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射精功能障礙
(一)遺精
遺精是指不因性生活或手淫而精液自行泄出,其中有夢而遺精的,名為“夢遺”,無夢而遺精
的,甚至清醒時精液流出者,名為“滑精”。
一般性成熟的未婚或已婚而夫妻分居無性生活的健康男性,每月遺精1~2次是正常的生理現
象,不引起全身不適,屬精滿自溢。若遺精次數頻繁,一周數次或一夜數次,或在有性生活
期間也頻發遺精,並出現全身症狀的方為病症。
現代醫學認為遺精與精神因素有關,性的欲望引起性興奮,使性活動中樞受到刺激而發生遺
精。或是衣褲過緊,睡姿不良使外生殖器局部受到刺激引起性興奮;或是大腦皮質功能失調
,對脊髓勃起中樞及射精中樞抑製減弱而引起遺精;或是性器官局部病變如包莖、包皮過長
、包皮炎、前列腺炎等刺激性器官誘發遺精。
中醫認為本病多與情誌不調,房勞過度,手淫戕傷,飲食失節,濕熱下注有關,致使腎髒虧
虛不能藏精,精關不固。根據患者臨床表現可分為:君相火動,心腎不交型;濕熱下注,擾
動精室型;腎陽虛,精關不固型;勞傷心脾,氣不攝精型。
在藥物或藥食等偏驗方治療的同時,還應注意調攝心神,寧心少欲,禁止接觸色情影視作品
,節製房事,戒除手淫;注意飲食,晚餐不可過飽,少食辛辣刺激性食物;睡眠時被子不要
蓋得太厚,襯褲不宜過緊;如因包莖、包皮過長,尿道炎,前列腺炎而引起者,應及時治療
。
1君相火動,心腎不交型遺精
典型症狀表現:睡眠少多夢,夢則遺精,伴有心中煩熱,頭暈目眩,精神委靡不振,倦
怠乏力,心慌不寧,善恐健忘,口幹,小便短赤,舌質紅,脈細數。
(1)藥物治療偏方
偏方1
【組成】山茱萸30~50 克,白酒500 毫升。
【功效】滋陰補腎固精。適用於心腎不交,體虛多汗遺精。
【製法】將山茱萸浸泡於白酒中7 天。
【服法】每次飲用10~20 毫升,每日1~2次。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2
【組成】菟絲子、五味子各30 克,白酒500 毫升。
【功效】滋陰補腎,澀精止遺。適用於心腎不交型遺精。
【製法】將菟絲子、五味子浸泡於白酒中7 天。
【服法】每次飲用20~30 毫升,每日2~3 次。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3
【組成】蔥白1 根,鱉甲(研)3 克,黃酒適量。
【功效】滋陰通陽,補腎固精。適用於心腎不交型遺精。
【製法】共煎,去渣。
【服法】傍晚時服之。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4
【組成】菟絲子150克,白茯苓90克,苦石蓮(去殼)60克。
【功效】養心補腎,固精止遺。適用於心腎不交型遺精。
【製法】將三味藥研為細末,酒煮(或用山藥180克)糊為丸,如梧桐子大。
【服法】每服30丸,空腹時用鹽水下。
【來源】《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卷五。
偏方5
鱉甲粉
【組成】鱉甲30克,黃酒、藕汁各30毫升,蔥白1根。
【功效】滋補肝腎,清心止遺。適用於心腎不交型遺精。
【製法】先將鱉甲研成細粉,另以黃酒、藕汁、蔥白同煮取汁,去蔥。
【服法】口服鱉甲粉,每服1克,黃酒、藕汁湯送服,一日2~3次。
【來源】《醫壘元戎》。
偏方6
八仙羹
【組成】淮山藥、白茯苓、芡實各10克,生地黃、金櫻子各30克,山茱萸、牡丹皮、澤
瀉各10克,白砂糖適量。
【功效】補陰養腎,固精止遺。適用於心腎不交型遺精。
【製法】先將山藥、白茯苓、芡實研成細粉備用,取生地黃、金櫻子、山茱萸、牡丹皮、澤瀉
加水適量,煎煮30分鍾後去渣,調入山藥粉、茯苓粉、芡實粉及白糖,繼續煎煮成糊狀離火
。
【服法】 稍溫飲服。
【來源】《食治纂秘》。
偏方7
五味子膏
【組成】五味子500克,蜂蜜1000克。
【功效】滋腎益精,澀精止遺。適用於心腎不交型遺精。
【製法】先將五味子洗淨,水浸去核,加水適量,小火煎煮至較稠時,加入蜂蜜,繼續煎
煮至鏟挑起成絲狀時離火,稍冷裝瓶。
【服法】每用1湯匙,沸水衝服。
【來源】《保壽堂方》。
偏方8
聚精丸
【組成】黃魚鰾膠300克,沙苑子240克,五味子60克。
【功效】滋腎益精,澀精止遺。適用於心腎不交型遺精。
【製法】將黃魚鰾膠切碎,蛤粉炒成珠,再用乳酥拌炒;沙苑子用馬乳浸一宿,隔湯蒸
30分鍾,焙幹或曬幹;與五味子共研為細末,煉白蜜中加入陳酒再沸,候蜜將冷為丸,如綠
豆大。
【服法】 每服八九十丸,空腹時溫酒或鹽湯送下。
【來源】《證治準繩》。
(2)藥食治療偏方
偏方1
生地黃粥
【組成】生地黃30克,粳米150克。
【功效】滋陰清熱,補腎止遺。適用於心腎不交型遺精。
【製法】將生地黃切碎,加入粳米,共放鍋內加水適量煮粥食。
