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骨 折 概 述
1全身骨骼有哪些?
正常人體有206塊大小不等、形態各異的骨。它們或者單個出現,或者左右成對出現,各自依其不同的功能,按一定方式和力學結構,通過關節、軟骨、韌帶或骨縫等方式互相聯結起來,構成人體的骨骼係統,具有維持機體的形態、支撐體重及保護髒器等多種重要功能。
2什麼是骨折?
骨折在日常生活和勞動中是經常遇到的問題,究竟什麼是骨折?骨折就是骨或骨小梁的完整性或連續性發生離斷。既包括骨塊的完全斷裂,也包括骨折線很小的裂紋骨折,有的骨折線在X線片上需用放大鏡才能發現。
3骨折是怎樣分類的?
(1)根據骨折部位是否與外界相通,骨折可分為閉合骨折和開放骨折:閉合骨折指的是骨折處皮膚或黏膜完整,骨折斷端與外界不相通;開放骨折指的是骨折附近的皮膚或黏膜破裂,骨折斷端直接或間接與外界相通,如骨盆骨折導致直腸破裂,也是開放性骨折。
(2)根據骨折的穩定性如何,可分為穩定骨折和不穩定骨折:穩定骨折指的是那些骨折後不易發生再移位的骨折;不穩定骨折指的是那些骨折後不易恢複到原來的位置或無法維持對位的骨折,這種骨折的治療複雜,也給完全愈合帶來了一些困難。
(3)根據骨折線的形態分類①裂紋骨折:骨折部位隻有1條骨折線,而骨折端沒有移位。通過拍X線片,可以見到該骨折線。②青枝骨折:形態如同青嫩的樹枝,盡管樹枝被折斷,但由於樹皮等連接,不容易離斷,兒童常見。③橫斷骨折:骨折線呈橫行。④斜形骨折:骨折線一般有不同程度的傾斜。⑤螺旋骨折:骨折線呈斜形螺旋狀。⑥粉碎骨折:骨折部位出現3塊以上的骨折碎片。⑦嵌插骨折:常發生在骨幹骺端的骨皮質和骨鬆質交界處。⑧壓縮骨折:常見於以骨鬆質為主的骨骼部位,以椎體的壓縮骨折最為常見。⑨骨骺骨折:也稱骨骺分離,多見於骨骺發育尚未完成,骨骺尚未閉合的青少年。
4引起骨折的原因有哪些?
引起骨折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麵:一是外來暴力,如撞擊、砸傷、摔傷等;二是骨質本身病變,如骨質疏鬆、骨腫瘤、骨髓炎等。前者引起骨折稱外傷性骨折,後者引起的稱病理性骨折。
5骨折後有哪些表現?
骨折後會有哪些表現呢?怎樣判斷自己是否發生了骨折呢?一般來說,受到外傷後出現局部的疼痛、壓痛、腫脹、瘀斑及功能障礙,僅僅有這些現象還不能說明已經發生了骨折,因為這些隻是一些非特異性的表現,即使沒有骨折,在軟組織損傷、韌帶扭傷、關節脫位時也會出現這些表現。除上述之外,骨折還有一些自己特有的局部表現,也就是說隻有骨折時才會出現的表現。
骨折部位出現畸形。如肢體突然縮短,本來平直的地方出現成角或旋轉,不是關節的地方出現類似關節的異常活動,或在搬運過程中在兩骨折斷端間出現輕微的骨摩擦音,有了上述任何一項就可認為有骨折存在。
在嚴重骨折及骨折並發重要組織器官損傷時還會出現一些全身表現,如神誌不清、呼吸困難、休克、急性呼吸衰竭等。當然,普通的骨折不一定會出現這些全身表現。全身表現可因損傷的程度不同而不同。局部表現是判斷骨折的主要依據,X線檢查才是骨折確診的可靠依據。但是,有一種情況要引起我們重視,個別細小骨折常常沒有明顯的臨床症狀,X線也很難發現它的存在。這些骨折也令醫師們感到困惑,不能確定是否有骨折存在。在這種情況下,患者應暫時不要活動,2周後複查X線片,如有骨折,此時便可消楚地看清骨折線。
6X線檢查對骨折的診斷有什麼意義?
通過拍攝X線片,可以了解骨折的部位,骨折線的走向,骨折的移位情況,骨折的類型等,為醫師製定治療方案,監測治療結果提供依據。X線照片一般需要拍攝正位和側位,同時應包括鄰近關節,這樣才能全麵地反映出骨折的全貌。盡管如此,有些骨折還需要加攝特定位置才能顯示骨折線,有些骨折需經1~2周後骨折處骨質吸收才能顯示骨折線。
7骨折後急救原則是什麼?
(1)首先是搶救生命,如發現心跳、呼吸停止應立即搶救。
(2)應妥善處理傷口,如有出血,需要迅速止血。一般可在局部加壓包紮,以便壓迫止血。
(3)簡單有效的固定。
(4)迅速轉運至就近醫院治療。
8為什麼開放骨折患者在骨折斷端戳出皮膚時不能立即將骨折複位?骨折治療應爭取盡早複位。但骨折斷端如果已經露出傷口,說明受到了汙染,此時不應還納,否則會將汙染物帶進傷口深處而造成感染,給以後的治療帶來困難。因此,如果骨折斷端露出皮膚時不能立即複位,而應該用幹淨的毛巾或手絹等進行簡單包紮,到醫院後再由醫師進行清創處理後,才能複位。對在急救過程中自行滑回傷口內的骨折斷端,也要向醫師特別說明,以引起重視。
9骨折後如何及時發現神經和血管損傷?
觀察患肢的感覺和運動情況,如感覺麻木甚至感覺消失,不能運動,提示有神經損傷。如果皮膚發涼、青紫、沒有動脈搏動,提示有血管損傷。
10骨折治療的主要方麵有哪些?
(1)複位:包括手法複位,持續牽引複位和手術切開複位。
(2)固定:包括外固定和內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