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失眠的基本知識
]
1失眠人群知多少
人生的旅途中,有1/3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的。我國古代養生家早就有“不覓仙方覓睡方”的名言;英國大戲劇家莎士比亞將睡眠比譽為“生命筵席上的滋補品”;世界衛生組織將“睡得香”定為衡量人體健康的標準之一。可見,睡眠對每一個人來說是何等重要,然而如今不光是許多中老年人有睡眠障礙,連風華正茂的青少年也常述說睡不好。根據有關統計,發達國家人群失眠發生率為29%。2003年中國睡眠研究會一項調查顯示,我國成年人失眠發生率為38.2%,高出發達國家近10個百分點,已經成為“悄然發展的現代社會流行病”。據報道,美國的失眠症發生率高達32%~35%,英國為10%~15%,日本為20%。我國雖無確切的可靠統計,據臨床工作者認為我國失眠症患者的發病率在10%左右,特別是中老年人出現失眠症者高達70%。另有資料報道,目前我國失眠患者約有1.5億,睡眠不良者高達3億人,其中2億以上生活在城市。在中國成年人群中,約50%有睡眠不良的經曆,而職業女性中更有高達80%的人受睡眠不良的困擾,雖然其中大部分隻是偶發性的,但從絕對人數來看仍相當驚人,睡眠健康的問題日益受到人們的關注。
自2001年開始,每年的3月21日為“世界睡眠日”。據悉,今年我國已參加了由國際精神衛生和神經科學基金會發起的“全球睡眠和健康計劃”教育活動。睡眠問題已成為全人類關注的焦點之一。2006年3月21日是全球第6個“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題是“健康睡眠走進社區”。
〖1〗2什麼是失眠症失眠症是睡眠障礙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中樞神經係統失調的一種反應。失眠症可以表現出多種多樣的情況,如難以入睡、早醒、睡眠中易醒、醒後難以再度入睡、睡眠質量下降(表現為多夢)、睡眠時間明顯減少等。1985年美國精神病學會提出的定義是:“失眠症指的是自訴難於入眠或維持睡眠困難,每周至少4晚,至少連續3星期,多導睡眠圖檢查發現,入眠潛伏期超過30分鍾或睡眠效率低於85%(對老年人需作適當調整)”。依據中國精神疾病分類及診斷標準的規定,每周至少發生3次以上並持續1個月或更多的時間,又並非腦器質性病變、軀體疾病或精神疾病症狀的一部分時即可診斷為失眠症。
判斷是否失眠不要機械地因睡眠時間少於6小時,就認為失眠,要因人而異,因為每個人睡眠所需要的時間如同飯量一樣,彼此之間存在差別。有的人每天要睡8~9小時,也有人習慣每晚隻睡4~5小時,對於睡得少或者早醒的人,隻要本人感覺自己睡夠了,白天沒有不舒適的感覺,便屬正常睡眠。因此,衡量正常睡眠時間要以本人平時的睡眠習慣作為衡量標準,並不能因為少於大多數人的平均睡眠時間便認為失眠。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因工作緊張,思慮過度,心情不佳,環境變化,睡前太興奮或睡前喝了濃茶、咖啡等興奮中樞神經的飲料時都可能引起失眠,這是人體的正常反應,多數人的大腦會自動調節,在一段時間後即可恢複正常,不能稱為失眠症。醫學上所說的失眠症,與失眠是有所區別的。“失眠”隻是一種症狀,可能是暫時的,偶然發生的,而“失眠症”則是長期的睡眠障礙。
〖1〗3失眠症的原因失眠症的原因很多,大致可以歸納如下:
(1)違反生物鍾引起失眠:如大小夜班輪值的工作,或出國旅遊穿梭不同緯度,有時極度興奮也會睡不著,但通常是短暫的。
