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忌常吃的食物
在我們每個人的一生中有不計其數的食物“穿腸而過”,在這麼多食物中,怎樣才能保證我們選擇的科學與合理,是一門重要的學問。如有些食物是堿性食物,有些則是酸性食物;有些是熱性食物,有些又是寒性食物,有的是高脂肪食物,有的則是有益於降低血脂的食物。這些食物對人體都各有益處或不利之處,對這些知識的取得有賴於我們的不斷學習。對於身患疾病的人而言,了解食物禁忌是很有必要的。
1.忌吃蛋黃
高脂血症患者能吃蛋黃嗎?這是許多高脂血症患者遇到的問題。蛋黃含營養成分較多,但高脂血症患者食用蛋黃不利於其康複。因為蛋黃中含有大量的膽固醇等脂類,這些脂類需在肝髒內進行代謝。而患有高脂血症的人一般多伴有脂肪肝,如果過量吃蛋黃,會增加肝髒的負擔,極不利於肝髒功能的恢複。因此,高脂血症患者忌過量吃蛋黃。但蛋清中含有膽堿、蛋氨酸等具有阻止脂肪在肝髒內堆積、貯存的作用,有利於肝功能的恢複。高脂血症患者應以食用蛋清為宜。
2.忌多吃瘦肉
社會上廣泛流傳這樣一種觀點,認為肥肉脂肪中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對人體有害,常食肥肉會使人發胖,會引發體內血清膽固醇值升高,從而引發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腦出血等心腦血管疾病。因此,很多人隻吃瘦肉,不吃肥肉。孰不知瘦肉脂肪中的飽和脂肪酸低於肥肉的含量是無疑的,但不能籠統地講瘦肉都是低脂肪的。食療專家對各種動物肉的脂肪進行測定,以100克重量為準:兔肉為0.4克,瘦牛肉為6.2克,瘦羊肉為13.6克,而瘦豬肉卻高達28.8克,若把瘦豬肉作為日常膳食結構中主要的食物來源,同樣會影響高脂血症、動脈粥樣硬化的康複。
3.忌過量吃月餅
每年的中秋節到了,應節食品如月餅等就會成為一部分人的節日佳品,但高脂血症患者可不能因佳節而忘了身體健康,應控製熱量和糖分的攝取。一般來說,高脂血症患者應避免食用含有蛋黃的月餅,因為一個蛋黃中約含有250毫克的膽固醇。專家指出,高脂血症患者應把月餅當成點心,而不是正餐,一天食用量不可超過一個,每次隻能吃下一小塊,且不能同時搭配含糖飲料,在食用月餅的同時,必須減少食主食及油脂,以平衡飲食量。
4.忌過量喝雞湯
許多高脂血症患者、體弱多病者或處於恢複期的患者都習慣喝雞湯補身體。但食療專家提醒人們,高脂血症患者盲目以雞湯進補,反而會加重病情。因為雞湯中含有一定的脂肪,患有高脂血症的患者多喝雞湯會促使血膽固醇進一步升高,從而引起動脈硬化、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高血壓病患者經常喝雞湯,除引起動脈硬化外,還會使血壓持續升高。雞湯中含有較多的嘌呤,會導致高尿酸血症,從而會引起痛風。腎髒功能較差的患者也不宜多喝雞湯,雞湯內含有豐富的含氮浸出物,會增加腎的排泄負擔。患有消化道潰瘍的高脂血症患者也不宜多喝雞湯,雞湯有較明顯的刺激胃酸分泌的作用,會加重病情。
5.忌過量吃豬肝
豬肝是一種營養豐富,且受大多數人喜歡食用的食物。但食療專家提醒,豬肝雖好也不宜多食。因為一個人每天從食物中攝取的膽固醇不應超過300毫克,而每100克新鮮豬肝中所含的膽固醇竟高達400毫克以上,所以,高脂血症患者、高血壓病和冠心病患者都應少食。另外由於肝內維生素A含量豐富,過量食用可引起維生素A中毒。
6.忌過量吃奶油
日常生活中的乳製品,除了牛奶和奶酪之外,常見的還有奶油。奶油也叫做稀奶油,它是在對全脂奶的分離中得到的。分離的過程中,牛奶中的脂肪因為比重的不同,質量輕的脂肪球就會浮在上層,成為奶油。奶油現在之所以越來越得到人們的重視,主要是因為飲食的西化,奶油逐漸走進了人們的生活。奶油中的脂肪含量僅為全脂牛奶的20%~30%,營養價值介於全脂牛奶和黃油之間,平時可用來添加於咖啡和茶中,也可用來製作甜點和糖果。很多人以為,蛋糕房裏用來製作蛋糕的就是奶油,其實是錯誤的。這種“鮮奶油”根本與奶油無關,它的主要成分是植物奶精,實際上是氫化植物油、澱粉水解物、蛋白質成分和其他食品添加劑的混合物。奶油食用也不可過量,食用過多奶油可能導致男性的前列腺增生,更易患高脂血症。
