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保健降血脂(1 / 3)

按摩保健降血脂

高脂血症是一種全身性疾病。輕度高血脂通常沒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較重者則會出現頭暈目眩、頭痛、胸悶、氣短、心慌、胸痛、乏力、肢體麻木等症狀。當伴發其他慢性病,如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時,還會表現出這些疾病的相關症狀。針對高血脂可能出現的症狀,本章提供一套預防和治療高血脂的按摩方法。

此套全身按摩方法,應用中醫經絡的原理,疏通經絡,調養氣血,從而達到打通人體上下經絡,暢通全身氣血,加快全身新陳代謝,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管內脂類的含量,最終達到降低血脂,減輕或者消除因高血脂帶來的症狀。

按摩的基本順序是頭部→麵部→頸部→胸部→腹部→上肢→下肢。當然,也可以獨自分開來操作,或者以某一部分為重點按摩,各部分的按摩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頭部按摩

功效:加速頭部的血液循環,增加新陳代謝,緩解頭部的壓力,達到清利頭目,鎮靜安神的目的。

1. 梳頭 用手指的指腹從頭的前麵一直梳向頭的後麵,從頭頂到兩側。力量和大小先輕後重,且適應性由自己把握,重複梳24次。

2. 按揉頭維穴、太陽穴、百會穴(圖10-1) 頭維穴定位:在頭

圖10-1 頭正麵

側部,當額角發際上1cm處。用示指的指腹按揉頭維穴。力量由輕到重按3~5秒後,再輕輕揉3~5次。此動作重複8次。按揉頭維穴具有祛風活血,通絡鎮靜,清頭明目的功效。

太陽穴定位:在顳部,眉梢與目外眥之間,向後約一橫指的凹陷處。用拇指的指腹按揉太陽穴,力量由輕到重按3~5秒後,再輕輕揉3~5次。此動作重複8次。按揉太陽穴具有祛風活血,通絡止通,鎮靜安神,清頭明目的功效。

百會穴定位:在頭部,兩耳尖連線的中點處。用中指的指腹按揉百會穴,力量由輕到重按3~5秒後,再輕輕揉3~5次。此動作重複8次。按揉百會穴具有升陽固脫,開竅寧神,清熱息風的功效。

3. 雙手撚拉耳朵 用雙手先從耳尖→耳郭→耳垂做撚拉動作,重複做3~5次。在撚拉時若有特別酸痛或硬結、條索的地方用按揉動作多做3~5次,直至有些發紅發熱,微微脹痛。

4. 雙手掌搓耳朵 用自己的雙手掌貼在雙耳上,在做動作時,整體向上移動,再用雙手掌轉向貼緊雙耳背上向下搓動。這樣的動作重複做5~10次,搓至耳朵發熱、發紅。

5. 按揉風池穴 風池穴定位(圖10-2):在頸後區,枕骨之下,與風府相平,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之間的凹陷處。或是枕骨之下的凹陷處,用拇指的指腹按揉風池穴,力量由輕到重按3~5秒後,再輕輕揉3~5次。每次按揉時都要有酸脹為度,此動作重複8次。按揉風池穴具有疏風解熱,明目開竅,清利頭目的作用。

圖10-2 頭後麵

頸部按摩

功效:加速頸部血液循環,提升頸部的溫度,防止頸部肌肉勞損,疏通經絡,提神醒腦。

1. 雙手搓脖子 用雙手掌緊貼脖子兩側,從上到下來回搓脖子20次,搓至發熱。

2. 拿揉頸部肌肉 用單手從上到下拿揉頸部到肩部的肌肉,此動作重複20次。若在操作過程中發現有些地方肌肉酸痛或是摸到有條索狀的肌肉,需要多做10次,直至肌肉溫熱。(注意:若有摸到頸部中間的骨頭有咯咯響聲,那是頸上的棘上韌帶因勞損而致纖維鈣化了。平時多做頸部肌肉拿揉,及時地放鬆肌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韌帶纖維鈣化會有明顯減輕)。

