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糖尿病合並手足癬(1 / 2)

第18章 糖尿病合並手足癬

糖尿病患者手掌和指間皮膚發生癬菌感染,稱為糖尿病手癬;若皮膚癬菌感染發生於足蹠部或趾間,稱為足癬。手足癬可相互傳染,以足癬傳成手癬較多。手足癬病以紅色毛癬菌、須癬毛癬菌和絮狀表皮癬菌感染為多見。糖尿病患者皮膚角質豐富,為感染提供了條件。此外,糖尿病病人皮膚組織含糖量增高,且皮膚表麵皮脂的屏障作用遭到破壞,抗菌能力下降,致使皮膚對真菌形成易感性。真菌侵入機體內易被吞噬細胞吞噬,但糖尿病患者巨噬細胞或中性粒細胞的過氧化殺菌活力下降,造成被吞噬細菌在吞噬細胞內繼續增生,刺激組織角質增生並不斷遭受癬菌分解破壞,以至皮膚癬病難以治愈。糖尿病合並手足癬的發病率較高,據統計占糖尿病病人的65%~70%,且夏季高發。糖尿病合並手足癬,經過治療後一般可以治愈,但易複發。

手足癬在中醫文獻中有不同的名稱,中醫稱手癬為“鵝掌風”,稱足癬為“腳濕氣”“臭田螺”“腳丫癢爛”等。糖尿病手癬多因感受風毒、濕毒,凝聚皮膚,甚則氣血不暢,皮膚失養,或由足癬之濕毒染發。糖尿病足癬為內蘊濕熱,濕熱下注,或因久居濕地染毒而致。為外感風濕熱之毒,蘊積肌膚,病久血瘀風燥,氣血不能榮潤肌膚,皮膚失養,肥厚燥烈而為鵝掌風,內則肝胃二經濕熱下注,濕鬱為毒,熱而化蟲為病,或感受熱濕毒而成。初病多實,久則虛實夾雜。我國城市多見,農村少見,南方氣候潮濕,發病率高,北方較南方相對為少。本病夏季高發。

中醫辨證論治

(一)濕熱蘊毒證

【臨床表現】手掌皮膚出現增厚、脫皮、瘙癢、裂痕、流水等表現,舌紅苔薄黃或黃膩,脈滑數。

【病因病機】濕熱蘊結,阻滯肌膚。

【治法】清熱燥濕,疏風止癢。

【處方用藥】內服經驗方(《治療鵝掌風一得》)加減。苦參15g,白鮮皮20g,蒺藜15g,紫花地丁15g,蒲公英20g,黃柏10g,烏蛇6g,當歸10g,赤芍10g,牡丹皮10g。

(二)血虛風燥證

【臨床表現】皮膚幹燥,少汗,脫屑,甚則幹裂、出血,伴有頭暈、心悸、麵色無華,舌淡苔白,脈弦細。

【病因病機】血虛風燥,肌膚失養。

【治法】養血潤燥,消風止癢。

【處方用藥】當歸飲子(《證治準繩》)加減。當歸10g,白芍15g,生地黃15g,蒺藜15g,荊芥10g,何首烏15g,黃芪15g,甘草3g。二、中藥外治驗方外治法

醋泡方(《朱仁康臨床經驗集》)

【組成】荊芥、防風、紅花、地骨皮、白礬各18g,皂角刺、大風子各30g。

【用法】上藥用米醋1 500ml,放盆中泡3~5天備用,每天晚上將患手或腳泡半小時,每劑藥可連泡2周為1個療程,有效則繼續泡2~3個療程。

手癬外洗方

【組成】蛇床子、苦參、白鮮皮、黃柏、生百部各20g,雄黃、硫黃各10g,當歸15g。

【用法】每日1劑,水煎取汁外洗患處,每日1次,每次30分鍾。

【適應證】各型手癬。

手癬泡方

【組成】白礬、五倍子、地膚子、蛇床子、苦參各30g,大風子、花椒、黃柏各25g。

【用法】共研末用食醋1 000ml浸泡1周備用,每日2次,取藥液浸泡患處,每次30分鍾,每劑可用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