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卷 一、癌症是怎麼回事
(一)王大媽的故事
故事1
2004年12月,王大媽來到了乳腺門診,她說6年前在右乳腺的外側發現了一個腫塊,約2厘米,去縣醫院檢查大夫說是增生沒有什麼大問題。5年半的時間腫塊沒有發生明顯變化。半年前,因為一些家事生氣後,腫塊開始生長,漸漸右乳房感覺脹痛。門診就診時,右乳外側腫物約6厘米,右腋下三個淋巴結,最大直徑3厘米,經穿刺細胞學證實右乳和腋下都有癌細胞。
王大媽非常吃驚,怎麼都不相信自己患了癌症,說那個東西已經有6年了,一直都沒事,怎麼突然就成了癌呢?我這輩子沒做什麼虧心事,心地善良、性格開朗、家裏也沒有得癌的,怎麼我就得癌了呢?在大夫及家裏人的勸說下,王大媽逐漸接受了這個事實,積極地配合治療。
根據目前乳腺癌的治療指南,患者首先接受了化療,目的是使腫瘤縮小,利於切除。術前化療也稱新輔助化療。經過國外嚴格的臨床試驗證實,對於腫塊較大的患者,術前化療能使腫瘤縮小,利於外科切除,還能消滅微小的轉移灶,降低發生遠處轉移的可能性。
這裏解釋一下治療指南。治療指南是指針對某種常見疾病的診斷和治療,由權威的專家組成小組根據大量的臨床研究結果提出的診斷和治療建議。治療指南有國外和國內兩種。正規的腫瘤治療需要按照指南進行,同時也需要結合每一位患者的具體情況進行。不按指南要求進行治療是不行的,醫生單純依靠指南缺少臨床經驗也同樣不能很好地治療患者。
王大媽經過4個療程的紫杉醇加表阿黴素的化療,乳腺上的腫瘤從6厘米縮小到2厘米後轉入外科進行了右乳癌改良根治術,術後病理證實為右乳浸潤性導管癌,腋下淋巴結轉移6/12,呈輕度治療反應;可以簡單地理解為化療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腫瘤對化療藥物不太敏感。
因為王大媽在第一周期化療後,白細胞即下降至1.0×109/升,即一般說的1000以下,為了保證能夠按期按計劃接受化療從而確保抗腫瘤療效,在使用西藥粒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一般稱為升白針)的同時,配合健脾益腎湯藥,患者順利完成了術前4個周期新輔助化療和術後4個周期的輔助化療。化療結束後,因為腋窩淋巴結轉移數目較多,患者又接受了術後輔助放療。
(二)癌症到底是怎麼回事
人體是任何一個精密儀器都無法相比的具有非常複雜的精密調節控製能力的一個整體。每一種細胞在何時開始生長、何時發揮自己的作用、何時功能應該增強、何時應該減弱、何時應該死亡都有精密的調控機製。當您了解了人體這一精密的調控係統時,您就會發出這樣的感歎,世界上任何人工製造的機械係統都無法與生物體尤其是人體完美複雜的調節機製相比。所以,生物界的謎、人體的謎太多了,這也是很多疾病在科學技術如此發達的今天仍無治療辦法的根本原因。
那麼,腫瘤是怎麼產生的呢?
細胞是人體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一般人體細胞的生死是受很多因素調控的,簡單地說,該生則生、該死則死。如果細胞受到外界毒素的幹擾、加上內在的調控、監控機製失靈,則細胞的內在生長機製發生變化不再受調控和監控機製的控製,正常細胞就會變成腫瘤細胞。除了細胞自身的控製機製,人體同時還有免疫係統監控,免疫細胞發現惡變的腫瘤細胞則會清除消滅,但如果由於某種原因免疫監控係統的力量不夠,沒能殺死腫瘤細胞,那麼腫瘤細胞就會長起來。如果這種失控的生長不侵犯別的組織器官、有自己的包膜、不向遠處轉移則為良性腫瘤;如果生長完全失控、沒有明確的邊界、侵犯周圍組織器官並且向其他器官和組織侵犯、轉移並在遠隔的器官或組織生長則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