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傳統方劑精選(2)(1 / 3)

34.降真龍骨散

【方源】 《醫統》。

【組成】

乳香、沒藥、降真節、蘇木、川烏、油鬆節、自然銅(煆,淬醋中七次)各一兩,地龍(去土,油炒)、水蛭(香油炒)各半兩,血竭三錢,龍骨半兩,土狗十個(油浸,炒)。

【用法】 上為末。每服三錢,好酒送下。此藥自頂心至足底周遍一身,遇患處則颯颯有聲,患者自覺藥力習習往來。

【主治】 打撲骨折。

35.星桂接骨膏

【方源】 《中西醫結合治療骨與關節損傷》。

【組成】 天南星二兩,木鱉子、乳香、沒藥、肉桂各一兩。

【用法】 上為細末,以蜂蜜或凡士林調成軟膏,加酒少許調。敷患處。

【主治】 骨折。疼痛難忍,氣滯血瘀,腫脹較重。

36.活血丸

【方源】 《中醫傷科學》。

【組成】

土鱉蟲5份,血竭3份,西紅花1份,乳香3份,沒藥3份,牛膝2份,白芷2份,兒茶2份,骨碎補2份,杜仲3份,續斷3份,赤木3份,當歸5份,生地黃3份,川芎2份,自然銅2份,桃仁2份,大黃2份,馬錢子2份,朱砂1份,冰片2份,蜜糖適量。

【用法】 共為細末,煉蜜為丸,每丸5g。每服一丸,1日2~3次。

【主治】 活血去瘀,消腫止痛。用於骨折及其他損傷的初中期,瘀腫疼痛。

37.損傷回生散

【方源】 《飼鶴亭集方》。

【組成】

土鱉蟲(京都象房所產最佳,酒炙)五錢,自然銅(醋煆淬)三錢,乳香(去油),沒藥(去油),辰砂(水飛),箬竭巴霜(去殼及心膜,紙裹,壓去油)各二錢,原麝三分(後下)。

【用法】 上為細末。每服一錢五分,黃酒、童便對衝調服。

【主治】 跌仆損傷,筋斷骨折。

38.損傷接骨方

【方源】 《本草綱目》。

【組成】 無名異、甜瓜子各一兩,乳香、沒藥各一錢。

【用法】 上為末。每服五錢,熱酒調服;小兒三錢。服畢,以黃米粥塗紙上,摻左顧牡蠣末裹之,竹篦夾住。

【主治】 接骨。用於創傷骨折。

39.秘傳紫金丹

【方源】 《衛生鴻寶》。

【組成】

乳香、沒藥(二味燈心同炒,研,去油淨)、硼砂(紙裹,水打濕煨,淨)、天竺黃(揭起成片者真,令人多燒諸骨及蛤粉雜之)、土鱉蟲(即蟲,無甲有鱗,八足圓如棋子,雄者刀切斷,碗覆之,其蟲能自接上,否則是雌,不用,生米酒棧中,燒酒浸炒)各一錢,牛膝一錢半,無名異(即小黑石子,出桂林,去銅淨,煆,酒淬三次)、骨碎補(酒炒)、自然銅(煆,醋淬七次)、血竭(敲斷有鏡麵,磨甲間透紅者真)各二錢。

【用法】 上為極細末,瓷瓶收貯(勿泄氣)。每服七厘,以酒送下。

【主治】 跌仆血腫,筋斷骨折,昏迷暈倒。

40.脊背續骨湯

【方源】 《中醫傷科學講義》。

【組成】 杜仲、乳香、沒藥、當歸、赤芍、生地黃、補骨脂、土鱉蟲、地龍、川斷、遠誌、骨碎補。

【用法】 煎湯內服。

【主治】 胸、腰椎骨折,背部嚴重挫傷。

41.消腫止痛藥水

【方源】 《雲南省農村中草藥製劑規範》。

【組成】 草烏20g,南星20g,半夏20g,雪上一枝蒿10g,白花曼陀羅子20g,兩麵針子20g,重樓20g,細辛20g,冰片適量。

【用法】

上為粗末,置密閉容器內,加95%乙醇500ml,冷浸7日,每日振搖數次,傾出上清液,藥滓再冷浸兩次,每次用95%乙醇300ml,最後一次用雙層紗布過濾,合並三次濾液,加95%乙醇至1

