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魚與漁(2 / 2)

史前十萬年的好望角與現代還是有很大的不同,季節變換時間還有很重要的生物資源都有所改變,因為現代的南非在五月可是已經要邁入冬季了,而那時有生物最盛大的遷徙,這種海洋動物們的遷徙浪潮遠遠超過了人們熟知角馬,那就是沙丁魚大遷徙!

沙丁魚在南半球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都是生活在靠近南極的海域,由此南極也成了許多大型鯨類的生活海域,但是在深秋來臨的時候卻要沿著海岸邊緣向更加溫暖的北部海域遷徙,那數以億記的密密麻麻的沙丁魚會吸引無數的海洋獵食者的到來,這種情況就像大草原上角馬的遷徙吸引猛獸的到來一樣,而最重要的是這些數量眾多的沙丁魚及其“追求者”都會經過好望角!

要是在現代社會中,這時候已經是沙丁魚到達好望角遷徙的高峰期了,但現在張凡虎在好望角的時間卻剛好,有充足的時間給他們做準備,所以現在一切都要為這次大捕魚做準備,而訓練族人們的計劃可以暫時停下來,也可以說打漁就是另外一種更為適宜生活的鍛煉。

為打漁做準備的最重要的一步,隻要不是傻子都知道要做什麼——織漁網!

於是,在湖水周圍的族人們就發現張凡虎在折取著那些長長的草莖心,這也是族人們在張凡虎教會了大家搓繩之後,族人們平時都會采集一些給老族長製繩的材料。現在大家看到張凡虎認真的樣子,都放下手中的“艾考瓦”,跟著忙活起來。

看著自己不用說,隻是簡單地示範就能讓大家幫助自己,張凡虎心裏也很高興:“這就是榜樣的力量!”其實張凡虎之於族人們與其說是榜樣還不如說是領袖,是僅次於積威多年的老族長的人。

“現在,又教你們一種新的製繩方法吧,隻是又得推翻考古學家對人類製繩曆史的觀點了。因為現代發現最早的繩子是在四千年前的古埃及墓中,而且在十八王朝金字塔中還發現有詳細的製繩組圖。當時的人們製作的材料是蘆葦或者椰棗樹纖維、駱駝絨毛,這樣的繩子相當結實並不懼海水浸泡,是理想製作漁網的繩子,但是現在族中除了有點角馬與斑馬的鬃毛外,連身上的雜毛都被老族長搓在繩子中了。”張凡虎拿著一大把草莖心,不由的想到。

看著忙活著的族人和自己站著做瞭望哨兵的老族長,張凡虎渾身的蓬勃之氣也頓時大生:“不是離族人聚居地不遠的好望角還有椰樹嗎?椰樹纖維也是很好的製繩材料,而且本來就要去取回那些還沒有帶回的包裹。”

族人們又疑惑開了:隻見張凡虎在湖邊撥了一大把長草莖之後,就向老族長示意獨自回到族中,而三小時後族人們各自抱著一小捆草莖心回來後,看見張凡虎站在一棵幼兒猴麵包樹下忙活著。

幼兒猴麵包樹幹上垂直綁著一根大拇指粗的金合歡樹枝,這根樹枝穿著兩條被破開的手腕粗的猴麵包樹枝,這根猴麵包樹枝長約八十厘米,在離兩頭十餘厘米遠的地方各有兩截二十厘米長的拇指粗的金合歡樹枝,這兩截緊緊地穿進張凡虎用軍刀鑽出來的猴麵包樹枝另個洞裏,這樣就把兩條猴麵包樹枝平行著串連起來。

這時候的張凡虎兩手可沒有閑著,隻見他右手拉著一截猴麵包樹枝中的半米長的草莖心打著旋兒,當把這節二十餘根草莖都緊緊地旋擰一起後,就倒回去把這節草莖繞在連接猴麵包樹的兩截金合歡樹枝上,而左手又拿起一縷草莖加入以縮短的那截草中。

這其實是張凡虎家鄉很常見的農民自製繩子的方法,在他小時候就看見過他公公這樣做繩。首先把一截草莖拴在猴麵包樹枝上的一頭那截連接兩塊猴麵包樹枝的金合歡樹枝上,然後右手抓住另一頭以那根綁在樹幹上的金合歡樹枝為圓心做順時針旋轉,然後就不斷循環剛才族人們看見的那些製繩動作。