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骨折
骨折是指由於外力的作用,破壞了骨或軟骨的完整性和連續性。骨折的藥物治療以“祛瘀、生新、骨合”作為理論指導進行辨證論治,有內服與外用藥物兩種途徑,是治療骨折的重要方法。內服和外用藥物,對糾正因損傷而引起的髒腑、經絡、氣血功能紊亂,促進骨折的愈合均有良好作用。
[第一節內服方
]
八珍湯加減治療骨折遲緩愈合
【藥物組成】熟地黃、自然銅各15g,黨參、白術、茯苓、芍藥、當歸、川芎、炙甘草、骨碎補、土鱉蟲、續斷各10g。
【治療方法】每日1劑,水煎服。30d為1個療程。在不影響骨折端穩定的情況下,加強骨折端上下關節的活動。
【功效主治】補益氣血,榮筋健骨。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23例,服藥1個療程後治愈者15例,服藥2個療程後治愈者6例,服藥3個療程後治愈者1例,放棄治療者1例。治愈率為957%。
【經驗心得】影響骨折愈合最根本的因素在於局部的血液供應,無論是膜內成骨還是軟骨內成骨,都有新生血管參與,成骨組織的生長功能主要取決於血液供給的好壞。新生血管來自骨外膜、骨內膜、骨斷端的髓腔以及周圍的軟組織。該組病例中多例行手術治療,而手術往往造成骨膜的廣泛破壞,破壞骨折端的血供,不可靠的內固定又造成骨折端的應力作用,影響了骨折的愈合。非手術治療的7例患者,多為外固定不合理,拆除固定過早,同樣造成骨折的遲緩愈合。八珍湯源出《正體類要》,功用為補益氣血,主治氣血兩虛之證。氣血旺盛,筋骨才能得到濡養、滋潤。筋骨受損,必傷氣血,長期臥床,日久必使體質虛弱而出現氣血虧損,筋骨得不到滋養而難以生長接續。運用八珍湯益氣補血並重,同時運用自然銅、骨碎補、土鱉蟲、續斷接骨續筋,使之氣血旺盛,筋骨得養,促進骨折愈合。
【方劑出處】陳建斌八珍湯加減治療骨折遲緩愈合23例山西中醫,2 003;19(1):36
補骨益筋散治療骨折
【藥物組成】雞內金(炒)、地龍、麻黃根炭、煆自然銅、公雞腿骨、續斷各90g,血餘炭、麻黃各45g,乳香、沒藥、陳皮、砂仁、血竭各30g,甜瓜子(炒)、補骨脂各60g,木香20g。
【治療方法】共研為細末衝服,每次3g,每日3次。
【功效主治】補肝養腎、強筋壯骨、健脾益氣、活血通絡、接骨續斷。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82例,治愈33例,顯效25例,有效22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9756%。
【經驗心得】骨折的愈合過程就是“祛瘀、生新、骨合”的過程。清·陳士鐸在《辨證錄》中指出:“蓋打仆跌……必有惡血留內,……血不活則瘀不能去,瘀不去則骨不能接”。故用雞內金、地龍、血餘炭、血竭、乳香、沒藥、麻黃、麻黃根炭、甜瓜子補陰生血、活血化瘀、通絡止痛。補骨脂、續斷、煆自然銅、公雞腿骨補肝腎、強筋骨、養陰血、填骨髓。陳皮、砂仁、木香行氣調中,健脾益氣。諸藥配伍,共奏補肝養腎、強筋壯骨、健脾益氣、活血通絡、接骨續斷之功效。
【方劑出處】王衛國,等補骨益筋散治療骨折82例新中醫,2004;(11):485
補腎複活湯治療老年股骨頸骨折
【藥物組成】丹參、淫羊藿、煆狗骨、骨碎補各15g,續斷、三七、枸杞子、當歸、土鱉蟲、川芎、牛膝各10g,黃芪30g。
