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本質就是循環與輪回,物種之間生生相應也相克,她不會偏袒她的任意一個兒女,讓他(她)沒有絲毫壓力的順利成長——物競天擇,適者生存,淘汰下來的都是強者。
鵜鶘有一張又長又大的嘴巴下麵還有一個大大的喉囊,它們的嘴巴能長到四十厘米!現在這些捕到獵物的鵜鶘,大嘴和喉囊裏都裝滿了海水,當然還有沙丁魚,裝下這些體長、側扁一般體長為十幾二十厘米、體重數十克的沙丁魚對於它們那巨大的嘴來說是毫無壓力的()。但是喉囊中裝滿的足有數公斤重的海水使它浮出水麵的時候很困難,所以張凡虎他們見到捕食到沙丁魚的鵜鶘浮出水麵的時候,總是尾巴先露出水麵,然後才是身子和大嘴。
鵜鶘小心地抬起嘴,兩片嘴慢慢張開,露出一條細縫把嘴中的海水吐出來,然後吞下魚再從水麵起繼續投彈式的俯衝捕魚。盡管鵜鶘的捕魚效率很高,但是出水時濾除嘴中的海水時很慢,這樣就讓它們在水中靜止不動的時間增長了不少——而它們並不是唯一的捕食者。
“呱!”突然一隻鵜鶘發出像鴨子般的慘叫,張凡虎鏡頭一轉,頓時看見了與他料想的景象:一隻鵜鶘在海麵被海獅咬住了。海獅可不隻是吃魚,海螺、海貝、魚蝦、章魚等海鮮,隻要它們能抓住的肉食都會被吃掉,而被咬住的是隻快成年的鵜鶘。
這是一隻今年夏天好望角魚類繁盛的時候才出生的鵜鶘,到現在應該是第一次參與這麼大的捕獵場所,顯然經驗不夠,而抓住這樣一隻數公斤的年親肉嫩的鵜鶘顯然比全速追趕沙丁魚群要好得多,並且海獅是在鵜鶘剛冒出水正在吐喉囊中的海水時突然襲擊它的。
這隻鵜鶘被海獅咬在嘴中,它驚慌失措地拚命掙紮,而海獅漂浮在海麵上擺動它那靈巧的長脖子,把鵜鶘向四周的海麵上拍打過去,鵜鶘的叫聲與掙紮力度慢慢變小,最後消失。從這隻海獅突襲鵜鶘開始到可憐的受害者的死去一共隻有十餘秒的時間,而這些血腥場麵在激烈如沸水般的廣闊海麵上隻是毫不起眼的一幕,即使有鵜鶘發現也最多是把選擇入水的海麵離兩者遠一點而已。沒有恐慌、沒有幫助,所有的獵食者繼續著——聰明的海獅也逐漸轉變著獵食對象。
又來了!這次出現在張凡虎鏡頭中的背鰭是人們熟知的三角狀了,世界上恐怕有人不知道諾貝爾,但這卻是世界上隻要是懂事的小孩子都知道的一種魚——鯊魚!四大洋中約有四百餘種鯊魚,在人們印象中它們就是海中強盜、惡魔、殺戮手的化身,比如最著名的大白鯊就是以它的凶惡而聞名()。
其實鯊魚遠沒有人們想象中的那麼可怕,數百種鯊魚隻有為數不多的集中會對人類造成傷害。即使是凶惡的大白鯊、外表和性格與大白鯊相似的牛鯊也並不是要特意攻擊人的。動物學家經過嚴謹的考察研究發現,被攻擊的人大多都是在溫暖有洋流的海岸邊,而這種海邊一般都有數量眾多的魚類,當然有捕食魚類的其餘動物,而大白鯊很多時候都是把人類當成了一般的捕魚生物,比如很多受害者不遠處就有大群的海豹、海獅,所以很多動物學家都為把大白鯊的名字改為嗜人鯊不滿,他們為大白鯊名不平。
雖然大白鯊不是特意捕殺人類,但是它在海中的凶名也不是無的放矢。現在那些帶有三角形背鰭的大魚隻是在海麵掀起淺淺的波紋,然後瞬間就來到一隻得意忘形的海獅身邊,於是那隻海獅就像在它嘴裏的鵜鶘一樣悲劇,就在剛才它還是一個威風凜凜的獵食成功者,而在瞬間自己也成了被捕食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