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輔助治療篇(2)(1 / 3)

9.脫肛

【常見病因】主要是經常用力加壓排便,長期的腹壓增高,引起直腸壁下移,而造成脫肛。此外,慢性咳嗽、拎扛抬重物等引起腹壓增大的動作,也有可能引起脫肛。

【主要症狀】患者自覺有腫物樣的東西自肛門脫出,起初腫物較小,便後可自行回納肛門以內。隨著症狀的不斷加重,腫物體積變大,脫出頻繁,便後無法自行回納,需用手托揉方可回歸肛內。根據症狀輕重的程度不同,將脫肛分為輕、中、重三度。

【內運動輔助治療】平臥2姿。

(1)擺膝60下:腹部要盡量放鬆,擺動要輕鬆自如,開始時稍慢,中間稍快,同時引導內合向擺膝相反方向擺動。

(2)仰臥平轉:連續做4個八拍。

(3)內合繞右手3指散轉氣海。

(4)呼啦轉腹:連續做4個八拍。

(5)點旁強穴、抻腹收肛16次:屈膝側臥,用拇指指腹點按旁強穴(旁強穴在後臀尾骨尖旁開1.5寸),穴下要有酸脹感。同時抻腹收肛,並引導內合從肛門上提到肚臍後方,持續1秒鍾左右。吸氣,膈肌與胸廓盡量上提。要用口呼吸,不要憋氣;收肛要有力度;速度不要太快,每次3~5秒鍾。

(6)掃盆底:連續做8個八拍。

(7)臥姿抻腹:連續做4個八拍。

(8)橫擺後下區:腹部要盡量放鬆,擺動要輕鬆自如。連續做4個八拍。

(9)抻膈向喉:連續做2個八拍。

(10)收放內合:連續做4個八拍。

(11)收肛:兩腳並攏,全身放鬆。

①呼氣,小腹收攏,將內合聚於下腹並引向肛門處。

②吸氣,收肛,同時引導內合從肛門上提到肚臍後方,並持續1秒鍾,然後放鬆2秒鍾。

③~⑧拍重複①~②的動作,連續做2個八拍。收肛要稍有力度,內合從下腹提到臍後,盡量用口呼吸,不要憋氣;用力要適中,不可有頭暈感。

【推薦組合】

組合1:擺膝60次,掃盆底4個八拍,點長強穴抻腹收肛16次,橫擺後下區4個八拍。

組合2:橫擺後下區4個八拍,仰臥平轉4個八拍,呼啦轉腹4個八拍,臥姿抻腹8個八拍,橫擺後下區4個八拍,收肛2個八拍。

組合3:擺膝60次,抻膈向喉4個八拍,橫擺後下區4個八拍,收肛2個八拍。

組合4:橫擺後下區4個八拍,呼啦轉腹4個八拍,點旁強穴抻腹收肛16次,橫擺後下區4個八拍。

【注意事項】

(1)要從輕柔緩慢開始,避免引起脫出;然後再根據自身情況,緩緩加快、加強力度。

(2)堅持采用自然排便法排便,減少便秘的發生,避免引起直腸脫出。注意個人衛生,防止脫出部位感染。

(3)避免對腹腔施壓,忌食柿餅、石榴等富含鞣質的食物,少吃辛辣、生冷食物和飲酒, 要以清淡易消化食物為主,多吃蔬菜、水果。

三、泌尿生殖係統疾病的治療

1.慢性腎炎

【常見病因】由多種原因引起,且具有不同的病理改變。病程較長,多呈緩慢進行性,常會造成不同程度的高血壓和腎功能損傷。

【主要症狀】腰酸,腰痛,全身乏力,麵色蒼白,食欲不振,有輕度眼瞼水腫或下肢水腫。臨床檢驗可有中等或中等以上程度的蛋白尿。

【內運動輔助治療】仰坐2姿。

(1)風車後區轉四穴:參照坐操“風車轉腹”,所不同的是將間區轉變成後區轉,即引導內合在後區旋轉,同時點按腎俞(第二、三腰椎棘突間旁開1.5寸處)、氣海俞(第三、四腰椎棘突間旁開1.5寸處)、大腸俞(第四、五腰椎棘突間旁開1.5寸處)、關元俞(第五腰椎與第一骶椎棘突間旁開1.5寸處)四穴,每穴各1分鍾。