【服法】每日1次。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2
龍眼洋參飲
【組成】龍眼肉、生地黃各30克,西洋參10克。
【功效】滋陰清熱,健脾益氣。適用於心腎不交型遺精。
【製法】共煎煮後加白糖飲服。
【服法】每晚1劑。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3
蓮子粥
【組成】蓮子50克,粳米150克。
【功效】交通心腎,益腎固精。適用於心腎不交型遺精。
【製法】蓮子搗碎,加粳米,共煮成粥。
【服法】代早餐食。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4
【組成】碧桃幹30克,大棗30克。
【功效】益腎固精。適用於心腎不交型遺精。
【製法】將碧桃幹炒至外表開始變焦,立即加水,加入大棗,煎服。
【服法】每晚睡前1次。
【來源】《食療與保健》。
偏方5
【組成】鮮山稔子60克(幹品15克),塘虱魚1~2條。
【功效】補益肝腎,固精止遺。適用於心腎不交型遺精。
【製法】清水三碗煲至一碗。
【服法】用油、鹽少許調味,飲湯食魚。
【來源】《食療與保健》。
偏方6
【組成】龜1隻,沙參60克,冬蟲夏草10克。
【功效】滋陰益腎。適用於心腎不交型遺精。
【製法】加水煲湯。
【服法】以油鹽調味,飲湯吃龜肉。
【來源】《食療與保健》。
偏方7
【組成】水鴨1隻,冬蟲夏草10~12克。
【功效】滋肺補腎。適用於心腎不交型遺精。
【製法】水鴨去毛及腸髒,將冬蟲夏草洗淨放入水鴨腹內,以竹簽縫好切口,放沙鍋內加水
適量隔水燉熟。
【服法】用食鹽調味,飲湯食肉。
【來源】《食療與保健》。
(3)藥物敷臍法
偏方
【組成】甘遂、甘草各3.5克,豬脊髓適量。
【功效】滋肺補腎。適用於相火妄動型遺精。
【製法】甘遂、甘草共研細末,與豬脊髓搗和,分為7丸。
【服法】每晚臨睡時用1丸納臍中,再用紗布或膠布覆蓋,晨起去藥,連敷7次。
【注意事項】甘遂可刺激皮膚起皰,最好於敷藥前在局部塗一層麻油以護膚。若皮膚起皰
,停藥可自愈,或用黃連泡開水冷後外擦以促進其吸收。
【來源】《理瀹駢文》。
2濕熱下注,擾動精室型遺精
病人典型症狀表現:夢遺頻作,口苦或渴,時而煩熱,小便赤熱,陰部潮濕或癢,舌苔黃膩
,脈濡數。
(1)藥物治療偏方
偏方1
【組成】刺蝟皮,龍骨。
【功效】清熱利濕固精。適用於濕熱下注型遺精。
【製法】刺蝟皮(燒存性)、龍骨各等份,共研細末,蜜丸如小豆大。
【服法】每次3~6克,每日2次,飯後服用。
【來源】《食物中藥與便方》。
偏方2
【組成】刺蝟皮100 克,紹興酒50 毫升。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下注型遺精。
【製法】刺蝟皮置瓦上焙黃存性研末。
【服法】每日2 次,每次5 克,以紹興酒調服。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3
【組成】新鮮三白草500克,白砂糖適量。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下注型遺精。
【製法】將三白草洗淨,切碎搗爛,用紗布絞汁,加入白砂糖溶化飲服。
【服法】每日1次,稍溫飲服,連服1周。
【來源】《群眾醫學》。
偏方4
【組成】蛤蜊粉(煆)500克,黃柏(新瓦炒過)500克。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下注型遺精。
【製法】共研為末,滴水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
【服法】空腹服,溫酒送下。每天服2次。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5
【組成】薜荔(木饅頭)、牽牛子各等份。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下注型遺精。
【製法】為末。
【服法】每服2錢,用米飲調下。
【注意事項】薜荔,甘、平、澀、無毒,能“固精”。牽牛子可通便,下氣,瀉
水,消腫,不宜多服、久服。
【來源】《乾坤生意秘韞》。
偏方6
【組成】薜荔12克,葎草12克。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下注型遺精。
【製法】水煎兩次,取汁200毫升。
【服法】每次服100毫升,每天2次,連服半個月。
【注意事項】薜荔,甘、平、澀、無毒,能“固精”。葎草,甘、
苦、寒,清熱,利尿,解毒。
【來源】《上海常用中草藥》。
偏方7
【組成】黃柏200克,冰片4克。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下注型遺精。
