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冠心病常識

1.我時常胸痛,醫生說我可能患了冠心病,什麼是冠心病呢?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髒病的簡稱。正常的冠狀動脈管腔是光滑的,而且彈性好,血流通暢。由於各種原因,血液中的一些成分,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和膽固醇開始在血管內膜下沉積,由血液的“清道夫”——巨噬細胞將其吞噬後變成泡沫細胞,並逐漸形成黃色的如粥一樣的脂質池,纖維組織增生並覆蓋在脂質池上後就形成典型的纖維粥樣斑塊,凸出血管腔造成冠狀動脈狹窄。當狹窄大於70%時,就可以出現心肌供血不足的症狀,比如胸痛、胸悶等,這就是患了“冠心病”了。

2.冠狀動脈是什麼樣子的?

給心髒本身提供血液供應的動脈叫冠狀動脈,它的主要功能是給心髒提供氧及能量。正常人類冠狀動脈分左右兩支,左冠狀動脈又分為前降支和回旋支,各支又有許多小的分支,猶如樹幹和樹枝。這些大的“樹幹”和“樹枝”走行在心髒的表麵上,小的末梢則深入到心肌組織中,源源不斷地給心髒提供能量和營養。

3.我有時覺得前胸輕微疼痛,要不要去醫院就診?

應該就診。胸痛的原因很多,我們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排除心髒疾病,因為胸痛來就診的病人有1/3是心源性的。如果因為是輕微或不典型的疼痛就不去就醫是錯誤的,症狀的輕重往往與疾病的嚴重程度不成正比,比如糖尿病病人,通常心絞痛或心肌梗死的症狀很輕微,甚至是無痛。有些心肌梗死在發病很長時間內沒被發現,常常在一些偶然的機會,如體檢時被查出來。另外,心髒性猝死可以是心肌梗死首先出現的症狀。因此,對於一些輕微的胸痛或下頜、上腹疼痛均應就醫,以免延誤診斷或漏診。

4.我知道心髒是一個供血的器官,它怎麼會缺血呢?

沒錯,心髒負責全身的血液供應,就如同水泵一樣。但心肌本身也需要血液,而且耗氧量還相當大!給心肌本身提供血液供應的動脈,就是冠狀動脈發生狹窄或閉塞時,心肌所需要的氧和能量就供應不上了,心髒自然就缺血了。

5.既然心髒上有這麼多血管,有的狹窄了,其他的血管不能供血嗎?

的確,在正常的心髒,較大的冠狀動脈之間存在小的吻合血管,形象些講,大的冠狀動脈就是城市交通的主幹線,主幹線之間還有二、三級公路以及更小的道路。當主幹線堵車時,車輛就會分流到次級公路,但是這樣一來,就會形成交通嚴重阻塞。對心髒來說,即便是最充分的側支循環最多也隻能提供約10%的血液供應,心肌實際上一直處於“饑餓”狀態。

6.目前治療冠心病都有哪些方法呢?

目前治療冠心病主要有三種手段:藥物治療、外科手術治療、介入治療。這些方法的出現是隨著人類對冠心病認識的不斷深入而逐漸完善的。起初,在生產炸藥的工廠裏的工人中發現硝酸酯可以緩解心絞痛,於是此類藥物開始應用於臨床。隨著認識的深入,抗血小板藥物、β受體阻滯藥、鈣離子拮抗藥、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製藥、調脂藥物都加入了藥物治療的行列。20世紀60年代以後,人們發明了冠狀動脈搭橋手術,使冠心病治療有了一個飛躍,但由於手術創傷大而難以被普遍接受。1977年,冠心病介入治療的出現給廣大病人帶來福音。30年間,此項技術在全球廣泛應用。相信隨著基因技術的成熟,第四種技術也必將走上舞台。而目前的三種手段是相輔相成的。

7.所有冠心病病人都會胸痛嗎?

不是的。臨床上常有這樣的情況,心電圖已經提示心肌缺血,冠狀動脈造影也看見明確的狹窄,病人卻沒有症狀或症狀輕微,這種情況叫無症狀性心肌缺血。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可能和狹窄的冠狀動脈代償性擴張有關。另外,有些病人尤其是糖尿病病人,甚至患了心肌梗死還沒有明顯症狀。

8.哪些人容易得冠心病呢?

比較明確的幾個冠心病易患因素是:血脂異常、吸煙、糖尿病、高血壓、腹型肥胖、心理社會因素、蔬菜和水果攝入不足以及缺乏鍛煉。但是,這幾個危險因素都是可控的,如果您有其中的一個或幾個,現在就應該考慮控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