(2)間區繞右手3指平轉天樞穴:以中力、中速,按右側天樞穴時,以順時針在間區隨3指同步旋轉、按揉左天樞穴以逆時針,各2分鍾。

(3)左右抻肋:與“中腹三抻”動作相同,隻是位置由中區改為上區,抻在左右兩肋處。抻動要從輕緩開始,並以輕緩結束。抻三下為1次,左右各抻10次。

(4)後區繞右手3指散轉水分穴:右手3指散轉法,右手3指著力於水分穴上順時針按揉,同時引導內合在後區沿腰背部隨同3指同步旋轉2分鍾。

(5)左右抹腎:要從下向上抹,遇膈肌向前拐一下。重點在腰部兩腎區,每8拍左右交替,連續做8個八拍。

(6)臥繞轆轤:參照臥操“11.臥繞轆轤”,注意重點在腰部兩腎區,方向要從下向上,連續8個八拍。

(7)上抹肝髒:連續做4個八拍。

(8)抹脾髒:連續做4個八拍。

(9)心肺撫摩:連續做4個八拍。

(10)橫擺後上區:參照臥操“3.巡腹八擺”中的“擺後上區”,腹部盡量放鬆,擺動要輕鬆自如,連續做4個八拍。

【推薦組合】

組合1:橫擺後上區4個八拍,風車後區轉四穴,每穴各2分鍾,左右抹腎4個八拍,抹脾髒4個八拍。

組合2:臥繞轆轤4個八拍,後區繞右手3指散轉水分穴2分鍾,左右抹腎4個八拍,心肺撫摩4個八拍。

組合3:橫擺後上區4個八拍,左右抻肋各10次,臥繞轆轤8個八拍,左右抹腎4個八拍。

組合4:左右抻肋4個八拍,間區繞右手3指平轉天樞穴2分鍾,上抹肝髒4個八拍,左右抹腎4個八拍。

【注意事項】避免服用對腎髒有害的藥物;適當補充高蛋白食物;避免受涼、潮濕和情緒激動。

2.腎下垂

腎髒在體內可以隨著人體的運動和呼吸而產生微小的活動,一般不超過一個椎體的正常範圍,超過這個範圍者,就屬於腎下垂。

【常見病因】外部環境因素影響,如經常劇烈顛簸、高處下跳等重力作用;以及體內某些因素,如維持腎髒正常位置的腎蒂、腹壁肌肉和周圍組織薄弱以及其他原因,使腎髒的移動幅度增加,當人體直立時出現腎髒下垂。

【主要症狀】一般無症狀,嚴重時可出現腰部持續性鈍痛或間歇性劇痛,多發生在站立或勞累時;少數患者可伴有惡心、嘔吐、腹脹和頭暈等症狀。

【內運動輔助治療】仰坐2姿。

(1)左右抹腎:要從下向上抹,遇膈肌向前拐一下。重點在腰部兩側腎區,每8拍左右交替,連續做8個八拍。

(2)橫擺水道,捧腹向上:屈膝仰坐2姿,

雙手掌橫放在小腹水道穴的兩側,兩小指的中節對準水道穴,兩手的小指加上小魚際連起來形成了一堵牆,向下一兜,將腹腔裏的全部內容都托在兩手掌之中;此時將內合聚於臍下,並開始引導內合在兩手掌上麵的腹部,橫向左右擺動;擺動時要沿後區(腰椎兩側),以中等力度、中速,不要有節奏感,邊擺動內合,邊向上托捧,讓雙手緩慢地通過天樞穴,一直托捧到兩肋下,不要馬上鬆手,繼續引導內合擺動6個往返;此為一遍,連續3遍,使腎髒位置還原(患有肝硬化、腎衰、腹部腫瘤、腸道疾病及孕婦不宜)。

