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方 藥 心 悟 常用對藥

紫草配茜草

功用:清熱涼血,活血解毒。

常用量:紫草10~15g,茜草10~15g。

按語:紫草屬清熱涼血類藥物,具有涼血活血,解毒透疹之功效。茜草屬涼血止血類藥物,《本草綱目》記載,具有活血行血,化瘀通經之功效。兩藥合用,涼血活血之功更強,並可化瘀消斑。主要應用於銀屑病、毛發紅糠疹、結節性紅斑等皮膚病血熱證者。

大青葉配板藍根

功用:清熱解毒,涼血消斑。

常用量:板藍根15~30g,大青葉15~30g。

按語:大青葉清熱解毒,涼血消斑,主要作用於全身。板藍根清熱涼血,解毒利咽,主要作用於局部。板藍根利咽喉,治大頭瘟的作用超過大青葉,而大青葉涼血消斑作用勝於板藍根。兩藥配伍,則全身毒熱能解。適用於病毒性皮膚病、紅斑鱗屑類皮膚病。板藍根、白茅根、紫草、茜草、天花粉、苦參組成六根煎,治療進行期銀屑病效果更佳。

山豆根配玄參

功用:清熱解毒,清利咽喉,滋陰降火。

常用量:山豆根6~10g,玄參10~15g。

按語:山豆根大苦大寒,清熱解毒,消腫止痛,專利咽喉。玄參質潤性寒,滋陰瀉火,善除頭麵浮遊之火,又能解毒散結。兩藥配伍一清一滋,清熱利咽作用加強,對陰虛蘊毒之咽喉腫痛有效。適用於皮膚疾病伴有咽喉腫痛者,治療因咽炎、扁桃腺炎誘發的銀屑病患者效果較好。

土茯苓配槐花

功用:除濕,清熱解毒,消斑。

常用量:土茯苓15~30g,槐花15~30g。

按語:土茯苓甘淡性平,為利濕解毒要藥。槐花瀉熱涼血,其涼血之功獨在大腸,大腸與肺相表裏,所以能疏皮膚風熱。槐花生用清熱解毒力強。尤以槐花蕊效力更強;炒用力雖緩,但易於保存。兩藥配伍,除濕解毒,清熱涼血作用強。佐以甘草,組成土槐飲,可以煎煮服用,也可以泡水代茶飲。臨床可以單獨使用,也可與其他方劑加減同伍,張誌禮教授常用以上兩藥與涼血活血湯配伍使用。

金銀花配連翹

功用:清熱解毒。

常用量:金銀花10~30g,連翹10~15g。

按語:金銀花性寒味甘,氣味芳香,既可清風溫之熱,又可解血中之毒,偏於透上半身之熱。連翹味苦性涼,輕清而浮,散結消腫,善清心而去上焦諸熱,為治瘡之要藥,可清透全身體表之熱。兩藥配伍清熱解毒力強,臨床常用於治療進行期銀屑病伴咽喉腫痛患者。

生地黃配白茅根

功用:清熱涼血,透邪消斑。

常用量:生地黃10~30g,白茅根15~30g(鮮品30~60g,以鮮品為佳)。

按語:生地黃屬清熱涼血類藥物,鮮生地黃清熱涼血,生地黃炭能止血,幹生地有滋陰涼血的效用。白茅根甘寒入血分,涼血透邪,功擅涼血止血。兩藥合用,涼而不滯,清熱涼血,透邪外出。適宜於皮膚病毒熱入營血證。

羚羊角粉配玳瑁粉

功用:清心肝經火,清解熱毒。

常用量:羚羊角粉0.13~0.16g,玳瑁粉3~6g。

按語:羚羊角粉、生玳瑁粉入肝、心經,平肝息風,清熱解毒。兩藥配伍,用於毒熱入營血、毒熱熾盛所致之急進期銀屑病、紅皮病、膿皰型銀屑病、毛發紅糠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