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8.馮了性風濕跌打藥酒
【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
【處方】
丁公藤、桂枝、麻黃、羌活、川芎、當歸、白芷、補骨脂、豬牙皂、乳香、陳皮、蒼術、厚樸、香附、木香、枳殼、白術、山藥、黃精、菟絲子、小茴香、苦杏仁、澤瀉、五靈脂、牡丹皮、蠶沙、沒藥。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活血止痛。用於風寒濕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跌打損傷,瘀滯腫痛。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0~15ml,每日2~3次。外用,搽於患處;若有腫痛黑瘀,用生薑搗碎炒熱,加入藥酒適量,搽患處。
【注意】 孕婦禁內服,忌搽腹部。
【禁忌配伍的中、西藥】
(1)忌與降血壓的中成藥並用:如複方羅布麻片、降壓片、牛黃降壓丸、清腦降壓片等;因為麻黃含有麻黃堿,麻黃堿可以使血管收縮而升高血壓,從而降低降壓療效。
(2)忌與擴張冠脈的中成藥如速效救心丸、活心丹、心寶丸、益心丸、補心氣口服液等聯用。因為麻黃堿可興奮心髒,收縮血管。
(3)忌與含單胺氧化酶抑製劑的中成藥同服:如舒絡片、消痢片等。因為麻黃堿會促使神經末梢中去甲腎上腺素大量釋放,從而導致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
(4)不宜與含烏頭(附子)的中成藥合用,如:固腎定喘丸、烏梅丸、心寶丸、活心丸、溫胃舒顆粒、附子理中丸、正天丸、人參再造丸、桂附地黃丸、益腎靈顆粒、風濕骨痛膠囊、天麻丸、陽和解凝膏、前列舒丸等。因麻黃可加劇烏頭堿的毒性反應,都會增強對心血管的毒性作用。
(5)不宜與含有人參的中成藥合用。如:通心絡膠囊、養心氏片、心寶丸、活心丸、益心通脈顆粒、理中丸、六君子丸、人參健脾丸、啟脾丸、參苓白術散、人參養榮丸、烏雞白鳳丸、烏梅丸等。方中五靈脂與人參的配伍屬於中經學“十九畏”範疇。
(6)不宜與含甘遂的控涎丸合用,《本草經集注》中記載“山藥惡甘遂”。
(7)不宜與含有貝母的中成藥配伍。如:橘紅丸、養陰清肺膏、羚羊清肺丸、牛黃蛇膽川貝液等,《本草經集注》中曰:“牡丹皮畏貝母。”
(8)不宜與含有菟絲子的中成藥配伍。如:鎖陽固精丸、益腎液、骨仙片、首烏丸、養胃舒顆粒、五子衍宗丸等。《本草經集注》中曰:“牡丹皮畏菟絲子。”
(9)不宜與含有大黃的中成藥配伍。如:清肺抑火丸、防風通聖丸、膽寧片、化癥回生片、一清顆粒、導赤丸、胃腸安丸、麻仁丸等。《本草經集注》中曰:“牡丹皮畏大黃。”
(10)不宜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合用,如慶大黴素等,可增加後者對聽神經的損害。
(11)不宜與西藥降壓藥同用,因麻黃堿可收縮血管而升高血壓,從而降低降壓療效。
(12)不宜與單胺氧化酶抑製劑的西藥同用,因為麻黃堿會促使神經末梢中去甲腎上腺素大量釋放,從而導致高血壓危象和腦出血。
(13)不宜與氨茶堿合用,否則會使不良反應發生率增加,出現嚴重失眠、頭痛等。
(14)不宜與異丙腎上腺素合用,因為麻黃所含的麻黃堿與異丙腎上腺素對β受體興奮作用增強,易引起心悸、血壓升高,嚴重時可致心律失常、高血壓危象。
(15)不宜與洋地黃藥物合用,會降低洋地黃藥效,影響治療效果。