【製法】共研細末,麵糊為丸。
【服法】每日服3次,每次6克。
【來源】中醫雜誌,1983,(3):38
偏方8
【組成】鮮海金藤連葉45~60克。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下注型遺精。
【製法】煆存性,研末。
【服法】衝開水服,每天臨睡1次。患病1~5個月服2劑,6個月至1年者服3劑,1年以上者
服4劑,3年以上者服6劑。
【注意事項】海金藤也稱左轉藤、蔓蔓藤、蝦蟆藤,紡車藤、金金藤、見根藤、藤吊絲等
,可清熱利濕通淋。
【來源】福建中醫藥,1963,(6):10
(2)藥食治療偏方
偏方1
赤豆芽根燉豬肚
【組成】新鮮茅根250克,赤小豆120克,豬肚1個,黃酒、生薑、蔥各適量。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下注型遺精。
【製法】將茅根、赤小豆、豬肚洗淨,共入鍋中,加水適量,燉至豬肚熟爛,先喝其湯,
然後將豬肚撈出,切塊,加生薑、黃酒、蔥調味。
【服法】佐餐食用。
【來源】《餐芝軒驗方》。
偏方2
清拌綠豆芽
【組成】綠豆芽250克,醬油、麻油、米醋、味精各適量。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下注型遺精。
【製法】將綠豆芽洗淨,置沸水內燙熟,撈出,加醬油、麻油、米醋、味精拌勻。
【服法】佐餐食用。
【來源】《顏氏驗方》。
偏方3
【組成】綠茶1克、蓮須12克、紅糖25克。
【功效】清熱利濕。適用於濕熱下注型遺精。
【製法】蓮花盛開時采收雄蕊,曬幹或烘幹備用。每次按配方中的劑量加水400 毫升,煮
沸5 分鍾後加入綠茶即可。
【服法】分3 次飲,日服1~2 劑。
【來源】來自民間。
3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病人典型症狀表現:麵色白,腰膝酸冷,形寒肢冷、尤以下肢為甚,遺精、精冷,性欲減退
,或見便瀉稀溏,五更泄瀉,小便頻數清長,夜尿多,舌質淡有齒痕,舌苔白滑,脈沉細無
力。
(1)藥物治療偏方
偏方1
【組成】鹿角霜2兩,生龍骨(炒)、牡蠣(煆)各2兩。
【功效】溫補腎陽,澀精止遺。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共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
【服法】每服40丸,淡鹽湯送下。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2
【組成】晚蠶蛾。
【功效】補肝益腎,壯陽澀精。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焙幹,去翅、足。為末,飯丸,綠豆大。
【服法】每服40丸,淡鹽湯送下。
【注意事項】因丸易腐濕,應常以火烘。
【來源】《千金方》。
偏方3
【組成】雄蠶蛾(活者)20隻,白酒適量。
【功效】補肝益腎,壯陽澀精。適用於腎虛陽痿、早泄滑精。
【製法】將蠶蛾於熱鍋上焙幹,研末。
【服法】每日早晚空腹用白酒20 毫升衝服3克,連服半月以上。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4
【組成】冬蟲夏草100克,雪蓮花60克,白酒200毫升。
【功效】溫腎壯陽。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浸泡製成藥酒服。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5
【組成】桑螵蛸(炙)、龍骨等份。
【功效】溫補腎陽,澀精止遺。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為末。
【服法】每服6克,空腹服,淡鹽水送下。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6
【組成】陽起石(煆),鍾乳粉,炮附子末。
【功效】溫補腎陽,澀精止遺。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滑精。
【製法】用陽起石煆後研細,加鍾乳粉等份,再加酒煮過的附子末,調一點麵粉把藥合成
丸子,如梧桐子大。
【服法】每服50丸,空腹服,米湯送下。直至病愈為止。
【注意事項】陰虛火旺者忌用,不宜久服。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7
【組成】五倍子30克,茯苓60克。
【功效】溫補脾腎,澀精止遺。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夢泄,或滑精不止。
