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神”“仙”有別(1 / 3)

有一件事可以肯定,我們大多數人在很小的時候,都或多或少地從長輩口中聽到過一兩個有關神仙的故事。當那些神通廣大、法力無邊的神仙經由耳朵走進我們的腦海時,我想你一定也和我一樣,常常對這些神奇的人們充滿向往。

於是,我們很多人都曾跟著奶奶到畝裏磕頭燒香,有時還會被媽媽請來的算命先生給算上一卦,不知不覺便將這些帶進了心裏。

長大後,雖然一再接受唯物主義的諄諄教誨,但這種自小便植根於靈魂中的意念,仍會時時天真爛漫地冒出腦袋,有意無意地把我們引向“迷信”的小樹林。因此,在業餘閑暇時節,我最愛關注那些與神仙鬼怪有牽扯的書籍影視,也喜歡看那些宗教玄學一類的論述觀點,在“迷信”的小樹林裏越走越遠。

但我畢竟是個閑不住的人,既然接觸了這麼多神秘存在,便不能就這樣一看了之。因此,我便以“神仙”為課題,進行了深入的研究。經過孜孜不倦地鑽研,再加上我以一種融會貫通的視角所展開的分析,終於,一個全新而重要的問題被我發現了,那就是——所謂“神仙”根本就不是一個群體,“神”和“仙”其實是兩種概念。

之所以說它新,是因為這個概念在此之前一直是被混淆的,而且從沒有人注意過。重要就更不用說了,這涉及到你以後要給誰燒香的問題,要知道,燒錯香了,所求之事可是不靈的。

言歸正傳,為什麼說“神”和“仙”不是一回事呢?他們之間的區別又在哪裏?下麵我就來給大家分析分析。

首先從字麵上來看。

“神”這個字由“示”和“申”組成。“示”有“先人序列”之意,“申”則有“生殖”的意思,合在一起,即表示“繁衍萬物的天靈”,代表一種力量。因此,我們印象中的神,幾乎都是強壯威猛的,比如“門神”、“巨靈神”。有時對於那些非常會打仗的人,我們也稱之為“戰神”。

“仙”字由“人”和“山”組成,表示人登到高處,代表一種境界。因此,“仙”給人的印象基本上都是輕飄飄一塵不染,極其灑脫的。比如嫦娥仙子、王母娘娘、太上老君,他們都是不食人間煙火,道骨仙風的。

再從出身上看。

“神”和“鬼”有一部分來源是相同的,就是人死後的靈魂。決定人死後變“神”還是變“鬼”的一個因素,就是生前的所作所為。假如做了很多壞事,死後就要進地獄做鬼,像秦檜、和坤他們估計走的就是這條路線。反之,要是做了一些可歌可泣的事,被世人敬仰的,死後就有可能被提拔成“神”,比方說關公就成了財神,包公就成了閻王。你看《封神榜》裏薑子牙最後在“靈台”封神時,那些成神的不都是已經死了的麼?

“神”的另外一部分,來源不詳。比方說“上帝”,一打開聖經時他就是存在的,誰也不知道他是從哪裏來。國內有嗎?也有,像土地神、山神、河神……你知道他們都哪來的嗎?唯一的解釋就是,他們都是自然的靈氣凝聚而成的。所以“神”還有一點神秘的意思。

“仙”呢?仙的主要來源以人為主,而且大部分都是活人。這些人在活著的時候,通過某種方式的修煉,或者被別的“仙”度化,機緣巧合就走上了成“仙”的道路。最著名的有黃帝。他鑄成了九鼎,突然就有一條大龍過來,接他到天上成“仙”了。另外就是嫦娥,吃掉了後羿的仙丹,便不由自主地飛到了月亮上,成了廣寒仙子。

還有一部分仙是從動、植物而來的。這些動、植物因為本身資質不錯,經過長期吸取日月精華,再加上找到了正確的方法修煉,經過各種劫難的考驗之後,便有機會被仙界的管理部門批準,正式脫胎換骨,加入到天仙的行列中。

但不管是人還是動、植物,仙的一個共同點就是:都要通過自己的辛苦修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