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糖尿病前期

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調節正常發展為糖調節受損(IGR),血糖升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糖耐量受損(IGT),兩者可單獨或合並出現。糖尿病前期屬於中醫“脾癉”“食鬱”等範疇。《素問·奇病論》中論“脾癉”中明確指出脾癉的典型表現是口甘,即口中甜膩,常由多食甘美肥厚之物所致,長期嗜食甘美,可使形體肥胖,甘肥厚味蘊而為熱,內聚陳氣阻滯氣機,不加以注意,進一步發展可轉為消渴。

從中醫病因病機來分析,家族遺傳帶來的稟賦異常,過食肥甘,久坐少動,情誌失調等均為糖尿病前期發生的主要原因。稟賦異常為內因,過食肥甘為外因,且後者更為重要。故糖尿病前期是氣、血、痰、火、濕、食六鬱兼夾為病,而食鬱為其發生的基礎。按照病程的發展過程可歸納為:先為食氣,繼之痰濁,最後化熱(虛熱、實熱)。整個過程均以實證為主,可兼虛(氣虛、陰虛)、兼瘀(痰瘀、濁瘀)。痰濁化熱與否決定血糖是否升高。本病病位在五髒,以脾(胃)、肝為主,涉及心肺腎。中醫證候可表現為濕熱、痰濕阻滯、肝胃鬱熱,或表現為陰虛肝旺、脾虛、氣陰兩虛等。濕熱、痰火、鬱熱傷陰,“陰氣不足、陽氣有餘”,或有胃腸結熱存在,“二陽結謂之消”,則成典型消渴。臨床上,糖尿病前期一般無明顯症狀,多在健康體檢或因其他疾病檢查時發現,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OGTT)確診為糖尿病前期。

一、中醫辨證論治

糖尿病前期重在早期預防,提倡“治未病”。肥胖或超重者多屬痰濁,中等體型或消瘦者多屬陰虛。痰濁者總以消膏轉濁為要,氣滯痰阻者治以理氣化痰,脾虛痰濕者治以健脾化痰,化熱者佐以清熱;陰虛氣滯者治以養陰理氣,消瘦者勿忘養陰。

(一)脾虛痰濕證

【臨床表現】形體肥胖,腹部增大,或見倦怠乏力,納呆便溏,口淡無味或黏膩,舌質淡有齒痕,苔薄白或膩,脈濡緩。

【病因病機】太陰脾虛,痰濕阻滯。

【治法】健脾化痰。

【處方用藥】六君子湯加減。黨參10g,白術10g,茯苓10g,陳皮6g,半夏10g,荷葉10g,佩蘭10g,甘草3g。

【用藥加減】倦怠乏力加黃芪20g;食欲不振加焦山楂10g;口黏膩加生薏苡仁30g,豆蔻10g。

(二)胃腸結熱證

【臨床表現】食欲亢進,大便幹結,渴喜冷飲,口幹口臭,畏熱喜涼,小便黃赤,舌紅苔黃厚,脈滑數,或滑實有力。

【病因病機】腸熱內結,納運不和。

【治法】清熱化滯。

【處方用藥】升降散、三黃丸加減。僵蠶(酒炒)6g,蟬蛻3g,薑黃(去皮)9g,大黃(生)3g。

【用藥加減】食積不化,多食,食後脘腹脹滿,舌苔厚膩,脈滑者,加用焦檳榔9g,焦山楂12g,炒萊菔子15g,或用中成藥加味保和丸消食化積。

(三)氣滯痰阻證

【臨床表現】形體肥胖,腹型肥胖,或見脘腹脹悶,心煩口苦,大便幹結,舌質淡紅,苔白膩或厚膩,脈弦滑。

【病因病機】脾虛氣滯,納運遲滯。

【治法】理氣化痰。

【處方用藥】越鞠丸加減。香附10g,川芎10g,蒼術10g,梔子10g,神曲10g,半夏10g,佩蘭10g,陳皮6g。

【用藥加減】口苦、舌苔黃加黃連3g,全瓜蔞10g;脘腹脹悶甚加枳實10g。

(四)陰虛氣滯證

【臨床表現】形體中等或偏瘦,或見口幹口渴,夜間為甚,兩脅脹痛,盜汗失眠,舌質偏紅,苔薄白,脈弦細。

【病因病機】肝腎陰虛,氣滯痰瘀。

【治法】養陰理氣。

【處方用藥】二至丸合四逆散加減。女貞子10g,墨旱蓮10g,柴胡10g,白芍10g,枳實10g,甘草3g。

【用藥加減】兩脅脹痛加青皮10g,橘葉10g;口幹口渴加生地黃10g,石斛10g。

(五)陰虛肝旺證

【臨床表現】頭暈目眩,頭脹頭痛,顏麵潮紅,烘熱汗出,性急易怒,咽幹口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心煩失眠,多夢,舌紅,舌苔薄黃,脈弦或細弦。

【病因病機】肝風內動,陰虛火旺。

【治法】平肝潛陽。

【處方用藥】天麻鉤藤湯或鎮肝熄風湯加減。天麻9g,鉤藤(後下)12g,石決明(先煎)18g,梔子9g,黃芩9g,川牛膝12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9g,首烏藤9g,茯神9g。

【用藥加減】若陰虛證突出,臨床表現為頭暈眼花,耳鳴耳聾,性急易怒,咽幹口渴,五心煩熱,腰膝酸軟,失眠多夢,舌紅,舌苔薄黃或苔少,脈弦細者,治當滋陰為主,兼以潛陽,方藥可配合杞菊地黃湯合磁朱丸加味。若兼氣陰兩虛,臨床表現為頭暈頭痛,咽幹口燥,倦怠乏力,氣短懶言,五心煩熱,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紅少津液,苔薄或花剝,脈細數無力,或沉細者,治當益氣養陰,平肝潛陽,方藥可配合生脈散、玉泉丸、玉液湯、參芪地黃湯等方加減。

中藥單方驗方

人參方

人參益氣生津,善治消渴,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人參具有良好的降低血糖作用。

【用藥注意】感冒發熱病人不宜服用;糖尿病患者及有高血壓、心髒病、肝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兒童、孕婦、哺乳期婦女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人參雞子飲

【用法】人參3g,雞子清1個調服,每日分1~2次服。

【主治】消渴乏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