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讀懂主要術語(1 / 3)

帶你讀懂主要術語

雖然本書是通俗易懂的科普書,但為了保證其實用性和準確性,仍然使用了一些略顯專業的術語,這可能會給沒有相關基礎的讀者帶來一點點閱讀困難。為了掃清術語的障礙,使讀者對文義的理解更加流暢自如,我們把書中使用的術語彙總於此,並加以簡要的解釋。更為詳盡的內容可以在後文相關章節中找到。實際上,讀者在通讀本書之後也許會發現,這裏羅列的術語正是本書內容的框架。

高血脂、高脂血症和血脂異常

通常把血液中脂質(主要是脂肪和膽固醇)異常升高俗稱為高血脂,臨床上稱之為“高脂血症”。高脂血症分為“高膽固醇血症”和“高三酰甘油血症”兩種形式。近年發現“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降低也是一種血脂代謝紊亂,所以“血脂異常”一詞更能全麵、準確地反映血脂代謝紊亂狀態。本書為了表述的方便,“高血脂”、“高脂血症”和“血脂異常”通用,並以用“高血脂”為主。

《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2007》

2007年5月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中心正式公布了《中國成人血脂異常防治指南》。該指南由中華醫學會心血管病分會、糖尿病學分會、內分泌學分會、檢驗學分會和衛生部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血脂異常防治委員會共同起草,是目前國內最具權威性的高血脂診療規範性文件。本書的編寫亦主要參考該指南。

血 脂

血脂是血液中脂類成分的總稱。所謂脂類,指的是一大類含有碳、氫和氧的有機化合物,不溶於水而易溶於有機溶劑(如乙醇),是人體所需要的營養物質之一。血脂主要包括膽固醇、三酰甘油、磷脂、遊離脂肪酸等,其中膽固醇和三酰甘油與臨床密切相關。

膽固醇和高膽固醇血症

在人體內,膽固醇是細胞膜結構的組成成分,還用於合成類固醇激素、維生素D3和膽汁酸等。但血液中總膽固醇(TC)過多(高膽固醇血症)是動脈硬化的重要危險因素,它比高三酰甘油(TG)危害更大。血液中膽固醇大部分由肝髒合成,少部分(30%左右)來自食物。

三酰甘油和高三酰甘油(TG)血症

三酰甘油(即脂肪,又稱甘油三酯)是一個甘油分子和三個脂肪酸分子酯化形成的,都儲存在皮下及髒器周圍和內部,是身體儲存能量的主要形式。血液中三酰甘油(TG)過多(高三酰甘油血症)也是動脈硬化的危險因素。與膽固醇不同,血液中的三酰甘油主要來自食物的消化吸收。

脂 蛋 白

在血液中,脂類必須與特殊的蛋白質(即載脂蛋白)結合形成脂蛋白,才能保持可溶解狀態,並被血液運輸至組織進行代謝。應用超速離心方法(密度由低至高),可將血漿脂蛋白分為乳糜微粒、極低密度脂蛋白、中間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等。其中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與臨床關係最為密切,常作為檢測血脂的指標。

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

在低密度脂蛋白(LDL-C)中,膽固醇占50%左右,故目前用LDL-C濃度來反映血液中LDL-C總量。LDL-C異常升高是造成動脈硬化的首要危險因素,故LDL-C被俗稱為“壞的膽固醇”,是最重要的血脂檢測指標,在進行調脂治療時,應該把降低LDL-C作為首要目標。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含量反映的是高密度脂蛋白(HDL-C)濃度,HDL-C能將外周組織如血管壁內膽固醇轉運至肝髒進行分解代謝,具有抗動脈粥樣硬化作用,所以HDL-C被俗稱為“好的膽固醇”。流行病學研究表明,血清HDL-C水平與冠心病發病成負相關,即HDL-C水平越高則冠心病發病率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