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汝麗娟溫腎陽為主治療橋本甲狀腺炎繼發甲減
[高尚璞.汝麗娟教授治療橋本甲狀腺炎繼發甲狀腺功能減退症的經驗.上海中醫藥雜誌,2002,36(1):32—33]
橋本氏甲狀腺炎屬中醫癭病和虛勞範疇。因人體正氣不足,外邪乘虛直入少陰、厥陰之經絡,腎陽虛衰,陽氣生成不足;肝氣鬱結,陽氣運行障礙,隨之產生水濕、痰濁、瘀血等一係列病理產物,臨床表現為陽氣不足,氣血運行不利;局部則表現為結喉部位腫大伴結節。因陽氣生成源於腎,腎為先天之本,中寓元陽真火,腎陽又稱元陽,為一身陽氣之根本,人身五髒諸陽皆賴腎中陽氣以生發。因此,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生導師汝麗娟教授認為腎陽虛衰為本病病機之關鍵,治療以溫補腎陽為主,佐以疏肝健脾,輔以利水消腫、理氣活血化痰,所謂標本兼顧。溫腎陽常選用肉蓯蓉、仙茅、仙靈脾、杜仲、巴戟天、菟絲子等。另加一味川桂枝,以溫通十二經脈,使體內被水濕鬱閉之陽氣得以正常敷布。疏肝解鬱藥物選用柴胡、鬱金、香附、綠萼梅、玫瑰花等。補脾氣、健脾運藥物選用生黃芪、太子參、白術、茯苓、白扁豆等。
針對陽虛水泛,利水既可消除尿少、尿閉、全身浮腫等水濕泛濫的症候,又有助於陽氣溫通。常用藥物分為三類:①淡滲利水:澤蘭、澤瀉、萆薢、車前草、益母草、冬瓜皮等。②益氣行水:生黃芪、茯苓、薏苡仁、白術等。③溫陽利水:桂枝、牛膝等。此三類利水藥,按不同辨證配合使用,使祛邪而不傷正,扶正而不留邪。
甲狀腺腫塊是由於氣滯血瘀痰凝停於結喉部位而成,活血化痰常用藥物有當歸、丹參、桃仁、莪術、延胡索、地鱉蟲、八月劄、石見穿、夏枯草、落得打、象貝母、白芥子、山慈菇等。
注意事項:如再感風溫之邪,反複發作或伴有頸前結喉部位自發疼痛、觸痛、咽部不適時,可酌加銀花、板藍根、蛇舌草、半邊蓮、蒲公英、牛蒡子等清熱解毒。此外,溫補腎陽時不忘滋補腎陰。善用養陰藥,如黃精、枸杞子、女貞子、旱蓮草、生地黃、熟地黃、當歸等,從中隨證擇其一二味,陽得陰助而生化無窮;同時亦能針對女子月事不行,而調攝衝任。
汝麗娟認為中醫藥治療本病的優勢在於:首先可避免使用激素,或減少激素用量,從而避免或減輕激素的副作用;其次療效穩定,停藥後,無反跳現象;第三副作用少,易於為患者接受。此外,該病治療後甲狀腺功能恢複相對較快,而甲狀腺球蛋白抗體(TGA)、甲狀腺微粒體抗體(TMA)降至正常則比較緩慢。
十三、陳如泉診治結節性甲狀腺疾病的經驗 [王誌興,陶冬青.陳如泉診治結節性甲狀腺疾病的經驗.湖北中醫雜誌,2002,24(3):13—14]
結節性甲狀腺疾病是較為多見的內分泌病,往往是多種甲狀腺疾病的表現形式。可由甲狀腺退行性變、炎症、自身免疫以及新生物等多種病變引起,可呈單發或多發表現,常見於中年女性。湖北中醫學院博士生導師陳如泉教授運用中醫藥治療甲狀腺結節屢見奇效,對該類疾病的認識和治療頗有心得,其經驗為:
1.鑒別診斷是治療關鍵
包括區別是良性結節還是惡性結節,惡性者應盡早手術,良性者則以藥物治療為主;區別炎性結節與非炎性結節,對指導用藥及判斷預後很有必要。炎性結節以橋本甲狀腺炎最為常見,其次為亞急性甲狀腺炎;區別毒性結節與非毒性結節,所謂的毒性結節,就是指結節具有自主分泌甲狀腺素的功能,容易引起甲亢。具體方法包括局部觸診、詢問病史、綜合各項檢查、注意治療觀察。
2.明辨甲狀腺結節的中醫病因病機