【製法】上藥共研細末為丸或為散。
【服法】每日空腹服6克,早晚各1次,溫水送服。
【來源】中醫雜誌,1989,(4)
偏方8
玉鎖丹
【組成】五倍子500克,茯苓120克,龍骨60克。
【功效】溫補脾腎,澀精止遺。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夢泄,或滑精不止。
【製法】上藥共研細末,水糊丸,梧桐子大。
【服法】每服70丸, 食前用鹽湯送下,每日3次。
【來源】《和劑局方》。
偏方9
枸杞山藥湯
【組成】枸杞子50克,芡實、山藥各100克。
【功效】溫補脾腎,澀精止遺。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共煎煮後取汁加糖後當茶水常飲。
【服法】每日1劑。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10
金櫻子膏
【組成】金櫻子500克。
【功效】溫補脾腎,澀精止遺。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金櫻子剖開去子毛,於木臼內杵碎。 水2升,煎成膏服用。
【服法】服膏。
【來源】《明醫指掌》。
偏方11
水陸二仙丹
【組成】芡實、金櫻子各等份。
【功效】溫補脾腎,澀精止遺。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以金櫻子熬膏和芡實末為丸。
【服法】鹽湯送服。
【來源】《洪氏集驗方》。
(2)藥食治療偏方
偏方1
核桃燉豬腎
【組成】豬腎1對,核桃肉30克。
【功效】補腎益氣。適用於腎虛不固的遺精。
【製法】先將豬腎洗淨去內膜,切成小塊,取核桃肉搗碎,與豬腎一起加水適量燉熟。
【服法】佐餐食用。
【來源】《食療簡便方》。
偏方2
豬腰核桃
【組成】豬腰1對,杜仲30克,核桃肉30克。
【功效】益腎助陽,強腰益氣。適用於腎虛不固的遺精盜汗。
【製法】將豬腰與杜仲、核桃肉同煮熟。
【服法】燉熟後蘸少許細鹽食用。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3
【組成】豬腎1隻,酒1杯,附子末3克。
【功效】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豬腎切開去膜,入附子末,濕紙裹煨熟。
【服法】空腹食之,並飲酒。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4
砂苓羊肉
【組成】精羊肉250克,砂仁30克,茯苓60克,食鹽10克。
【功效】補腎助陽。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先將羊肉洗淨,加水適量煮熟,撈出切片,另取砂仁、茯苓、食鹽共研細
粉,以羊肉蘸食。
【服法】佐餐食用。
【注意事項】羊肉性溫,冬月食之宜。但有痰火濕熱實邪、熱病及疫病初愈後,均不宜
食。
【來源】《普濟方》。
偏方5
元寶雞
【組成】烏骨雞1隻,白果、蓮子、薏苡仁各15克,胡椒3克,醬油、生薑、大蒜各適量。
【功效】補腎健脾,固精止遺。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先將白果、蓮子、薏苡仁、胡椒研成細粉備用,另將烏骨雞殺死,去毛及腸雜
,將中藥粉裝入雞腹內,外用線縫好,加水適量,燉熟後蘸醬油、薑末、蒜泥食。
【服法】佐餐食用。
【注意事項】雞肉多食能生熱動風,凡有實邪、邪毒未清者均不宜食用。
【來源】《本草綱目》。
偏方6
【組成】韭菜子10克,黃酒適量。
【功效】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韭菜子水煎。
【服法】黃酒送服。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7
【組成】韭菜子9克,核桃仁3個,白酒適量。
【功效】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韭菜子炒黃,合核桃仁水煎,加白酒少許煮數沸。
【服法】溫服。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8
【組成】鹿角膠15~20克,大米100克,生薑10克。
【功效】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先煮大米作粥,待沸後入鹿角膠、生薑煮為稀粥。
【服法】可作早晚餐服,連服15~20 天。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9
【組成】烏雄雞肝、肉桂、龍骨各等份。