(3)轆轤繞腎俞:用兩手中指點揉兩側腎俞穴;同時參照“坐繞轆轤”操作,注意重點在腰部兩側腎區,方向要從下向上,力求促腎還原,動作要圓滑流暢,連續2分鍾。

(4)“輪繞正區、擺腰上行”:仰坐2姿,聚內合於後腰骶部;引導內合沿後腰部呈“之”字形擺動向上,到膈肌後緣停止擺動,改為輪繞正區,從膈肌後緣繞經上腹、小腹,繞回後腰骶為一圈;連續繞16圈。動作可參考“產後保健”同樣方法。注意:一要保持“車輪前進”的旋轉方向,轉到後區時須沿腰背部上行,且要緩慢輕柔,以利脫垂器官複位。二是從轉到後腰骶開始,須引導內合左右擺動著向上,邊擺動邊向上推進,直到膈肌後緣,即可停止擺動,繼續輪繞正區。要盡量繞大圈,連續做20次。動作要輕柔緩和,其他部位要放鬆,中速,要輕鬆自如,呼吸要自然。

(5)旋轉胸腔:參照坐操“旋轉胸腔”同樣方法,4個八拍。

(6)上抹肝髒:連續做4個八拍。

(7)抹脾髒:連續做4個八拍。

(8)心肺撫摩:連續做4個八拍。

(9)坐繞轆轤:參照坐操“坐繞轆轤”,注意重點在後腰兩腎區,方向要從下向上,連續8個八拍。

(10)橫擺後上區:參照坐操“巡腹八擺”中的“擺後上區”,腹部要盡量放鬆,擺動要輕鬆自如,連續做4個八拍。

【推薦組合】

組合1:擺後上區4個八拍,坐繞轆轤4個八拍,“橫擺水道,捧腹向上”2分鍾,心肺撫摩4個八拍。

組合2:左右抹腎4個八拍,坐繞轆轤4個八拍,“輪繞正區、擺腰上行”2分鍾,抹脾髒4個八拍。

組合3:橫擺後上區4個八拍,轆轤繞腎俞2分鍾,左右抹腎4個八拍,心肺撫摩4個八拍。

3.慢性前列腺炎

【常見病因】多由於細菌侵犯後尿道,經過前列腺管而入腺體內引發炎症。會陰部受傷、久坐久蹲、長時間擠壓前列腺、受涼,不正常的性生活,頻繁的性衝動,過度飲酒等,都可導致前列腺缺血、充血或瘀血,為前列腺炎的重要誘因。此外,體內原有的精囊炎、附睾炎和尿路感染等感染性病灶,也會繼發前列腺炎。

【主要症狀】尿不淨(滴尿)、尿頻、尿道刺激症狀、肛門下墜和會陰脹感、腰骶部及大腿內側有不舒服的感覺,性功能減退、陽痿、射精痛等,排尿後會有乳白色的前列腺液從尿道口流出。常伴有腰背酸痛向腹股溝、睾丸及大腿放射,以及失眠、頭暈等症狀。

【內運動輔助治療】端坐1姿。

(1)左右晃膝60次:左右往返為1次;中速,晃動時要注意引導內合沿盆底部向相反方向擺動,前列腺部要有明顯揉搓感,會陰部微感發熱。

(2)繞右手3指平轉臍下三穴:端坐3姿,用右手3指順時針點揉旋轉氣海穴,同時引導內合在間區,中力、中速繞3指同步旋轉1~2分鍾;以同樣方法繞關元穴、中極穴每穴各1~2分鍾;內合始終隨在3指的下方,同步旋轉。

(3)擺間下區雙水道穴:端坐3姿,雙手拇指分別點按在左右水道穴上,點按雙穴的同時引導內合在間下區、橫穿雙穴的下部,以中力、中速左右橫向擺動2分鍾。

(4)繞中疊指散轉子宮穴:端坐3姿,將左手以中疊指點按在左子宮穴上(臍下4寸的中極穴,旁開3寸。左右各一,男女都有此穴)。在點揉子宮穴的同時,引導內合繞中疊指一小圈、一大圈循環散轉2分鍾。然後換成右手中疊指點按右側子宮穴,散轉2分鍾。

