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保健品指南(1 / 3)

第七章 保健品指南

就像選擇藥品要看清“藥準字”(或OTC)一樣,選擇任何保健食品時,都請認準保健食品專用標誌和批準文號,即衛食健字〔××××〕第×號或國食健字〔××××〕第×號,進口產品也不例外。

◎大豆卵磷脂(推薦指數★★★★★)

卵磷脂最初是法國人Gohley1844年在蛋黃中發現的,他以希臘文為其命名為Lecithos,意指“蛋黃”。一隻鮮蛋黃中約含10%的卵磷脂,蛋黃也一度被作為提取卵磷脂的原材料。到了20世紀30年代,人們在黃豆中發現卵磷脂並提煉成功,現在通稱大豆卵磷脂,英文名稱為Lecithin。目前,大多數食用和藥用卵磷脂的生產原料均采用大豆。市售的大豆卵磷脂是從天然大豆中提取精製而得到的混合物,包括磷脂酰膽堿、磷脂酰肌醇胺、磷脂酰乙醇胺、磷脂酰絲氨酸和磷脂酸等具有不同生理活性的成分。嚴格地說,隻有磷脂酰膽堿可以稱為卵磷脂,其分子結構中包括膽堿、不飽和脂肪酸的成分。實際上,卵磷脂的很多生理作用也正是通過膽堿來實現的。

卵磷脂是動植物細胞(尤其是細胞膜)的組成部分,主要集中在動物大腦、脊髓、心、肝、腎、生殖腺和植物的種子中,對維持生物膜的生理活性和機體的正常代謝起著重要作用。卵磷脂還是合成脂蛋白的原料,脂蛋白是脂肪在血液中的運轉形式,可將肝內脂肪運到肝外,參與機體的脂肪代謝,對脂肪肝防治產生作用。磷脂化學結構上既有親水性又有親油性,其可將膽固醇乳化為極細的顆粒,這種微細的乳化膽固醇顆粒可透過血管壁被組織利用,而不會使血漿中的膽固醇增加,減少膽固醇在血管內壁的沉積,從而達到調控血脂、預防動脈硬化的效果。

卵磷脂中的膽堿參與體內甲基的轉移及脂蛋白的代謝,不僅能去脂,而且對肝中脂肪酸的氧化也起重要作用,若體內膽堿不足,則會影響脂肪代謝,造成脂肪在肝內聚積,形成脂肪肝。在動物實驗研究中,喂給動物嚴重缺乏膽堿(和蛋氨酸)的飼料,會很快形成脂肪肝、脂肪性肝炎和肝纖維化的病理特征。因此卵磷脂可預防及緩解脂肪肝。

臨床上用來治療各種肝病(包括慢性肝炎和脂肪肝)的一種常用藥物是多烯磷脂酰膽堿(商品名“易善複”、“肝得健”),其化學結構和卵磷脂非常接近,而且也是從大豆中提取的,隻是因為它含有更多的多不飽和脂肪酸,所以在功能上比卵磷脂更卓越。

雖然在理論上,人體可以合成卵磷脂(或膽堿),但這並不能成為脂肪肝患者排斥服用大豆卵磷脂的理由,因為人體合成卵磷脂的能力並不總是充足的。同樣,通過蛋黃、豆製品、瘦肉、植物油、堅果等食物可以攝入卵磷脂,但這也不能成為排斥服用大豆卵磷脂的理由,因為就改善脂肪肝病情而言,可能需要更多的卵磷脂。大豆卵磷脂取自天然食物,加工方法也比較簡單,又是人體內的成分之一,無毒無害,脂肪肝患者可以長期服用,一般建議每天可服用2~5克(以純的卵磷脂計)。

高品質的大豆卵磷脂膠囊除有正規的保健食品專用標誌和批準文號外,還應該是棕色、澄清、透明、無任何沉澱或雜質,膠囊光滑,如果顆粒與顆粒之間有輕微粘連,略微搖晃即可分開,屬於正常現象。如果打開包裝後發現瓶內有液體滲出,或膠囊顆粒粘連在一起,不能完整地分開或有拉絲現象,那麼這種卵磷脂產品屬於劣質產品。

◎維生素E(推薦指數★★★★★)

維生素E,又名生育酚,是一種脂溶性維生素,是體內最重要的抗氧化劑之一。其生理功能非常廣泛,包括抗溶血,抑製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抗氧化、抗衰老,防止動脈硬化;防治神經病變;預防腫瘤等。維生素E主要存在於堅果、豆類、油脂之中,在麥胚油中含量最為豐富。不過,來自食物的維生素E通常數量不多,每天10~20毫克,臨床上用以治療脂肪肝的劑量通常是每天100~1000毫克。

