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

中世紀阿拉伯世界的全麵興盛,是人類曆史上各大古文明交彙的結果。在這個時期,交合的各大文明的數目之多、規模之大。成果之豐,是人類曆史上空前和罕見的。從這種意義上說,阿拉伯人是中世紀最幸運的。

政教人物

阿拉伯曆史的第一頁,是伊斯蘭教之父穆罕默德寫下的。在這之前的曆史,稱為蒙昧時代。蒙昧時代的阿拉伯人,喜歡自我誇耀,重物質實利,不願服從權力,喜愛極端的自由;口齒犀利,善辭令。看問題洞析局部,卻不見整體易為小事和榮譽動武,各部落經常為生計、水源和族仇而相互殘殺。

在7世紀初時,穆罕默德揉合並發揮了基督教和猶太教的教文,創立並大力傳播伊斯蘭教。伊斯蘭教宣揚唯一的神靈是安拉,穆罕默德是安拉派來引導世人的;現世的生活會決定一個人死後是上天堂或下地獄,主張盡善功、守約、忍耐、公道、寬容、廉潔,反對各部落間爭榮和個人的矜誇(《阿拉伯—伊斯蘭文化史》(一)第79—83頁)。這無疑為愚昧散漫的阿拉伯人創造了一種極好的藥方與粘合劑。穆聖以麥地那為根據地,擊敗了麥加城反對他的富人,占領聖城麥加,從而確立了伊斯蘭教在阿拉伯人中的統治地位。他的說教被記錄編為《古蘭經》,它是公認的阿拉伯法最偉大的文學作品,並統一了阿拉伯語言。

他死後,其嶽父艾卜泊克爾當選繼祭人,並繼以哈裏發稱號。他成功地統一了穆聖死後四分五裂的阿拉伯各族。他的軍隊擊敗了拜占庭的軍隊,多次征劫小亞細亞。歐默爾繼任伯克爾的哈裏發之位。他的軍隊連克敘利亞、埃及、波斯、北非許多地方。他采取英明的方法,鞏固了這些地區的統治,擴大了伊斯蘭教的影響,發展了教法,並鼓勵耕種。他無愧於伊斯蘭教與國家的第二個創建人的偉大稱號。

在歐默爾的兩位繼任者奧斯曼和阿裏死後,自661年~750年,倭馬亞家族在阿拉伯世界高踞霸主地位。公元750年,阿布·阿拔斯率起事之兵,大敗倭馬亞王朝軍隊,建立了阿拉伯曆史上有名的王朝——阿拔斯王朝。該王朝出現了其他兩位著名的臣主,啥倫·賴世德(786~809年在位)兩次征服拜占庭,多次征幼小亞細亞。他鼓勵生產,倡導教育、學術,把王朝推到了頂峰階段。在他的時代,阿拉伯科學文化興旺發達,帝國聲震歐亞。《一千零一夜》故事集的渲染,更是大大提高了他的聲望。哈裏發多蒙采取了開放、鼓勵的學術政策,興辦智慧館、學校和天文台,獎勵翻譯事業,促成了阿拉伯文化的空前繁盛

但到11世紀上半葉,該王朝已四分五裂,西歐乘機組織十字軍東侵阿拉伯世界。在1169~1192年間,出生於伊拉克的薩拉丁,以過人的才略、寬仁大度的騎士風度,擊敗了十字軍的多次東征,成為彪炳世界曆史的一代英雄。

隨著曆史的發展,伊斯蘭教日益顯示出其僵化、保守的缺點。在19世紀下半葉,埃及人穆罕默德·阿卜杜提出了對伊斯蘭法律。教育、宗教儀式和教義的改革,開創了曆史性的變革傳統。

近代以來,阿拉伯在歐洲人的巨大陰影下生活了數百年。二戰後,一批阿拉伯政治家為振興阿拉伯世界的樣精竭慮。埃及的納賽爾於1952年建立獨立的埃及。他參與發起了不結盟運動,在第二次中東戰爭中英勇抗擊英、法、以的入侵,並取得勝利。他推動了埃及與敘利亞的合並,但終歸失敗。他大規模實行國有化,進行土地改革。他是阿拉伯民族主義和要求收入平等、改善生活的廣大群眾的代言人。他成為近代以來阿拉伯世界最受崇拜的人物。1970年,他逝世後,他的戰友薩達特掌權。他一反前任政策,厲行政治上的鬆動與經濟上的自由化,促進了經濟的發展。他的軍隊擊潰了以色列強大的防線,取得了一定勝利。他又不顧阿拉伯各國的反對,與以色列媾和,使埃及擺脫了困境。

20世紀初,阿卜杜勒·阿齊茲·沙特,以強硬的手腕,一舉把阿拉伯半島的大部分、紛爭不斷的阿拉伯各部落統一成一個整體——沙特阿拉伯王國,並擺脫了英國人的控製。他一邊強化統治,一邊引進西方技術,改造傳統經濟,促進商業發展,建立司法機構。以生產石油來促進王國現代化城市的興起。

在他死後,比他更加開明的繼承者費薩爾進一步推動了城市現代化,並大大增加了王國的財富。

阿拉伯文化的黃金時代出現的原因

在中世紀(特別是9—11世紀)阿拉伯文明達到了登峰造極的階段,一批蜚聲世界的自然科學家、社會科學學者、文豪、詩人接踵問世。那時,阿拉伯文明從整體上代表了人類文明的最高水平。阿拉伯文化成就傳入歐洲後,成為歐洲近代科學文化興發的鋪路石。阿拉伯世界之所以在此時登上人類文明的頂峰,是有一係列原因的。

阿拉伯長期受到沙漠的封閉,但卻有敏銳的感覺、強烈的好奇心與求知欲、還有未充分釋放出來的巨大的潛能。他們不甘寂寞,熱切希望了解外部世界。他們帶著這種朝氣蓬勃、好學向上的精神,征服了包容好幾種先進文明與文化的遼闊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