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六、心力衰竭的恢複期鍛煉及護理268.我是一個被診斷為心力衰竭的病人,平時可以活動嗎?心力衰竭病人是可以做適當運動的,不過應根據心力衰竭的程度而決定活動量的大小:一般來說,對於輕度心力衰竭病人,不宜做重體力活動,如允許可限於日常生活活動;對於中度心力衰竭病人,增加臥床休息,避免激烈運動項目,較適於散步一類輕活動,出現心力衰竭症狀就應停止活動;對於重度心力衰竭病人應絕對臥床休息,待心功能改善後,根據病情恢複情況盡早活動,以防止長期臥床而導致肌肉萎縮、消化功能減退、靜脈血栓形成等,活動應注意循序漸進,不能急於求成,防止心功能再度惡化。269.鍛煉是否利於心力衰竭病人康複?疲勞是心力衰竭的常見症狀,並使病人難於進行體力活動,但是,最新的研究表明,規律鍛煉利於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康複;研究結果顯示,與久坐的心力衰竭病人相比,參與適度鍛煉計劃的病人,通過鍛煉不僅能改善血液循環,增加心排血量,還可防止心髒增大。因此,心力衰竭病人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鍛煉是有益的。270.醫生讓我回家以後進行適當的鍛煉,如何鍛煉才算適當呢?強調動靜結合。根據心功能情況,適當活動和鍛煉。合理安排作息時間,堅持每天午休1小時左右。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當的活動,一方麵可避免形成壓瘡和靜脈血栓;另一方麵可以提高心功能儲備力,增強抗病能力,減少感染,因為感染是誘發心功能不全的主要病因之一。在運動時,病人應掌握“度”,以活動時不感到疲乏、心慌、氣急,活動時最高心率每分鍾不超過120次,或不比休息時加快每分鍾20次為度,如心功能Ⅰ級病人,可以打太極拳、做操。心功能Ⅱ~Ⅲ級病人,可以到室外平地散步,做些力所能及的活動。271.聽說心力衰竭病人不適當的康複鍛煉能加重病情,那麼,康複鍛煉時,應注意什麼?康複治療應在心功能Ⅱ~Ⅲ級以及經治療症狀緩解的心功能Ⅳ級病人中進行。當Ⅳ級心功能的病人症狀有所好轉時,可以從極輕量的運動開始,直到病人能夠自理簡單的生活。運動方式盡可能采取坐位或半坐位,盡量避免久站,運動期間還應安排多次的休息。在康複治療的同時,應堅持服藥。272.聽說康複鍛煉對心力衰竭病人有好處,但我擔心活動多了使病情反複,應怎麼掌握活動量?如果您的心力衰竭症狀剛剛恢複,正處於康複鍛煉的初期,一定要注意運動強度應為低水平的,您可以自己計數脈搏,活動後的脈搏達到比立位休息時每分鍾多10~20次,開始的幾天注意保持在不超過休息脈搏時的每分鍾5~10次,並逐漸地根據自己的狀況循序漸進地加大活動強度。有的病人運動時心率反應不上來,比較容易產生勞累性低血壓,因此,這樣的病人應該注意測量血壓變化,並根據感覺勞累強度來調整活動量。273.康複運動有哪些注意事項?(1)剛開始進行運動的病人應該采取問歇方式,例如每運動2~6分鍾休息1~2分鍾。(2)運動持續時間開始為每天5~10分鍾,以後逐漸延長。在增加運動強度以前,先增加運動的持續時間,如果運動強度小、運動時間短,也可以增加運動次數。(3)心功能不全的病人,康複運動的收效比無功能不全者慢,尤其是老年人,故應有耐心。(4)心力衰竭的病人通常應用利尿藥,可引起低血鉀、低血鎂等電解質異常,誘發心律失常,因而應注意這方麵的監測和調整。(5)運動前應避免飲酒。(6)還有很多因素影響運動效果:如心力衰竭的程度、是否合並感染、病人的心理因素等,例如心力衰竭治療不當,憂鬱及失眠等均能對運動鍛煉的效果產生負麵影響。274.心力衰竭病人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些什麼?盡管心力衰竭是各種心髒病發展的終末階段病症,但隻要積極配合醫生進行正規藥物治療,保持心情愉快、注意休息、預防感冒、避免暴飲暴食、精神刺激等不良誘因,心力衰竭是可以得到緩解和長期控製的,同樣可以保證生活質量,延長壽命。275.我總擔心我的心力衰竭病情會突然惡化,這對病情會有影響嗎?您的這種情況具有代表性,是心力衰竭病人普遍的心理特點,表現為心理活動複雜,情感脆弱,敏感多疑,接受暗示性強;對病情、自覺症狀格外關心,對問題愛刨根問底;據統計,住入監護室後80%的病人存在不同程度的焦慮,58%出現抑鬱情緒,22%有疑惑情緒,16%表現不安,焦慮情緒在入院後48小時最為明顯,抑鬱情緒在入院第3~第5天逐漸明顯。