【隨症加減】早期(即傷後1周內)去煆狗骨,加酒大黃、枳實各10g,厚樸12g。
【治療方法】水浸泡20min後煎煮,每日1劑,分2次服,早、晚各服1次,30d為1個療程。
【功效主治】補腎活血、通經活絡、化瘀長骨。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48例,痊愈31例,有效13例,無效4例,總有效率為917%。
【經驗心得】中醫認為“腎主骨”與“瘀血不去,新骨不生”,在骨折端良好對位,有效固定情況下,抓住“腎虛”、“淤滯”兩大病機關鍵,確立補腎活血通脈的治療原則,“補腎複活場”中淫羊藿歸肝腎經,有補腎陽、強筋骨、祛風濕功效。藥理研究表明該藥具有增強性腺功能,促進免疫功能,抑製血栓形成,降低全血黏度,抑製紅細胞凝集,促進成骨細胞生成,使鈣化骨形成增加的功能;骨碎補歸肝腎經,有補腎、接骨、活血止血功效。藥理研究表明該藥具有增加成骨細胞的功能,提高血鈣濃度,維持正常骨組織的力學框架,有利於血管長入和骨細胞正常功能的發揮作用;續斷歸肝腎經,有補肝腎、續筋骨、通利血脈功效,藥理研究表明該藥具有促進骨的再生,提高骨的機械強度的作用。故與淫羊藿、骨碎補共為君藥。三七具有活血化瘀、通脈活絡之功效,主要成分為三七總皂苷,其對骨內高壓具有明顯的降壓作用,能改善骨的血液流變學狀態,增加骨血流,抑製血小板聚集,使全血黏度下降,並改善骨內微循環及缺血、壞死等病理狀態;丹參有活血通經、除煩清心、涼血消腫的作用,對血小板聚集有抑製作用,還可降低血液黏度,加速紅細胞電泳,使血液在血管內流動性得以改善,使紅細胞由聚集變為分散,對祛除淤血狀態起一定作用;黃芪功能補氣升陽、托毒生肌,能促進抗體形成,對體液免疫有促進作用,此三藥為臣藥。煆狗骨乃血肉有情之品,用之以形補形,有同類相須之意,還可促進骨基質中膠原纖維的生成,提高骨細胞活性而促進骨折愈合;枸杞子滋補肝腎、安神養血;當歸補血和血、活血止痛;土鱉蟲破血通瘀、接骨續筋;川芎活血行氣、祛風止痛;牛膝補肝益腎、祛風通絡,且有使藥直達下肢痛所的引經作用,諸藥皆為佐使藥。全方共奏補腎活血、通經活絡、化瘀長骨的功效。
【方劑出處】林永城,等補腎複活湯治療48例老年股骨頸骨折的療效觀察中醫藥學報,2005;33(2):21
補腎活血湯加減治療老年性胸腰椎骨折
【藥物組成】熟地黃30g,杜仲、補骨脂、當歸尾、紅花、薑黃、獨活、五加皮、狗脊、雞血藤、陳皮各12g。
【隨症加減】早期疼痛甚者加用田三七6g;陰虛甚者加枸杞子、女貞子各12g。
【治療方法】每日1劑,水煎服。
【功效主治】補腎活血,強筋健骨。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200例,治療3個月,痊愈140例,顯效58例,好轉2例。
【經驗心得】腎主骨,生髓藏精,關係到骨的生長、發育和衰老、修複。五旬以上老年人腎藏虧虛,骨髓不足,氣血運行失調,筋骨懈惰。腎虛血瘀是許多老年病的病理基礎。“腎虛則骨痛”,外傷後更容易發生骨折。故老年性胸腰椎骨折其腎虛為本,骨折引起血瘀為標,治療中應遵循這一原則。方中熟地黃、杜仲、補骨脂、狗脊補腎強骨,使骨得腎髓生養;紅花、當歸尾、薑黃、獨活活血化瘀,理氣通絡使骨折血瘀得以祛除,達到標本同治。補腎必須佐以活血,能使腎脈通暢,腎藏之精得以濡養筋骨。
【方劑出處】黃子毅,等補腎活血湯加減治療老年性胸腰椎骨折200例吉林中醫藥,1999;(3):22
