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醫幫你選擇音畫降壓
(一)音樂養生降壓法
音樂療法是指通過唱歌、演奏樂器或欣賞選擇性樂曲達到治病效果的一種治療方法。它是一門既古老又嶄新的療法。它始於遠古時代,人類最早接受的音樂是大自然的風濤傾耳,瀑布歡騰,溪水潺潺,虎嘯猿啼,空山鳥語,蟬鳴蛙噪……即大自然的樂章。到距今四五千年以前的伏羲、神農、黃帝、堯、舜、禹部落時代,便逐步發展成了自然娛樂音樂。《黃帝內經》指出“內有五髒,以應五音”,把“宮、商、角、徵、羽”五音與“脾、肺、肝、心、腎”五髒及“憂、悲、怒、喜、恐”五種情誌活動聯係在一起,後世很多醫家中出現了不少音樂療法理論家及音樂療法的專著,音樂治病的實例則散見於各種醫籍中。
但音樂療法從個別驗案到廣泛推廣,從零星的觀察到係統的研究,以至形成一門音樂與醫學相互滲透和交叉的學科—音樂治療學和專門的療法—音樂療法,還是近幾年的事情。人們發現,聖桑的《天鵝》能使高血壓病患者的身心放鬆,血壓下降;莫紮特的《奏鳴曲》可增強智力,提高記憶力;肖邦的《降E大調夜曲》能使心情焦慮、煩躁不安的人逐漸鎮靜安祥。近代有學者認為,聽半小時鬆弛性古典樂曲,催眠效果並不亞於服用5mg的安定藥片。
音樂療法治療高血壓病的療效是肯定的。有人曾對大提琴演奏治療高血壓病進行過係統觀察,發現經常傾聽、欣賞旋律優美、清淡典雅、節奏平穩的大提琴樂曲的高血壓病患者中,約85%患者的血壓可從190~200/99~110mmHg下降到134~140/85mmHg。
音樂療法為什麼能降低血壓呢?近代神經生理學研究提示,音樂能通過其旋律、節奏、聲調、音色等方麵對人體產生的各種效應,來調節心血管係統、神經係統等方麵的生理、心理功能,中速演奏的舒緩清淡的音樂可使人心情平靜,心率保持平和、穩定,上升的血壓下降,緊張的神經放鬆,大腦皮質的功能得到改善,煩躁的情緒得以調整,這些均與音樂療法降壓的機製有關。音樂療法降壓的原理還有很多未知因素,相信隨著自然醫學的深入研究,會逐步得到更加透徹的闡述。
音樂療法按其運用方式可分為參與性和感受性音樂療法兩類。
參與性音樂療法也叫“主動表達法”,即由患者親自從事唱歌、演奏樂器等音樂活動來治療疾病。琴、棋、書、畫中,第一條就是“琴”,它代表樂器、音樂及歌唱藝術活動。可見,古人往往把能琴善歌看作是一種高雅的業餘愛好,文人墨客更是將它們作為衡量個人修養的重要標準。能進行這樣的藝術活動,對於陶冶性情、豁達胸懷、修身養性當然有益,還能促進高血壓病等心身疾病的康複。由於音樂是一門難度較高的藝術,運用音樂治病保健並不是要求人人成為“演奏家”或“歌唱家”。一般人可進行一些力所能及的樂器彈奏和自娛自樂的“卡拉OK”之類活動,同樣能達到保健的效果,重在參與。
感受性音樂療法也叫“被動接受法”。患者通過傾聽、欣賞有選擇性的音樂來達到治療效果。這種形式不受任何能力、時空的限製,是高血壓病患者較為理想的保健方法。