(16)不可與保鉀利尿藥合用,如螺內酯、氨苯蝶啶,會導致高血鉀。
119.天麻丸
【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
【處方】 天麻、羌活、獨活、杜仲(鹽炒)、牛膝、萆薢、附子(製)、當歸、地黃、玄參。
【功能主治】 祛風除濕,補益肝腎,通絡止痛。用於風濕瘀阻、肝腎不足所致的痹證,症見肢體拘攣,手足麻木,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每次6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3次。
【注意】 孕婦慎用。
【禁忌配伍的中、西藥】
(1)不宜與含烏頭類的中成藥配伍使用,如:大活絡丸、小活絡丸、人參再造丸、腎氣丸、烏梅丸、心寶丸、活心丸、溫胃舒顆粒、附子理中丸、正天丸、人參再造丸、桂附地黃丸、益腎靈顆粒、風濕骨痛膠囊、天麻丸、陽和解凝膏、前列舒丸等含有川烏、草烏或附子的藥物服用。因這些中藥含有毒性,兩種藥物同服會使毒性成分含量增加,導致累積中毒。
(2)不宜與含有麻黃的中成藥合用:如兒童清肺丸、小兒肺熱咳喘口服液、通宣理肺丸、鎮咳寧糖漿、複方川貝精片、急支糖漿、小青龍顆粒、蛤蚧定喘丸、止喘靈注射液、清肺消炎丸、寶咳寧顆粒、小兒清熱止咳口服液等合用,因麻黃可加劇烏頭堿的毒性反應,增強對心血管的毒性作用。
(3)不宜與含朱砂的製劑同服。如:朱砂安神丸、天王補心丹、柏子養心丸、安宮牛黃丸、牛黃清心丸、大活絡丸、紫雪等。因烏頭堿與含硫化汞的製劑在胃腸道相遇,對胃黏膜有刺激作用,進入血液後,可形成硫化高鐵血紅蛋白,引起中樞神經係統缺氧,阻礙細胞呼吸和正常代謝,並可引起腎髒的損害。
(4)不宜與含有貝母、瓜蔞、半夏、白蘞、白及的中成藥配伍使用,該配伍屬於中藥學“十八反”範疇,會增加毒性。
(5)不宜與含大量強心苷的中成藥如洋地黃片、涼冰花草片、蟾酥丸等合用,否則會增加強心苷的作用和毒性,而致心律失常。
(6)不宜與含藜蘆的中成藥配伍。如三七血傷寧膠囊,方中玄參與藜蘆的配伍屬於中藥學“十八反”範疇。
(7)不宜與艾司唑侖(舒樂安定)合用,可致過敏性紫癜。
(8)不宜與氨基糖苷類抗生素合用,如慶大黴素等,可增加後者對聽神經的損害。
(9)不宜與阿托品、氨茶堿、咖啡因等合用,會致毒性增加。
120.加味逍遙丸
【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
【處方】 柴胡、當歸、白芍、白術(麩炒)、茯苓、甘草、牡丹皮、梔子(薑炙)、薄荷。
【功能主治】 健脾養血,舒肝清熱。用於肝鬱血虛,肝脾不和,症見兩脅脹痛,頭暈目眩,倦怠食少,月經不調,臍腹脹痛。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6g,每日2次。
【注意】 切忌氣惱勞碌,忌食生冷油膩。
【適宜配伍的中、西藥】
(1)可配合心通口服液治療心髒神經官能症:加味逍遙丸,每次6g,每日2次口服;心通口服液,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
(2)聯合拉米夫定治療HBeAg陰性慢性乙型肝炎,有較好的抗乙型肝炎病毒作用,還有較好的機體免疫調節效應。
【禁忌配伍的中、西藥】
(1)不宜與含甘遂、大戟、芫花或海藻的中成藥合用,如紫金錠、乳癖消片、心通口服液。該配伍屬於中藥學“十八反”範疇。
(2)不宜與含藜蘆的中成藥配伍。如三七血傷寧膠囊,方中白芍與藜蘆的配伍屬於中藥學“十八反”範疇。