陳如泉教授認為本病基本屬於中醫的癭病範疇,臨證時以五癭分類參辨。本病的發生發展,大都遵循氣滯、痰凝、血瘀、正虛四個病理環節。情誌不遂、煩躁易怒常為引發因素。這四個病理環節有時不能截然分開,往往相互兼挾,時有重點突出。臨證時,頸部腫塊質地是辨證的重要依據。氣滯為主者頸腫時大時小,質地柔軟;痰凝為主者,質韌或稍硬,多不疼痛,活動良好;血瘀為主者,質地堅硬,壓之疼痛,活動度差。再結合病程、症狀、舌象、脈象,辨別四者孰重,是否兼挾發病。
3.辨證用藥與經驗用藥相結合
本病的病理改變主要以痰凝血瘀為主,陳如泉教授多以健脾化痰、活血化瘀為大法,參以疏肝理氣、清熱解毒、扶正祛邪等法。基礎方:瓜蔞皮、夏枯草、茯苓、王不留行、穿山甲各15g,浙貝母、赤芍、鬱金各10g,柴胡12g。臨床應用時要注意病人的具體情況。對於活血藥,月經期(尤其量多者)及妊娠期婦女不能用;體質虛弱者及老年人要減少用量;體質強盛者,若結節較大、質地較硬、時間較長,應加大用量;氣滯重者加用製香附、青皮等,陰虛者加用玄參、鱉甲等。
臨證時善用蟲類藥及清熱解毒藥,因為癭病病位居上,且久病氣血周流不暢,故普通藥物難達病所,宜加用蜣螂蟲、紅娘蟲、蜈蚣等蟲類藥物,以入絡引經和活血消腫,從而增加療效;邪鬱日久則可從熱化火,若火鬱甚者,則宜加白花蛇舌草、板藍根、七葉一枝花、白頭翁、山慈菇、野蕎麥根等清熱解毒藥,臨床觀察也證實,用健脾化痰、活血化瘀藥配合清熱藥,可明顯提高結節性甲狀腺疾病的治療效果。
此外,尚喜用民間草藥,如具有化瘀通絡的鬼箭羽、清熱解毒散結的石見穿和貓爪草。但慎用海藻、昆布、黃藥子等藥,因海藻、昆布、黃藥子等含碘豐富,對於毒性結節尤不適宜。即使是非毒性結節,用之日久,也會影響甲狀腺對碘的攝取,有引發甲亢之嫌,除非是由於碘缺乏所致之甲狀腺腫。另外,黃藥子有肝毒性及胃腸反應,短期用之尚可,長期用之則弊大於利。
局部外敷與內服藥物相結合,固定成方與辨證施治相結合。常將化瘀消腫之中藥配成膏劑外敷,內外合治以求良效。另外,還據疾病特點製成偏於理氣的理氣消癭片及偏於化痰活血的活血消癭片兩種成藥劑型,以求治療的多樣性和靈活性。
4.治療方法有講究
一般先以湯劑作衝擊治療,待病情控製後,再用自製理氣消癭片、活血消癭片口服,以鞏固療效,一可減輕病人經濟負擔,二可方便病人長期服藥。另外,有適宜中西醫結合治療者,當一並用之。如結節伴有甲減或TSH增高者,加用甲狀腺製劑;若為囊腫巳較大者,則配合穿刺抽液並注入無水乙醇行硬化治療。因此,仔細審查病情,選擇恰當治療方法,靈活辨證用藥都是治愈該病的關鍵所在。
十四、倪宗珈以生脈二陳湯治療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 [張
穎,杜建華,褚貴保.倪宗珈教授治療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經驗拾萃.中醫藥學刊,2003,21(7):1064—1065]
倪宗珈教授是雲南省首批中醫藥師帶徒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西醫結合臨床工作
30餘年。她認為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屬“癭病”範疇,其病機具有氣鬱痰結化火傷陰特點,以“氣(肝鬱氣滯)、火(氣滯痰凝,鬱久化火)、痰(氣滯飲停,痰濁壅結)、瘀(氣滯痰凝,絡脈瘀阻)”為主要病機,即氣陰兩虛為本,氣滯、痰凝、血瘀為標,主要涉及肝脾兩髒功能,尤以肝失疏泄為主,創生脈二陳湯治療本病,取得滿意療效,並認為其機理可能與調節免疫有關。
