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話解】
脈象主病,應與症合參。脈症相合為宜,脈症不符為不宜。陰證陽證,吉凶順逆,由脈症變化可進行推測。中風患者,脈應浮緩,若見堅實急數之脈,則為所忌。脈象浮滑,則為中痰。脈象沉遲,則為中氣。屍厥病變,脈象沉滑,突然昏倒,不省人事。邪中五髒,身涼肢冷。邪中六腑,則身體尚溫。風邪傷及衛分,則脈象浮緩,身有汗出。寒邪傷及營分,則脈象浮緊,腠理致密無汗。暑邪傷人,直入氣分,脈見虛象,身體有熱。濕邪傷及血分,脈緩而細澀。傷於寒邪,入裏化熱,脈當出現浮洪,若見沉微澀小之象,則疾病反見凶象。汗出之後,脈來平靜,熱退身涼,則病趨痊愈。若汗出之後,脈來躁急,則熱勢加重,治療尚難。散脈散漫,無根可尋,說明形體衰竭,難以醫治。陽病見陰脈,病變必定轉危。陰病見陽脈,雖一時病重,但尚無大礙。脈跳僅見於尺而上不及關部者,說明陰氣衰絕於下。脈跳僅見於寸而下不及關者,說明陽氣竭絕於上。代脈有歇止,說明髒氣衰絕,生命將危。散脈散漫,無根可尋,說明形體衰損,難以醫治。飲食失宜所致的內傷疾患,氣口多見急滑之象。勞倦太過所致的內傷疾患,脾脈大而無力。若是傷及於氣,則脈見沉象。沉脈進一步發展,則見伏象,若兼澀弱,則表明病久而深。火鬱於內不能外達,脈也可出現沉象。滑脈主痰,緊脈為傷食。澀脈主氣滯,芤脈為失血。數脈為有火,細脈為兼濕。滑脈痰飲內盛,弦脈是留飲不去。兼熱則脈滑而數,兼寒則脈弦而緊。脈象浮滑為兼有風邪,脈象沉滑為兼有氣滯。傷於飲食,則脈來短而疾,濕濁內阻,則脈來軟而細。 弦脈主瘧,為瘧病應見之脈。弦而兼數為有熱,弦而兼遲為有寒,若見代、散,則表明正氣大虧,病見危象。腹瀉痢疾患者,脈象應見沉小滑弱。若見實大浮洪之象,並有身熱之症,則為病重。嘔吐反胃患者,得浮滑之脈為佳,表明病情尚輕。若見弦數緊澀,腸結便秘,則為正氣大虧,預後不良。霍亂的病變,若見代脈不必驚訝。若見四肢厥冷,脈象遲微,則是最為可怕的。咳嗽病變,病位在肺,脈多見浮象。是病邪聚於胃上犯於肺所致。若見沉緊之象,為病危之兆,若見浮軟之象,則病輕易治。喘息急促,張口抬肩,脈見浮滑之象的,為病順症輕之兆。若脈見沉澀之象而四肢寒冷的,若兼見散脈的,為病逆難治之象。火熱咳嗽,若脈來散漫,無根可尋,則為病危之象。骨蒸發熱,脈數而虛。若發熱而見澀小之脈,則為生命危險之兆。五勞六極諸種虛損,脈象應見浮軟微弱。若雙手關脈均見弦象,則為脾氣衰敗的表現。若見急數之脈,則為火熱內炎的表現。諸種失血病證,必會出現芤脈。若脈來緩小,是一種較好的現象。若脈來數大,則為病情發展加重,令人憂慮之象。瘀血停於內,脈象宜見牢大。若是沉小澀微,則是病情較重的表現。遺精白濁之病,脈應微澀而弱。若是火盛傷陰,陰液虧虛,則脈必芤軟洪數,三消病變,脈象浮大,為脈證相應,尚可救治。若脈見細小微澀,形體消瘦,則為病重的現象。淋閉的病證,鼻頭顏色發黃,脈來澀小,為精血大傷。脈來數大,為脈證相應,妨礙不大。大便幹燥秘結,要辨別屬氣屬血。