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產後“親密接觸”——精心打造“性”福之旅
分娩後,新媽媽無論是身體還是內心,都發生了很大變化。隨之,她們與先生間的“親密接觸”,也會產生很多新問題。許多新手爸媽都想知道產後何時能回複正常的性生活,遇到的諸多身心問題應該怎樣應對?不正確的做法往往會影響新媽媽的身心健康。因此,新手爸媽應當共同看看下麵的內容,一起找回昔日的美好,並發現更新更美妙的感覺。
產後何時恢複排卵與月經來潮
孕婦內分泌的一係列變化,使得卵巢的排卵功能受到抑製兒不排卵,月經也停止來潮。產婦從胎兒、胎盤娩出之後開始,子宮以及身體各係統、器官逐漸恢複到懷孕前的狀態,排卵和月經也重新啟動。
產後排卵與月經不同於平時,首先是哺乳期對排卵有很大的影響。產後排卵的恢複與產婦是否哺乳和哺乳時間的長短有關。產後未哺乳產婦,4周內很少排卵,產後6周內排卵的約占10%~15%,產後3個月內排卵的有30%;哺乳的產婦排卵恢複更晚,多於產後4~6個月恢複,但也有在產後6周發生排卵者。
產後月經的複潮時間也是與產婦是否哺乳有關。產後不哺乳者,一般於產後6~8周月經可以恢複,第1~2次多為無排卵性月經,3個月後恢複為排卵性月經;哺乳婦女月經恢複的百分比隨時間延長而逐漸增高,至產後9個月可達到70%。一般較晚恢複月經者,首次月經多有排卵,因此哺乳婦女月經恢複前有受孕的可能。而采用延長哺乳期來避孕並非可靠的節育方法,反而可能影響母嬰的營養和健康。
除了哺乳這一最大影響因素之外,產婦有無其他並發症,服用藥物情況,休息與精神、心理狀況,勞累程度,平素健康狀況等,均有很大影響。
例如,並發產後大出血、感染、高血壓、抑鬱症等都可使排卵與月經不同程度的延遲;過於勞累或心理負擔過重、精神刺激均不利於排卵與月經恢複。反之,起居有常、勞逸適度、營養良好、心情舒暢無疑十分有利於排卵與月經的恢複。
此外,產婦的年齡、是否肥胖也有一定的影響,日本有資料表明,34歲以上和肥胖的產婦,產褥期第一次排卵的時間有延遲的傾向。
何時可以在一起
由於新媽媽生理和心理上的種種原因,因此,在恢複性生活時身心必須做好充足的準備。這樣,才能使性生活“如魚得水”,利於新媽媽的身體盡快康複。
一般而言,恢複性生活的最佳時機是產後6~8周。因為準媽媽在懷孕期間會有明顯的體質變化,這些狀態通常會在產後6周逐漸複原,分娩時實行會陰切開的傷口以及剖腹生產的傷口也是大約要6周時間恢複。
通常,在產後6周即42天後,新媽媽應該先去產科進行全麵檢查,特別是對生殖係統進行較為細致的檢查。如果醫生認為生殖器官複原得很好,也就是說惡露全部幹淨,會陰部、陰道及宮頸的傷口已經完全愈合;同時新媽媽也感到自己的心裏準備好了。這時,就是恢複性生活的最佳時機。
有些實行會陰切開術的產婦在產後6周以後,會陰部仍然覺得硬硬脹脹的,這種情況可在洗澡時以溫熱水衝洗、按摩會陰部,以促進傷口愈合及傷口瘢痕的軟化,避免行房時引起疼痛。
另外,懷孕與分娩時出現內外科並發症的媽媽,或身體衰弱,如產後大出血、心髒病、嚴重貧血、肝腎功能不良等,均應根據具體情況推遲開始性生活的時間。
TIPS產後過早同房危害多
新媽媽在分娩過程中,生殖器官大多都有或輕或重的損傷,加之產後要排惡露,因而更需較長的時間恢複。一般來說,產後6周內應該禁止性交。但有的媽媽以為,生完寶寶後隻要惡露幹淨了,就可以開始性生活。殊不知,提早進行性生活,會對身體的康複非常不利。
首先,容易引起生殖器官感染。產後的新媽媽,子宮頸充血、水腫,宮頸壁變薄,宮頸管變寬,直到產後10天左右宮頸口才開始關閉;胎盤附著處的子宮內膜,正常情況下需要6~8周才能完全長好、愈合;加之分娩時體力消耗大,身體虛弱,抵抗力下降,因此,提早進行性生活容易將細菌帶入,影響子宮內膜創麵的愈合,延長惡露排出時間,發生陰道炎、子宮內膜炎、輸卵管炎、盆腔結締組織炎及月經不調等婦科疾病。
其次,產後這段時間內陰道壁黏膜脆弱,提早進行性生活容易造成不和諧;如果有會陰裂傷、陰道裂傷及宮頸撕裂,或會陰側切術等,性生活時會發生疼痛、出血及器官損傷,從而影響傷口愈合。
除此之外,剛剛分娩不久的新媽媽,身體內的雌激素水平低,陰道黏膜平坦、皺襞少,性興奮啟動慢,陰道分泌物較少,陰道內幹澀並彈性差。提早開始性生活,容易損傷陰道,甚至撕裂造成大出血。
新媽媽安全避孕法
產後如何有效避孕十分重要。有些新媽媽由於不懂得避孕或采取了不正確的避孕方法,常常在生下寶寶幾個月後又再次懷孕,隻能到醫院進行流產。由於產後女性的生殖器官尚未恢複到正常,子宮很軟,而做了剖宮產的媽媽子宮上還有傷口,人工流產的時候很容易發生損傷,如子宮穿孔、腸管破裂、大出血、感染等,對身體的損害很大,有時發生並發症甚至還會危及生命。所以說,產後媽媽應該了解不同避孕工具的避孕原理和避孕方法,選擇自己最佳的避孕手段,避免意外懷孕。
避孕基本原理
懷孕指的是男方的精子和女方的卵子相結合後,受精卵種植在子宮內膜內發育成長的過程。它需要四個條件:良好的種子、肥沃的土地、疏通的管道和適合的環境。避孕原理簡單的說就是用科學的方法暫時影響上述受孕的必須條件中一項或幾項,以達到避免精子和卵子結合受孕的目的。
1.機械性阻擋:不讓精子和卵子相遇到一起。像宮內節育器、避孕套、子宮帽、輸卵管粘堵等避孕工具都是起阻擋的作用。
2.抑製排卵:利用女性激素類藥物抑製卵泡的發育,讓卵子不發育或不能好好發育而不能排出。讓精子在輸卵管壺腹部裏等不到卵子而不能結合受孕。像避孕藥,避孕針等。
3.改變受精卵種植的環境:用藥物限製子宮內膜的生長,可以使受精卵失去種植在子宮上的環境條件,用避孕藥就可以起到這個作用。
產後避孕誤區
等第一次月經來潮後再避孕
這種想法是不明智的,產後排卵的日期無法確切肯定。一般產後第一次月經來潮的前14天就可能會排卵,有的甚至在寶寶出生後的第一次性生活(產後6周)就可能已經排卵。
用哺乳來避孕
有的媽媽認為哺乳期沒有月經,沒有月經就不會懷孕。其實沒有月經並不意味著不會受孕。分娩後完全母乳喂養,月經尚未來潮時,排卵的可能性很小,但如果不是完全母乳喂養(母乳不夠吃,添加其他乳),就有可能提前排卵。因此想利用延長哺乳qi4來達到避孕的手段是不可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