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活節島“上的石雕像
時期:史前
材料:石
"複活節島"上的石人頭像用整塊巨石雕成。作者所用刀法之成熟,作品所體現的高度的藝術性,加之島上無原料,這些巨石頭像一度被世人認為是天外來客所為。石人頭雕像造型極為簡練,注重耳朵和鼻子的描繪,且都被刻意地誇張變長,宛如一幅原始土著人形象。這些石像風格樸拙,在某種程度上與現代藝術有異曲同工之處。可見,現代藝術有借鑒原始藝術的成分,這條規律也是藝術,乃至整個人類社會的發展趨勢,即從原始走向現代再進行心靈的回歸--原始。
"基督家係"樹(局部)
時期:約公元1518-1522年
材料:木
創作者:海雷徹·多沃曼
這是祭壇畫中屏風板裝飾《聖母的悲哀》的局部。《聖母的悲哀》一般是特指7幅描繪聖母一生悲痛經曆的畫,同祭壇所需莊重、肅穆的氛圍恰好相合。"基督家係"樹則是指象征基督家族的枝形裝飾,類似燭台,常用來作為教堂裝飾。在此,家係樹被表現為卷曲纏繞的形式,程式化的處理非常講究,使畫麵效果滿而不亂,繁而有序,帶有後來巴洛克藝術中常見的動感和表現方式。人物帶有夢幻遐想的表情,似乎在一片虛幻狀態中尚未醒來似的,可謂是過渡時期的集中體現。中世紀藝術曾給予公元19世紀後期藝術與手工藝運動以無盡的靈感,這種已到時代末期的藝術風格仍然是一種富有活力的藝術形式,有些特質與後來莫裏斯等的設計作品有相通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