跌損妙方治療四肢骨折
【藥物組成】生地黃12g,當歸尾、檳榔、赤芍藥、乳香、沒藥、骨碎補各9g,血竭6g。
【隨症加減】上肢骨折加桂枝6g;下肢骨折加牛膝、木瓜各9g。
【治療方法】上藥頭煎加水500ml,煎30min,取汁200ml;二煎加水200ml,煎30min,取汁100ml,二藥汁混合,分早、晚溫服,每日1劑。
【功效主治】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續筋接骨。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58例,2周時有較明顯X線改變,骨折端趨向模糊,有輕度骨膜反應,7例患者有少量骨痂形成;4周時28例(占4828%)骨折邊緣完全消失,大量骨痂形成,且密度接近骨皮質;6周時52例(占8966%)骨痂大量形成,有連續性骨痂通過骨折線,已基本愈合。
【經驗心得】根據中醫學理論,骨折後血離經脈,瘀積不散,使經絡受阻,影響骨折愈合,所以跌損妙方以活血化瘀,消腫止痛,續筋接骨為治則。方用當歸尾、乳香、沒藥、赤芍藥活血止痛,消腫生肌,相須為用以增強活血止痛之功;血竭活血止痛;骨碎補接骨續損;檳榔、生地黃理氣生津;桂枝為上肢骨折引經藥;牛膝、木瓜為下肢骨折引經藥。諸藥合用,共奏活血消腫止痛、續筋接骨之功效。
【方劑出處】黃月容,等跌損妙方治療四肢骨折58例福建中醫藥,2001;32(4):18
複元活血湯治療肋骨骨折
【藥物組成】柴胡10g,天花粉10g,當歸10g,紅花10g,甘草6g,酒大黃30g,桃仁10g,穿山甲3g(代)(研末),三七5g(研末)。
【隨症加減】若痛甚加乳香、沒藥;痰中帶血加藕節、貝母,發熱者加生地黃、黃芩;氣血胸加紫蘇子、厚樸。
【治療方法】前7味水煎2次,取汁400ml,分2次吞服穿山甲、三七,每日1劑。
【功效主治】疏肝行氣,活血化瘀。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100例,痊愈64例,有效30例,無效6例,總有效率為94%。
【經驗心得】肋骨骨折多發生於第4~7肋,西醫治療原則為止痛和處理並發症。中醫屬於內傷範疇,認為胸廓遭受暴力打擊造成肋骨骨折,胸壁局部有離經之血留滯,故症見腫脹疼痛。《素問·陰陽應象大論》雲:“氣傷痛,形傷腫。”《靈樞·賊風篇》曰:“若有所墮墜,惡血在內而不去,……則血氣凝結。”故治療當以活血化瘀為先。又胸脅為肝經循行部位,“敗血必歸於肝”,故宜輔以疏肝行氣通絡。複元活血湯方中當歸、桃仁、紅花、三七活血祛瘀、消腫止痛,穿山甲祛瘀通絡,大黃蕩滌凝瘀敗血和引血下行,天花粉“續絕傷”和清除瘀熱,柴胡疏肝調氣,甘草緩急止痛和調和諸藥。諸藥合用,使瘀去新生,氣行絡通,而骨續痛止。
【方劑出處】曾慶明,等複元活血湯治療肋骨骨折100例總結湖南中醫藥導報,2002;8(2):75
骨愈湯治療骨折
【藥物組成】炙黃芪40g,當歸12g,炒黨參15g,炒白術15g,茯苓10g,菟絲子15g,續斷12g,自然銅12g,紅花8g,牡丹皮10g,丹參15g,白芍12g,三七8g,骨碎補12g,炙甘草6g。
【隨症加減】骨折早期加車前子、赤芍藥;中期加木瓜、伸筋草;後期加枸杞子、生地黃。上肢骨折加川芎、炒桑枝;下肢骨折加懷牛膝;腰背部骨折加杜仲;胸脅部骨折加延胡索、枳殼等。