維生素可以插入到細胞膜的脂質雙分子層之間,與多不飽和脂肪酸形成膜結構的一部分,並與結合在膜上的能產生氧自由基的酶(如混合功能氧化酶)緊密相鄰,在氧自由基攻擊多不飽和脂肪酸之前將其捕獲和清除,阻斷其氧化過程,防止和抑製了膜上脂質的過氧化反應。脂質過氧化在脂肪肝向脂肪性肝炎和肝纖維化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被視為脂肪肝發展過程中的“第二次打擊”(詳見第二章“脂肪肝是怎麼發生的”),即脂質過氧化可直接損傷肝細胞膜,且可促進肝纖維化的形成。抑製氧化應激及脂質過氧化可阻止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發生和發展。

動物實驗表明,維生素E缺乏時,肝髒小葉中央脂肪變性,嚴重者可發生肝壞死;補充維生素E有抗肝纖維化、抗脂肪肝及肝壞死等作用;維生素E還能保護肝細胞免受化學毒物的損害。在一項初步臨床研究中,11例有脂肪肝肥胖患者給予維生素E(每天400~1200毫克),所有患者轉氨酶恢複正常。另外一項研究,給予12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10例單純性脂肪肝患者維生素E(約每天300毫克)治療1年,肝髒酶學指標有明顯改善(《臨床藥物治療雜誌》2007年第3期)。總之,臨床上用維生素E治療脂肪肝後,部分患者轉氨酶及肝組織學指標可以改善,對肝纖維化的抑製作用比較明顯。當然,單獨使用維生素E治療脂肪肝往往並不能收到很好的臨床效果,常需要與其他藥物聯合應用。這也是我們建議脂肪肝患者把維生素E作為保健品應用的原因。

與其他脂溶性維生素不同,維生素E通常是無毒的。在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推出的各種營養素的最高可耐受量(UL)中沒有維生素E的數據,這說明維生素E是很安全的。一般認為每天服用維生素E在800毫克(或國際單位)以下,即使是較長時間應用也是安全的。不過,當服用高劑量時(每天多於1200國際單位),可引起反胃、胃腸氣脹、腹瀉和心髒急速跳動的不良反應。我們推薦的保健應用劑量是每天服用100~300毫克(或國際單位)維生素E。

◎維生素C(推薦指數★★★★☆)

維生素C又名抗壞血酸,是一種水溶性的維生素,在體內有廣泛的生理功能。與維生素E一樣,維生素C也具有很好的抗氧化作用。不過,與脂溶性的維生素E不同,水溶性的維生素C很難進入細胞膜的內部與氧自由基直接反應,它的作用是修複——修複已經被氧自由基損壞的部分。也正是因為如此,維生素C和維生素之間有很好的協同作用,維生素E消滅氧自由基的反應是“自殺”性的,即維生素E與氧自由基反應並消滅它的同時,其自身被氧化,失去繼續與氧自由基反應的能力。而維生素C則可以使“死掉”的維生素E“複活”——重新獲得抗氧化能力,繼續消滅更多氧自由基。因此,就抗氧化作用而言,維生素E和維生素C聯合應用效果最佳。一般地講,維生素C與維生素E聯合應用時兩者的比例為2∶1,如每天服用400毫克維生素C和200毫克維生素E。需要說明的是,雖然新鮮蔬菜水果中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但如果想通過蔬菜水果每天獲得400毫克維生素C則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為人的胃容量有限,吃不下數公斤乃至十餘公斤的蔬菜水果。如此大劑量的維生素C(維生素E也一樣),隻能通過補充劑來攝入。

目前的研究還缺乏足夠的證據支持單獨服用維生素C可以防治脂肪肝,我們推薦服用維生素C,主要是為了配合維生素E,使之抗氧化、清除過氧化脂質、減輕肝細胞脂肪變性的作用發揮至最佳。有研究提示,就防治脂肪肝而言,維生素E和維生素C聯合應用的確比維生素E單獨應用效果更好。

維生素C幾乎是所有維生素中最安全的。根據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推出的《中國居民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入量》,維生素C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為每天1000毫克(美國相應的推薦是每天2000毫克),也就是說,隻要每天攝入的維生素C不超過1000毫克,就是安全的,不用擔心有害、有副作用或不良反應。脂肪肝患者在多吃新鮮蔬菜水果的基礎上,可以每天服用400或600毫克維生素C(與200或300毫克維生素E配合)。

實際上,除維生素C之外,還有幾種維生素可以與維生素E(或維生素C)配合,對脂肪肝(尤其是脂肪性肝炎)防治發揮作用,如β-胡蘿卜素、B族維生素等,應用的原則是劑量稍大但又不要超過中國營養學會2000年推出的可耐受最高攝入量(U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