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充足的維生素:維生素的攝入量與肝髒疾病關係密切,因許多維生素儲存於肝髒中,且直接參與肝內生理生化的代謝。嚴重肝病時,維生素吸收障礙,可引起維生素C、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K、維生素E、維生素A等的缺乏。增加維生素的供給量有利於肝細胞的修複,增強解毒功能,提高機體的免疫力。同時,維生素C、維生素E、維生素K聯合使用治療肝炎,可以改善肝炎病人的症狀和促進肝功能好轉。肝病影響多種維生素的吸收和代謝,應密切觀察,必要時應補充維生素製劑。
(6)充足的礦物質:許多礦物質是人體必要的,但人體又不能合成,必須靠食物供給,食物供給不充足往往容易引起缺乏症,如鈣、鐵、鋅、碘、硒等,更何況在肝髒功能不好的情況下,食欲不佳,機體本身攝入的就少,利用又出現障礙,加之肝髒代謝中許多酶的輔酶需要微量元素的參加,特別是微量元素硒,有助於保護肝髒細胞膜的作用。因此,肝髒病人應增加礦物質的攝入,比正常的需要量適當增加,以促進肝髒的代謝及恢複。
(7)適量的水分:水是人類維持基本生命活動的物質。水也是人體組織的構成成分,凡是代謝活躍的組織或器官,如肝髒等含水量都比較多,體內丟失水分20%時,人即無法生存。水是營養素和代謝產物的溶劑,有利於機體的吸收利用和廢物的排泄。飲食缺水或機體丟失過多的水,將影響內髒的功能,消化液的分泌會減少,阻礙食物的消化吸收,也影響肝髒的代謝。但人體飲水過多,消化液被稀釋而容易導致消化功能減弱,也不利於肝髒病人的肝功能恢複。一般成人每日需攝入水總量為2
000~2 500ml,以不出現口渴,少量多次飲水為好。但肝髒病人出現腹水、嚴重水腫時,入水量以每日500~1
000ml為宜,根據病情隨時調整入水量,以保證機體代謝的需要,促進肝髒功能的恢複。
(8)適宜的膳食纖維:肝髒病人在平時的膳食中注意經常補充纖維素食物,對於肝髒病人脂肪的代謝,防止脂肪肝的發生可起到積極作用,同時對預防肝硬化、肝癌也有一定的效果。但對肝硬化、食管靜脈曲張的病人,應注意不用或少用含纖維高的食物,因為粗糙的膳食纖維易擦傷肝髒病人曲張的靜脈,引起病人大量嘔血、便血,危及肝髒病人的生命。因此,這樣的病人應采用低膳食纖維的少渣飲食。
(9)合理烹調及配餐:選擇食物盡量照顧到病人的口味,同時多選用含營養素豐富、且種類齊全的食物。食物搭配合理且營養平衡,加工食物要精細,做到量少、質精。食物要幹稀搭配,以清淡易消化的流食、半流食、軟食,最後過渡到恢複期的普食。注意食物的色、香、味、形美,促進病人的食欲。應選擇新鮮的食物烹製,剩飯最好不食用或加熱徹底後食用。烹調少用油炸、煎、炒,可采用蒸、煮、燴、汆、燒、熬、燉、鹵、拌等烹調方法。烹調用的油溫不宜過高,過高易產生丙烯醛,對肝髒有刺激和傷害作用。餐次以一日三餐為主,也可另增加1~2次加餐,用點心、飲料、水果等。以補充正餐攝入的不足,最好采用少食多餐,特別是急性期食欲不佳的病人。
(10)飲食中應注意的幾個原則問題:肝炎病人腹脹時,應少用產氣類食物,如牛奶、豆類、薯類、蘿卜等。
肝炎病人應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胡椒、蔥、薑、蒜等。
急性期忌油膩、葷腥,盡量以新鮮、清淡、爽口為主,適當多吃些蔬菜、水果。
禁煙、酒。酒可以直接損傷肝髒,並導致肝中脂肪的蓄積,造成脂肪肝、肝硬化等病症。
2.食療方
(1)山藥蛋黃粥
【組成】 山藥50g,蛋黃2枚,粳米150g。
【製法】 雞蛋打破,去皮留黃,用筷子將蛋黃打散。先將山藥、粳米入鍋,加水適量,武火燒開,改用文火熬煮至熟。起鍋前將蛋黃倒入粥內,拌勻燒開。
【用法】 每日當主食食用。
【功效】