7.忌過量吃黃油
黃油的製作方法是將牛奶或稀奶油進行劇烈的攪動,使乳脂肪球的蛋白質膜發生破裂,乳脂肪便從小球中流出。失去了蛋白質膜的保護後,脂肪和水發生分離,慢慢上浮,聚集在一起,變為淡黃色。這時候,分離上層脂肪,加鹽並壓榨除去水分,便成為日常食用的黃油,也叫“白脫”。
黃油的主要成分是脂肪,其含量在80%左右,剩下的主要是水分,基本不含蛋白質。牛奶中的脂溶性營養成分都存在於乳脂肪當中,包括維生素A、維生素D、少量的維生素K和胡蘿卜素等。因此,黃油是維生素A和維生素D的重要來源,它的黃色則來自於胡蘿卜素。但是,黃油中含有大量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鈣和蛋白質的含量則比較低,營養價值要低於全脂牛奶和奶油。另外在食用方法上,黃油一般很少被直接食用,通常用作食物輔料。所以,患有高脂血症和肥胖症的人忌過量攝入。
8.忌吃動物內髒
大多數人有偏愛吃動物內髒的習慣,常認為“以髒養髒”,所謂“吃什麼補什麼”、“吃腦補腦”、“吃肝補血”、“吃腰補腎”。然而,動物內髒(肝、腎、肚腸、腦等)大多屬於高膽固醇食物,比其他食物的膽固醇含量高出好多倍。因此,為了避免攝入過多的膽固醇,高脂血者應嚴格限製進食動物內髒。高脂血症伴有冠心病、高血壓病、糖尿病的人更應少食。
9.忌過量喝咖啡
說起咖啡,有人喻之為“西方飲料的上帝”。適當飲用咖啡,不僅能緩解疲勞,振奮精神,而且對提高腦力和體力勞動的效率頗有裨益。所以,咖啡在現代人們生活中的位置越來越重要,同時科學家們也一直在關注著咖啡與血脂、心髒病之間的關係。但研究發現,少量飲用咖啡可以使高密度脂蛋白升高,有利於預防冠心病,並且認為飲用咖啡後,可使儲藏的脂肪分解,有減肥的功效。但大量飲用咖啡可能使血中遊離脂肪酸增加,血膽固醇升高,容易引起冠心病,故應忌過量飲用之。
特別提醒:咖啡中有一種油性的物質,它對於心血管的影響因人而異,但是通常會造成血膽固醇的升高。這種物質的多寡與煮咖啡的方式有關,當煮咖啡是以高壓蒸汽或懸滴式時,因為咖啡豆與熱水接觸的時間短,所以這種油性物質被提取出來的量少;但如果以浸泡為主的煮法,則咖啡豆與熱水接觸時間長,因此比較容易提取出大量的油性物質。另外,這種油性物質可用濾紙過濾掉。
10.忌過量飲酒
正常人少量飲酒(白酒、啤酒)可促進血液循環,可引起高密度脂蛋白升高,從而具有將周圍組織細胞的膽固醇轉運到肝髒分解代謝和排出的功能,有利於動脈粥樣硬化等疾病的預防。但是,酒精在體內主要自肝髒進行代謝,過量飲酒也是高脂血症的病因之一,因為酒精本身就是引起高脂血症的主要病因。有統計表明,由酒精引起的高脂血症中20%~30%有發展為肝硬化的可能,甚至能導致肝癌。在酒精性肝病的組織學改變中,酒精性高脂血症出現最早。有長期飲酒習慣的人,如果常有全身倦怠、疲勞、食欲不振、腹脹、惡心、嘔吐、左上腹及臍周或劍突下痛等都有可能已是高脂血症。所以高脂血症患者尤其是酒精性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伴肝功能不正常者應該少飲酒,最好戒酒。
11.忌過量吃巧克力
巧克力是一種含熱量很高的精製食品,它除了含有大量的糖分外,還含有較多的脂肪和蛋白質。巧克力味道香甜,很受人們喜愛。特別是由於生產中精磨的作用,使巧克力內含有鐵質,這對人們補充鐵質尤為有益。但有些人認為巧克力是高級營養佳品,因而盡量滿足自身對巧克力的食欲。事實上,人們不加節製地過量食用巧克力會影響自身的健康。醫學專家認為,巧克力雖好,但也不宜多吃,過量食用會造成血脂增高。
(四)飲食安排宜忌
