約翰-克蘭科

如何才能最好地描述約翰-克蘭科呢?應該說,他是一個奇跡製造者,我們也可以很簡單地這樣說:他是一位熱愛芭蕾,也使別人熱愛芭蕾的人。“斯圖加特芭蕾奇跡”一詞,就是批評家們用來描述他的成就的,而這個奇跡,隻是他在很短的幾年內便創造了出來。

克蘭科1960年來到斯圖加特,上演了他的三幕芭蕾《寶塔王子》。這部舞劇是4年前本傑明-布裏頓作曲,他為柯文特花園歌劇院創作的。這時的克蘭科年僅33歲,除了身為英國兩個皇家芭蕾舞團的編舞外,還為紐約城市芭蕾舞團、巴黎歌劇芭蕾舞劇院、斯卡拉、米蘭等芭蕾舞團創作,在國際芭蕾舞界小有名氣。然而,事業上和生活中的一些不如意之事,卻使他有點心灰意冷。當接到斯圖加特芭蕾舞團的邀請時,他毫不猶豫地就接受了。

對於克蘭科來說,重新開創一片新天地並不陌生。他生於南非,出於對芭蕾藝術的熱愛,十幾歲時就來到倫敦發展自己的事業。現在,克蘭科視德國為一塊充滿機會的處女地,雖然德國的歌劇院聞名世界,但芭蕾水平卻很一般。克蘭科曾說,他要把斯圖加特芭蕾舞團塑造成德國一流的芭蕾舞團,但他所做的實際上已經遠遠超過了這一點:他使這個舞團變得世界聞名。

克蘭科對斯圖加特芭蕾舞團的貢獻首先是他創作的大量作品。在短短的12年間,他為舞團創作了44部作品,其中4部至今已享有國際聲譽,被世界各地的芭蕾舞團表現著,其他很多也一直活躍在斯圖加特的舞台上。他作品中最精美的一部無疑是《奧涅金》,這部極具原創性的芭蕾舞劇被稱為本世紀最動人的芭蕾之一。僅此一部作品,便可豎立克蘭科的大師地位,但隨後,他的藝術多樣性又體現在另一部優秀的舞劇《馴悍記》中。他對莎士比亞的喜劇進行了適合現代觀眾口味的改編,使其在非常充滿活力的喜劇氛圍之中,含有著令人意想不到的溫情與人性。克蘭科的作品都表現出了他獨特的思想,雖然《羅密歐與朱麗葉》已經版本眾多,但克蘭科創作的一版卻極富個性,賦予了角色以不同於一般的性格特征。此外,還有《撲克遊戲》,這部舞劇的音樂本是斯特拉文斯基為巴蘭欣而寫的,但克蘭科的編舞卻比巴蘭欣的處理更加具有戲劇性和音樂性。

這些作品充分顯示出了克蘭科的偉大才華,他每創作的一部舞劇都是在向我們講述一個他的故事,同時能夠在創作中挖掘出角色的深層內涵。然而克蘭科編排無情節舞蹈依然出色,比如他為維瓦爾第和莫紮特音樂做的編舞。這類作品中最出色的當屬《大寫字母R.B.M.E》,在其中他加入了非常富有人性的感覺。

雖然克蘭科的編舞創作才華出眾,但他為斯圖加特芭蕾舞團所做的還遠遠不止這些。來到斯圖加特之初,他所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改變當時觀眾的一些觀念,即每個演出季都要不停地推出新人新劇。這個觀念在俄國、英國和美國被視做當然,但在當時的德國和歐洲一些國家卻還未形成。克蘭科逐漸成功了,豐富的劇目使觀眾們熱情高漲,同時,他對富有潛力的舞蹈演員有著一雙敏銳的眼睛,在他身邊,聚集了一批才華出眾的青年舞蹈家。其中最著名的當屬馬西婭-海蒂,她是克蘭科作品最優秀的詮釋者,此外還有比爾吉特-奎爾、艾貢-馬德森、裏查德-克拉幹等一批現在已成為芭蕾大師的人物。更重要的是,克蘭科創立的這個傳統被保留了下來,在今天,它已成為保證斯圖加特芭蕾舞團充滿活力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