補中益氣,強體抗邪。山藥除寒熱邪氣,長誌安神,補中益氣,助五髒,強筋骨,健脾胃,長肌肉,止泄痢,化痰涎。現代科學分析表明,山藥不但含有豐富的澱粉、蛋白質、礦物質和多種維生素等營養物質,還含有多量纖維素以及膽堿、黏液質等成分。肝炎病人食用山藥能防止肝髒中結締組織萎縮,預防肝硬化的發生;蛋黃除不含維生素C外,幾乎含有人體所需要的各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具有非常高的營養價值。此方對肝炎病人大有益處,適於肝炎病人經常食用。
(2)杞棗雞蛋
【組成】 枸杞子30g,大棗5g,雞蛋100g。
【製法】
將枸杞子、大棗同裝入紗布袋中,放入砂鍋內,加水浸泡10min左右,放在文火上,加入洗淨的雞蛋2個,同煮15min,撈出雞蛋,去掉外殼,再放回原湯中煮10min後,即可食用。
【用法】 用濾出的原湯送服雞蛋,也可在湯中浸入適量的調味品服用,每日1次。
【功效】 滋陰補肝。此方使用方便,可改善肝炎症狀、提高機體的抵抗力,對肝炎病人有益,肝炎病人可經常食用。
(3)菟絲筍飯
【組成】 鮮竹筍肉200g,菟絲子15g,粳米100g,醬油、料酒各少許。
【製法】
將菟絲子放入紗布袋中封好,放入沙鍋中,加入清水250ml,用文火煎至50ml時關火,濾渣留汁待用。把竹筍肉切成細絲,同菟絲子汁、醬油和料酒一同放在鍋中,加入100ml清水或魚、肉湯皆可,再放入洗淨的粳米,攪勻,於旺火上燒開後,改為文火燜熟,即可食用。
【用法】 每日1或2次。
【功效】
補肝腎,益氣力。竹筍營養價值很高,含有人體需要的多種營養素,具有類似人參的補益功能。菟絲子補肝腎,祛燥熱,益精髓,明目,可治陰虛陽盛。二者配伍,可提高肝炎病人的抗病能力,且對肝炎病人陰虛陽亢症狀有效。
(十五)脂肪肝
肝髒是人體內脂肪暫時儲存處,平時儲量很少,正常人肝內總脂肪量占肝重的4%~5%,其中半數以上為磷脂,三酰甘油和膽固醇僅占少量。當肝實質病變所致膽堿缺乏時,發生脂肪變性及浸潤,可有大量脂肪在肝內積存,肝內總脂肪量占肝的重量的10%以上,稱為脂肪肝。
我國脂肪肝發病多以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肝炎引起者較多。其發病機製多由飲食攝入脂肪過多,從糖類或氨基酸轉化的脂肪增加,從脂肪組織移入肝內的脂肪過量,肝合成、攝取脂肪酸增高,肝內三酰甘油的氧化分解減少,脂蛋白合成降低等。
1.食療原則 除積極保肝治療外,關鍵是降低體重,控製飲食。創造攝入熱能負平衡的條件,達到逐漸降低體重,使每周降0.5~1.0kg,連續3個月達到降6~12kg。
(1)控製總熱能的攝入:過高熱能使脂肪合成增多,加速脂肪肝病變,應適當控製熱能,使體重逐漸下降,有利於肝功能的恢複,肝內脂肪浸潤會明顯減少。但熱能的控製不能驟減,以免病人不能適應,感覺饑餓難忍,甚至引起全身衰弱和低血糖反應。為解決“低熱能”與“飽腹感”的矛盾,選擇食物時,盡量選擇魚、蝦、雞、兔肉等,含蛋白質高而脂肪少,所供熱能是等量豬肉的1/6~1/3。
(2)高質量的蛋白質:肝細胞中核糖核酸含量取決於膳食中蛋白質的含量。當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增加時,核糖核酸含量及其代謝活性增高。適當提高蛋白質的質量,有利於肝細胞的修複與再生,每日蛋白質的攝入量以每千克體重1.5~1.8g為宜,或每日攝入90~120g蛋白質。
蛋白質中許多氨基酸,如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蘇氨酸和賴氨酸等都有抗脂肪肝的作用,高蛋白可以提供膽堿、蛋氨酸等抗脂肪肝因子,使脂肪變為脂蛋白,有利於將其順利運出肝髒,防止脂肪浸潤。較好的蛋白質有:魚、蝦、兔肉就比瘦豬肉、牛肉要好;海米、幹貝、淡菜中含有大量的蛋氨酸和類似蛋氨酸的物質,在體內可提供甲基製造膽堿,從而合成磷脂。磷脂為肝內脂肪轉運所必需,有利於脂蛋白合成,並將脂肪從肝髒運出。
