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述
(一)腹腔內髒運動健身法的基本概念
1.何謂腹腔內髒運動健身法
腹腔內髒運動健身法(以下簡稱“內運動”),是通過加強腹腔髒器的運動來達到保健目的的一種方法,它以“內合”為載體,以“引導”為動力,以“撫摩”為主要方式加強內髒器官的運動,從而達到保健或治療的目的。通過引導內合在內髒器官之間循部位、有規律地進行撫摩運動,引發神經傳導、調節器官生理活動、加強器官血液循環、促進釋放某些相關遞質、增進腸液分泌、促進胃腸蠕動等應答反應;使腹內髒器更換新鮮血液,改善生理環境,提高生理功能。
內運動是將“內合”納入腹腔之中,按照一定的方法技巧,引導實施對內髒器官的撫摩運動。內合也稱聚集點,隻要將小腹輕輕收攏,下腹丹田之內就產生一個隱約可以感受到的聚集點;利用腹肌、膈肌、胸肌、腰椎和胸廓的配合,進行可控製、有規律的運動。我們把能使“內合”運動起來的方法叫做“引導”,有“引行”和“帶領”之意;是帶動內合在器官與器官之間進行撫摩與運動的各種方法技巧。引導方法簡單,容易掌握,後文將詳述。
內運動是通過直接運動內髒器官,從而產生保健或醫療功效的健身方式。
2.內運動健身就是給內髒器官做“按摩”
內運動派生於按摩療法,按摩療法在體外操作,而內運動是在腹內進行,兩者的治療原理有諸多相似之處,我們也可把內運動看作是用於腹腔內的按摩方法。
按摩療法是中醫推拿學的一部分,是祖國醫學遺產中的瑰寶。有些疾病吃藥打針療效不顯,采用按摩療法卻立顯卓效。據《史記》記載,神醫扁鵲把被認為已經死亡的趙王之子用針灸、按摩方法救活了。
內髒運動也同按摩療法一樣具有疏通經絡、暢通氣血、調和營衛、平衡陰陽、補虛扶正、活血散瘀、調整髒腑功能等重要作用。
通過內運動對髒器刺激作用,經過感受器傳向神經係統直達大腦皮質,從而改善內髒器官的生理功能。
3.內運動健身法與按摩療法的區別
內運動與按摩有許多相同之處,例如內運動的引導方式有擺、振、抻、搖、旋、繞、轉等與按摩相似,兩者所產生的應答反應相同,目的和產生的效果基本一樣。但二者也有許多不同之處:如按摩用手在身體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進行各種操作,講究的是手法技巧,注重的是循經取穴;而內運動隻是發自腹腔內部簡單的自主運動,不用手來參與,沒有手法技巧。
內運動與按摩療法的治療目標和途徑也不同:按摩注重以手法技巧,而內運動則是依靠腹肌、膈肌、脊椎、胸肌與胸廓等部的協調運動,帶動和引導內合,在腹腔內部髒器與髒器之間展開有規律的撫摩運動,從而引起神經傳導,促進血液循環加快、排除體內垃圾、調整腹腔髒器生理功能,對胃腸道的保健效果尤為明顯。
4.內運動保健和治病的原理
內運動健身法的原理,主要是通過內合對腹腔內器官的摩、擺、抻、繞等引導活動,直接或間接產生活躍氣血、疏通經絡、化壅祛瘀、扶正散結、調和營衛、調整髒腑功能等作用,並通過經絡傳導,調整陰陽、疏通氣血,從而收到醫療和保健功效。
腹腔內髒器體積最大的是腸道,內運動可使腸管運動起來,並對其他髒器間接地起到撫摩作用,讓相對平靜的器官活動起來,使腹腔內血液流動速度迅速加快、氣血暢通,進而化滯解瘀、驅壅散結;並通過經絡傳導而使陰陽平衡,收到預期效果。