(5)石磨散轉盆底:參照坐操“石磨轉腹”中的“石磨沉底散轉”方法,在下區盆底部順時針水平下沉旋轉;同時用4指按揉腰骶部2分鍾。

(6)掃盆底30次。

(7)側體搖膝:取左側半臀坐姿,即轉體向左,將左半臀橫坐於椅子上,右臀及右腿懸空,左腿屈膝、全腳掌著地;右腿屈膝、足尖著地;身體左傾,左肘、前臂和手橫放在椅子背上支撐上體;右手放在左大腿上扶好,聚內合於下腹。

①右手扶住右膝,向前、向外、向上至與左膝持平,旋轉半圈;同時引導內合透過會陰向前、向外、向後,隨右膝旋轉半圈。

②右手扶住右膝,向後、向內、向前,回到原處轉一圈;同時引導內合隨右膝向後、向內、向前轉回原處。要讓會陰部有明顯的摩擦感。

③~⑧拍重複①~②的動作;動作要連貫順暢;速度不宜太快,每拍用時1~2秒鍾。連續做4個八拍。然後起身,換成相反方向:取右側半臀坐姿,與上麵姿勢完全相反。①~⑧拍全部反過來做;連續做4個八拍結束。

(8)溜正下條區:連續做4個八拍。

(9)抹脾髒:做4個八拍。

(10)收放內合:一收一放為1次,做30次。

(11)扭髖搓腸:參照坐操“扭髖搓腸”,主要撫摩前列腺,重點扭搓下腹和會陰部,做4個八拍。

【推薦組合】

組合1:溜正下條區4個八拍,扭髖搓腸4個八拍,繞右手3指平轉臍下3穴,每穴1~2分鍾。

組合2:掃盆底30次,擺間下區雙水道穴2分鍾,側體搖膝,左右各4個八拍。

組合3:左右晃膝60次,繞中疊指散轉子宮穴2分鍾,側體搖膝,左右各4個八拍。

組合4:收放內合4個八拍,扭髖搓腸4個八拍,擺間下區雙水道穴2分鍾,石磨散轉盆底8個八拍。

【注意事項】

(1)盡量避免長途騎自行車、開車、騎馬,避免長時間坐著工作,由於長時間壓迫會陰部,易導致前列腺充血、腫脹、瘀血、發炎。

(2)盡量少飲酒,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

(3)有感染病灶者,要同時治療體內感染病灶。

4.前列腺增生

前列腺增生是老年男性常見病。據統計,60歲以上的男性中,有40%左右的人患有此病。

【常見病因】尚不清楚,可能與老年人性激素平衡失調有關;也有學者認為與過多地攝入動物性食物有關。

【主要症狀】最初出現尿頻和夜尿增多,逐漸出現進行性排尿困難,由排尿遲緩、斷續、尿後滴瀝,逐漸變為排尿費力、尿線更加細弱,終成排尿滴瀝。

【內運動輔助治療】仰坐3姿。

(1)搓髖60下:參照“扭髖搓腸”方法。搓髖時,會陰部要收攏,中等力度,使前列腺有輕微搓揉感,一往一返算1下。

(2)左右晃膝60次:參照“慢性前列腺炎”中的左右晃膝動作。

(3)石磨沉底旋陰廉穴:用兩手中指分別按揉下腹部的左右陰廉穴(陰廉穴在恥骨聯合上緣中點旁開2.5寸再下2寸處,左右各一),參照坐操“石磨轉腹”的石磨沉底散轉方法,同時引導內合在下區盆底部順時針沿盆底,過陰廉穴,水平下沉旋轉2分鍾。

(4)繞右手3指平轉臍下三穴:順時針平轉氣海、關元、中極,各2分鍾。

(5)繞中疊指散轉子宮穴:連續做2分鍾。

(6)擺間下區雙水道穴:連續做2分鍾。

(7)掃盆底30下。

(8)收放內合:一收一放為1次,做30次。

(9)側體搖膝:參照慢性前列腺炎的防治方法。

(10)溜正下條區:參照溜正下區,連續做4個八拍。

【推薦組合】

組合1:搓髖60次;掃盆底4個八拍,繞中疊指散轉子宮穴,左右穴各2分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