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姆·沃爾頓(1 / 3)

山姆·沃爾頓

當查利和沃爾頓布置好在本頓維爾的那家商店後,沒有使他們想到的是它成了全美國僅有的實行自助經營的第三家雜貨店,也是周圍八個州內第一家自助商店。這一舉動對當地人來說也許不為人所知,對於今天的零售業來說也再平常不過,但當時它卻是一個創舉。

零售業是人們心中最不賺錢的行業。而百萬富翁似乎與零售業相距甚遠,在人們世俗的觀念中蠅頭小利是不足以成就一代巨人的。然而大千世界,有些事情不是憑想象而造就的,就有那麼一種人不信這個邪,隻要認準一個理就會堅持不懈走下去直至成功。也許你認為這種人是在自討苦吃不會享受生活。然而,事實上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會有相同的生活方式和奮鬥目標,隻要認準了並且為之嘔心瀝血,沒有什麼奇跡不可以創造的。

沃爾頓及其他所創立的沃爾瑪連鎖店,便是這種奇跡的創造者。為什麼沃爾瑪能從最初舉債經營,經過四十年的拚搏而薄積厚發,完成其它同行將近百年才能走完的路呢?這與沃爾頓對待金錢的態度密不可分。年少時父母對金錢的看法以及家境的不寬裕,使得沃爾瑪懂得了用自己的雙手換取一美元是多麼艱辛。“決不亂花一分錢”成為他的處世哲學,也因此影響了他的一生。當他認定今生和零售業結緣,準備做出一番大事業時,沃爾頓就對一美元懷有一種強烈的、根深蒂固的珍重態度。盡管新聞媒體一再歪曲事實,把沃爾頓描繪成一個嗜錢如命不懂得享受的守財奴。然而沃爾頓依然我行我素,絲毫不受輿論的左右。因為隻有他自己心裏明白:追求金錢並非他的初衷,而真正激勵他前進動力的是完全占據巔峰的欲望,這一點不容懷疑。

當沃爾瑪公司一步步走向成功,成為一家擁有數百億元的大公司時,人們對他依然精打細算迷惑不解時,這時不得不公布其中的答案了:“因為我們珍視每一美元的價值。我們的存在是為顧客提供價值,這意味著除了提供優質服務之外,我們還必須為他們省錢。如果我們愚蠢地浪費掉一美元,那都來自顧客的錢包。每當我們為顧客節約了一美元時,那就使我們自己在競爭中領先了一步——這就是我們永遠打算做的事情。”難怪當福布斯雜誌把沃爾頓譏諷為擁有百萬財富的窮人時,沃爾頓對此一笑了之。因為和顧客的利益比起來,這種把戲看起來顯得那麼微不足道。

小店起家,初嚐成功

1918年,山姆沃爾頓出生在美國阿肯色州的一個小鎮上。沃爾頓小時候受父母的影響,使他養成了節儉的習慣。5歲以後,搬到密蘇裏州的斯普菲爾鎮,並在此開始上學。1936年,沃爾頓進入密蘇裏大學攻讀經濟學士學位並擔任過大學學生會主席。1940年畢業時恰逢二次世界大戰爆發,沃爾頓毅然報名參軍,服役於美國陸軍情報團。軍隊生活的平淡無奇,促使他提前為今後生活做打算。正是在此期間,他做出了人生的重大選擇,在他解甲歸鄉時,未來的藍圖已初步描繪――決定不僅要進入零售業,而且還決定要自己創一番事業,而此前唯一的工作經驗是在彭尼公司幹過一陣子銷售。但“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進取精神,使得沃爾頓有充分的信心,相信自己靠自身的力量創一番大事業。

二戰結束後沃爾頓回到故鄉,開始著手實現他的計劃。1945年,27歲的沃爾頓為了擺脫因兒子羅伯遜出世造成的經濟困境,同時也為了實踐他的設想,在拿出自己全部的積蓄5000美元,向嶽父借了2萬美元後,與妻子海倫在阿肯色州的紐波特開了一家小店,專賣5至10美分的商品。全城人好像都來觀看了新商店的開業。不是因為紐波特人生活中從未見過這麼規模小的商店,而是想看看有膽量涉足由斯特林稱霸的零售業的這位店主。斯特林先生是紐波特僅有的一家大商場的老板。除了這家商場,這裏4000多居民沒光顧過其它商店。於是顧客們瞧了幾眼簡單的開業儀式,就習慣地到斯特林那裏去了。

麵對顧客的冷漠的目光和不屑一顧的神情,這不好的開端使得沃爾頓明白了,贏得顧客的不僅僅在於商品,更重要的在人的服務,需要發自內心的微笑服務,才能打動顧客。為此他每天親自到門口歡迎顧客,另外在閑暇時間主動和鄰居打招呼、聊天,了解他們的需要,以便及時補充貨物,盡量滿足顧客的願望同時,為了方便顧客增加營業收入,還在商場附近買了冷飲攤位。由於沃爾頓為人和善以及苦心經營,努力引吸回頭客,當商品進貨便宜了,便立即給顧客降價,回報他們的厚愛。小店生意漸漸紅火起來,收款台前排起了長龍。