用現代醫學分析,內運動可使腹腔內髒血液更新,能將髒器內陳舊血液更換為新鮮血液;還可以促進周圍血管擴張,減少血管阻力,減輕心髒負荷,有利於心髒輸出,使微循環暢通,有益於內髒器官營養的補給和器官的正常代謝,有效增強腹內各髒器的生理功能;對血壓的調整也有良好作用;通過引導內合(見第2章內合的概念)對內髒器官的不同強度刺激,產生不同的傳導反射,可以調節神經係統,引發相應的生理作用,如輕力度引導有鎮靜、舒緩作用;中力度或稍微重些的引導有器官興奮作用;過於強烈的引導反而會引起神經抑製。
內運動還可使胃腸內壁肌肉的張力增強、消化腺分泌活躍、胃腸蠕動加快,減少腸內容物在腸道內的停留時間,以軟化便塊,消除各種消化道症狀。例如,人體消化係統受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支配,正常情況下,交感神經和副交感神經相互協調處於平衡狀態,如果平衡紊亂,胃腸蠕動就會出現異常,就會出現腹部不適、消化不良、腹痛、腹瀉;或者腹部脹滿、食欲不振、排便不暢等症狀。此時,如果進行內運動治療,引導內合直接撫摩消化管,使所產生的撫摩作用通過人體的感覺器官,向自主神經中樞傳導,從而調整自主神經恢複平衡狀態,使之恢複正常功能;並通過神經反射,實現胃腸功能的改善,使消化係統的功能恢複正常。
內運動可通過加大脾髒的血流量,進而提升脾髒免疫功效。施以相關引導方法,所產生的“泵”效應,促使內髒器官血液更新。新鮮血液帶給內髒器官較充足的免疫成分,可有效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有望促進正常免疫細胞的生長、發育,提高免疫細胞的生理活性。
(二)內運動健身法的特點
內運動直接嗬護腹腔健康,化解諸多危害健康的危險因素,以及久坐、久蹲、用力加壓排便給人類帶來的諸多致命傷害。它具有簡單、方便,應用廣泛,能與各種運動聯合應用等特點。
1.內運動可減少不利於健康的危害
內運動可以直接在腹腔內進行引導,實現從腹腔內部開展運動保健的新方法。通過將腹腔髒器上提促進其運動,更換新鮮血液,改善髒器循環,排除相關危害,化解髒器損傷。
人們可以根據自身的感覺及效果,隨時調整內運動的方法與技巧,調整運動部位、頻率和力度,尋求適合自己的最佳動作組合。
內運動通過疏通微循環,直接改善內髒器官代謝,增強器官的功能。
通過增進脾髒功能和改善內髒器官的血液循環,從而提升腹腔內髒免疫功能。
內運動中的“自然排便法”,是引導內合向上提升,與傳統的用力加壓排便向下擠壓方式正好相反。人類直立行走已經讓腹腔器官承受著重大壓力,向上提升可以減輕器官壓力,有益健康,從根本上避免用力加壓所造成的災難性後果。
內運動通過對內髒器官的直接運動,能有效化解直立行走給人類造成的諸多“進化疾病”。采用內運動保健具有方便、有效、安全、無害,應用廣泛等特點,為人類的養生保健另辟蹊徑。
內運動既可以有效防止進化疾病,也可以輔助治療進化疾病。
2.內運動是一種簡單、方便的健身方式
(1)簡單易學:不用請醫生,不必他人操作,不需器械和用具,沒有深奧的手法技巧。隻須學習內運動基本知識,經過練習,學會收攏小腹,自由地引導。特別是便秘病人,吃藥、灌腸療效不顯,堅持采用內運動治療,可以取得較為滿意的治療效果。
(2)方便實用:不需特殊環境和條件,不需整塊時間,可在工作的間隙操作,也可在勞動中進行,不影響保健效果,但要注意安全。從事高空作業以及帶電作業、操縱機器等有一定危險的工作時,不可進行內運動。