在氣屬陽,脈微而實;在血屬陰,脈遲而澀。癲病為陰邪太盛所致,狂病為陽邪盛極引起。脈象浮洪為脈症相應,是病順的表現。脈象沉急為脈症不合,是病逆的表現。癇病患者脈象宜虛,若見實脈則為凶象。脈浮為陽證,脈沉為陰證;脈滑為痰證,脈數為熱證。喉痹的脈象,數為有熱,遲為有寒。纏喉風、走馬喉痹,均為喉痹重證,若脈來微伏,則為難治之病。諸種內風眩暈,病因有火有痰。左脈見澀,多為瘀血,右脈見大,多為虛損。頭痛之脈,多見弦象。浮脈為風,緊脈為寒。有熱則脈洪,濕阻則脈細,暑傷則脈緩,痰停則脈滑,氣虛則脈弦而軟,血虧則脈微而澀。腎氣厥逆,脈來弦堅;真頭痛發作,則脈來短澀。心腹疼痛,共有九種。脈來細遲的,可望速愈。脈來浮大的,將遷延難愈。疝氣之脈,弦急有力,為積聚在內所致。脈見牢急者,尚有生機。脈見弱急者,則為難醫。腰痛的脈象,多見沉弦。若兼浮者,為有風邪。兼緊者,為有寒邪。脈弦滑者,為有痰飲。脈象軟細者,是為腎著。脈大為腎虛,沉實為閃挫外傷。腳氣病變,分為四種。遲脈為寒,數脈為熱。浮而滑者為有風邪,軟而細者為有濕阻。痿證患者,為肺虛所致,脈象多見微緩,或兼見有澀、緊、細、軟。風寒濕三邪侵犯人體,留著關節不去,就會引起痹證。痹證的脈象,為浮、澀、緊三脈並見。疸病有五,為實熱所致,所以脈象必見洪數。若兼澀微,則為虛熱,若又見口渴,則為熱盛液虧之象,病變惡化,最忌出現。水腫病變,脈見沉象。得浮則為風水或氣水,得沉則為石水或裏水。沉而數者為陽水,沉而遲者為陰水。脈象浮大則為向愈征兆。脈象虛小,為病重表現。脹滿的病變,脈見弦象,為脾受肝乘所致。若由濕熱所致,則脈象洪數。若由陰寒引起,則脈象遲弱。脈浮為虛脹,脈緊為實脹。脹滿脈見浮大者為可治之脈,脈見虛小的則為病危之脈。積病在五髒,聚病後六腑。脈見實強者,病情較輕;脈見沉細者,病變極重。中惡出現腹脹,脈象緊而細者,脈輕尚有生機。脈象若見浮大,則說明邪氣入裏已深。癰疽脈象,多為浮散,並兼見惡寒發熱。若局部出現疼痛,就是癰疽所發的部位。脈數兼見發熱疼痛的,為陽證。脈象不數,不兼發熱疼痛的,為陰證。癰疽未潰之時,脈象洪大為脈證相符,並不可怕。但已潰破的癰疽患者出現洪大之脈,說明毒熱未盡而氣血已傷,要引起重視。肺癰病變發生後,寸脈數而實。肺痿的脈象,數而無力。肺癰患者,麵色發白,脈象宜見短澀,不宜出現浮大。若見浮大之脈,還會出現咳唾濁痰、膿血。腸癰為實熱病變,脈象應見滑數。若數而無力,則非實熱,關脈芤而虛。若脈象微澀而緊,則是尚未成膿,應當用下法治療。脈見緊數,則是已經成膿,切不可用下法治療。
【解析】
此段論述頗為詳具,涉及到的病種有霍亂、瘧疾、泄瀉、反胃、痙證、厥證、眩暈、心痛、喉痹、喘證、嘔吐、咳嗽、肺痿、肺癰、癰、疽、遺精、淋證、癃閉、腰痛、消渴、疝氣、積聚、黃疸、癲、狂、癇等。
此段明確地提出了根據脈症的宜與不宜來判斷疾病的輕重預後方法,即當分清脈症相合,還是脈症相逆最為關鍵。試圖強調切脈的精確性,突出“訣”的特點。這對於臨床診斷有一定意義,但要靈活運用,綜合其他症狀考慮。
