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漁魚(2 / 2)

這些cháo水深隻約一兩米,張凡虎透過波光粼粼的水麵能隱隱約約地看到水下那很繁忙的一番景象:大量的大小不一的海貝就像毫無生命的石頭被拋在沙灘上,然後滾動著、飄蕩著、碰撞著。海貝一般都生活在淺海,這時的海貝在巨大的刺激下,緊緊關牢自己的房子。

它們的這個戰術大有革命先輩的軍事戰略思想:任憑那波濤洶湧,我自巋然不動。但這種思想用在海貝、海螺上卻是極其消極失敗的戰略,因為這些海貝會被一直海浪玩弄著,最後當海浪玩膩了之後,它們就會被海浪無情地拋棄在沙灘上,最後被張凡虎極其族人所“拯救”。

“沒有勇氣,不敢拚搏,不敢堅定自己腳步的,無論是高級動物的人類,還是低級軟體動物的海貝一樣會被大自然淘汰!”張凡虎看著喝幹了椰殼中海鮮湯,用力地嚼碎了魚骨頭咽了下去。

吃飽了午餐的張凡虎沒有忙著繼續上樹剝樹衣,看過海裏那繁忙的景象和族人們激動的神情之後,張凡虎又決定教給族人們一種新的狩獵方式——垂釣。垂釣在人類進化始終絕對是一種質的跨越,就像火的使用在人類進化中一樣。張凡虎覺得,垂釣就像獵人在陸上對野獸下的陷進與誘餌一樣,可以說是一種以小博大的賭博,用小小的誘餌及自己的時間來贏取大的獵物,而且是不可限量的大。

人人都知道釣魚要魚鉤,也知道民間傳說的薑子牙釣魚用針,也就是一個直釣“鉤”,那其實已經不能說是“鉤”了。用這樣的“釣棒”嫩釣起魚來的人是牛人,但張凡虎現在連條金屬棍也沒有,除了那把多功能軍刀是金屬之外,全身連個有鐵質皮帶扣的皮帶也沒有。

把那根軍刀中的尖錐弄下來彎曲後做釣鉤?當然不可能,不僅是不大可能把這根錐子做成魚鉤,即使能做成,張凡虎也舍不得啊。沒有辦法的張凡虎直接用今天上午剝下來的椰樹衣纖維撕成細條,然後搓成比筷子還略細的繩子。別看繩子這麼細,但它與手指粗細的草繩受力差得多,絕對能承受數十公斤的重量與拉力。

由於知道現在淺海和浪cháo中就有數量很可觀貪婪的帶魚及真鯛魚,張凡虎直接就用長十餘米的繩子一頭拴在“艾考瓦”上,另一頭拴了條手指大小,長十餘厘米的章魚觸手,這就是魚餌了。在離魚餌兩米遠的繩子上栓了截指頭粗、筷子長的枯木,這就是魚浮標了。

再幫族人們擺弄一番之後,分好隊,張凡虎就帶著大家涉水爬上了一塊離岸二十米遠的大礁石,礁石周圍的cháo水深約一米五,說深不深,因為能清楚地看見cháo水底的海貝,但要想在這水中抓住魚還是相當難的。

張凡虎把繩子、木棍浮標、魚餌全團在一起,然後用力地甩向遠處海麵,繩子瞬間散開,然後依重量不等重的魚餌、繩子、木棍逐漸掉落在海濤中。張凡虎左手抓著“艾考瓦”,右手拿出望遠鏡望向十餘米外的水下。離礁石十餘米,而離岸邊就有四十米的海域深度也在兩米左右,所以張凡虎安在繩子上的浮標很合適。

“嘿嘿嘿”,在族人還帶著疑惑的眼神中,張凡虎右手丟下懸掛在胸前的望遠鏡,左手也把“艾考瓦”靠在身上,然後雙手交替地往回拉繩子,速度不快但也不慢,當回拉了數米之後,這時浮標離礁石隻有五六米了,張凡虎慢慢蹲下來繼續往回拉,但速度已經變慢了。這時族人們當然也蹲下了,不僅是因為張凡虎的緣故,還有他們現在也看見了追逐著章魚觸角的帶魚。

“嘩!”當浮標離礁石隻有一米多時,這時的帶魚也把整條章魚腳吞入肚裏時,智力等人都緊握手中“艾考瓦”強忍著投矛的衝動時,張凡虎一躍而起,左手抓著繩子用力往上提。礁石邊緣的cháo水本就隻有一米多深,張凡虎的身高再加上手用力上提的緣故,隻見一條一米長的帶魚瞬間就被拉出了水麵。

帶魚在巨大的慣xìng與恐慌下,或者是他的咬合力下,它居然在離水麵一米高時掉了下來,但張凡虎早已準備好的“艾考瓦”以掄圓了揮了過去。又是啪啪兩聲,隻見這條三公斤重的帶魚被“艾考瓦”掄在身體中部又拍在海麵上。

“哈哈哈”看見聽張凡虎大笑起來的族人們才反應迎過來,其實張凡虎從起身到帶魚重新落海都隻是在一瞬間的事,現在族人們也驚喜起來,智力嘩地一聲跳下距水兩米多高的礁石,一把抓起那條還微微掙紮的帶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