健康的心理,對心力衰竭病人的康複是十分必要的;任何緊張、焦慮、恐懼、精神抑鬱、煩躁等引起的不良刺激均可加重心髒負擔,不利於病人的康複。276.心力衰竭病人平時是否有必要經常吸氧?如果您有呼吸困難、口唇有發紺、存在低氧血症應該進行吸氧;慢性心力衰竭並非都是氧氣治療的絕對適應證,但是對心力衰竭伴有嚴重睡眠低氧血症病人,夜間給氧可減少低氧血症的發生;值得注意的是,有急性肺水腫病人吸氧時,濕化瓶可改盛20%~30%乙醇,間歇吸入,每次10~20分鍾,間隔15~30分鍾重複1~2次。277.我平時應該注意什麼以減少心力衰竭的發作次數?首先最重要的是積極治療原發病,也就是導致您發生心力衰竭的基礎病因,如嚴格控製高血壓、心絞痛,尤其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時,心力衰竭的發病率是很高的;其次,去除各種易導致心力衰竭的誘因,如對感染、過勞、情緒激動、心律失常、貧血等需嚴加防範;老年心髒病病人,飲食要高營養,易消化,低鹽,少吃多餐,生活要規律,忌煙酒;老年人應學習一些自我保健的常識,了解心力衰竭早期的一些臨床表現,如勞力後出現心慌氣短、夜間憋醒、陣發性咳嗽、呼吸困難、原因不明的下肢水腫等,均可能是早期心力衰竭的症狀,應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及時治療。278.作為一名心力衰竭病人,在飲食中應該注意什麼才能有利於病情的穩定?(1)飲食宜低鹽。若有水腫時,則需無鹽飲食和低鉀飲食,如雞蛋、鴨蛋、皮蛋、麵筋、梨、西瓜等;用利尿藥後,尿量增加時宜多食含鉀高的食物,如蘑菇、橘子、香菇、香蕉、百合、紅棗等;各種鹹食和醃漬品均應禁食。(2)飲食應多攝取含豐富纖維素及維生素C的食材,如山茨姑、馬蹄、茭白、百合、黃瓜、絲瓜、檸檬、豆芽等。(3)宜少食多餐,忌過飽,營養力求豐富和多樣化,臨睡前不進或少進食物與水分。(4)宜食易消化的食物,避免生冷堅硬、油膩及刺激性食物,也要避免容易產氣的食物,如豆類、薯類、南瓜等。(5)本病在用洋地黃治療時,宜進食含鈣低的食物,忌食含鈣高的食物如牛奶、骨頭、蝦、海蜇、海帶、紫菜、木耳、巧克力、橄欖等。279.心力衰竭病人飲食上應該注意什麼?(1)飲食應清淡、易消化、富有營養,晚餐宜少食,防止夜間心髒病發作。(2)控製鹽量,一般在每天5克以下,中度心功能不全每天2.5~3克,病情重者每天不超過1克,對於食欲差、進食少、使用強利尿藥者,不宜過分忌鹽,並適當增加調味品,如醋、胡椒、蔥、薑等。(3)減少刺激性飲食,禁用濃茶、咖啡或辣椒等。(4)多吃新鮮蔬菜、水果、豆製品。(5)禁止飲酒吸煙。(6)宜食用湯粥類。(7)蔬菜尤以多食冬瓜為宜,便秘時,服用潤腸藥,保持大便通暢。280.心力衰竭病人家屬應該做到哪些家庭護理?(1)避免誘因:感染是誘發心力衰竭的常見原因,所以慢性心力衰竭病人無論何種感染,均需早期應用足量的抗生素。有些體弱病人感染時症狀不典型,體溫不一定很高,僅表現為食欲不佳、倦怠等,應密切觀察病情變化,預防心力衰竭發生。(2)合理休息:休息是減輕心髒負擔的重要方法,可使機體耗氧明顯減少,使腎供血增加,有利於水腫的減退。除午睡外,下午宜增加數小時臥床休息。急性期和重症心力衰竭時應臥床休息,待心功能好轉後應下床做一些散步、氣功、太極拳等活動,但要掌握活動量,當出現脈搏超過每分鍾110次或比休息時每分鍾加快20次,有心慌、氣急、心絞痛發作或感到有“偷停”時,應停止活動並休息。(3)心理護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常年臥床,易產生“累贅”感,對生活信心不足,同時又懼怕死亡。因此,家屬應多關心體貼,生活上給予必要的幫助,使病人保持良好的情緒。病人自己也應保持平和的心態,不自尋煩惱。各種活動要量力而行,既不逞強,也不過分依賴別人。對自己的疾病不能忽視,也不要過分關注,因為過分緊張往往更易誘發急性心力衰竭。(4)合理飲食:飲食在心功能不全的康複中占重要地位,其原則為低鈉、低熱量、清淡易消化,足量維生素、糖類、無機鹽,適量脂肪,禁煙、酒。還應少食多餐,因飽餐可誘發或加重心力衰竭。(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