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失眠的基本知識(1 / 2)

第一章 失眠的基本知識

1.失眠的發病率與危害性

據統計學資料顯示,目前日本人失眠發病率在18%~23%之間,美國人在32%~35%之間,我國的失眠發病率在30%左右。失眠症是當今社會人們普遍存在的痛苦之一,它可能是除疼痛以外最常見的臨床症狀。美國1992調查發現,有1/3的成年人在過去一年內有過失眠,據預測,到21世紀中葉時,美國失眠人數將達到1億人。法國的一項調查顯示,48%的人有睡眠方麵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對14個國家15個基地的25916例在基層醫療機構就診患者的調查結果顯示,27%的人有睡眠問題,而且被診斷為失眠症的患者接近實際患病人數的一半。近期,我國一份內蒙古大學生358人的問卷調查,睡眠質量差者(包括入睡困難、易醒、使用安眠藥等)也高達48.9%。

睡眠對任何人來說都是必不可少的,它是維持生命的極其重要的生理功能。偶爾失眠,對身體無多大損害,但長期失眠,對人們的精神和軀體將產生很大的危害。可見如下幾方麵:失眠引發的一係列軀體不適,如倦怠思睡、精神不振、注意力減退、頭腦昏沉、反應遲鈍等,降低了人們的工作和學習效率,抑製了大腦的創造性思維;對少兒,可因生長激素在失眠時的分泌減少,影響生長發育;對成人,則可引起交感神經功能亢進,新陳代謝增高,影響軀體功能恢複,使機體免疫力下降而導致疾病發生;影響皮膚的健康。

失眠患者的皮膚色澤晦暗,眼袋發黑,易生皺紋;而健康睡眠者的麵色紅潤有光澤,雙目靈活有神,顯得神采奕奕,精神煥發,年輕漂亮;失眠引起的情緒不穩、沮喪、焦慮,會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造成人際關係的緊張。而不良的人際關係又會加重失眠。此外,由於失眠產生的上述軀體和精神方麵的不利影響,大大增加了工作時意外事故的發生,對社會造成巨大損失。1990年,美國統計因失眠造成的直接醫療支出,以及造成的生產下降、病假和意外事故傷害等的經濟損失為154億美元。再加上因加重了其他疾病造成的醫療支出,以最保守的估計,每年經濟損失達300~359億美元。失眠問題的嚴重性,恐怕超過了其他各種疾患。

2.失眠的定義

睡眠是維持人體生命的極其重要的生理功能,猶如水、食物一樣對人不可少,絕大多數人的一生約三分之一的時間是在睡眠中度過,保持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一個人隻喝水不進食可以活七天,而不睡眠隻能活四天。

因此,睡眠對我們的存活是必不可少的,莎士比亞說過:“人類第一道美餐就是睡眠”。可偏偏有許多人無法享受這道美餐,他們幾乎每天晚上都在與睡眠作鬥爭,花很長的時間試圖入睡,好容易睡著了,很快又醒來,再入睡就更困難了。也有一些人,雖然整晚都睡著了,但早上醒來後總覺頭很沉,疲乏無力,沒有睡夠,這就是睡眠的質量沒有“達標”,都屬於睡眠障礙;其中以失眠症對人的健康生活危害最重。

具體來說,失眠是指睡眠的始發和維持階級發生障礙,致使睡眠的質量不能滿足機體的需要,引起患者白天不同程度地感覺身體困乏,精神萎靡,頭昏心慌、瞌睡、記憶力下降,思考困難,反映遲鈍等症狀。失眠及瞌睡困難是神經科門診就診病人常見的主症狀,包括入睡困難、睡眠淺、多夢、早醒以及晨起訴說不適等。

3.失眠的病因

引起失眠的原因較為複雜,但主要因素可分為環境因素、心理因素和疾病因素三大類。

環境因素:適宜的睡眠條件與環境,對於睡眠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如乘飛機到異地而造成的時差性失眠,噪聲造成的失眠,在城市中極為常見。

心理因素:在眾多的因素之中,最重要的是心理、精神因素,它約占慢性失眠患者的半數。短時間失眠,常是因環境應激事件引發,而一旦這種應激逐漸消退,就可恢複正常睡眠;而長期失眠者,憂慮是失眠的最常見的病因。心理因素,例如情緒緊張不安,心情抑鬱,過於興奮、生氣憤怒等能引起失眠。有學者研究出現,在300例失眠患者中,其中85%的人是由於心理因素引起的。

憂鬱症、神經衰弱、精神分裂症的病人大多失眠。心理因素對失眠有著重要的影響,反過來失眠又影響到人的心理。失眠使人精力不足,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情緒低沉,使人急躁、緊張、易發脾氣,降低人的學習效率與工作效率。長期失眠有可能使人的感受能力降低,記憶力減退,思維的靈活性減低,計算能力下降,還會使人的情緒狀態發生一些改變。失眠對人的心理影響程度不僅取決於失眠的長短和嚴重的程度,而且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失眠患者的心理狀態和對失眠的認識態度。有人雖患有嚴重的失眠,精神狀態仍很正常;但有人即使偶爾失眠,也是叫苦連天,情緒一落千丈,嚴重影響工作與學習。消除對失眠的恐懼感,對夢有正確的認識,講究睡前心理衛生是預防與治療失眠的重要心理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