本段中論述了諸般病證的脈象,有些內容與現代臨床表現頗為一致,如大失血早期常見芤脈,這是由於大量而急驟的失血,機體代償功能尚未產生,脈道呈現空虛狀態所致。但當機體代償功能產生,周圍血管收縮,這種中空的芤脈便會消失,而出現細脈(小脈)等,這些與臨床實際是十分切合的。然而有些內容的提法也頗為費解,如遺精、白濁的病證無論是由於陰精虧虛,虛火內盛所致,還是因遺精、白濁而致陰精虧虛,虛火內盛,一般都應以脈細數為常見。而芤脈,一般出現多為大量而急劇的失血傷陰早期,體內血液或陰精暴傷,代償功能尚未產生而形成。然而,若由遺精或白濁這種每次少量的傷及陰精,就從其量上來看恐怕難以達到形成芤脈的程度。假使由於久病遺精或白濁,使陰精耗傷的程度不斷加重,這種情況下,機體的代償功能也早已形成,恐怕也難見到芤脈。所以類似這些內容有待今後臨床進一步驗證。
此段所述不同的病證,由於其產生的具體致病因素不同,所以,同—疾病可表現為不同的脈象。臨證診治時可根據其不同的脈象,推斷其不同病因而審因論治。對“癲乃重陰,狂乃重陽”的不同理解:“癲乃重陰,狂乃重陽”來自於《難經》二十難。二十難中指出:“重陽者狂,重陰者癲。”由此可見,狂的產生以重陽為基礎,癲的形成是以重陰為基礎。然而,到底何謂“重陰”、“重陽”,曆來有不同解釋。歸納之有以下幾種:其一,“重”作極講。“重陰”當指陰之極;“重陽”應為陽之極。其二,“重”指兩種事物或現象的重疊出現。“重陰”當指屬陰的兩種事物或現象重疊出現;“重陽”則為屬陽的兩種事物或現象重疊出現。在對第二種解釋中,就其重疊出現屬性相同的兩種事物或現象的認識也不一致。一種認為指病因病機。癲疾之發,多為情誌鬱結,內傷五髒。故屬陰,又加之痰濁阻滯,蒙閉心竅亦屬陰,二陰交結而成重陰。狂證多用火熱之邪內擾陽明。逆亂神明為臨床多見。這種陽邪加於陽脈則為重陽而發狂。另一種認為指脈象。認為寸口部的寸脈與尺脈均呈現陽脈者為重陽;寸脈與尺脈均呈現陰脈者為重陰。其三,認為“重陰者癲,重陽者狂”,是對癲與狂兩種病證的相互鑒別,綜合癲與狂兩病的臨床實際來看,上述各種不同的解釋,似乎以病因病機來講較為恰當。癲、狂、癇三病的鑒別:癲病是一種精神失常的疾病。病位在神機,與肝、膽、心、脾有關。而情誌所傷,痰氣鬱結與先天性遺傳為主要致病因素。髒氣不平,陰陽失調,神機逆亂是其病機所在。臨床上以精神抑鬱,表情淡漠,沉默癡呆,喃喃自語,語無倫次,喜靜而少動為其特征。治以理氣解鬱,暢達神機為其大法。同時,還應配合心理療法,移情易性,寬慰開導,消除抑鬱,這也是治療癲病的基本原則之一。狂病也是精神失常的一種病變。病因上多係七情內傷或先天因素而致使痰火暴亢,擾亂心神,使神機失司。其病位在神機,與心、肝、膽、脾關係密切。臨床上以精神亢奮、躁擾不寧、罵詈毀物、狂躁動而多怒,甚至傷害他人為特征。治療本病,常以降火(泄火)豁痰治其標,調整陰陽,恢複神機以治其本作為治療大法。同時心理疏導,移情易性也是除藥物治療外不可缺少的。癲與狂二病雖然在病因、病機、臨床表現、病變性質等方麵有所不同,但若反複發作,治之不當或久治不愈,二者之間也可互相轉化,癲病可以轉化為狂,狂病也可轉化為癲病。