3. 活動頸部 前屈3次→後仰3次→左側屈3次→右側屈3次→順時針旋轉3次→逆時針旋轉3次。(注意:動作的要領是,每做1個動作時,盡可能最大角度地去完成。比如在前屈時,用力讓自己的下頜盡可能靠近胸前,也可以用自己的手施加適當的力,使之達到最大活動度)。

胸部按摩

功效:加速胸部的血液循環,開胸理氣,針對章門穴、期門穴按摩,可以達到疏肝利膽、健脾和胃、減少脂質產生及加速脂肪代謝的目的。

1. 推胸部 人取站立位,用左手掌從上而下、從內向外推右側胸部10次,力度大小適中,以自我適應為度;再用右手掌從上而下、從內向外推右側胸部10次,力度大小適中,以自我適應為度。

2. 梳肋骨 人取站立位或坐位,雙手半握拳,用手背的第一指關節從上而下梳胸的兩側肋骨。此動作重複10次,力度大小適中,以自我適應為度。

3. 按揉章門穴、期門穴(圖10-3) 章門穴定位:在側腹部,第11肋遊離端的下方。即在胸部側麵,肋骨最下緣。章門穴是脾募穴,八會穴之髒會。(意思是:為脾之精氣結聚之處,髒氣會聚的地方。)用右手的拇指按揉右側的章門穴,用左手的拇指按揉左側的章門穴,力量由輕到重按3~5秒後,再輕輕揉3~5次。每次按揉時都要有酸脹感為度,此動作重複8次。按揉章門穴具有疏肝利膽,健脾和胃,降逆平喘功效。

圖10-3 胸腹部腧穴

期門穴定位:在胸部,乳頭直下,數第二條肋骨間隙處。期門穴是肝募穴。(意思是肝髒在胸部前麵的精氣都聚集到期門穴上。)用右手的拇指按揉右側的期門穴,用左手的拇指按揉左側的期門穴,力量由輕到重按3~5秒後,再輕輕揉3~5次。每次按揉時都要有酸脹感為度,此動作重複8次。按揉期門穴具有疏肝健脾,理氣活血。(穴歸足厥陰肝經,為肝之募,通於肝氣,是疏肝理氣的要穴,具有疏肝解鬱,調氣活血,散結止痛之效。可治療因肝氣鬱結所致的各種病證,尤其善治肝氣鬱結、高脂血症。)

4. 刮肝膽經 肝膽經在人體胸部兩側的位置。手屈曲半握拳,用第一指節關節從上到下刮肝膽經20次,力量和大小以自我適應為度。促進肝膽的新陳代謝,疏肝利膽。

腹部按摩

1. 推腹法 最好是躺在床上,雙手握拳(用掌根也可以),從心窩下腹部正中的任脈開始往下推。然後沿著胃經、脾經、腎經等經絡區域依次推。在推的過程中力度要適中,同時感覺腹部有無異樣。如此循環往複推10~20個來回。期間可能會感覺到腹部表皮某個區域疼痛,或酸,或麻,或有水聲,這些表淺的問題很快就會暴露出來,並隨著推漸漸地發散,移動,前進,最後消失。

首輪推腹完成後,再用拇指沿著幾條經絡一路點壓下去,力度稍微比推的時候大,手指一路邊壓邊揉。這樣可以發現更多細微的硬塊、結節、氣團和痛點。由於力度大,往往可以發現許多更深層次的問題。用手指、掌根或按摩棒,刺激阻滯點。不過力量別太大,以免傷到內髒。也可用類似捏脊的手法,捏起皮膚向上拉,也可以提拉皮膚和肌肉向外拽,撥動,以恢複經絡的通暢。在點揉過程中,很可能出現錢眼般的瘀血點或青紫。這是無害的,不用擔心或害怕,這些都是提示局部的經脈已被瘀血阻斷,通過疏理,把這些瘀血釋放出來後,局部的經絡就暢通了。