(3)不宜與含有貝母的中成藥配伍。如:橘紅丸、養陰清肺膏、羚羊清肺丸、牛黃蛇膽川貝液等,《本草經集注》中曰:“牡丹皮畏貝母。”
(4)不宜與含有菟絲子的中成藥配伍。如:鎖陽固精丸、益腎液、骨仙片、首烏丸、養胃舒顆粒、五子衍宗丸等。《本草經集注》中曰:“牡丹皮畏菟絲子。”
(5)不宜與含有大黃的中成藥配伍。如:清肺抑火丸、防風通聖丸、膽寧片、化癥回生片、一清顆粒、導赤丸、胃腸安丸、麻仁丸等。《本草經集注》中曰:“牡丹皮畏大黃。”
(6)不宜與噻嗪類利尿藥、降血糖藥同用,因為甘草的主要成分可促進糖原異生,升高血糖;產生水鈉瀦留,患者出現水腫、高血壓等。
(7)不宜與阿司匹林同用,兩者合用易誘發胃、十二指腸潰瘍。
121.生血丸
【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
【處方】 鹿茸、黃柏、山藥、白術(炒)、桑枝、白扁豆(炒)、稻芽、紫河車。
【功能主治】 補腎健脾,填精養血。用於脾腎虛弱所致的麵黃肌瘦,眩暈,體倦乏力,食少,便溏;放、化療後全血細胞減少及再生障礙性貧血見上述證候者。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5g,每日3次;小兒酌減。
【注意】 陰虛內熱、舌質紅,少苔者慎用。
【適宜配伍的中、西藥】
與司坦唑醇(康力龍)合用治療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
【禁忌配伍的中、西藥】
(1)不宜與含甘遂的控涎丸合用,《本草經集注》中記載“山藥惡甘遂”。
(2)不能與胰島素、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等降血糖藥合用,因為鹿茸有糖皮質激素樣作用,可使血糖上升,從而抵消降血糖西藥的部分作用。
122.四物合劑
【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
【處方】 當歸、川芎、白芍、熟地黃。
【功能主治】 養血調經。用於血虛所致的麵色萎黃、頭暈眼花、心悸氣短及月經不調。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0~15ml,每日3次。
【適宜配伍的中、西藥】
(1)可與逍遙丸合用治療黃體功能不全:月經來潮第1日起每日服四物合劑10ml,每日3次,BBT(基礎體溫)上升7天後加服逍遙丸8粒,每日2次,至月經來潮。治療3個月經周期。
(2)與烏蛇止癢丸合用治療老年瘙癢症:烏蛇止癢丸,每次2.5g,每日3次;四物合劑,每次10ml,每日3次,口服。局部5%尿素軟膏外擦,每日1次。
【禁忌配伍的中、西藥】
(1)不宜與含藜蘆的中成藥配伍。如三七血傷寧膠囊,方中白芍與藜蘆的配伍屬於中藥學“十八反”範疇。
(2)不宜與含有貝母的中成藥配伍。如:橘紅丸、養陰清肺膏、羚羊清肺丸、牛黃蛇膽川貝液等,《本草經集注》中曰:“熟地惡貝母。”
123.六味地黃丸
【來源】 《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2005年版)》
【處方】 熟地黃、山茱萸(製)、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功能主治】 滋陰補腎。用於腎陰虧虛,頭暈耳鳴,腰膝酸軟,骨蒸潮熱,盜汗遺精,口幹口渴。
【用法用量】 口服。水蜜丸每次6g,小蜜丸每次9g,大蜜丸每次1丸,每日2次。
【適宜配伍的中、西藥】
1.中成藥配伍