音樂療法的方法很多,不拘形式。可在病房集體欣賞,也可在家進行音樂療法。家用的音響設備、音樂磁帶、CD以及各種便攜式數碼音樂播放器(MP3隨身聽等)的普及,為高血壓病患者開展家庭音樂療法提供了方便。個人欣賞可戴上耳機,放低音量,取靜坐或靜臥姿勢,在無幹擾的安靜環境中欣賞、品味。每天接受音樂療法的時間可因人而宜,一般是每天2~3次,每次30~60min,可連續欣賞同類的多首治療性樂曲、歌曲及戲劇音樂。不同類型的音樂形式和不同風格的作品,其所產生的作用往往有所差異。因此並非任何音樂都適合於治療高血壓,也不是一種音樂可以通治所有證型的高血壓。所以,在進行音樂療法時要注意辨證選樂。以下建議可供參考:
(1)肝火上炎或肝陽上亢型的高血壓病,可選擇鎮靜性樂曲,如勃拉姆斯的《搖籃曲》、德彪西的《月光》、聖桑的《天鵝》、海頓的《小夜曲》,或選用《漁舟唱晚》、《平湖秋月》、《漢宮秋月》等民族樂曲。這類樂曲旋律優美抒情,簡潔流暢,清新典雅,節奏平穩,悠揚動聽,寬廣柔慢,速度徐緩,音色柔和,舒展或略帶深沉,風格幽靜、安祥,經常傾聽,有明顯的降壓功效。
(2)肝風內動型的高血壓病辨證施樂的音樂,基本上與肝火上炎、肝陽上亢型相同。
(3)痰濁內蘊型高血壓病患者,可欣賞《花好月圓》、《喜洋洋》、《鮮花調》、《雨打芭蕉》、《江河水》、《滿庭芳》等民樂。因這類樂曲旋律酣暢,節奏明快,能愉悅情緒,解鬱化痰,疏肝降壓。
(4)肝腎陰虛型高血壓病患者,可選擇《梅花三弄》、《二泉映月》、《流水》、《牧歌》、《姑蘇行》等傳統樂曲,這類旋律輕柔、節奏悠緩的樂曲有醒腦定眩、振奮精神、補益降壓的功效。
(5)陰陽兩虛型高血壓病患者,可選擇《百鳥朝鳳》、《空山鳥語》、《鷓鴣飛》、《聽鬆》、《春江花月夜》、《陽關三疊》、《平沙落雁》等古典樂曲,這類輕柔、細膩、秀麗、婉約、流暢的樂曲能調節神經,雙補陰陽,降低血壓。
(6)各型高血壓病都忌聽高亢邀型的興奮性樂曲。
(二)舞蹈養生降壓法
舞蹈療法是指通過從事舞蹈活動來達到治病效果的一種治療方法。舞蹈時常有音樂伴奏,所以舞蹈療法常與音樂療法配合進行。
舞蹈起源於勞動,是人類最早的藝術表現形式之一。我國從遠古時代起,便把舞蹈看作防病治病的手段。《呂氏春秋·古樂》中便有“陰康氏舞”的記載。至金元時代,舞蹈已被作為一種專門性治療方法。近幾年來,舞蹈已被群眾當作一種新穎的運動療法,在城市和農村逐步普及。
舞蹈療法不僅能直接通暢氣血,舒筋活絡,滑利關節,而且可以使高血壓病患者情緒安定,心情舒暢,緩解工作和生活中的緊張、焦慮和激動,使大腦皮質、中樞神經係統、血管運動中樞的功能失調得以緩解,促使高血壓病患者全身處於緊張狀態的小動脈得以舒張,從而有利於血壓下降。優美的舞蹈動作,鮮明歡快的音樂伴奏,是表達思想,抒發情感,宣泄鬱悶的好形式,它可使人心曠神怡,身心放鬆;能促進氣血流暢,改善血管的反應性,從而起到擴張血管和降壓的作用。
舞蹈療法的方式仍可分為主動表達式和被動接受式兩種。前者由病人親自從事舞蹈活動來治療疾病;後者是通過觀賞舞蹈藝術來愉悅身心,治療疾病。舞蹈又可分為民間舞蹈、西方舞蹈、古典舞蹈三類,也是各有千秋。患者可根據各自特點,量力而為,酌情采用。
1.民間舞蹈
是指在群眾中廣為流傳,具有民族風格和地方特色的傳統舞蹈形式。我國是多民族國家,56個民族都有自己的傳統民間舞蹈,形式多樣,風格各異,美不勝收。以漢族為例,目前廣泛流傳的民間舞蹈有秧歌舞、紅綢舞、腰鼓舞、扇子舞幾種,且在原有的基礎上,編排又有所創新,適合中老年健身的需求。