2. 揉腹法 此法立、臥位施行皆可。

第一步,兩手之示指、中指、環指各伸直並攏成叁指狀(拇指小指可各伸直向外張開),左右並排按在心窩處,雙手一起由左向右順時針方向擦揉心窩20次(圈)。

說明:手掌與身體的角度要小。用手指的一二關節指腹按。兩隻手,氣血和注意力更集中一些。用於激發中庭這個穴位,內心要平靜,人要放鬆。不要仰頭挺腰,腰放鬆。下頜略內收,舌頭平放。雙足平踩在地板上。由左向右順時針方向。按照曆代按摩的經驗,由左向右順時針方向是補氣法。雙眼要垂眼簾。涼熱反映都是正常的,涼是外麵的氣進入了,熱是體內穴位激發了。

第二步,雙手再往下,順時針繞圈,擦揉至臍下膀胱處之高骨為止。雙手再由高骨處分向兩邊繞圈圈,擦揉而上,回到心窩處。

說明:感覺腹部空空的,挺舒服,有氣散開的感覺,也有空的感覺。就是開任脈穴位的體驗,可以開鬱氣,化解積滯。

四肢按摩

1. 上肢按摩法 在日常生活中,手的應用是最經常的。往往因長時間重複或停留在一個動作上,導致手某部位的勞損。比如肘關節部位的肱骨外上髁炎(網球肘)、腕關節部位的腱鞘囊腫。上肢按摩不僅能很好地防止上肢的勞損,還可通經絡,活血降脂。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①拿揉上肢:本法具有舒經活血,通絡止痛的作用。用右手從肩關節到腕關節拿揉左上肢,用左手從肩關節到腕關節拿揉右上肢,力量大小以自我適應為度,重複操作8次。盡可能大範圍地拿揉手臂上的肌肉,使肌肉有微微發熱。在操作過程中,對一些感覺酸痛或脹的肌肉,應給予更多的重複操作。

②彈撥前臂六條經脈(圖10-4):按著經絡的走向先彈撥前臂背側的3條經脈,每條各3次。然後彈撥前臂內側的3條經脈。彈撥時力量大小適中。如果發現有些經脈特別酸痛,那麼就要多彈撥幾次該經脈。

很多高血脂的人手上的大腸經、三焦經和小腸經經脈在彈撥過程中,會有酸脹不適的感覺。在彈撥之後都會覺得舒服一些。由此可見,不通則痛,通則不痛。彈撥大腸經、三焦經和小腸經經脈可以舒通經脈,達到活血降血脂的作用。

③拍手掌:拍手掌是一條趨向健康身心的捷徑。它不但簡單方便,而且效果顯著,隻要持之以恒,對身心的助益更是難以盡述。具體操作方法如下:

以站立姿勢,雙手掌打開,伸展開手臂。盡可能地打開,深深地吸一口氣。然後用力使雙手掌重疊在一起,同時把氣呼出來。重複認真用力拍手15分鍾,每分鍾大約拍100下左右。如果有時間早晚各做1次。

圖10-4 上肢內側穴位

拍手為什麼會有如此神奇的功效呢?因為我們的手上有數百個穴位,拍手時可以振蕩氣脈,帶動十二經脈和奇經八脈的循環,並且還能將人體內的陰寒汙穢之氣從手指尖端排出。中醫說,所有的疾病都是氣血失調造成的。“氣為血之帥,血為氣之母”,血靠氣來引導,氣是健康的關鍵。拍手可以促進氣血的通暢,自然可以治愈疑難雜症。拍手加速全身血液流動,加快新陳代謝,減少脂類在血管的停留,從而達到降血脂的目的。

2. 下肢按摩

①拿揉下肢:此法可舒經活血,通絡止痛。用右手從髖關節到踝關節拿揉左下肢,用左手從髖關節到踝關節拿揉右下肢,力量和大力以自我適應為度。重複操作8次。盡可能大範圍地拿揉下肢的肌肉,使肌肉有微微發熱。如果發現有些部位特別酸脹,那麼就多拿揉該部位幾次,使之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