000ml,混勻,裝瓶備用。外用藥塗擦患部,每日3~4次。

【主治】 消腫止痛。用於關節扭傷疼痛,風濕關節痛,癤腫。

【宜忌】有大毒,嚴禁內服。

42.消瘀止痛藥膏

【方源】 《中醫傷科學講義》。

【組成】 木瓜二兩,梔子一兩,大黃五兩,蒲公英二兩,土鱉蟲一兩,乳香一兩,沒藥一兩。

【用法】 上為細末,飴糖或凡士林調敷。

【主治】 消瘀,退腫,止痛。用於骨折傷筋,初期腫脹疼痛劇烈,不破皮者。

43.通神丸

【方源】 《楊氏家藏方》。

【組成】

麻黃(去根,銼細,灑酒、醋炒黃色)、桑柴炭(二月二日未出時取東枝,火燒,醋淬)、烏菱角殼(十一月取,火燒,醋淬)、當歸(切片,灑酒、醋炒黃色)、晚蠶沙(五月五日收,灑酒、醋炒黃色)、沒藥(別研)各一兩。

【用法】

上除沒藥外,俱為細末,先將米醋一大碗熬至半碗,入沒藥同熬成膏,次入餘藥搗勻,一兩分作十丸,每服一丸,以生薑、地黃自然汁各一合,酒半升,同煎五七沸,磨藥溫服,不拘時候。

【主治】 一切跌仆,筋傷骨折,騾馬踢踏,迷悶欲絕,及瘀血凝結,痛不可忍。

44.黃柏散

【方源】 《普濟方》。

【組成】 黃柏一斤,半夏半斤。

【用法】

上為細末。每用半兩,生薑自然汁調如稀糊,以鵝翎敷之,用紙靨貼,如幹再敷。先用絹帛封縛,次用杉木紮定,良久痛止,即癢覺熱,乃是血活,即得筋骨複舊,輕者三五日即愈,重者不過旬月。幹,頻上薑汁尤佳。

【主治】 打撲傷損,筋骨折,及跌仆疼痛。

45.接骨丹

【方源】 《中醫傷科學講義》。

【組成】 當歸尾四兩,乳香、沒藥、自然銅、骨碎補、桃仁、大黃、雄黃、白及各一兩,血竭、土鱉蟲、三七、赤芍、紅花、兒茶各五錢,麝香五分,朱砂、冰片各二錢。

【用法】 上為細末。每服五分,每日服3次。

【主治】 接續斷骨。用於骨折,骨碎。

46.接骨藥

【方源】 《儒門事親》。

【組成】 陳爛麻根兩把,羊耳朵一對,亂絲一握(多者更妙)。

【用法】

上取肥鬆節劈碎,約量多少,先放三兩根於新瓦上,都於上外三味,在上燒著存性,就研為末,如生,再燒研為度,後入五靈脂或半兩,如疼,入好乳香少許,和藥如茶褐色為度,用布條子約纏一遭,先攤小黃米粥勻,上撒上藥末勻,纏定折處,上又用軟帛三五重,上又竹簞子纏,勒得鬆緊適中,初三日換上一次,再後五日換一次,又七日再換一次,無有不接者。

【主治】 骨折損傷。

47.接骨散

【方源】 《理傷續斷方》。

【組成】 硼砂一錢半,水粉、當歸各一錢。

【用法】 上為末。每服二錢,煎蘇木湯服訖,時時但飲蘇木湯。立效。

【主治】 接骨續筋,止痛活血。用於飛禽骨斷,從高墜下,驢馬跌折,筋斷骨碎,痛不可忍。

48.接骨散

【方源】 《良朋彙集》。

【組成】 血竭一錢,半夏八分,乳香、沒藥(俱去油)各一錢半,當歸、土鱉蟲(焙幹)各五分,巴豆四分(煆存性)。

【用法】 上為細末,瓷罐收貯。每服五分,滾黃酒調下,如患在上,食後服;患在下,空心服。

【主治】 跌打損傷。

【宜忌】 忌一切豆類等物、燒酒、房事。

49.接骨膏

【方源】 《楊氏家藏方》。

【組成】 嫩細柳條(量所用長短截)數十條。

【用法】

以線穿成簾,裹於損折處,纏一遭,就線頭係定,又用好皮紙一長條,量柳簾高下裁剪,即於紙上攤溶黃蠟,勻摻肉桂末在蠟上,厚半米許,即於簾子上纏藥紙三四重,上用帛子、軟物纏縛紮定。其痛漸止,骨漸相接,即獲平複。