30例毒性彌漫性甲狀腺腫患者隨機分為生脈二陳湯組和丙基硫氧嘧啶組,生脈二陳湯的基本方為太子參、麥冬、五味子、陳皮、法半夏、雲茯苓、生甘草,甲狀腺腫大明顯者加白芥子、王不留行、浙貝母,手抖者加白蒺藜、鉤藤、夏枯草,煩躁易怒者加炒柴胡、鬱金,心悸多汗者加炒棗仁、生牡蠣、黃連,氣虛明顯者加黃芪、炒白術。治療組患者在服用生脈二陳湯的同時予丙基硫氧嘧啶片100mg/次,每日3次口服,症狀控製後可逐漸減至維持量(每日25~50mg);對照組僅給予丙硫氧嘧啶,必要時加普萘洛爾。
第三節 名方應用精析
一、海藻玉壺湯
【方名】 海藻玉壺湯
【來源】 出自陳實功《外科正宗》。《外科正宗·卷之二·上部疽毒門·癭瘤論第二十三》:“癭瘤初起,元氣實者,海藻玉壺湯。”
【處方】 海藻、青皮、陳皮、連翹、貝母、川芎、當歸、昆布、半夏、獨活、甘草(各一錢),海帶(五分)。
【用法】 水二盅,煎八分,量病上下、食前後服之。凡服此門藥餌,先斷厚味大葷,次宜絕欲虛心者為妙。
【功能主治】 化痰軟堅、消散癭瘤,主治石癭。
【方解】
方中海藻、昆布、海帶化痰軟堅,為治癭瘤主藥;青皮、陳皮疏肝理氣,當歸、川芎、獨活行氣活血以通經脈,配合理氣藥可使氣血和調,促進癭瘤消散;半夏、貝母化痰散結,連翹清熱解毒、消腫散結,甘草調和諸藥。綜合全方,具有化痰軟堅、行氣活血、消癭散結之功效。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海藻、昆布、海帶含碘、多種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甘草含甘草酸、甘草素,對改善血黏和血管彈性有較好作用。貝母、半夏、陳皮、青皮、獨活、連翹則有解除平滑肌痙攣、擴張血管及促進代謝產物排泄等作用;當歸、川芎具有較強的擴張血管、改善血液循環作用。
本方主治“石癭”,原文中相關的文字描述,與頸部癌腫相似,現代常用其治甲狀腺腺瘤、甲狀腺腫大等病症,即“氣癭”、“肉癭”等,上述疾病在早期增生性腫大階段,長期服用3~6個月,有一定療效。
【現代應用】
1.現代用法
海藻、青皮、陳皮、連翹、貝母、川芎、當歸、昆布、半夏、獨活、甘草各10g,海帶5g,水煎服,每日1劑。胸脅脹痛、胸悶太息者加柴胡12g,白芍15g,鬱金12g;體盛痰豐、納呆泛惡者加蒼術、白術各12g,茯苓30g,膽南星9g;久病舌暗、口幹不欲飲、癭塊質硬者加鱉甲(先煎)10g,紅花15g,水蛭粉(分衝)6g。
2.治療肋軟骨炎 [程文華,袁素芹.海藻玉壺湯加減治療肋軟骨炎.中國中西醫結合外科雜誌,1995,1(5):300]
程文華等認為本病多因外傷、感冒等引起氣機不暢,津液輸布失常,聚而生痰,痰血互結,彙聚胸筋而致,經久不愈,治療宜化痰軟堅、活血理氣,以海藻玉壺湯加減治療23例肋軟骨炎患者,方藥組成:海藻9g,昆布9g,夏枯草15~45g,土貝母15g,青皮9g,陳皮6g,半夏6g,雲苓12g,連翹12g,當歸9g,川芎9g,甘草6g。重者每日1劑,輕者隔日1劑,水煎(複煎)分2次服,藥渣布包局部熱敷。本組病例最少服藥14d,最多服藥30d,平均服藥21d,起效特點為症狀解除快。結果:治愈16例,顯效5例,有效2例,無效0。
3.治療冠心病及高脂血症 [黃日路,蘇繼煥.海藻玉壺湯加減治療冠心病及高脂血症51例分析.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1996,18(3):421—422]