(3)適用人群廣,無不良反應:內運動健身法適用於各種人群的保健,即便是長期臥床病人和殘疾人,躺在床上也可進行。這種健身法既無毒副作用,也沒發現任何不良反應。
3.內運動健身法的作用及適用範圍
內運動健身法主要作用是通過加強內髒運動、促進自然排便、改善內髒器官血液循環及營養狀況等,從而提高人體的生理功能,達到保健、防病和某些治療的目的。主要適合的人群:
(1)中老年人:人到中老年,內髒器官功能開始衰退,生理功能低下。衰老的根本原因是內髒器官的血流減少,微循環不暢,免疫功能下降,導致器官缺乏營養、有毒有害物質淤積。內運動可以有效改善內髒器官供血,疏通器官的微循環,促進有毒有害物質的排除。
(2)慢性病人:慢性病人體質虛弱,內髒器官容易受到侵擾和傷害。由於長時間用藥,肝、腎常常受到損傷,還容易並發其他各種疾病。內運動操可以有效阻止或者延緩各種疾病的發生和發展。
(3)上班族及某些特殊職業人群:由於久坐、久蹲,腹部負重的壓迫,腹腔髒器供血減少,會影響內髒功能,諸如公務員、電腦操作員、出租車司機、農民、公交售票員、修理工等,用內運動可以調整和改善內髒器官供血、調節髒器生理功能,有效提高生活質量。
(4)產婦:產後能否快速地恢複原狀,關係到產婦今後的健康,內運動就是加強腹腔和盆腔內髒器官的一種運動方法,因此是促進產婦康複的一種好的選擇。
(5)身體肥胖者:內運動可以阻止脂肪在腹腔內沉著與蓄積,還可通過激發脂肪酶的活性,促進脂肪代謝,而逐步減少沉積在內髒器官的脂肪。
(6)便秘者:排便是人類的正常生理現象,便秘者常常需要加壓排便,這不僅損傷心、腦血管,還會形成宿便,使有毒物質不能及時排除,阻礙人體正常的新陳代謝。內運動能促使胃腸的蠕動,促進自然排便,進而達到治療便秘的目的。
(7)內運動可以有效預防與治療直立行走造成的脫肛、痔瘡、直腸突出、子宮脫垂、胃下垂及前列腺、膽囊等疾病。
4.可以與其他健身運動聯合應用
內運動與藥物治療或其他健身運動結合,可產生互補作用,提高藥物治療的效果。
內運動不排斥藥物治療,藥物可以促進內運動發揮的功效,內運動也可以通過擴張內髒器官血管,加速血液流量,促使藥物的吸收,從而有效提高藥物的治療作用。
“十藥九毒”的說法是指大多數藥物對人體都有不良作用,特別是對肝髒與腎髒的損害。內運動有望通過增加肝、腎供血,促進藥物代謝,減少藥物傷害,保護肝、腎功能。
內運動與按摩聯合應用,一個是由內起效,一個是從外誘導。聯用可使內合的引導部位和作用更加準確,使按摩效應深入腹腔內,從而更迅速、有效地發揮醫療和保健作用。
內運動與其他健身運動聯用可有效提高運動對內髒器官的保健效果。例如在運動前或運動中做5~10分鍾的“巡腹八擺”、“旋風轉腹”,或者根據自身健康的需要選做幾節適合自己的內運動操,使內髒器官的血管擴張起來、微循環暢通起來,讓內髒器官分享更多的運動效果。
二、腹腔器官的功能及特性
(一)腹腔髒器的解剖特點及生理功能
人類的胸腔與腹腔之間有膈肌相隔,膈肌具有舒縮功能,使胸、腹兩腔相互擴展伸縮。當膈肌伸展時,胸腔向下擴張,腹腔某些髒器下移,胸內壓降低,引起吸氣。腹腔與盆腔沒有明顯分隔,從內運動角度出發,常把二者視為一腔。胸腔內的心、肺二髒主循環和呼吸;腹腔內的胃腸、肝、脾、腎和泌尿生殖器官主消化吸收及排泄、生殖等。
胸、腹、盆三腔密切相連,內藏有五髒六腑,除了大腦、五官以外,幾乎涵蓋了全部生命器官;三腔中的器官功能好壞決定著人們的健康與生命。嗬護三腔,就是嗬護人們的生命與健康。