(1)可與聖陽安中片合用治療慢性萎縮性胃炎:聖陽安中片2片,每日3次口服,六味地黃丸1丸,每日2次口服,3個月為1個療程。同時要求患者在精神上保持樂觀的態度,生活規律,避免飲酒、吸煙,同時注意飲食的合理性,避免堅硬、粗糙、刺激的食物。
(2)可與金匱腎氣丸交替久服治療慢性腰痛:六味地黃丸及金匱腎氣丸均每日2次,每次8丸,服藥半年以上。隨症加減:患者若以腎陽不足為主者,則服金匱腎氣丸;如腎陰虧虛為先者,則口服六味地黃丸;當陰陽達到平衡,即腎之陰陽無偏盛偏衰時,則交替服用兩丸。
(3)可與七厘散合用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較高,安全無副作用:七厘散加減治療,其主要成分為:血竭、麝香(代)、乳香、沒藥、冰片、紅花、兒茶、朱砂等藥組成,每服1g,每日1次,晚睡前黃酒(或白酒)送服,微醉為度。連服5天,停藥1天,接服六味地黃丸(濃縮丸),每服8丸,每日3次,連服20天。
(4)在常規降糖的基礎上,加用本方與通心絡膠囊治療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給予口服雙胍類、磺脲類、糖苷酶抑製劑、胰島素增敏劑或皮下注射胰島素的正規降血糖治療,使血糖及糖化血紅蛋白達到治療標準(空腹血糖<7.0mmol/L,餐後2h血糖<11.1mmol/L,糖化血紅蛋白<8%)。4個月以上臨床症狀無緩解,在此基礎上給予中成藥聯合口服:六味地黃丸,每次30粒,每日2次;通心絡膠囊,每次3粒,每日3次,4周為1個療程。
(5)與歸脾丸合用治療月經過少、經間期出血、閉經,伴見腰膝酸軟,頭暈耳鳴,足跟痛,舌淡,脈沉弱或沉遲;或見小腹空墜,頭暈眼花,心悸怔忡,麵色萎黃,形體消瘦,舌淡白,脈細者。每日上午空腹口服歸脾丸10粒,晚上口服六味地黃丸10粒,連服1個月為1個療程,不受經期影響。月經量少者在行經期間可配合桃紅四物湯口服以養血活血,補腎調經。
(6)與歸脾丸合用治療特發性水腫:歸脾丸合六味地黃丸各6丸,每日2次,口服。30天為1個療程,治療1~3個療程,每個療程間隔5天,服藥期間同時給予低鈉飲食。
(7)與歸脾丸合用治療帶狀皰疹後遺神經痛:六味地黃丸合歸脾丸各2丸,早晚分服,15天為1個療程,持續應用2~3個療程。
(8)可配合麻黃堿治療氯氮平所致遺尿:麻黃堿25mg,中午、晚上各1次,每周停用1天;六味地黃丸6g,每日3次,每天晨起記錄遺尿程度。其間氯氮平劑量不變,並監測血壓。
(9)可配伍補中益氣丸治療亞健康疲勞:患者主要表現為精神、胃腸道、心血管以及肌肉等方麵的症狀,如疲乏無力、精神不振、焦慮不安、易激怒、情緒不穩定、身體陣陣發熱、適應能力差、頭痛、眩暈、健忘、失眠、胸悶、胸痛、心悸、常出虛汗、胃納不佳、懶散、腰痛頸肩酸痛、易感疾病、注意力不集中、理解判斷能力差、社交障礙、性障礙、月經不調等。六味地黃丸與補中益氣丸均用濃縮丸,每次8粒,早晨服用補中益氣丸,晚上服用六味地黃丸。
(10)配合溫膽湯加減治療更年期綜合征:溫膽湯藥物組成:半夏12g,茯苓15g,陳皮12g,甘草6g,枳實12g,竹茹12g。加減:時時汗出發熱者加牡丹皮、地骨皮以滋陰清熱;煩躁易怒者加梔子以清熱除煩;悲傷欲哭者加浮小麥以滋養心陰。水煎服,每日1劑。六味地黃丸,每次8粒,每日3次,口服。
(11)與消渴丸合用可治療2型糖尿病,提高療效,減少副作用:口服消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六味地黃丸每次6g,每日2次,用淡鹽水送服。療程為4周。
(12)與西瓜霜噴劑合用治療複發性口瘡:六味地黃丸,每次8丸,每日3次,連服2個月。如有複發現象,再服2個月,劑量同上,潰瘍局部塗抹地塞米鬆注射液與西瓜霜調製成的糊劑,每日3次,潰瘍愈合後停用。