冠心病、高脂血症的基本病因病機歸屬於“氣滯、血瘀、痰凝”,海藻玉壺湯本為治癭病氣鬱痰阻型的名方。黃日路等應用海藻玉壺湯加減治療5l例冠心病、高脂血症患者(其中冠心病30例,高脂血症21例),取得滿意療效。基本方組成:海藻10~15g,昆布10~15g,海帶10~15g,半夏7~10g,陳皮7~10g,青皮7~10g,貝母7~12g,連翹10~15g,獨活7~10g,當歸7~12g,白芍7~10g,甘草6~10g,隨症加減。服法為每日1劑,水煎服。2周為1個療程,連服4周。根據病情加肌苷片、速效救心丸。治療結果:①冠心病,顯效14例,有效13例,無效3例,總有效率90%;②高脂血症,顯效17例,有效4例,總有效率100%。
4.治療卵巢囊腫 [孫玉岩,孔慶森,王曉莉.海藻玉壺湯治療卵巢囊腫66例.中醫藥學報,1996,24(4):17]
卵巢囊腫屬中醫癥瘕範疇,多因痰濕凝結、氣滯血瘀而成。經脈閉阻,積久成為癥瘕頑證而不孕。孫玉岩等認為海藻玉壺湯有化痰軟堅、消癥散結之效,故選之治療本病。66例雙側卵巢囊腫患者中平均年齡29歲,病程2~4年41例、5~7年17例、8~11年8例;原發不孕者64例,繼發不孕者2例;多數為單純性卵巢囊腫,合並盆腔炎9例、炎性包塊2例。基本藥物:海藻、昆布各18g,半夏、象貝各15g,青皮、陳皮、當歸、川芎、獨活、連翹、甘草各10g。經行乳房發脹、少腹疼痛者加元胡、香附、橘核、荔枝核;經色暗有血塊者加穿山甲、夏枯草、三棱、莪術;帶下清稀者加蒼術、白術、車前子;帶下色黃有臭味者加雙花、敗醬草。患者均在門診用藥治療,並在經淨後服藥,服至下次月經前3d。治療結果:66例服藥最長時間為4個療程,最短時間為2個療程,平均2個療程。痊愈49例,好轉13例,無效4例。
5.治療癭病 [孟慶榮,孟繁光.海藻玉壺湯治癭30例療效觀察.中醫藥研究,1996,12(6):16—17]
30例門診癭病患者中良性甲狀腺瘤22例、單純性甲狀腺腫7例、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1例。全部病例均予海藻玉壺湯加減治療,停用其他一切中西藥物。基本方:海藻20g,昆布15g,貝母15g,陳皮15g,青皮10g,川芎15g,當歸10g,半夏15g,連翹15g,甘草3g。隨症加減:胸脅脹痛、胸悶太息者,加柴胡12g、白芍15g、鬱金12g;體盛形豐、納呆泛惡者加蒼白術各12g、茯苓30g、膽南星9g;久病舌暗、口幹不欲飲、癭塊質硬者加鱉甲(先煎)10g、紅花15g、水蛭粉(分衝)6g;若效果欠佳,癭瘤多劑不消或消減慢者,甘草用量從3g逐漸加量,以不超過15g為宜。結果:22例良性甲狀腺瘤中痊愈15例、好轉5例、無效2例,有效率90.91%;7例單純性甲狀腺腫全部痊愈,1例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無效。孟慶榮等體會隻要甘草與海藻用量比例不超過15∶20,就不會出現明顯的毒副作用,如甘草比例越大,效果愈明顯,副作用發生率亦越高,程度越重。
6.治療甲狀腺腫 [陳雲林.海藻玉壺湯治療甲狀腺腫24例.中醫函授通訊,1999,18(1):35—36]
選用海藻玉壺湯治療24例甲狀腺腫,全部病例均為該院門診病人,以女性中青年多見,占20人。方劑組成:海藻10g,昆布10g,海帶10g,製半夏10g,陳皮、青皮、川芎各6g,浙貝10g,當歸10g,連翹15g,獨活6g。若結塊較硬者加三棱、莪術、鱉甲各10g,以增強活血軟堅;頑固者加夏枯草25g,黃藥子10g。婦女月經期間,不用三棱、莪術等活血化瘀藥,待經期過後再用;肝炎病人忌用黃藥子,並注意精神、飲食調攝等。結果表明全部病例中痊愈16例,有效6例,無效2例,總有效率為9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