【功效】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搗爛做成丸子,如小豆大。
【服法】每服1丸,米湯送下,一天服3次。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10
【組成】肉蓯蓉30克,羊肉150~200克。
【功效】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羊肉洗淨切片,加大米適量煮粥。
【服法】以食鹽、味精調味服食。
【來源】《食療與保健》。
偏方11
【組成】鮮韭黃100克,豬腰1個。
【功效】溫中健胃,益腎壯陽。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鮮韭黃洗淨切成小段,豬腰洗淨切成薄片,加生油、食鹽同炒熟。
【服法】佐餐。
【來源】《食療與保健》。
偏方12
【組成】巴戟天15克,雞腸2~8副。
【功效】溫腎壯陽,固精止遺。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雞腸剪開洗淨,加清水2碗煎至1碗。
【服法】少許食鹽調味,飲湯食雞腸。
【來源】《食療與保健》。
偏方13
【組成】金櫻子30克,鯽魚250克。
【功效】補益脾腎,固精止遺。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鯽魚去髒留鱗,加清水適量煲湯。
【服法】用油、鹽調味,食魚飲湯。
【來源】《食療與保健》。
偏方14
【組成】金櫻子15克,冰糖60~90克。
【功效】益腎固精。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清水1碗,放燉盎內隔水燉1小時。
【服法】去渣飲湯。
【來源】《食療與保健》。
偏方15
【組成】鹿茸(切片)10 克,山藥30 克,酒500 毫升。
【功效】補脾腎,壯陽。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陽痿、精冷、早泄、滑精。
【製法】浸泡封口,經7日後開取飲用。
【服法】每日3次,每次空腹飲1~2小杯。
【來源】來自民間。
(3)藥物敷臍偏方
偏方1
【組成】五倍子15克。
【功效】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將五倍子研末,用醋調成糊膏狀。
【敷法】臨睡前敷於肚臍部,紗布固定,晨起揭去。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2
五白散敷臍方
【組成】五倍子10克,白芷5克。
【功效】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上藥烘幹,研成極細末,用醋及清水各半,調成厚糊狀。
【敷法】在臨睡前敷臍孔(神闕穴),外用消毒紗布四層覆蓋,再以膠布固定,最後用繃
帶圍腹,以防脫落,每日換藥1次,連敷3~5日。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3
五倍子海螵蛸生龍骨敷臍方
【組成】五倍子、海螵蛸、生龍骨各等份。
【功效】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研末,水調丸為棗核大小。
【敷法】塞入臍中,用敷料包托,膠布固定,每日1次,早起更換。連用數日。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4
【組成】食鹽500克。
【功效】溫補腎陽。適用於腎陽虛,精關不固型遺精。
【製法】將食鹽 (塊鹽最好)上火炒熱。
【敷法】用布包裹,熱敷臍部。
【注意事項】一旦發現局部發癢、發紅、起皮疹等現象,應立即停止使用此法。
【來源】來自民間。
4勞傷心脾,氣不攝精型遺精
病人典型症狀表現:勞累則遺精,心慌不寧,失眠健忘,麵色萎黃,四肢困倦,食少便溏,
舌質淡,舌苔薄,脈細弱。
(1)藥物治療偏方
偏方1
【組成】淮山藥60克,米酒少許。
【功效】益氣健脾攝精。適用於勞傷心脾,氣不攝精型遺精。
【製法】淮山藥研末加水適量煮糊。
【服法】煮熟後調入米酒1~2湯匙,溫服。
【來源】來自民間。
偏方2
金鎖玉關丸
【組成】藕節、蓮須、蓮子、芡實、山藥、茯苓、白茯神各60克,金櫻子1 000克。
【功效】健脾補腎固精。適用於勞傷心脾,氣不攝精型遺精。
【製法】藕節、蓮須、蓮子、芡實、山藥、茯苓、白茯神共研為末;金櫻子捶碎,加
水一鬥熬於八成,去渣,再熬成膏,把膏藥和藥末調勻,再調一點麵做成丸子,如梧桐子大。
【服法】每服70丸,米湯送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