【主治】 手腳骨折。

50.接骨膏

【方源】 《攝生眾妙方》。

【組成】 當歸一兩半,川芎一兩,乳香五錢,沒藥一兩,廣木香二錢,川烏八錢(火煨),骨碎補一兩,古老錢七個(酒浸七次),黃香一斤,油三兩(熬熟下藥)。

【用法】 上為末,和油成膏。油紙攤貼。

【主治】 骨碎依舊,筋斷續而複初。

51.接骨膏

【方源】 《接骨入骱全書》。

【組成】

川烏、草烏、羌活、獨活、穿山甲、防風、荊芥、大黃、黃芩、黃柏各一兩,蛇蛻半條,角針、管仲、龜甲、連翹各一兩,五倍子五錢,蟬蛻一兩,蜈蚣五條,甘草節五錢,桔梗五錢,當歸、川芎、赤芍、杜仲、白芷、金銀花、僵蠶各一兩。

【用法】

上用真豆油五斤,漸下諸藥,煎至滴水不散,候藥枯,濾去滓,將東丹二包炒紫色,至以篩,漸入調勻,滴入水內,看老嫩,再將沒藥、乳香各五錢、樟冰一兩,蟾酥三錢略蒸調勻,至半個時辰,傾入上藥內,逐漸隔水去火氣,聽候攤用。每用一膏重四錢,再加麝香三分尤妙。如用布攤,用前數,如用紙攤,隻用二錢。

【主治】 跌打損傷,脫臼損折。

52.接骨膏

【方源】 《理瀹駢文》。

【組成】

川烏、草烏、大黃、當歸、生地黃、紅花、大戟、芫花、甘遂、甘草、劉寄奴、紫荊皮、靈脂、土鱉蟲、雄鼠糞、上肉桂、穿山甲(代)、發團、野麻根各一兩,麻油二斤半,桐油二十四兩(熬),乳香、沒藥、血竭、阿魏各一兩,桃、柳、槐、桑枝各四十九寸。

【用法】 上用麻油、桐油熬,土鱉蟲、鬧羊花收膏。

【主治】 骨折。

53.接骨膏

【方源】 《中醫外傷科學》。

【組成】 五加皮30g,乳香15g,沒藥15g,土鱉蟲15g,骨碎補15g,白及15g。

【用法】 上為細末,蜂蜜或白酒調成糊狀。外敷。

【主治】 接骨、活血、止痛。用於骨折損傷。

54.接骨草酒

【方源】 《中藥製劑彙編》。

【組成】 接骨草葉一斤。

【用法】

法一:將接骨草葉一斤,搗爛加少許酒精炒略帶黃色,然後加水,文火熬6~8小時,搓擠出藥汁過濾,配成45%酒精濃度的藥酒500ml便可應用。法二:取接骨草葉洗淨切碎,加水過藥麵煎煮(第一次2小時,第二次1.5小時),合並濾液過濾,濃縮成適量,藥液加95%乙醇,使含醇量為50~60度,藥濃度為1∶1或1∶2,放置24小時過濾即得。先用手法複位,然後用接骨草酒濕敷於骨折部位皮膚,外用小夾板固定,必要時加牽引。每天將接骨草酒滴入夾板下之紗布,成人50ml,兒童30ml,每日1~2次。

【主治】 接骨續筋。用於骨折。

55.接骨藥膏

【方源】 《中藥製劑彙編》。

【組成】 馬錢子三錢,枳殼粉三錢,生草烏一錢。

【用法】 上為細末,加適量凡士林調成軟膏。先將骨折複位,小夾板固定,外敷藥膏,包紮。3~5日換藥1次。

【主治】 通經活絡,消腫止痛。用於閉合性骨折,關節扭傷,軟組織 挫傷。

56.接骨神丹

【方源】 《古今醫鑒》。

【組成】

半夏(一個,對土鱉蟲一個,二味一處搗爛,鍋內炒黃色,秤)一兩,自然銅二錢,乳香五錢,古銅錢三錢(同自然銅俱用火燒紅,入醋淬七次),沒藥五錢,骨碎補七錢(去毛)。

【用法】 上為極細末。每服三分,用導滯散二錢攪勻,熱酒調服,藥行患處疼即止;次日再進一服,藥末三分、導滯散五分,重者三服,輕者一二服愈。

【主治】 折傷。

57.接骨秘方

【方源】 《春腳集》。

【組成】

乳香二錢(去油),沒藥二錢(去油),血竭三錢,猴薑三錢(去毛),硼砂二錢,熟軍二錢,自然銅二錢(醋煆,淬七次),當歸三錢(酒洗),土鱉蟲五錢(製),半兩錢(如不能得,以開元錢代之,醋煆十餘次)二錢。勻在柏葉上。然後以彼瓦合定。將瓦兩頭及兩旁縫處,用土泥封固,安置火爐上,俟柏葉盡焦、土鱉蟲盡出汗為度。