(2)突然受到重大事件的打擊:如親人死亡、夫妻離異、失業、公司倒閉、股票起落造成情緒不穩定、失落、驚慌,久久不能平靜,以致夜夜難眠,但通常一兩個月就會恢複,是短期的失眠,但少數也會演變成慢性失眠。
(3)原發性失眠:此類病人並無特殊內科疾病或精神疾病,通常是先天操心型的人,容易緊張、焦慮,有時候睡眠質量也不好,遇到重大壓力、精神負荷增大時,就更睡不著了,久而久之,就成了慢性失眠,即使壓力消失了,香甜的睡眠也不再複得,還有些原發性失眠者,可能找不到任何原因。
(4)精神疾病:如抑鬱症病人常伴有失眠,特點是清晨兩三點醒來,難以再度入睡,躁症病人晚上根本不想睡覺,精力無窮,半夜打電話找朋友聊天,活力無限,不斷地往外跑,有時幻聽,無法安靜入睡。其他廣泛性焦慮症、恐慌症、精神分裂症病人,都可能時常睡不著。
(5)內科疾病:關節炎及各種酸痛症,可能會痛得病人晚上睡不著;心髒衰竭的病人,當平躺睡覺時會喘得更厲害,所以必須坐著睡覺,影響睡眠質量;其他甲狀腺疾病、肺病、尿毒症等疾病,都可能失眠。
(6)婦女停經:婦女於停經時產生全身潮熱、情緒不穩、盜汗、失眠等症候,有些經前症候嚴重的焦慮、不安、疼痛,甚至失眠。
(7)藥物:如有些人服少量類固醇會失眠,大量則精神異常。平喘藥如支氣管擴張劑使心跳加快,興奮神經而睡不著。另外毒品如大麻、海洛因、安非他命,會影響大腦、興奮中樞神經,產生失眠、幻覺。
(8)刺激性飲料:茶、咖啡等刺激性飲料會幹擾正常睡眠,高度白酒也屬影響睡眠的刺激性飲料範圍。開始喝酒可能有短暫的催眠作用,但長期喝酒,就像吃安眠藥一樣會上癮,久了會影響正常睡眠。
(9)醫源性:醫生給病人安眠藥或病人自己服用安眠藥,日久成習慣,最後服安眠藥也失效了,隻好夜夜失眠。
〖1〗4失眠症的表現形式失眠症的表現形式主要在睡眠的量(足夠時間)和睡眠的質(深沉香甜)兩個方麵。正常成年人每夜睡眠時間為8小時。正常的質量標準應該是醒後全身輕鬆,疲勞消失,頭部清晰,精神飽滿,精力充沛,勝任工作和學習。睡眠的質比量更為重要。如果失眠每周至少發生3次以上並持續1個月或更多時間,對睡眠的質和量呈不滿意狀態,以失眠為惟一的主訴,又不是由腦、軀體、精神以及其他因素引起,由於找不到原因故又稱之為原發性失眠。失眠者的大腦因沒得到應有的休息,故次日便可出現許多不適應症狀及精神表現。如頭暈目眩、心悸氣短、體倦乏力、不思飲食、自汗盜汗、耳鳴耳聾、膽怯恐懼、急躁易怒、胸脅脹滿、惡心口苦,腰酸腿軟、注意力不集中、健忘、工作和學習效果下降,乃至失去工作和學習能力。
如果對失眠有擔心和恐懼的心理在入眠前先緊張害怕,想到今天夜裏肯定又睡不著怎麼辦?結果這種情緒與失眠形成惡性循環,在失眠的基礎上又加上為了失眠而失眠,從而使失眠長期存在。這種失眠症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多。
〖1〗5失眠與做夢經常聽到有人說:“昨晚沒休息好,做了一夜的夢”。於是,白天工作學習精力不足,彷彿夢真的耽誤了休息。有些醫生也承認多夢是大腦不曾休息或休息不好的表現。其實這種看法是錯誤的。做夢並能回憶夢境並不是睡眠不深的標誌,也不能說做了夢就是夜間沒有睡好,因為不管有無夢的回憶和夢感,每晚人都必定要做4~5回夢,說整夜做夢是誇張,說沒有做夢也不現實。國內、外學者都對主訴失眠整夜做夢或夢多的慢性失眠患者進行過生理實驗,多道睡眠圖記錄證明“夢多”、“整夜做夢”的患者睡眠周期和正常人沒有什麼差別,其伴有夢的快相睡眠所占的比例和實際時間也沒有明顯縮短或延長。心理測驗發現,這類體驗同性格有關。無論從睡眠普遍規律,還是實驗觀察的結果,都說明失眠與夢感無必然聯係,因而多夢不是判斷失眠和失眠程度的客觀指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