正當沃爾頓的事業剛剛有了一些起色,刁鑽的房東嫉妒找借口收回了店麵。首次開業便這樣夭折了。無奈之下,沃爾頓來到本頓維爾,一切從零開始,決心以此為起點,重新開始創業。

改變策略,從頭再來

沃爾頓離開了紐波特,“塞翁失馬,焉知禍福”命運注定沃爾頓始終以不好開端開始,讓沃爾頓做好“天將降大任於斯”的準備。也許離開比固守對他更合適,紐波特的教訓雖然對沃爾頓來說不能不說是種傷害,但對於整個事情也許是件好事,使他有了一個重新開始創業的機會,而這次他知道該怎麼幹了。

五年的創業經曆,已使沃爾頓不再是在零售業中摸著石頭過河的門外漢了。商海弄潮雖然使他難免嗆水,但也鍛煉了沃爾頓的水性,如今該做的就是如何重新擁有一家店鋪,這是沃爾頓夢寐以求的。1950年的春天,沃爾頓和海倫、孩子們開始為重新確立的人生目標而駕車四處考查,認真物色店鋪,經過仔細對比,權衡利弊,最終認定阿肯色州的西北部對沃爾頓一家很有吸引力。他們試圖在靠近俄克拉何瑪邊界的賽洛姆斯普林斯買下一家商店,但事情進行的不很順利,沃爾頓沒能和業主吉姆多德森就買下這家商店達成協議。

但一個偶然的機會,成全了沃爾頓。有一天海倫的父親和沃爾頓一起驅車來到本頓維爾鎮,它是他們考查的幾個城鎮中最小的一個,並且已經有了三家雜貨店,對於這麼個小城鎮一個雜貨店就已經足夠了。但是喜歡競爭的沃爾頓對於本頓維爾有一種特殊的情感,直覺告訴沃爾頓,這是他紮穩根基,東山再起的地方。於是他們找到了一家願意出售的老店――哈裏森雜貨店。雖然擁有該商店的兩個堪薩斯城的店主不肯輕易出讓,但有海倫父親的幫助,事情還是進行得比較順利。

為了在本頓維爾與其它三家雜貨店競爭,沃爾頓不得不把它的營業麵積擴大一倍,為此他們不得不與隔壁的理發店訂立了一份99年的租期合同。雖然在沃爾頓買下它之前營業額隻有32000美元,而紐波特那家商店有25萬美元,簡直是紐波特商店的一個零頭,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關鍵是沃爾頓有了一個使他施展才華的地方。接下來,沃爾頓對這家小店作了重新裝修。拆掉了理發店和老的雜貨店之間的隔牆,裝上了嶄新的熒光燈照明的貨架,代而替之以前少數燭光很小的電燈,從而使店麵為之煥然一新,基本上把它建成了一家新店。它的麵積有40000平方英尺,但對本頓維爾鎮來說已是一家巨型商店了。

就在這時沃爾頓讀到一篇報道文章,談到設在明尼蘇達州的兩家本富蘭克林特許經營店已經實行了自助銷售――在當時這是一個全新的概念。俗話說:耳聽是虛,眼見為實。樂於接受新觀念的沃爾頓為了使新開業的商店創出特色來,連夜乘公共汽車長途跋涉趕往明尼蘇達州的這兩個小城鎮進行實地考查。果然是名不虛傳,眼前所見到的一切使他感到興奮不已。這兩家商店四壁設貨架,所有來回的通道上設有兩個島型貨櫃,店裏沒有到處設收銀機和店員,隻在店門口設結帳台。這種新穎而實用的格局,不僅使沃爾頓心為之怦然一動:太有創意了。為何不能在他所開的店鋪裏采用呢?當查利和沃爾頓布置好在本頓維爾的那家商店後,沒有使他們想到的是它成了全美國僅有的實行自助經營的第三家雜貨店,也是周圍八個州內第一家自助商店。這一舉動對當地人來說也許不為人所知,對於今天的零售業來說也再平常不過,但當時它卻是一個創舉。

為了使新開的商店盡快被人們所熟知,打開消極坐等顧客上門的被動局麵,為此沃爾頓推出了一係列活動來贏得市場。從1950年7月29日起先是在報上作他們的第一次廣告,宣稱有大量物美價廉的東西應市――向孩子們免費贈送汽球,為家庭主婦準備了9美分一打的衣夾,10美分一隻的玻璃茶杯。而事實證明廣告確實起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居民紛紛出動不斷光顧商店,盡管它本小利微,但是憑借良好的服務,優質的商品,低廉的價格,很快博得了顧客的認同。沒多久它就像紐波特的那家商店一樣脫穎而出,變成了一家興旺的企業,而它在同行中確實是第一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