【治療方法】每日1劑,水煎服。服藥至骨折愈合或確定為不愈合。
【功效主治】健脾益氣,活血化瘀,接骨續筋。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110例,無1例遲緩愈合或不愈合,無1例感染,治愈率為100%。
【經驗心得】人體的損傷,有外傷和內傷之分,從表麵上看,外傷似乎主要是局部皮肉筋骨的損傷,但人體受外力影響而遭受的局部損傷,多能導致髒腑、經絡、氣血紊亂。正如《正體類要·序》中曰:“肢體損於外,則氣血傷於內,榮衛有所不慣,髒腑由之不和。”在各個髒腑中,尤以肝、腎、脾、胃和骨折的關係最為密切。腎主骨生髓、藏精,精生髓,髓養骨。所以骨的生長、發育、修複均需依賴腎髒精氣的涵養和推動。肝主筋藏血,肝血充盈才能使身體的筋脈得到充分濡養,以維持正常活動。而傷筋傷骨也影響肝腎功能,肝腎不足則又影響筋骨愈合。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健胃和才能生肌長肉,助骨折修複。反之皮肉、筋骨受損,脾胃也一定受損。因此,在治療骨折過程中應從整體出發,不能隻看到皮肉筋骨損傷引起的氣血瘀阻、經絡阻塞,還要注意到由此引起的氣血虧損和髒腑不和,同時要考慮到髒腑、經絡和四肢百骸的聯係。骨愈湯正是基於這些原則而創製的。骨愈湯方中紅花、丹參、自然銅、三七、牡丹皮活血化瘀,接骨續筋;炒黨參、炒白術、茯苓調理脾胃,使化源充足,肌肉得養;菟絲子、續斷、骨碎補、白芍補益肝腎、強健筋骨;黃芪、當歸合用,取其當歸補血湯之意,氣血雙補。諸藥合用,共同促進骨折愈合。組方從整體觀念出發,用藥精當是取得療效的關鍵。
【方劑出處】陳向陽骨愈湯治療骨折110例臨床觀察河北中醫,2001;23(6):431
活血續骨湯促進骨折愈合
【藥物組成】血竭20g,骨碎補20g,當歸15g,熟地黃20g,赤芍15g,紅花15g,乳香10g,沒藥10g,黃芪10g,人參10g,甘草10g。
【治療方法】水煎服,每日1劑,分3次口服。
【功效主治】舒筋活絡、補益肝腎、宜氣養血、接骨生新。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31例,在骨折複位20d後,每隔5d進行臨床檢查1次,以觀察骨折臨床愈合日期。治療組明顯優於對照組。
【經驗心得】骨折愈合是一個祛瘀、生新、骨和的過程。古代醫家認為腎主骨生髓,“腎者……其充在骨”,五髒六腑之精藏於腎,骨骼的生長、發育、衰退與腎之精氣的盛衰有著密切聯係,腎氣旺盛則骨骼勁強,腎氣衰退則骨骼不堅。故此,滋養肝腎既可促進骨接筋續。同時,外傷皮肉筋骨,內損氣血,如若髒腑經絡閉塞,氣血瘀滯不和,則骨折難以修複和愈合。所以,活血化瘀、疏通經脈、氣血通暢則骨能連接。另外,由於肝髒兼具藏血和調節血量的使用,因此,調補肝腎也可達到促進骨折愈合的效果。活血續骨湯方中血竭活血散瘀、定痛、止血生肌、斂瘡,配沒藥,其活血破瘀之力增強;配乳香,活血生肌,又斂瘡、伸筋;骨碎補滋陰降火、補腎健骨;當歸補血活血通絡;熟地黃滋陰養血、補精益髓;赤芍、紅花活血通經、祛瘀止痛;黃芪、人參補益氣血;甘草調和諸藥。諸藥合用,功能舒筋活絡,補益肝腎,宜氣養血,接骨生新。
【方劑出處】蘇安山活血續骨湯促進骨折愈合31例吉林中醫藥,2007;27(5):33
骨折湯、四肢洗方治療四肢骨折