1. 腹腔器官的解剖特點
腹腔裏有許多內髒器官,可將它們分成消化、泌尿、生殖三大係統,其主要解剖特點簡介如下:
(1)消化係統:是腹腔內體積最大的髒器,從口腔經胃腸到肛門全長7~10米,由消化管和消化腺兩部分組成。
①消化管:人類的消化道呈不規則的管形,故被稱為消化管。消化管從口腔和咽部向下是食管,食管為輸送食物的肌性管道,其長度約25厘米;向下連著胃的賁門,胃是消化管中最膨大的部位,位於左季肋部和上腹部的膈肌下,胃有前後兩壁、上下兩緣,出口稱幽門,向下與小腸相通。
小腸是消化管中最長的一段,其長度為5~7米,是食物消化吸收的主要部位;小腸全程分為十二指腸、空腸和回腸;十二指腸是小腸的起始部分,上接胃的幽門,下續於空腸,十二指腸長約25厘米,呈“C”字形,上麵有個球形隆起,稱為十二指腸大乳頭(或稱十二指腸球部),是膽總管和胰管的共同開口處。向下是空腸與回腸,空腸長2~3米,回腸3~4米,盤繞在腹腔的中下部,一般視左上腹2/5為空腸,右下腹3/5為回腸,小腸由係膜固定於腹腔後壁。小腸下麵就是大腸了。
大腸是消化管的末段,上接於回腸回盲部,下續於肛門,全長約1.5米,分為盲腸、闌尾、結腸、直腸和肛管;結腸又分為升結腸、橫結腸、降結腸和乙狀結腸。其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並將食物殘渣腐化成糞便後從肛門排出。大腸每天吸收水分多達2500毫升,是人體生理用水的主要來源之一。直腸最下部3~4厘米的縮窄部分稱為肛管,是消化管的末端。
②消化腺:消化腺除唾液腺、胃腺和腸腺之外,最大的是肝和胰,其主要功能是分泌消化液,消化食物。
肝是人體內最大的消化腺,是機體物質代謝和解毒的重要器官。位於右腹上區緊靠肋部的膈肌下,呈楔形,下緣一般不超出右側肋弓。肝的下麵有一近似“H”形的溝,右側縱溝的前部是存有膽囊的膽囊窩,右側縱溝的後部有下腔靜脈通過;橫溝叫做肝門,是肝動脈、靜脈、神經和淋巴管出入的部位。
膽位於肝下麵的膽囊窩內,具有貯存和濃縮膽汁的功能。
胰位於胃的後方,是人體內第二大消化腺,有兩大部分,即由胰島組成的內分泌部分和由胰泡與導管組成的外分泌部分。外分泌部分負責分泌胰液,通過胰管與膽總管彙合後,共同開口於十二指腸大乳頭。內分泌部分負責分泌胰島素和胰高血糖素,用於調節血糖。
(2)泌尿係統:由腎、輸尿管、膀胱、尿道組成。
腎髒為成對的實質性器官,形似蠶豆,重120~150克;位於腹腔的後上部脊柱的兩旁,左腎上端平第11胸椎下緣,下端平第2腰椎下緣;右腎略低於左腎1個椎距,上端平第12腰椎,下端平第3腰椎。
輸尿管是一對細長的肌性管狀器官,起自腎盂,止於膀胱;長25~30厘米。
膀胱位於小骨盆腔內,恥骨聯合的後方;是一個貯存尿液的肌性囊狀器官,空時呈錐體形,充滿時呈卵圓形,最大貯尿量可達800毫升。
尿道是從膀胱排出尿液的管道,男女尿道的長短不同。
(3)生殖係統:位於盆腔以下,男、女生殖器均分為內、外兩部分:
①男性內生殖器包括睾丸、輸精管、附屬腺體(精囊腺、前列腺和尿道球腺)。精囊腺位於膀胱的後方,有排泄管通入射精管;射精管由輸尿管末端和精囊腺的排泄管彙合而成,穿過前列腺進入尿道,長約2厘米;前列腺位於直腸的前方、連接著膀胱下方,包圍著尿道起始部的周圍,開口於尿道。男性外生殖器包括陰莖和陰囊。
②女性內生殖器包括卵巢、輸卵管、子宮和陰道,都在盆腔之內。外生殖器包括會陰與乳房。