無論癲病轉為狂病,或狂病轉為癲病,均預後較差。所以臨床貴在早期診治。癇病係指髒腑受傷,神機受累,元神失控所致的,臨床以突然意識喪失,發則仆倒,不省人事,兩目上視,口吐白沫,四肢抽搐,或口中怪叫,移時蘇醒,一如常人為主要臨床表現的一種發作性神誌異常疾病。其病因多因突然受到驚恐,飲食所傷,先天遺傳(或畸形或不足)以及外傷等因素所致。其病位在頭腦,與心、肝、脾、腎有關。治療時當以急則開竅醒神以治其標,控製其發作;緩則祛邪補虛以治其本,多以調氣豁痰,平肝息風,通絡解痙,清瀉肝火,補益心脾肝腎等法治之。該病病程一般較長,應堅持長期調理與正確的用藥。尤其應重視休止期的治療和精神、飲食調理,防止頻繁發作,將對疾病的發展預後有重要意義。
總之,此段對內傷外感雜病脈象做了較全麵的總結,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但我們也應該注意,由於作者編寫體例的原因,文字運用的局限,以四言訣的文字表述為形式,又以脈象為著重點,定有表述不詳之處,這一點,讀者學習時,一定要注意。所以,重要的是,在臨床實踐中親身總結,才能理解透徹,運用自如。
(八)婦人脈法
婦人之脈,以血為本,血旺易胎,氣旺難孕。少陰動甚,謂之有子①。尺脈滑利,妊娠可喜。
滑疾不散,胎必三月。但疾不散,五月可別。左疾為男,右疾為女。女腹如箕,男腹如釜。
欲產之脈,其至離經②。水下乃產,未下勿驚。新產之脈,緩滑③為吉。實大弦牢,有症則逆④。
小兒之脈,七至為平。更察色症,與虎口紋⑤。
【提要】
此段講婦女孕、產正常與異常之脈以及小兒診脈特點。
【注釋】
①少陰動甚,謂之有子:尺脈流利,妊娠可喜。言婦女手少陰心經之脈,即左手寸部脈呈現往來流利之滑脈象,進而尺關脈出現滑脈,是為妊娠征象。因寸脈屬心,尺脈屬腎,心主血脈,腎主藏精,精血調和,便能養胎。
②離經:意指與平常脈象差異很大。
③緩滑:產後見緩滑脈,是氣血未大傷的表現。
④實大弦牢,有症則逆:若產後脈見實、大、弦、牢,甚或出現風病、痙病時,是正氣初虛,又感外邪,是為逆證。
⑤更察色症,與虎口紋:因小兒不能表述,故當麵色、症狀、虎口紋等合參,方可斷證。虎口紋,指小兒食指絡脈,看此可察疾病有無。
【白話解】
女性的生理活動以血為本,血氣旺盛則容易受胎,陽氣過旺卻難以受孕。少陰之脈搏動數急,往來流利,為有孕之脈,尺脈滑利,則為妊娠之象。滑數而兼散象,則受孕已達三月。隻有疾象而不散,則懷胎已五月有餘。左脈疾數者胎兒為男,右脈疾數者胎兒為女。腹部脹大如箕的,預示胎兒可能為女,腹部膨隆如釜底,預示胎兒可能為男。臨產之脈,其至數與常人之脈有別,羊水得下即可生產,羊水未下也不必驚慌。生產之後,脈以緩滑為吉。若見實大弦牢,並伴有不適感的,則為逆證。
小兒的脈象,一息七至為正常,非病脈。診察小兒時,更應觀察麵色變化和食指絡脈形態顏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