(3)低糖類飲食:糖類能刺激肝內脂肪酸合成,高糖類飲食是引起肥胖和脂肪肝的重要因素。限製糖類可減少肝內脂肪的形成,因此控製糖類的攝入比降低脂肪更有利於減輕體重和治療脂肪肝。糖類的供應多選用糧穀類、蔬菜、水果等含天然糖類的食物,不用精製糖及含精製糖的食物,如蔗糖、果糖、葡萄糖、蜂蜜、果汁、果醬、蜜餞等甜食和甜點心,一般每日供給糖類250g左右。
(4)控製脂肪和膽固醇:脂肪中的必需脂肪酸參與磷脂的合成,能使脂肪從肝中運出,對預防脂肪肝有利。脂肪還有抑製肝內合成脂肪酸的作用,但食入過多的脂肪可以使熱能提高,亦不利於病情的改善。因此,給予適量的脂肪,一般每日40~50g,以植物油為主,因不含有膽固醇,所含穀固醇、豆固醇和必需脂肪酸有較好的去脂作用,可阻止或消除肝細胞的脂肪變性,對治療脂肪肝有益。脂肪還能抑製肝內合成脂肪酸,促進脂溶性維生素的吸收,並增加菜肴的美味,引起病人的食欲。總之,脂肪應適量,含膽固醇高的食物應適當限製。
(5)充足的維生素:肝內儲存多種維生素,但肝病時儲存能力降低,如不及時補充,就會引起體內維生素缺乏。為保護肝細胞,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宜供給含維生素(維生素B族、維生素C、葉酸、維生素B12、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豐富的食物,多吃新鮮蔬菜和水果。
(6)補充礦物質和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和礦物質對治療脂肪肝有益,特別是含有鉀、鋅、鎂的食物。飲食不宜過細,主食應粗細雜糧搭配,多選用蔬菜、水果和藻菌類,以保證足夠數量的食物纖維的攝入,可增加維生素、礦物質的攝入,有利於代謝廢物的排出,對調節血脂、血糖水平有良好的作用。
(7)嚴禁喝含酒精的飲料,禁用辛辣調味品,少用油煎炸等烹飪方法,多用蒸、煮、燉、熬、燴、汆等方法。采用少鹽飲食,每日攝鹽量以不超過5g為宜。
2.食療方
(1)蒿子杆炒蘿卜
【組成】 白蘿卜200g,鮮蒿子稈100g,植物油適量,花椒、精鹽、味精各少許。
【製法】
白蘿卜切絲,鮮蒿子稈切段。植物油燒熱後放花椒,待炸焦後撈出,加白蘿卜煸炒,加少許雞湯,炒至七成熟加蒿子稈、食鹽、味精,出鍋前用澱粉汁勾芡,淋少許香油,即可食。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清熱滲濕,利膽退黃。鮮蒿子也叫茵陳蒿,是治療各種肝病的常用藥。蒿子稈炒蘿卜適用於脂肪肝患者食用。
(2)鹽漬三皮
【組成】 西瓜皮200g,冬瓜皮300g,黃瓜皮400g,食鹽、味精、香油各適量。
【製法】 西瓜皮刮去臘質外皮,洗淨;冬瓜皮刮去絨毛外皮,洗淨;黃瓜去瓤心,洗淨。均切成條塊或細絲,用鹽漬12h後,取出三皮加味精、香油,拌勻食用。
【用法】 佐餐食用。
【功效】 減肥降脂。以上3種均為低熱量食物,經實驗表明,經常食用此方降低血脂、治療脂肪肝的效果非常明顯。
(3)五彩兔絲
【組成】 兔肉250g,冬筍50g,香菇25g,雞蛋清25g,蔥段、澱粉、料酒、薑、鹽、味精、鮮湯、豆油、香油、胡椒粉各適量。
【製法】
兔肉切絲漂盡血水,加鹽、料酒拌勻,再加蛋清、澱粉上漿。水發冬筍、熟香菇均切成絲,薑切末。碗內放鹽、味精、鮮湯、濕澱粉兌成汁待用。炒鍋燒熱放油,待四成熟時,下入漿好的兔絲肉,滑散後撈出瀝油。原鍋留少許油,下蔥段、薑末、香菇、冬筍絲炒一下,入兔肉絲和兌好的汁,顛翻均勻,淋香油,撒胡椒粉,起鍋裝盤即可。
【用法】 佐餐,酌量食用。
【功效】