我們已經知道有一部分膽固醇是體內自然生成,另一部分則是靠飲食獲得。因此,高脂血症並不完全都是吃出來的。高脂血症的發病原因很複雜,可因腎髒病、糖尿病、嚴重的肝髒病等而繼發,也可因家庭遺傳原因而得病,當然與不良生活習慣關係也很密切。盡管高脂血症不完全是吃出來的,但要預防此症還須從改善不良飲食習慣做起。高脂血症患者控製飲食需要長期堅持合理膳食,也就是說要科學安排飲食。近年來,國內外許多專家、學者對通過控製飲食降低血脂的途徑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提出不少行之有效的飲食降低血脂法。
1.進餐宜慢食
醫學研究發現,高脂血症患者日常就餐時減慢進食速度,可以達到降低血脂目的。經過觀察,同樣的食物同樣的量,大多數的高脂血症男子用8~10分鍾吃完,而健康人卻用13~16分鍾吃完。研究者指出,食物進入人體,血糖就要升高,當血糖升高到一定水平,大腦食欲中樞發出停止信號時,快食者往往已經吃了很多的食物,所以快食會引起高脂血症。若減慢進食的速度,則可有效地控製食量,起到降低血脂作用。所以高脂血脂患者在吃飯時要細嚼慢咽,以減慢進食速度,達到控製血脂的目的。
2.宜食蔬果
醫學專家研究認為,多食蔬菜、水果有助於降低血脂。因為肉類食品很容易增加脂肪,在人體內儲存起來而使血脂增高。蔬菜、水果中的蛋白質或碳水化合物都不易轉化為脂肪,特別是不含糖分的綠色蔬菜,可大大降低膳食的總熱量與脂肪攝入量,對降低血脂更為有效。
3.宜飯前喝湯
對於較為肥胖的高脂血症患者,食療專家主張宜飯前喝湯。人們喜歡喝湯,湯除了能滋潤腸胃,幫助消化,促進食欲外,很重要的一點還在於它有一定的食療作用。飯前喝湯比吃別的營養豐富的菜攝入的熱量要少50千卡,因此對那些節製飲食減輕體重、降低體內過高血脂的人來說,如在一個星期中,有4次吃飯前喝湯,那麼堅持10個星期,他們的體重將會減輕20%,血脂同樣也會得到適當的控製。
4.宜分食
分食療法是防治高脂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國外食療專家研究提出的一種新式降低血脂方法,即主要要求食者在每一餐中不能同吃某些食物。比如,在吃高蛋白、高脂肪的葷菜時,可以食用一種蔬菜,但不能喝啤酒,不能吃麵包、馬鈴薯等碳水化合物類食品。究其原因,主要是人體脂肪由其他營養素轉化而來,人們在食用高蛋白食品時,不食用碳水化合物,人體內的血脂則有可能得到有效控製。
5.宜三餐均衡
三餐均衡降低血脂法是控製高脂血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高脂血症患者一日三餐要定時定量,早餐一定要吃,晚餐一定要少。不吃早餐,中午對付,晚上會餐,這樣不利於降低血脂。不吃早餐的人,一上午要忍饑挨餓,一旦有機會吃東西,便會多吃,或在午飯前吃一些高糖、高脂肪的零食。一天下來,會比平時攝取更多的熱能,倒不如把一天的熱能應攝取量分為3頓或4頓吃,使血糖不至忽上忽下,而且比較容易控製食量。
6.食忌過飽
高脂血症患者進餐不宜吃得過飽。因為過多的食物,特別是高蛋白、高脂肪食品,較難消化,會使腹部脹滿不適,膈肌位置升高,增加迷走神經興奮性,從而影響了心髒的正常功能,又由於消化食物的需要,飯後全身血液較多地集中在胃腸道,使冠狀動脈供血更顯不足,進一步加重心肌缺血、缺氧,容易誘發心絞痛、心律失常,甚至發生急性心肌梗死而危及生命。晚餐過飽危險性更大,因為入睡後血液的流速較緩慢,如果晚餐進食脂肪較多,吃得過飽,血脂就會大大升高,極容易沉積在血管壁上,影響血管彈性,增加血管硬化病變的程度。因此,食療專家建議,高脂血症患者應采取少食多餐的方法,每日吃4到5頓,每頓以七、八分飽為宜。
7.忌不吃早餐
雖說不吃早餐是所有人的禁忌之處,但對於高脂血症患者尤為重要。研究表明,不吃早餐的人,血中膽固醇比吃早餐的人要高33%左右,吃早餐的人比不吃早餐的人,患高脂血症可能性要小。臨床也證實,早上起床後2小時內,心髒病發作的機會比其他時間高1倍左右,這種情況可能與較長時間沒有進餐有關。科學家在研究血液黏稠度及血液凝集問題時發現,不吃早餐的人血液黏稠度增加,易引起高脂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