(13)與防風通聖丸聯用治療老年糖尿病皮膚瘙癢症:要求患者嚴格控製飲食,使用降糖藥將空腹血糖控製在<6.1mmol/L、餐後2h血糖<7.8mmol/L;防風通聖丸每次1包,每日3次;六味地黃丸每次10粒,每日3次。4周為1個療程。
(14)配合滅癆丹1號治療胸腰椎體結核,療效顯著,無不良反應:六味地黃丸每次2丸,每日早、晚分2次服;滅癆丹1號(處方:蜈蚣10g,雄黃3g,全蠍40g,僵蠶、乳香、沒藥各20g,土鱉蟲15g。諸藥共研為細末混勻),每次服1g,每日早晚各1次。
(15)可配伍昆明山海棠片用於治療狼瘡性腎炎,可減輕腎上腺皮質激素及環磷酰胺的副作用,消除激素撤減時的症狀,調節機體免疫功能:在治療急性期,應用激素加環磷酰胺衝擊療法,環磷酰胺每3周1次,每次0.8~1g,總量8~10g。並用清熱解毒、滋陰涼血的中藥內服。用藥期間監測外周血白細胞、血沉、尿常規及肝腎功能,並定期複查抗核抗體、抗雙鏈DNA抗體、抗SM抗體及補體C3等。在激素減量至每日30mg左右時,加用昆明山海棠片,每日3次,每次3~5片,根據病人情況適當增減,2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需用3~4個療程。內服中藥改為六味地黃丸,每日2次,每次9g.激素用量根據病情及血沉情況,一般每2~3周減總量1/10至10~15mg長期維持。
(16)配合牛黃清心丸治療失眠症,對伴有高血壓者療效更佳:每次各1丸,每日2次。
(17)聯合血府逐瘀膠囊可治療絕經前後婦女乳腺增生,療效顯著:患者主要表現為兩側或一側乳腺增厚或增粗,並觸及有增生結節,觸痛明顯;煩躁易怒、兩脅脹滿、兩乳脹痛,尤以經前明顯,或兼潮熱、汗出、失眠;脈弦而澀,舌青紫或有瘀斑。血府逐瘀膠囊,每日2次,每次6粒,早晚飯後1小時服,同時服用六味地黃丸,每日2次,每次1丸。1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治療1~3個療程。
(18)可配合逍遙丸治療黃褐斑:兩藥每次各8丸,每日2次,3個月為1個療程。
(19)可配合逍遙丸治療功能性子宮出血:平時晨服逍遙丸4.5g,晚上服六味地黃丸4g,出血期水煎服固衝湯加減方藥。
(20)可配合尿石通治療反複尿路感染,配合多飲水,使患者尿量增加,有利於細菌的清除:使用有效抗生素藥物10天,口服六味地黃丸9g,每日2次,治療28天,尿石通每次7g,每日2次,治療28天。
(21)可合用通心絡膠囊治療前列腺增生症:通心絡膠囊3粒,每日3次;六味地黃丸每次8粒,每日3次,2個月為1個療程。
(22)可配伍新癀片聯合治療膝關節增生性關節炎:新癀片2片,六味地黃丸6g,每日3次,口服,新癀片飯後服,10天為1個療程,共服3個療程。
(23)可與複方皂礬丸聯合應用治療腎陰虛為主型的慢性再生障礙性貧血:複方皂礬丸每日3次口服,每次9~12粒,六味地黃丸每日口服2次,每次6g。
(24)可與漢防己堿聯合治療矽肺,可提高藥物療效:漢防己堿100mg,每日2次,每周口服6天,連續服用6個月,六味地黃丸8g,每日2次,每周口服6天,連續服用6個月。
(25)可與振源膠囊合用治療肝源性糖尿病:口服振源膠囊,每次50mg,每日3次;六味地黃丸,每次8粒,每日3次。1個月為1個療程,一般服用2個療程。