涼血,清熱,利大腸。我國古代很多醫藥書籍對兔肉的性味、功效、主治等都有詳細記載。兔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營養豐富,是一種上等的肉食品,在國外被譽為“美容肉”。兔肉不僅含蛋白質多,而且質量好,每100g中含蛋白質21.2g,高於牛肉、羊肉、豬肉和魚肉,為優質蛋白質,因其所含的結締組織較少,所以易於消化吸收。兔肉的另一個突出特點是含脂肪量很少,每100g兔肉中僅含0.4g脂肪,為豬肉中脂肪含量的1/70,羊肉的1/34,牛肉的1/25。同時含膽固醇也較少,低於所有的肉類。兔肉含脂肪少,人們多吃一些,不會有肥胖之憂。兔肉含磷脂多,多吃兔肉,可以使血液中的磷脂含量增加,抑製低密度膽固醇的有害作用,有助於避免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和發展。據研究,兔肉中的磷脂具有較強的乳化作用,可使血漿膽固醇保持懸浮,不致沉積,同時有抑製血小板黏附積聚集的作用,因而可以防止或延緩動脈硬化斑塊形成及血栓形成。因此,兔肉是脂肪肝患者的理想食物之一。
(4)燒三菇
【組成】 水發口蘑、平菇、草菇各100g,香菜5g,料酒15g,味精10g,鹽3g,雞油15g,白糖10g,高湯適量。
【製法】
將口蘑、平菇、草菇去雜質洗淨,口蘑沸水中焯一下撈起,注入冷水中,再將三物放入燉盅內,加高湯、鹽、糖、料酒、味精及雞油拌勻,上籠蒸半小時取出,撒上香菜末即成。
【用法】 佐餐,宜常食。
【功效】 益肝,降脂,防癌。各種菇類均能發揮降脂、防癌的功效,實為具有保健與治療雙重作用的佳品,脂肪肝患者經常食用,可護肝、消脂、防癌。
(十六)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種或多種病因反複長期損害形成的肝髒慢性進行性疾病。病理改變是以肝細胞變性、壞死與再生,並伴有纖維組織增生,使肝髒硬化變形為特征,並伴有肝細胞數量減少,肝內血液循環障礙。臨床表現為一般健康狀況衰退,肝功能障礙,內分泌功能紊亂,門靜脈高壓,腹水,消化道出血與肝性腦病等。
1.食療原則
(1)高熱能:應根據年齡和體力活動強度適當調整熱能攝入量。高熱能的攝入有利於節省蛋白質的消耗,以保證修複損壞的肝組織細胞,又可保證肝髒活動有足夠的能量,還可補償由於患病而造成的消耗,並增加體力,促進康複。
(2)充足的蛋白質:以每日每千克體重1.5~2.0g計,每日蛋白質總攝入量應為100~120g,並注意供給高生物價蛋白質,如牛乳、雞蛋、魚、蝦、瘦肉等。其所含蛋白質的必需氨基酸種類齊全,比例適當,與機體組織相近似,有利於保持肝細胞和已受損害的肝組織得到修複和再生,還可保證肝細胞合成載脂蛋白(運輸脂肪)所需的氨基酸。同時,肝硬化病人如有腹水、水腫時,機體蛋白質喪失較多,如不及時補充,將造成機體蛋白質相對不足。如肝功能嚴重衰竭可出現血氨升高、肝性腦病等傾向,這時應嚴格限製蛋白質攝入量。
(3)控製脂肪的攝入量:每日以40~50g為宜,並盡量攝入植物油,但不宜攝入過多,因為肝病時膽汁合成和分泌減少,脂肪的消化和吸收功能減退;脂肪過多,超過肝的代謝能力,則沉積於肝內,影響肝糖原合成,使肝功能進一步受損。但脂肪也不宜過少,過少可影響食物烹調的口味,使病人食欲下降。膽汁淤積性肝硬化病人,應給予低脂肪飲食。
(4)充足的糖類:每日主食供給量為350~450g,可保證肝糖原儲備充足,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並可節省蛋白質。主食可采用大米、麵粉等,還可選用葡萄糖粉、白糖、蜂蜜、水果等易消化的單糖或雙糖類。
(5)充足的維生素:肝髒內儲存多種維生素,如不注意及時補充,就會引起體內維生素缺乏。為保護肝細胞和防止毒素對肝細胞的損害,宜供給含多種維生素,如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B12、葉酸及脂溶性維生素A、維生素D、維生素E、維生素K等的食物。如肝硬化伴腹水,更易丟失大量維生素C,必要時可適當飲強化維生素C的飲料及口服維生素C製劑,多食含維生素C豐富的食物,如水果、蔬菜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