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長江斷流(1 / 2)

被中國人稱為“母親河”的黃河素以“善淤、善決、善徙”而著稱,向有“三年兩決口,百年一改道”之說,因這改道下遊的某些河段也就會出現斷流這種現象了。

可是誰能想到全長6211.3公裏,幹流自西而東橫貫中國中部,數百條支流輻輳南北,流域麵積達180萬平方公裏的長江,它曾經出現過兩次突然枯竭的史實。長江斷流,聽來頗有些天方夜談之虞,究其緣由也實在是令人費解。

曆史上這長江的第一次斷流發生在元朝至正二年八月,也就是1342年的農曆八月。大德二年(1298年)七月暴風,江水上漲,高達四五丈,人畜漂溺無數。至正二年(1342年)八月,長江水一夜之間枯竭見底。

如若將黃河模式科學套用在這裏,是不是可以理解成因為長江在某個河段,因為地震或者其它原因,導致群山崩塌,阻塞長江河道,迫使長江改道,造成下遊泰興段的長江斷流?

如果是改道,以泰興附近長江約為23000m3/s的流量來算,這一夜之間993600000立馬米的水量是因為長江改道流向它處,可是到底是去了那裏呢?這江水總不能能說沒就沒了吧!如果說世上真有奇跡,這便就是。

而曆史總是驚人的相似,相似到這第二次斷流的地點都仍是泰興,這第二次長江斷流的時間發生在1954年1月13日,與第一次斷流,時隔六百一十二年。那天下午4點左右,天氣陰沉,天色蒼黃,江麵上仍有幾隻漁船和航輪正在作業。一切都與平時一樣,不過很快船上的人卻發現不對勁了。因為他們發現長江的水位在不斷下降。當他們不可置信的揉了揉自己的雙眼,卻看到了更加讓他們難以相信的事,隻見下遊江水倒灌。

混混江水之中他們看到了那露出江麵的折戟,看到了那不知道在江底沉睡過了多少年早已破敗不堪的船體,素有天塹之稱的長江竟然“幹枯”了!

但是這次的長江斷流隻持續了兩個小時,僅隔兩個小時,江水便再次出現,可即使是這僅僅隻有兩個小時的斷流也有165,600,000立方米,相當於2小時灌滿了一座大(二)型水庫。

這兩次長江斷流實在是太過於詭異了,來時匆匆,去時濤濤。而將兩次斷流事件進行對比,就地點而言發生的地段均屬於泰興地段。而時間上,一次是發生在八月,另一次一是發生在一月,發生時間並不統一也就很難推斷了。秦楓用力的揉搓著自己的額頭,似要把他那光亮而平滑的額頭揉成15個褶。最後在自己的筆記本上用公正的漢隸寫下:時間上並沒有共性......

將旁邊的資料書一翻又繼續在筆記本上寫下:八月正是洪澇時節,而一月並非訊期....

咬著筆尖思考良久卻再也找不出兩次斷流之間的共性,最後頗有些煩躁的用筆將這句寫得有很些漂亮的句子劃去。合上筆記本,拿過由美國作家詹姆士·伯斯特編著的《神秘的北緯30度》。

站起身來,下意識的望向四周,偌大的圖書館裏,寥寥幾人。因為站起身時座椅,在這寂靜空間所發出的響動,有個看上去很文靜的女孩朝他這邊看來。對她歉意一笑微微點頭後,知道自己是這不和諧的存在,立馬走到那熟悉的第三個書架邊,曆史類,第五列,第四層。

略一踮腳將書塞了回去,《世界未解之謎大全》與《世界未解之迷大全集》之間,剛好合適的寬度。將肩上那有些泛舊的雙肩背包往上提了提後,他便毫不猶豫的轉頭走開。

剛走上樓道,正準備摸鑰匙,便看到寢室門已經打開。一個身體臃腫的胖子出現在門口。哦!忘了,吳滔曾經多次強調,他那不是臃腫,是魁梧。好吧!一個身材魁梧的胖子出現在門口,看到秦楓手裏的飯盒,眼睛一亮,以不完全不符合他身體的速度,一把搶過秦楓手裏白色塑料袋,同時嘴裏抱怨道“老三,你要是再晚回來一會兒,估計就隻能見到我和老四的屍體了。”

秦楓並沒有覺得很吃驚“你們不知道給我打個電話啊!”

這時,601寢室裏傳來另一個有氣無力的聲音道“打了!你沒接。”

拿出手機一看,這才看到手機上的5條未接來電,笑著解釋道“在圖書館裏調靜音了。”跟在吳韜身後進入寢室。

將自己的背包放在一個靠窗的頗有些整潔的書桌上,抬頭看了看床上一個臉型很是圓潤的男子,頗有幾分吳韜按比例縮小版的羅蒙“你們不會就等著這頓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