(26)聯合止痙散治療男性乳房發育症,兩者合用,共奏滋補肝腎、行瘀散結之功,療效高:六味地黃丸,按其說明書中的常規服法服用。止痙散:全蠍1g,蜈蚣1條,雞蛋1個。前兩味藥焙幹共細末,雞蛋去殼,將藥粉加入雞蛋打勻,以香油炒熟後食。每日1次,20天為1個療程,可連續治療2~3個療程。治療期間停用他法,囑患者慎起居,怡情誌,忌煙、酒及辛辣激性食物。
(27)聯合金水寶治療先兆流產,兩方合用,平補腎陰腎陽:口服六味地黃丸濃縮丸劑,每次10粒,每日3次,同時口服金水寶膠囊,每次6粒,每日3次。
(28)可聯合生脈注射液治療慢性左心功能不全,兩者有協同作用,具有強心、利尿、擴張血管之效:若合並感染用抗生素,生脈注射液120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250ml中,每日1次,連續靜滴10~15天,同時口服濃縮六味地黃丸,每日9g,每日2次。
(29)與金鎖固精丸合用治療兒童遺尿症:金鎖固精丸,5~10歲每次服5g,每日2次;10~16歲每次服8g,每日2次;空腹溫開水送服。同時口服六味地黃丸,5~10歲每次3g,每日2次;10~16歲每次5g,每日2次;空腹溫開水送服。
(30)可與烏蛇止癢丸合用治療老年性皮膚瘙癢症:烏蛇止癢丸每服2.5g,每日3次;六味地黃丸每服8粒,每日2次;每周洗浴後外敷尿素脂1次。20天為1個療程。
2.西藥配伍
(1)可加聚肌胞佐治小兒反複呼吸道感染,且無明顯不良反應:給予抗感染、消熱、止咳、平喘等治療。口服六味地黃丸1~7歲每次1丸,>7歲每次2丸,均每日3次;聚肌胞滴鼻液,1~3歲每次1滴,4~7歲每次2滴,>7歲每次3滴,均為每日滴3次,8周為1個療程。
(2)可加利福平外用治療複發性口腔潰瘍,既能縮短病程,又不易複發,無不良反應:六味地黃丸(濃縮)每次24粒,服後再用無菌棉棒蘸利福平粉末均勻塗搽在口腔潰瘍麵上,塗後30分鍾內不飲水,每日3次。治療期間,禁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情緒穩定。
(3)配合小檗堿治療2型糖尿病:六味地黃丸(濃縮丸)每次8粒,每日3次口服,服至血糖降至正常時,逐漸減量至每日1次,每次6粒維持。小檗堿片(0.1g/片)每次0.5g,每日3次口服,待血糖降至正常後逐漸減量,最後可減至每日1次,每次0.5g維持。
(4)可配合培哚普利治療早期糖尿病腎病,能有效降低尿微量白蛋白,保持腎功能:接受糖尿病常規治療,包括飲食控製和胰島素治療,將血糖控製在良好水平。伴有高血壓者運用除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製劑(ACEI)以外的降壓藥物,將血壓控製到滿意水平。在常規治療基礎上,每日清晨口服培哚普利2mg。六味地黃丸口服,每次10g,每日3次。共用8周。
(5)可配合氨氯地平治療女性更年期高血壓,可改善女性更年期高血壓患者性激素水平,調節患者自主神經功能:氨氯地平5mg口服,每日1次。六味地黃丸,每次8丸,每日3次。均3個月為1個療程。
(6)可配合愛普列特或舍尼通治療良性前列腺增生:愛普列特5mg,每日2次,同時給予六味地黃丸1丸,每次2次,療程8周。或者舍尼通早晚各1次,每次1片口服,連續3個月,六味地黃丸每日3次,每次8粒,連續3個月。
(7)與替勃龍或維尼安聯用治療更年期綜合征,療效較好:替勃龍每日1次,每次2.5mg,加六味地黃丸每日3次,每次8g,口服;療程為3個月。用藥前後行一般體格檢查,肝功能、腎功能檢查及子宮內膜B超檢查。或者六味地黃丸口服,每次8丸,每日3次;維胺酯膠囊50mg,每日3次。同時外用糖皮質激素軟膏,連用1個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