另外,位於胸腔和身體其他部位的循環係統、呼吸係統及內分泌係統,其主要組成器官與生理功能如下。
(4)循環係統:包括心血管係統和淋巴係統。
①心血管係統由心髒、動脈血管、靜脈血管和毛細血管組成。
②淋巴係統由淋巴器官(脾髒、扁桃體、淋巴結和胸腺等)、淋巴組織和淋巴管道(淋巴導管、淋巴幹、淋巴管和毛細淋巴管)組成。
(5)呼吸係統:位於胸腔,由呼吸道與肺組成。
①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氣管和支氣管。
②肺位於胸腔內,縱隔的兩側左右各一,由各級支氣管、肺泡、血管及淋巴管組成。
(6)內分泌係統:人體內的一些特殊細胞或腺體可分泌高效生物活性物質,通過血液循環,作用於與其專屬的靶細胞,以調解相應的生理活動。腹腔內的主要內分泌腺及其分泌液。
2.腹腔髒器的生理功能
(1)消化係統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對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消化,是指食物在消化道內被分解為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的過程。吸收,是指經過消化的食物,通過消化道黏膜進入血液循環的過程。
消化與吸收是兩個相輔相成、緊密聯係的過程,為機體的新陳代謝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質和能量來源。
①肝髒除了分泌膽汁助消化功能之外,還具有排解有毒物質等多種功能,肝細胞體積較大,線粒體很多;粗麵內質網是肝細胞合成血漿白蛋白、纖維蛋白原和其他血漿蛋白的部位;滑麵內質網與脂類代謝、激素代謝、生物轉化和膽汁分泌等功能有關;從體外侵入的(包括經呼吸道進入人體的大氣汙染物質、飲用被汙染的水及飲品、食用被汙染的食物、包括被農藥、激素、化肥、添加劑、色素、防腐劑等汙染的蔬果食物等)有毒物質;體內自身代謝產生的有毒產物;以及人體吸收的藥物等,都要通過肝髒滑麵內質網上各種酶的作用,進行氧化、還原、水解、結合反應,使毒物降低毒性,或者增強其水溶性,從尿液排出體外。可見,肝髒是人類生命健康的支柱。肝功能不良者,容易發生藥物及其他物質的中毒。
②消化吸收離不開消化酶:胃腸道的消化功能與生活質量密不可分,消化管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對食物進行消化和吸收,從而為機體新陳代謝提供必不可少的物質(維生素、微量元素等)和能量來源。在消化道黏膜層內,散在著大量的、多種內分泌細胞,可分泌出胃泌素、促胰液素、膽囊收縮素等,統稱為胃腸激素,具有廣泛的生理作用。人們的飲食習慣、食物的化學刺激、局部內環境的變化、外來和內在神經的興奮,都可影響胃腸激素的釋放。可見,消化吸收既是個很複雜的生理過程,也是生命能量的主要來源。
食物的消化有兩種方式:一是機械性消化,將食物磨碎、與消化液充分混合,向下段推進。二是化學性消化,由消化腺分泌消化酶,將蛋白、脂肪、澱粉等大分子物質分解成可被吸收的小分子物質。每天由消化腺分泌的消化液總量達6~8升(12~16市斤)之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