【藥物組成】當歸、川芎、桃仁、丹參、枳殼、穿山甲、蟲、生地黃各10g,天花粉、骨碎補各12g,紅花、青皮各6g,自然銅15g,甘草3g。
【隨症加減】氣滯血瘀加青木香、乳香、沒藥;氣血虧損去桃仁、紅花加紅參、炙黃芪、熟地黃、雞血藤;肝腎不足去紅花、青皮加杜仲、巴戟天、炙何首烏。
【治療方法】每日1劑,水煎服,1個月為1個療程。
配合應用四肢洗方:見於骨折經固定10周以內,骨折端已達臨床愈合或骨性愈合而關節軟組織出現粘連,並有僵直感,伸屈障礙。應用化瘀舒筋湯,藥用:桂枝、紅花、防風、乳香、沒藥、蘇木、威靈仙、山柰、花椒各10g,伸筋草、透骨草、骨碎補、積雪草、補骨脂各15g,細辛6g。上肢加桑枝、川芎、羌活;下肢加海桐皮、木瓜、獨活、牛膝。陳傷筋脈黏凝型(關節僵硬型):見於骨折遲緩連接,經較長時間外固定,一般在12周以上,出現關節僵硬,屈伸功能嚴重障礙。應用破血通經湯,藥用:三棱、莪術、劉寄奴、威靈仙、蘇木各30g,木瓜、企邊桂、艾葉、花椒、山柰、細辛各10g,土牛膝、透骨草、伸筋草、路路通各20g,陳醋500ml。上下肢加味同關節粘連型。筋凝異物感染潰瘍型(關節僵硬異物感染型):常見於開放性骨折,關節僵硬伴有關節周圍軟組織內有異物,創口潰瘍久不斂口。應用活絡排異生肌湯,藥用:磁石、紫荊皮、蘇木、蒲公英、忍冬藤、乳香、沒藥各15g,丁香、皂角刺、穿山甲、防風、肉桂各10g,篦麻子、土牛膝、爐甘石、透骨草、伸筋草各30g。上藥加水2 000ml,煮沸30min,過濾去渣,先以蒸汽熏蒸患部至皮膚發紅,微汗,稍涼後,用紗布蘸藥液反複擦拭患部和熱敷強直關節,每日1劑,每劑重複熏洗3次。
【功效主治】滋腎補腎,健脾活血,通絡散寒。
【臨床運用】臨床治療791例,骨折湯:優471例,良246例,差74例,優良率達906%;四肢洗方:優437例,良284例,差70例,優良率達912%。
【經驗心得】骨折雖是局部疾患,但從整體觀點看,通過經絡將裏表緊密聯係,明·薛己《正體類要》謂:“肢體損於外,則氣血損於內,營已有所不貫,髒腑有所不和”,說明雖為筋骨損傷,亦能外入裏,所謂“外傷筋骨,內動髒腑”。《素問·刺要論篇》雲:“肉傷則動脾”,“筋傷則內動肝”,“骨傷則動腎”,說明外傷可內動髒腑。反之,肝、脾、腎的功能是否健全,勢必影響筋、骨、肉的強弱和損傷後肢體修複。
采用重點滋腎補腎,輔以健脾,活血通絡散寒等法,調整免疫功能,以提高機體抵抗力,促進骨折愈合。骨折湯方中,當歸、紅花、桃仁、丹參等,活血祛瘀通經絡;生地黃配當歸為養血和血而不傷陰血;自然銅、骨碎補、續斷續筋接骨;蟲、穿山甲舒筋活絡,解毒解癖;牛膝、桑寄生補腎疏肝,強筋壯骨;枳殼、青皮溫中消食,健脾強胃;甘草調和諸藥,共奏促進氣血運行,加速骨痂生長之效。四肢洗方,必須以辨證為指導,藥之外用與內服同理,據不同類型和體質條件,選用適宜方藥。老年人多氣血虧虛,應加當歸、黨參、黃芪、肉桂;骨質疏鬆應加用熟地黃、鹿角霜、龍骨、牡蠣等補腎壯骨之品。本組氣血虧虛、骨質疏鬆者,均獲效較好。
【方劑出處】徐可福骨折湯四肢洗方治療四肢骨折791例遼寧中醫雜誌,1998;25(7):308
化痰祛瘀補腎治療股骨頸骨折延遲愈合
【藥物組成】膽南星12g,薑半夏、陳皮、枳殼、桃仁、白花蛇舌草、杜仲、白芥子各10g,丹參、補骨脂、川牛膝各15g,紅花8g,乳香6g,甘草3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