。在田地、在草原、在河邊、在井旁、在打穀場……都會看到他們美麗的舞姿,聽到他們優美的歌聲和悠揚的琴聲。小海頓在這種音樂的環境裏受到陶冶逐漸愛上了音樂,並對音樂產生了濃厚的興趣:他聽到大自然中的和諧音響——小河泉溪的潺潺聲,樹林中枝葉搖動的沙沙聲,悄悄絮語的風聲,委婉的山鳥鳴叫聲……都能撥動他的小小心弦而深深地打動他的心靈。在海頓幼小的心靈裏,形成了最初的協奏曲。
春天,美麗的春天,是小海頓最快活的時期。看見田野變綠了,樹木發出嫩綠的小幼芽,叫不出名的山鳥成群的飛翔,農民在田裏辛勤地耕耘快活地唱著春天的歌,他的心裏有無限的快樂和甜美!
春天一到,爸爸要整天忙著給人家修理大馬車,有時忙得連飯都顧不上吃。小海頓總跟著爸爸走來走去、轉來轉去,成了爸爸的“小跟班”。爸爸修車從不嫌小海頓在身邊礙手礙腳,隻告訴他:“小海頓,爸爸要做工,別總纏著我,快自己去玩吧!”
“爸爸,我喜歡你,不願離開你。”說著小海頓就摟著爸爸親起來,爸爸快活的用手揪他的小臉蛋。喲,手上的油膩擦到小海頓的臉上,刹時變成了小花臉,爸爸高興地笑起來。
“快玩去吧。”
“那你給我唱一支歌,我就走。”
在小海頓這種年齡,別的小孩都是糾纏爸爸媽媽講故事,可小海頓卻纏著爸爸唱歌。爸爸知道他的脾氣,想叫他安靜隻有唱一支歌。
爸爸唱起來,邊修車邊唱,唱起一首古老的民歌。馬蒂亞斯·海頓有副次中音的好嗓子,音域寬厚。他唱得低沉,在唱述一位古代的英雄,為他的祖國獻身。老海頓唱得時而悲哀,時而高亢……小海頓一動也不動地伏在車軸上傾聽著……
一輪彎月在雲海裏遊動,小海頓躺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他在想心思,他幻想自己將來也要成為一個歌手,到處去歌唱,像星空上的月兒那樣自由。
他果然學起音樂,從六歲就開始正規地學起聲樂。他從父親那裏得到一副好噪子。八歲考進了維也納聖斯蒂芬大教堂的合唱團,作童聲演唱。
小海頓離開了父母,從農村來到歐洲的名城維也納。一個八歲的小孩子,生活還不能自理,一切還需要爸爸媽媽關心照顧,可是小海頓為了學音樂,自己開始獨立生活了。
剛到合唱團裏,每天起床穿衣整理床鋪都搞不好,別人都去吃早餐了,他還沒有穿好自己的衣服,整好自己的床鋪;他匆匆忙忙跑到餐廳進早餐,別人都快吃完了,大家一見到他就嗤嗤笑。小海頓就更慌張了,不知大家笑他什麼!他發現自己的襪帶沒有係好,在地上拖著,上衣鈕扣係錯鈕孔了,頭發亂蓬蓬還沒梳好……小海頓害羞得連早餐也沒吃,跑出了餐廳;衣服髒了,起初自己不會洗,洗不淨……小海頓心裏想:在家咋沒這樣難,他常躲在沒人的角落裏偷偷的落淚:
“我還學什麼音樂呀,連吃穿都管不好自己……”他暗暗的自語,“我不如回家找爸爸媽媽……”想想又哭起來了,哭得很傷心。
當他和大家一起在哥特式的大教堂裏演唱,聽見自己的童聲在教堂的蒼穹之中回蕩,那麼動聽,那麼感人,小海頓又不想回家了,決定留下,再難也不走了。
以後,他每天比別人提前起床,別人花一倍時間可以辦完的事,他必須用二倍三倍的時間去作,慢慢地他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度過了生活的難關,全心全意去學聲樂,去學器樂。早晨很早爬起來,跑到樹林裏刻苦的練聲,沒有人給他作伴,隻有早起的小鳥喳喳的叫聲。假日裏團員們成群結夥地到維也納的近郊去野遊,或去劇院看歌劇,小海頓則一個人獨自留下,他悄悄地走進練琴室,在管風琴上彈練習曲。他努力地學習彈奏巴赫二段式的套曲,自由的、即興的托卡塔曲、幻想曲和前奏曲。勤奮刻苦的學習,使他的音樂才華很早地表現出來。
海頓沒有維也納上流社會中顯貴們的公子小姐學音樂的條件。他想買點學習的書籍都是很困難的。在家鄉的父親也知道兒子的難處,他把自己節省下來的錢寄給兒子。少年的海頓收到父親寄的錢,心裏很激動,他多麼需要錢!衣服也需要添了,鞋子也該換了,帽子……需要錢的地方太多了!
海頓拿著父親的錢,走到大街上,走進一個個商店,總是看看又走了。他來到書店,一眼發現有本巴赫的《對位法》,這正是他最需要的。他掏錢買了這本書,高興地走了。
海頓從巴赫的對位法學到很多東西,對他以後的作曲起了奠基的作用。
流浪者
一件不幸的災難降到海頓的頭上。女皇瑪利亞要聽音樂,旨令傳下來,傳到聖斯蒂芬大教堂。大主教一聽到這命令,又高興又慌張,立即下指示,命令教堂的合唱隊積極準備,進行認真的排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