2.現代舞蹈
是以自然的舞蹈動作自由地表現思想感情和生活的舞蹈。它集舞蹈藝術、音樂、社交、體育鍛煉於一體,為中老年人十分喜愛的一種健身活動。目前廣為流傳的現代舞蹈有慢四步交誼舞、慢三步交誼舞、小倫巴舞、中老年迪斯科等,都適合輕、中度高血壓病患者及中老年人。
3.古典舞蹈
為古典風格的傳統舞蹈,它具有整套的規範性技術和嚴謹的程式,所以作為治病療法在群眾中尚未普遍接受。我國古典舞蹈《敦煌彩塑》、《仿唐樂舞》、《絲路花雨》等,由於表演時眼、手、身、法、步的配合十分緊密,若能學習、表演一兩個節目,對藝術觀賞和健身治病均有很高的價值。
以上3種舞蹈均適合I或Ⅱ期高血壓病患者根據個人的興趣和條件進行選擇,均可作為一種體育運動療法和精神運動療法而用來調理身心,養生治病,防治高血壓病。同時,高血壓病患者進行舞蹈療法還要注意以下幾點:
(1)要控製時間,每天1~2次,每次30~60min為宜。
(2)運動量不宜過大,注意循序漸進,量力而行,否則會導致血壓上升。
(3)年老體弱的高血壓病患者不宜選用動作過大、動作過多、節奏過強的舞蹈。
(三)書畫療養法
書畫療法是指通過練習、欣賞書法、繪畫來達到治病目的的一種治療
方法。我國是書畫之鄉。中國傳統書法與繪畫是感情的有形表達,可以用來寫情達意,逸誌舒心,調節人體的情誌活動,古人在這方麵早有詳細的認識與見解。通過書畫療法,既可調治身心,養生康複,又可陶冶情操,延年益壽,所以書畫療法是一種比較高雅的保健療法,對高血壓病等心腦血管疾病有較好的輔助治療作用。
書畫療法的養生治病作用是多方麵的,在舒心養性、寧心安神、健腦益智、延年益壽等方麵的功效十分顯著。書畫療法的降壓機製,主要與書畫療法可以調節情緒、疏肝理氣、平肝潛陽有密切關係。當人們揮毫之時或潛心欣賞書畫時,塵念逐漸減少,雜念逐漸排除,達到“心靜如鏡”、“精神內守”的境界,故能“真氣從之”、“形勞而不倦”、“心安而不懼”,通過練字習書,可使原先抑鬱不舒的肝氣得以疏泄,上亢的肝陽得以下降,上升的血壓得以降低。有學者以血壓為指標,將經常練習書畫者與初學書畫者進行對照觀察,結果兩組血壓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但經常練習書畫者的降壓程度明顯優於初學書畫者。
書畫療法可分為書畫練習和書畫欣賞兩種形式。從具體內容和形式講,可分為以下兩類:
書法是指運用毛筆來書寫楷書、草書、行書、篆書、隸書等文字的一種藝術,用毛筆書寫的書法又稱傳統的軟筆書法。以鋼筆、圓珠筆等工具來創作書法者稱為硬筆書法。
繪畫主要是指中國傳統的繪畫藝術——中國畫。其中包括人物畫、山水畫、花卉畫、禽獸畫、蟲魚畫等類別。
以上兩類形式和內容均適合I或Ⅱ期高血壓病患者根據個人愛好和條件進行選擇。
高血壓病患者進行書畫療法沒有嚴格的禁忌證,隻需注意每次練習書畫時間不宜過長,每次時間以30~60min為宜,不宜操之過急;在運筆寫字繪畫時,宜“意守筆端”、“凝神點畫”,盡量心神安定,切忌“心猿意馬”;高血壓病的書畫療法需長年堅持,鍥而不舍方可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