【用法】 上為極細末。每服七厘至多,萬不可過三分。用黃酒送下。

【主治】 活血化瘀,止痛安神,續筋接骨。

58.接骨效方

【方源】 《萬病回春》。

【組成】 山梔(生為末)五分,飛羅麵三錢。

【用法】 薑汁調和,搽患處。一夜,皮肉青黑是其驗也。治跌打傷損,逆氣作腫,痛不可忍者,用梔、白麵為末,井水調擦,幹則掃去。即效。

【主治】 折傷,跌打傷損,逆氣作腫,痛不可忍者。

59.接骨烏金散

【方源】 《禦藥院方》。

【組成】 半兩錢一百文(醋淬,碎),錦文水蛭半兩(炒煙盡,水使不利),南乳香二錢(別研),自然銅(醋淬,碎)半兩,麝香一錢。

【用法】 上為細末。每服半錢,生薑自然汁、溫酒少許同調服之,如損在腰上食後服,腰下食前服。如筋骨無傷,藥即吐出,無忌。

【主治】 接骨。用於折傷,跌打傷損。

60.接骨六一散

【方源】 《外傷科學》。

【組成】 五加皮6份,土鱉蟲1份。

【用法】 上為細末。蜜調外敷。

【主治】 接骨,活血,止痛。用於骨折中、後期。

61.接骨火龍丹

【方源】 《普濟方》。

【組成】 降真香、蘇木各半兩,自然銅半兩(火煆),沒藥七錢,乳香、川烏、草烏、龍骨、虎骨各半兩,全蠍四錢,血竭半兩,骨碎補七錢,水蛭四錢,地龍四錢。

【用法】 上為末,醋糊丸,如梧桐子大,或綠豆大,朱砂為衣。每服五七丸,溫酒送下。

【主治】 一切打撲傷損,骨碎筋痛腫脹者。

62.接骨至神丹

【方源】 《石室秘錄》。

【組成】 羊躑躅一錢,炒大黃三錢,當歸三錢,芍藥三錢,牡丹皮二錢,生地黃五錢,土狗十個(捶碎),土虱三十個(搗爛),紅花三錢。

【用法】 上先將前藥酒煎,然後入自然銅末調服一錢,連湯吞之。

【主治】 接骨。用於跌傷打傷,手足斷折。

63.接骨忘拐丸

【方源】 《百一選方》。

【組成】 乳香(研)、沒藥(研)、虎脛骨(酥炙黃)、當歸、川椒(去目)、敗龜殼(酒蘸,炙黃)、赤芍、雀李根(取皮)、川芎(極大者)、自然銅(醋淬)各三錢。

【用法】 上為細末,熔黃蠟約度多少,同丸如彈子大。每服一粒,用好酒一盞,銀石器內煎,以東南柳枝攪散,帶熱服,大段骨碎者,服一粒,些小閃挫服半粒。

【主治】 接骨定痛。用於骨折傷損。

64.接骨神異膏

【方源】 《理瀹駢文》。

【組成】

薑、蔥、韭、蒜、槿樹皮各四兩,麻油二斤,豬油一斤,大黃、當歸、桃仁、紅花、川烏、草烏、羌活、獨活、赤芍、蘇木、骨碎補、五加皮、甘鬆、山柰各二兩(浸熬)。

【用法】

上用油二斤,煎亂髮(勿洗)一斤,俟枯,合前藥為一鍋再熬,下丹一斤收,徐徐下鬆香末五斤收,再下土鱉蟲(炒黑)四兩,煆龍骨三兩,血竭一兩,醋煆自然銅、乳香、沒藥、炙虎骨、肉桂各二兩,另研血竭末一兩,攪勻。貼患處。

【主治】 骨碎。

65.接骨神授丹

【方源】 《青囊秘傳》。

【組成】 土鱉蟲三個,自然銅、沒藥、大黃、血竭、硼砂各二錢。

【用法】 用飯為丸,蘿卜子大。每服一分,酒下。

【主治】 接骨。用於骨折傷損。

66.接骨桂芸膏

【方源】 《聖濟總錄》。

【組成】 桂(去粗皮)、芸苔子(研)、白芥子(研)、木鱉子(去殼,研)、大黃(銼)敗龜甲(酥炙)、虎腦骨(酥炙)、赤狗腦骨(燒灰)各一兩。

【用法】 上為末。每用小黃米粥於生布上攤勻,摻藥末一匙頭在上,於損折處裹之,以竹片夾定,用繩子縛,一複時解去換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